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戏剧任重道远 被引量:4
1
作者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7-9,共3页
阐明校园戏剧在整个校园文化中的位置以及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校园戏剧 素质教育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茶馆》主题新释 被引量:3
2
作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55-61,共7页
老舍的名作《茶馆》的主题,人们历来认为是“埋葬三个时代”。笔者认为,《茶馆》主题是揭示从清王朝至蒋政权的专制政体高压下的国民性。因此,《茶馆》的认识意义不限于对历史的揭示,而带有更高的哲学概括性。
关键词 《茶馆》 新释 王利发 人生哲学 专制政体 铁嘴 认识意义 主题内涵 国民性 创作意图
下载PDF
“回归本体”与“杂交重塑”的双轨策略——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漫议 被引量:4
3
作者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1期81-89,共9页
中国戏曲作为古典艺术具有某种本质属性,其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汉语声韵的曲词和主要取自汉族野史的故事文本与它曾经赖以生存的时代环境有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因此,当生成戏曲这一艺术样式的中国古代封建宗法社会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民... 中国戏曲作为古典艺术具有某种本质属性,其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汉语声韵的曲词和主要取自汉族野史的故事文本与它曾经赖以生存的时代环境有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因此,当生成戏曲这一艺术样式的中国古代封建宗法社会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民族文化基础已被更为复杂多元的现代文化所取代时,戏曲艺术也随之成为历史长河中的"阶段性"古典艺术。意图通过"改革"产生"现代戏曲"并不具有艺术可能性,古典戏曲将与新编古代戏曲和广义的现代戏剧并存并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本质属性 古典艺术
下载PDF
成长中的民族音乐剧: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戏文》 2000年第6期8-9,共2页
关键词 民族音乐剧 导演 编剧 越剧 歌剧院 十年 艺术 现代 成长 年代
全文增补中
现代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问题反思 被引量:3
5
作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7-105,共9页
世界现代戏剧的总体进程中贯串着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大思潮的平行或交叉的发展。现代主义戏剧中人物符号化的共同走向,把戏剧情境置于比人物形象更重要的地位上,加强了对诗情哲理和现代人的复杂境遇的表现,但也使现代戏剧为此付出了... 世界现代戏剧的总体进程中贯串着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大思潮的平行或交叉的发展。现代主义戏剧中人物符号化的共同走向,把戏剧情境置于比人物形象更重要的地位上,加强了对诗情哲理和现代人的复杂境遇的表现,但也使现代戏剧为此付出了代价——现代意识强化而人物形象弱化,而且这一问题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应为现实主义正名,注重个性化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生命力,而这是与意象表现的艺术规律和人文精神复归相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个性化人物 意象表现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老舍戏剧美学初论 被引量:2
6
作者 《社会科学》 1985年第7期74-75,73,共3页
老舍的美学主张是体现在他的剧作中,渗透在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的。 在老舍剧作中,我们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众多人物形象,其中没有一个人物是某种意念的化身,或作家本人的自我写照。他(她)们——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按照各自的逻... 老舍的美学主张是体现在他的剧作中,渗透在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的。 在老舍剧作中,我们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众多人物形象,其中没有一个人物是某种意念的化身,或作家本人的自我写照。他(她)们——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按照各自的逻辑活动在舞台上,带着鲜明的、浑朴的姿影——在我们眼前闪现而过,在我们的脑际心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戏剧艺术具有主体性与客观性和统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美学 人物形象 主体性 艺术形象 客观性 戏剧艺术 美学主张 人的自我 逻辑 作家
下载PDF
“理性戏剧”与“仪式性”辨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93,共6页
在当代中国话剧所受的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中,布莱希特和萨特的"理性戏剧"被误读,布莱希特体系及其史诗剧、教育剧理论原有的片面性被推到极端,使理性与情感相分裂,从而将被歪曲了的"间离"说与同系伪造的"游戏&qu... 在当代中国话剧所受的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中,布莱希特和萨特的"理性戏剧"被误读,布莱希特体系及其史诗剧、教育剧理论原有的片面性被推到极端,使理性与情感相分裂,从而将被歪曲了的"间离"说与同系伪造的"游戏"说相结合,这被世纪之交的中国式"先锋戏剧"利用来为其"游戏文学"的形式主义智力操作提供理论根据。戏剧"仪式性"也被不适当地运用,成为概念图解的新型装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戏剧 仪式性 舞台造型 概念图解
下载PDF
《谁家有女》得失谈 被引量:3
8
作者 《大舞台》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根据莎士比亚喜剧<驯悍记>改编的戏曲剧本<谁家有女>(发表于河北<大舞台>双月刊2000年第4期),堪称近年来以戏曲形式在中国普及莎剧的一个新成果.作者史长生选择这部在解读上历来颇具争议的莎剧是很大胆的,而他以敏锐... 根据莎士比亚喜剧<驯悍记>改编的戏曲剧本<谁家有女>(发表于河北<大舞台>双月刊2000年第4期),堪称近年来以戏曲形式在中国普及莎剧的一个新成果.作者史长生选择这部在解读上历来颇具争议的莎剧是很大胆的,而他以敏锐的审美判断力较为准确地把握了原著的主题涵义,并以娴熟的戏曲编剧技巧和新颖的创意进行了成功的戏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化 女主人公 莎士比亚 原著 男主人公 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 悍妇 台词 话剧表演 改编本 彼特 凯瑟 场面 娇女 喜剧性 爱情主题 女性观
下载PDF
戏剧意象的内涵与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30,共10页
一、表象与形象的中介 在我们一些理论家的新词典中,“艺术抽象”成了一种时髦的新手法,即被说成是以意念构架来取代形象思维,以理智运思来涵盖情感表现的所谓“理性戏剧”的表现手法。那种以象征的滥用和人物的符号化为其特征,似乎已... 一、表象与形象的中介 在我们一些理论家的新词典中,“艺术抽象”成了一种时髦的新手法,即被说成是以意念构架来取代形象思维,以理智运思来涵盖情感表现的所谓“理性戏剧”的表现手法。那种以象征的滥用和人物的符号化为其特征,似乎已经超越了艺术形象的创造,因而也不再需要艺术感染力而能“直接诉诸于理性、精神和观念”的意念化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意象 艺术抽象 表现手法 艺术感染力 理性 形象思维 艺术形象 情感表现 象征 意念化
下载PDF
电视剧艺术语言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13,共6页
电视剧作为后来居上的艺术,其覆盖面远远压倒迄今任何其他视听觉艺术。然而对其特性的认识和把握却还相对滞后。本文从对电视剧的观赏环境,它所采用的物质技术手段,与其他艺术的关系,作为其父、母体的戏剧及电视所固有的特性,以及... 电视剧作为后来居上的艺术,其覆盖面远远压倒迄今任何其他视听觉艺术。然而对其特性的认识和把握却还相对滞后。本文从对电视剧的观赏环境,它所采用的物质技术手段,与其他艺术的关系,作为其父、母体的戏剧及电视所固有的特性,以及电视剧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考察出发,对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探讨。作者提出,电视剧的艺术语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富于亲切感的通俗性;2.富于亲和力的包容性;3.富于现代意识的戏剧性;4.富于散文美感的纪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艺术 艺术语言 电影艺术 表现形态 电视艺术 散文美 现代意识 电影语言 独特语言 情节结构
下载PDF
戏曲传承发展需要二元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戏曲传承发展的"二元思路"是指一方面要将古典戏曲文本和传统剧目演出的传承守护置于首位,并在这一传承基础上鼓励推动新编古代戏曲的创作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并恪守戏曲艺术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在现代... 戏曲传承发展的"二元思路"是指一方面要将古典戏曲文本和传统剧目演出的传承守护置于首位,并在这一传承基础上鼓励推动新编古代戏曲的创作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并恪守戏曲艺术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在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演出中,则不必拘泥于"戏曲味"之有无多寡,而应大幅度"去程式化",致力于戏剧艺术的整体创新,创造出"去戏曲化"的广义的现代民族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发展 二元思路 本质属性 广义现代戏剧
下载PDF
现代风格与传统风格融合的莎翁喜剧演出——杨世彭译导《仲夏夜之梦》评介 被引量:1
12
作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香港版的莎士比亚浪漫喜剧《仲夏夜之梦》对国内演艺的启示在于:现代风格与美的形式相结合;文本的翻译和演出对莎翁经典的双重忠实;名著的改编部分要适应民族欣赏习惯,要保持莎剧固有的民间性。
关键词 现代风格 传统风格 杨世彭 《仲夏夜之梦》 莎士比亚 浪漫喜剧
下载PDF
情与梦:以至性至情之人入戏——中西同时代剧圣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创作精髓一瞥 被引量:1
13
作者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第1期99-101,共3页
汤显祖生活在明朝嘉靖至万历皇帝统治时期,其时国力强盛而吏治黑暗,仕途坎坷以至直言遭贬,如此经历反映在他最后二十年隐居生活所产生的“玉铭堂四梦”经典戏曲文本中。稍晚于他十余年诞生的莎士比亚,适逢欧洲文艺复兴全盛时代及其... 汤显祖生活在明朝嘉靖至万历皇帝统治时期,其时国力强盛而吏治黑暗,仕途坎坷以至直言遭贬,如此经历反映在他最后二十年隐居生活所产生的“玉铭堂四梦”经典戏曲文本中。稍晚于他十余年诞生的莎士比亚,适逢欧洲文艺复兴全盛时代及其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创作 中西 至情 隐居生活 万历皇帝 文艺复兴
下载PDF
莎翁怎样点铁成金——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3期11-15,36,共6页
莎士比亚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取材于意大利短篇小说,关键处作了微妙的重大改动,扩大加深了戏剧冲突并提高了悲剧主人公形象,凸显出人文主义的悲剧主题。本文附带比较了莎剧与越剧"梁祝"之异同。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艺术创造 中国戏曲
下载PDF
影视剧的意象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8-53,共6页
电影意象具有如梦性、亲历性、奇观性和内在戏剧性的特征;电视剧意象具有开放性、世俗性、内向性和内在戏剧性的特征。内在戏剧性是指戏剧意象诸特征,构成了戏剧(舞台剧)与影视剧的共同基础。
关键词 影视剧 意象 内在戏剧性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历史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莎士比亚对人类历史怀着悲剧意识。他发现人类历史进程中贯串着人性与反人性的专制权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他呼吁以民为本与和谐秩序。莎士比亚这种社会政治理想影响深远。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历史观 社会政治理想 戏剧
下载PDF
“游戏”说的扭曲和艺术的堕落
17
作者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52-56,共5页
当代中国戏剧创作中的形式主义潮流,以游戏式的智力操作冒充艺术创新。这就迫使我们对审美形式创造和席勒提出的"游戏"说进行探本溯源的研究。
关键词 有机形式主义 逻辑形式主义 “游戏”说 审关形式 概念图解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电影化”艺术创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3期179-200,共22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或所谓"老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艺术创新的最辉煌一页;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无声片巅峰、有声片成熟和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交集;民族诗电影、众多年轻影星和民办电影企业家也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关键词 世纪 二三十年代 中国电影史 电影化 艺术创新 现实主义电影 有声片 诗电影 企业家 启示 民族 民办 历史 交集
下载PDF
关于重新定位影视剧美学基点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7,10,共4页
剧本意象是影视剧的蒙太奇结构和影像造型的本体来源。影视艺术在当代高科技条件下的迅猛发展对“真实性”问题的挑战,进一步证实。影视剧的美学基点应该重新确立在意象表现上。
关键词 影视剧 剧本意象 导演构思 蒙太奇 影像真实
下载PDF
老舍话剧《茶馆》的演出集体与导演艺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4期90-106,共17页
《茶馆》演出的成功缘于演出集体是一个真正的剧团,且由剧作家的知音担任导演。对新老两个版本的《茶馆》演出及导演艺术进行比较,为我们理解话剧的现代性与民族性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话剧 演出集体 导演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