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栻早期、中期与晚期工夫论之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文碧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4,共7页
张栻原本继承胡宏之学,但在与朱子交往的过程中,其思想特别是工夫论发生了多次变化。学界一般将其工夫论分为早晚两期,但考察其晚年更订的《孟子说》的部分内容以及《论语解》,会发现南轩在去世前还有一次较为隐秘的转变。因此其工夫论... 张栻原本继承胡宏之学,但在与朱子交往的过程中,其思想特别是工夫论发生了多次变化。学界一般将其工夫论分为早晚两期,但考察其晚年更订的《孟子说》的部分内容以及《论语解》,会发现南轩在去世前还有一次较为隐秘的转变。因此其工夫论实际上应该分为三期:早期继承胡宏之学,主张"先察识后涵养";中期为"存养体察,固当并进"而"存养是本";晚期则为"主敬"的抬升与"察识"的隐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工夫论 主敬 察识 《论语解》
下载PDF
程颐主敬论的内涵与特点——兼论其对先秦儒家“敬”思想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3-19,共7页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敬"是一种"对象性"的工夫,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二程特别是程颐自觉地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程颐将"敬"理解为一种"非对象性"的工夫,这种活动不指向任何对象,因此也不受到...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敬"是一种"对象性"的工夫,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二程特别是程颐自觉地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程颐将"敬"理解为一种"非对象性"的工夫,这种活动不指向任何对象,因此也不受到外在对象的制约。由此,人即便不与外物相接时,也能够"主敬","敬"成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修身工夫。这种"非对象性"的敬甚至被视为具体情境中的恭敬之心之所以产生的根源。而"敬"的具体内涵乃是"主一",即一种内心醒觉、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不指向任何对象,所以能够克服思虑纷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否定对象,不逃避外物,所以能够引发道德实践。而"主一"所达到的"一"其实正是"未发"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主敬 主一 非对象性 未发
下载PDF
“善不足以言性”还是“性善”?——对朱子批评胡宏“性”论的阐释与申说 被引量:2
3
作者 《知与行》 2020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在《知言疑义》中,朱子将胡宏“善不足以言性”的思想批判为“性无善恶”论。这种判定虽然不一定确切甚至可能带有误解,但其批判过程中却显露出了重大的哲学问题。朱子从哲学概念之使用、现实人性与本然之性的关系以及“至善”与“善”... 在《知言疑义》中,朱子将胡宏“善不足以言性”的思想批判为“性无善恶”论。这种判定虽然不一定确切甚至可能带有误解,但其批判过程中却显露出了重大的哲学问题。朱子从哲学概念之使用、现实人性与本然之性的关系以及“至善”与“善”的关系三方面对胡宏进行了批判。在第三点中,朱子对“善”与“至善”之“同”的确认,既是追问善的“来源”,也是奠立善的“根基”,进而确立所有现实善行所具有的超越价值,这正是胡宏性论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朱子还对湖湘学派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检讨,将其判定为“尖斜”,主张一种平正、平衡和稳定的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言疑义》 “善不足以言性” 至善 尖斜
下载PDF
宋代理学两种告子观的对立与互动
4
作者 《朱子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82-297,共16页
告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者,可惜其学不传,除了在《孟子》中被作为批判对象而援引其说之外,其他先秦文献中亦少有记载,因而其身份与思想便成为一个重大谜团。就告子本人的身份来说,姓甚名谁?与孟子关系如何?就众说纷纭①;就告子思想的学... 告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者,可惜其学不传,除了在《孟子》中被作为批判对象而援引其说之外,其他先秦文献中亦少有记载,因而其身份与思想便成为一个重大谜团。就告子本人的身份来说,姓甚名谁?与孟子关系如何?就众说纷纭①;就告子思想的学派归属来看,也有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等聚讼纷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献 学派归属 告子 《孟子》 宋代理学 墨家 姓甚名谁 孟子
原文传递
孟子“民心说”的两种向度及其完备形态 被引量:1
5
作者 《天府新论》 2020年第6期42-49,共8页
在孟子那里,“民心”一方面是政权来源或转移的根源,另一方面则是政权合法性的根据。但孟子主要从感性欲求的角度来讨论“民心”,认为民心之向背主要取决于政权能否满足民众的感性欲求。这便可能会默许一种能够满足民众感性欲求却思想... 在孟子那里,“民心”一方面是政权来源或转移的根源,另一方面则是政权合法性的根据。但孟子主要从感性欲求的角度来讨论“民心”,认为民心之向背主要取决于政权能否满足民众的感性欲求。这便可能会默许一种能够满足民众感性欲求却思想专制的政权也具有合法性,也可能会认同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阴谋家的夺权也有合理性。通过揭示孟子思想中蕴含的民众具有欲求义理的本性,可推知“民心”可以具有义理欲求的向度。胡瑗对此有过清楚的阐发,借此我们便可以明确完备形态的“民心说”包含感性欲求与义理欲求两个向度,由此许多理论困境也能得以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民心说 《周易口义》 感性欲求 义理欲求
下载PDF
朱子与湖湘学派辩“观过知仁”诸书次序年代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子学刊》 2019年第2期87-99,共13页
由于参与此辩论的蔡元定以及湖湘学派胡实、胡大原、吴翌等人的书信均已亡佚,因此,辩论的过程只能从朱子和张南轩两人文集中保留的材料来进行勾勒。本文拟对这些材料进行考证。主要涉及的有如下材料:《朱文公文集》(1):卷三十一:《答张... 由于参与此辩论的蔡元定以及湖湘学派胡实、胡大原、吴翌等人的书信均已亡佚,因此,辩论的过程只能从朱子和张南轩两人文集中保留的材料来进行勾勒。本文拟对这些材料进行考证。主要涉及的有如下材料:《朱文公文集》(1):卷三十一:《答张敬夫》16(类聚孔孟言仁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学派 张敬夫
原文传递
再论朱子“四端之发有不中节”——捍卫朱子性善论之基础
7
作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06,共11页
许多学者认为朱子"四端之发有不中节"的思想动摇了其性善论的基础。这种看法存在着"双重滑转",既把"四端之发"滑转为"四端",又把"不中节"滑转为"不善",由此对朱子的相关... 许多学者认为朱子"四端之发有不中节"的思想动摇了其性善论的基础。这种看法存在着"双重滑转",既把"四端之发"滑转为"四端",又把"不中节"滑转为"不善",由此对朱子的相关思想产生了严重误解。通过分析可知,"四端之发"的整体过程在时间中包括"发显""持存"和"落实"三个阶段,"不中节"只能指涉后两个阶段,"发显"的四端本身则纯善无恶。因此"四端之发"之"不中节"并不蕴含"四端"之"不善",朱子性善论的基础仍可保持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四端 发显 中节 性善
原文传递
朱子编订《南轩文集》为何不收其《太极图解》两序?
8
作者 《船山学刊》 2020年第5期87-94,共8页
张栻的两篇佚文《周子太极图解序》与《太极图解后序》未被朱子收录其所编订的《南轩先生文集》中,人们通常认为原因在于其中的思想不被朱子认可。但实际上两序表达的思想基本是朱张二人的共识,因此其被删削并非思想原因。通过考察朱张&... 张栻的两篇佚文《周子太极图解序》与《太极图解后序》未被朱子收录其所编订的《南轩先生文集》中,人们通常认为原因在于其中的思想不被朱子认可。但实际上两序表达的思想基本是朱张二人的共识,因此其被删削并非思想原因。通过考察朱张"太极之辩"以及张栻作《太极解义》的过程,可知两序乃伴随于张栻《太极解义》初本一同刊布,而初本的思想则与朱子思想有重大分歧。由此可以推论,朱子认为两序与他所不满的《太极解义》初本构成了一个整体,因而加以删削。此事件亦可作为朱张二人思想差异的一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轩文集》 《周子太极图解序》 《太极图解后序》 《太极解义》
下载PDF
古希腊光辉今犹在--评赵林教授《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9
作者 文碧方 《哲学评论》 2021年第1期311-320,共10页
赵林教授在《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书中,依照黑格尔式的精神现象学方法,叙述了古希腊文化精神逻辑演进的历程。古希腊的历史、宗教、神话、艺术、哲学等方方面面,都在本书中得以渐次展开并全幅展现,共同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关键词 赵林 古希腊 悲剧 哲学
下载PDF
周行己及其对程门教法的背离
10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0-58,共9页
周行己历来被人们视为永嘉学派的先驱,他同时又是洛学传人,亲炙于程伊川。但是,他曾遭到伊川的严厉指责,又受到程门弟子乃至于朱子的批评,成为程门中一个被排斥的“异类”。深考其缘由,除了早年的道德瑕疵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学... 周行己历来被人们视为永嘉学派的先驱,他同时又是洛学传人,亲炙于程伊川。但是,他曾遭到伊川的严厉指责,又受到程门弟子乃至于朱子的批评,成为程门中一个被排斥的“异类”。深考其缘由,除了早年的道德瑕疵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学说对程门教法有所偏离乃至背离。他未能完整地把握洛学的精髓,而在程门教法的外壳下置入了老庄的思维方式以及修养工夫。这虽然背离了二程的理学体系,但却构成了程门中一个独特的案例,展现了程门弟子的另一种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行己 永嘉学派 洛学 背离
下载PDF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命题之重探
11
作者 《原道》 CSSCI 2018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曾受到广泛诟病,同时历史上也不断有人基于同情的理解为其进行辩护。但是我们通过考察和反思,得知这些不同进路的辩护大多缺乏有效性,唯一可能有效的进路在于,将此命题理解为一条普遍的道德原则,而对婚...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曾受到广泛诟病,同时历史上也不断有人基于同情的理解为其进行辩护。但是我们通过考察和反思,得知这些不同进路的辩护大多缺乏有效性,唯一可能有效的进路在于,将此命题理解为一条普遍的道德原则,而对婚嫁问题的讨论只是这一原则由以引出的语境和背景。但这一进路的辩护尚缺乏充分的论证和细致的探究。基于此,通过重回文本进行考察,可知程子此命题是于“理”的层面上立言,其具体内涵乃以“义利之辨”为核心,其哲学立场是一种“严格主义”。这一探究为此命题进行了澄清并提供了真正有力的辩护。我们通过反思指出既往辩护大多缺乏有效性,唯一有效的进路是把此命题视为一条普遍的道德原则。在今天,我们对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原则应当坚持,这对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义利之辨 严格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矿难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淮君 赵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3期60-60,共1页
一段时间以来矿难事故在中国频繁爆发,而且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这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然灾难或偶然现象,而应被认为是一种带有某种必然性的事件。通过对矿难原因深层次、多角度剖析,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作者从法律制度... 一段时间以来矿难事故在中国频繁爆发,而且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这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然灾难或偶然现象,而应被认为是一种带有某种必然性的事件。通过对矿难原因深层次、多角度剖析,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作者从法律制度与观念建设角度,提出解决矿难问题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难 “以人为本” 法律制度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