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新 曾进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湿热壅滞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痔疮...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湿热壅滞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痔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外用复方双金痔疮膏治疗,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疼痛、水肿和脱出物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IL-6、IL-1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湿热壅滞证疗效显著,且能下调患者血清中IL-6、IL-1和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湿热壅滞证 中药熏洗法 针灸疗法 复方双金兰疮膏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分层手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复杂混合痔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朝阳 宁玉文 +4 位作者 陈娟 杨丽丽 王昆 苏红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比较分层手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复杂混合痔的疗效。方法:206例复杂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分层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9.03%,组... 目的:比较分层手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复杂混合痔的疗效。方法:206例复杂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分层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9.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术后疼痛、出血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术后1~10 d,治疗组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术前两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平均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肛管平均收缩压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收缩持续时间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分层手术治疗复杂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较轻、出血和水肿发生率较低,愈合时间较短,患者自身感受优于外剥内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混合痔 分层手术 外剥内扎术 疼痛 出血 愈合时间
下载PDF
增液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阴液亏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兴伟 唐远山 +4 位作者 王昆 曾进 苏红波 李媛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增液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阴液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中药组给予增液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P物质(... 目的:观察增液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阴液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中药组给予增液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P物质(SP)、一氧化氮(NO)水平,观察两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4.12%(4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P<0.01)。中药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10.42%(5/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9%(15/41)(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TL、GAS、S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中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9%(8/51)(P<0.05)。结论:以增液汤加味治疗功能性便秘阴液亏虚证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水平和血清SP、NO水平起效,且中药治疗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液汤 增液行舟法 阴液亏虚证 功能性便秘 胃肠激素水平
原文传递
消肿促愈汤溻渍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雷倩 《河北中医》 2020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目的观察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0. 9%氯化钠注射液溻渍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术前及治疗3、7 d后血清hs-CRP及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7 d时伤口创面分泌物分级(包括无、少量、中量及大量)情况,比较2组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6. 67%(23/30),对照组愈显率66. 67%(20/30),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3、7 d后血清hs-CRP及IL-6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7 d血清hs-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0. 05)。2组治疗7 d后创面分泌物分级情况及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创面分泌物少于对照组,疮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消肿促愈汤溻渍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及IL-6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少创面分泌物,缩短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肛门疾病 手术后期间 伤口愈合 外治法 超敏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消肿促愈汤溻渍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对EGF、VEGF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金铭锴 +1 位作者 刘慧敏 姚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27-1133,共7页
【目的】探究消肿促愈汤溻渍法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20例行肛周脓肿根治手术的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在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观察组加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 【目的】探究消肿促愈汤溻渍法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120例行肛周脓肿根治手术的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在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观察组加消肿促愈汤溻渍治疗,对照组加生理盐水溻渍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术后第1天)和治疗3、7、14 d后创面pH值和术口疼痛、肛缘水肿、出血、创面渗出等症状评分、创面愈合率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35/60)、100.00%(60/60),对照组分别为41.67%(25/60)、81.67%(49/6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创面pH值方面: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的创面pH值均较前一观察时点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3、7、14 d后对创面pH值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创面愈合方面: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的术口疼痛、肛缘水肿、出血、创面渗出评分均较前一观察时点降低,创面愈合率均较前一观察时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3、7、14 d后对肛缘水肿、出血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率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7、14 d后对术口疼痛及创面渗出评分的降低作用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生长因子方面:治疗3、7、14 d后,2组患者血清EGF、VEGF含量均较前一观察时点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3、7、14 d后对血清EGF、VEGF含量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肿促愈汤溻渍对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VEGF等生长因子的分泌,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促愈汤 溻渍法 肛周脓肿 创面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针刺改善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汤振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174-1178,共5页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针刺改善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针刺改善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针刺 功能性便秘 肠道菌群 综述
原文传递
自拟中药灌肠方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新 曾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方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进行治疗的68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灌肠方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进行治疗的68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灌汤方剂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D-D、PLT、MPV)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T、MPV、D-D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T、MPV、D-D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方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直肠炎 中药灌肠方剂 临床疗效 血清D-二聚体 血小板 并发症
下载PDF
中医治疗慢性便秘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慧敏 杨香燕 《河北中医》 2021年第4期696-700,共5页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除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外,还常引起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肛门直肠疾病及心理精神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无明确阐述,临床多对症治疗,但西药的副作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中医治疗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除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外,还常引起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肛门直肠疾病及心理精神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无明确阐述,临床多对症治疗,但西药的副作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中医治疗慢性便秘方法众多,如中药口服、针刺推拿、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等,通常能取得较好疗效。兹就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便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中医疗法 慢性病 综述
下载PDF
揿针联合药物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金铭锴 +1 位作者 刘慧敏 姚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959-963,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药物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药物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揿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P物质和5-羟色胺的水平及治疗前、治疗6 h后、12 h后、24 h后和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 h后、12 h后、24 h后和治疗后VA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药物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疼痛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针药并用 疼痛 视觉模拟量表 P物质 5-羟色胺
下载PDF
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联合中药直肠点滴及普济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丽颖 +2 位作者 张新 赵伟 黄蓓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2053-2057,共5页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法、中药直肠点滴联合普济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肛窦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对照1组给予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法、中药直肠点滴联合普济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肛窦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对照1组给予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治疗,对照2组给予中药直肠点滴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治疗,对照3组给予微波治疗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治疗,观察组给予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中药直肠点滴及普济痔疮栓肛内留置,均治疗10 d。观察4组的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免疫功能,比较4组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均<0.05),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4组中医症状评分、CD8^(+)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均<0.05);4组CD3^(^(+))、CD4^(+)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均<0.05);各对照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3.0%(1/33),对照1组复发率为4.0%(1/25),对照2组复发率为7.7%(2/26),对照3组复发率为9.1%(2/22),4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升清化浊法组方内服、中药直肠点滴联合普济痔疮栓治疗肛窦炎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窦炎 升清化浊法 中药直肠点滴 普济痔疮栓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沙静涛教授外治法治疗小儿肛周脓肿初期的经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培正 杜胜花 《河北中医》 2022年第2期189-191,195,共4页
沙静涛教授认为,小儿肛周脓肿以先天不足、胎毒内蕴为发病之本,后天失养、湿热火邪下注大肠为发病之标。沙教授在临床治疗小儿肛周脓肿初期过程中,以外治法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消肿促愈汤坐浴、消肿止痛膏纳肛、九华膏外敷,治则为清热、... 沙静涛教授认为,小儿肛周脓肿以先天不足、胎毒内蕴为发病之本,后天失养、湿热火邪下注大肠为发病之标。沙教授在临床治疗小儿肛周脓肿初期过程中,以外治法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消肿促愈汤坐浴、消肿止痛膏纳肛、九华膏外敷,治则为清热、解毒、燥湿、去腐、生肌。同时强调小儿饮食、肛周皮肤的日常护理。外治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儿因手术而导致肛门形态、功能的破坏,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肛门 中医疗法 外治法 名医经验 沙静涛
下载PDF
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40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进 《陕西中医》 2013年第9期1133-1134,共2页
目的:探索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方法。方法:对4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40例均一次性治愈,无后遗肛瘘,无肛门失禁、狭窄、畸形、缺损,肛门功能正常。结论:本手术能够保留肛门括约肌,... 目的:探索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方法。方法:对4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40例均一次性治愈,无后遗肛瘘,无肛门失禁、狭窄、畸形、缺损,肛门功能正常。结论:本手术能够保留肛门括约肌,保护肛门功能,保持肛周形态及功能的完整性,减少损伤、提高一次治愈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大大降低形成肛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中医药疗法 中医肛肠手术
下载PDF
升清化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范丽颖 曹凯 《河北中医》 2020年第12期1808-1811,1845,共5页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肛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40例予普济痔疮栓及微波治疗,升清化浊方口服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清化浊方口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组40例...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肛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40例予普济痔疮栓及微波治疗,升清化浊方口服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清化浊方口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组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4组疗效;比较4组治疗前后肛门症状及专科检查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2.5%(21/40),升清化浊方口服组总有效率70.0%(28/40),中药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82.5%(33/40),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95.0%(38/40),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升清化浊方口服组、中药保留灌肠组(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疗效优于升清化浊方口服组(P<0.05)。4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肛门下坠、肛门潮湿及专科检查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升清化浊方口服组、中药保留灌肠组、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肛门疼痛、肛门下坠、肛门潮湿及专科检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升清化浊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肛门下坠、肛门潮湿及专科检查评分低于升清化浊方口服组、中药保留灌肠组(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治疗后肛门疼痛、肛门下坠、肛门潮湿及专科检查评分均低于升清化浊方口服组(P<0.05)。结论升清化浊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临床疗效显著,缓解患者临床表现,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窦炎 升清化浊法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永豪 +2 位作者 金铭锴 刘慧敏 孙继康 《河北中医》 2022年第5期864-869,共6页
外科手术后的尿潴留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肛肠病手术因其所在位置局限性,患者更易出现小便不畅,更有甚者完全不能依靠自己排出尿液,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患者痛苦,情况危急时还需导出尿液,不仅使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急剧升高,也延长了患者... 外科手术后的尿潴留是术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肛肠病手术因其所在位置局限性,患者更易出现小便不畅,更有甚者完全不能依靠自己排出尿液,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患者痛苦,情况危急时还需导出尿液,不仅使患者术后感染风险急剧升高,也延长了患者住院天数,增加了住院支出。中医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不仅疗效显著,且在患者接受度、舒适度及满意度上优于现代医学治疗。本研究对中医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肛门疾病 尿潴留 中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肛瘘源流考辨
15
作者 孙兴伟 卜瑜 +4 位作者 李媛媛 王昆 曹凯 佘军军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瘘与漏在肛肠疾病中的源流。方法通过检索《中华医典》和人工翻阅相关图书,收集整理含有痔瘘(漏)病名文献,根据其年代对肛瘘病名发展源流进行考辨。结果共收集含痔瘘(漏)病名相关古籍条目758条,涉及古籍书目106部。其中先秦两... 目的探讨瘘与漏在肛肠疾病中的源流。方法通过检索《中华医典》和人工翻阅相关图书,收集整理含有痔瘘(漏)病名文献,根据其年代对肛瘘病名发展源流进行考辨。结果共收集含痔瘘(漏)病名相关古籍条目758条,涉及古籍书目106部。其中先秦两汉时期,瘘多指颈部之瘘,漏多指妇人漏下,痔瘘未连,漏瘘未混;隋唐时期,瘘也指肛门部之瘘,出现了瘘漏混用和痔瘘(漏)连用;宋金元时期,痔瘘(漏)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别,出现了较多的痔瘘(漏)专论,明清时期,痔漏之名已成为主流,痔漏(瘘)专篇大量出现。结论结合瘘和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区别和瘘(漏)在肛肠病中的源流,认为中医把肛门部的瘘(漏)病统一称为“肛瘘”更合适,这不仅有利于医学发展,更有助于医学的传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瘘 痔漏 肛肠 病名 源流
下载PDF
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金铭锴 +1 位作者 刘慧敏 姚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798-1804,共7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消炎与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观...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消炎与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共治疗6 d。治疗6 d后,评价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显效率为36.00%(18/50),对照组为14.00%(7/50),常规组为4.00%(2/50)。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50/50),对照组为100.00%(50/50),常规组为96.00%(48/50)。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6、12、24、48 h,3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NE、5-HT、CGRP、SP、β-E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NE、5-HT、CGRP、SP、β-E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术后疼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血清5-HT、CGRP、NE、SP、β-EP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电针 气滞血瘀型 痔病 术后疼痛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慧敏 +3 位作者 赵伟 金铭锴 姚佳 李永豪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针刺耳穴治疗。2组均治疗48 h,比较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针刺耳穴治疗。2组均治疗48 h,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8 h血清β-内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6、12 h疼痛VAS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6、12 h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8 h血清β-EP水平均升高(P<0.05),PGE_(2)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48 h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GE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针刺耳穴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β-EP水平,降低PGE_(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术后并发症 疼痛 揿针
下载PDF
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伟 +2 位作者 曾进 杨华 冯琳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观察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选择高位肛周脓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 为了观察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选择高位肛周脓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工作时间,术后3 d疼痛程度、出血及尿潴留情况,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及术后3个月肛瘘形成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58/60),对照组为75.0%(45/6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功能恢复及肛瘘形成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低切开窗旷置配合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周脓肿 低切开窗旷置 置管冲洗引流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沙静涛从脾胃论治肛窦炎经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雷倩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1期1691-1694,共4页
沙静涛教授认为,脾虚湿滞为肛窦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脾虚乃致病之本,湿热乃致病之标。肛窦炎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之邪滞留魄门,胶着难解,顽固不化,加之脾虚运化失职,与气血搏结而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沙教授强调,治疗疾... 沙静涛教授认为,脾虚湿滞为肛窦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脾虚乃致病之本,湿热乃致病之标。肛窦炎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之邪滞留魄门,胶着难解,顽固不化,加之脾虚运化失职,与气血搏结而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沙教授强调,治疗疾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缓急,权衡标本而施治,本虚为主,则健脾益气为要辅以祛湿;标实为主,则清热利湿为先,后期辅以扶助正气;虚实并见,则健脾利湿并用,使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同时应遵循外科“消、托、补”的治疗原则,强调内服、外治相结合,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窦炎 从脾胃论治 沙静涛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肛瘘切除术后创面难愈伴发热1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胜花 +2 位作者 杨香燕 韩培正 刘慧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15-417,共3页
肛瘘术后创面难愈是肛肠科疑难病之一,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1例肛瘘术后创面难愈的报道,系统地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思路,总结该病以气虚为根本,正虚无力托毒外出,创面局部湿热、热毒、血瘀结聚为标,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主,... 肛瘘术后创面难愈是肛肠科疑难病之一,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1例肛瘘术后创面难愈的报道,系统地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思路,总结该病以气虚为根本,正虚无力托毒外出,创面局部湿热、热毒、血瘀结聚为标,治疗上以健脾益气为主,兼清湿热、化瘀毒;肠道局部炎症以大肠湿热毒盛为主。治疗上中药口服与中药灌肠相结合,辅以特色外用中药分期干预换药法,整体辨证与局部对症治疗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切除术后 创面愈合 发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