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白话《广清凉传》
- 1
-
-
作者
沙门延一
西坡居士
-
出处
《五台山》
2007年第10期39-46,54,共9页
-
文摘
僧人法照,是南梁人,不清楚姓什么。唐朝大历二年二月十三日,法照在南岳云峰寺食堂内吃粥,在粥钵中看见五台山佛光寺东北一里多地有座山,山下有条小溪涧,涧北有一个石门。自己觉得身子进入石门,走了五里多路,见到一所寺院,院门额上题写着“大圣竹林之寺”。过了很长时间才隐没不见。心中极其惊异。二十七日辰时,又在钵中看到五台山华严寺等众多寺院,看得非常明了。
-
关键词
白话
五台山
佛光寺
石门
寺院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话《广清凉传》
- 2
-
-
作者
沙门延一
-
出处
《五台山》
2007年第7期29-36,共8页
-
文摘
菩萨生地见闻功德一知悉大圣曼殊室利曳菩萨成佛已经非常久远了,以果位示现于因位,行菩萨之行,是接引迷失众生的圣者。为何这样说呢?按《首楞严经》下卷上说:在过去世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祗劫时,有佛名叫龙种上尊王如来,
-
关键词
白话
《首楞严经》
菩萨
迷失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话《广清凉传》
- 3
-
-
作者
沙门延一
西坡居士
-
出处
《五台山》
2007年第8期23-29,共7页
-
文摘
中台顶上有个太华池,方圆二里,天生的九曲回还,池水清湛,颜色好象琉璃,澄澈见底。池里平的地方有磊落的石头,一丛丛石头之间又有上百品种的名花交相辉映,是神龙宫殿所在的地方,人突然看到会惊吓得起鸡皮疙瘩。祥云神雾的映照难以说清,而且池的大小浅深,经常变化,没有一定。所以巡礼拜谒的人们解下璎珞玉佩投入池中才走。
-
关键词
太华池
中台
古十寺
金刚窟
旧寺遗址
-
分类号
K928.7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白话《古清凉传》
- 4
-
-
作者
蓝谷沙门
慧祥
西坡居士
-
出处
《五台山》
2007年第5期19-27,共9页
-
文摘
我小时候就崇尚特殊的气概,长大后更加笃定,每听到有建功立业的消息,便慷慨激昂。谁知一旦幡然醒悟,就进入了佛家寂灭境界。这才得以披揽林木,拨开荒榛,历艰难忘疲劳,一直登上中台顶峰。站在那里,俯瞰万物,傍眺千里,脚步行走在风雷之上,志向凝结在霄汉之中,忽然好象放弃了虚浮的生活,飘飘然如同凌驾在天庭之上。这才体悟壮观对人的淘冶、思考小大之间的超越。虽然没有看到王山的九层之妙,灵鹫峰的鸡足之美,想想自己这微贱的身体,得到的幸运是如何之多呀!这岂止是千年一遇,实在是万世难逢啊。只是玄妙的机关难以预兆,幽深的关口不好打开,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即使就在眼前也很遥远。瞻望神京,不能不生留恋之情。
-
关键词
白话
建功立业
激昂
寂灭
佛家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话《广清凉传》
- 5
-
-
作者
沙门延一
西坡居士
-
出处
《五台山》
2007年第11期40-48,共9页
-
文摘
高德僧事迹十九之余
释嘉福,俗姓聂,是代郡雁门人。七岁那年,在本州总因寺出家,十五岁受戒。后住清凉山望台三十多年。经常诵念《维摩经》,“菩萨”、“声闻”两本戒文和《涅檠》、《般若》二部经书,多有领悟。并念诵各部经论一百多本,十天为一周期,很少有余暇的时间。以及燃烧五指供养文殊,手臂上烧灯求生净土。到开皇二十四年十二月下旬,忽见自光一道直至西方。这样过了两天,众人都看到了,随后安静地去世了。
-
关键词
白话
《维摩经》
事迹
雁门
出家
俗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话《广清凉传》
- 6
-
-
作者
沙门延一
西坡居士
-
出处
《五台山》
2007年第12期56-62,共7页
-
文摘
宋僧所睹灵异二十一
释净业,姓孟,是代州五台县人。幼年就刚强坚毅,神俊不群。十三岁那年,依五台山真容院通悟大师为师。奉事师尊服务劳苦,远远超出师兄弟们。经常到太原,为山门化缘,寺里的供养物品用具,没有不齐备的。伪北汉主刘氏,对他深深崇敬,赐他紫衣,加号他为“广慧大师”。天会十一年,众僧请求他充任山门都监。不久,宋太宗武力亲征,平定山西州县。大师喜遇真主,
-
关键词
白话
宋太宗
五台县
五台山
山门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话《广清凉传》
- 7
-
-
作者
沙门延一(重编)
西坡居士(校译)
-
机构
宋
不详
-
出处
《五台山》
2007年第9期29-36,共8页
-
文摘
菩萨化身为贫女八
大孚灵鹫寺,天下归化向往,万圣修建崇敬。东汉奠定基础,后魏开拓扩大。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每年正月,在此设斋大会。远近没有分别,僧俗混杂一起。七代传下来,说有一贫穷女子在斋会时赶来赴会,从南而来,凌晨到了寺里,拖抱着两个孩子,引着一条狗。身上没有钱财,剪下头发上布施。还没到众人吃饭时,告诉主持僧人说:现在我想先吃,马上还要到其它地方去。
-
关键词
白话
《广清凉传》
菩萨
华严寺
大孚灵鹫寺
牛云和尚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杂阿含经》节选译白
- 8
-
-
作者
刘宋沙门求那跋陀罗
邵晓敢
-
出处
《广东佛教》
2001年第1期2-11,共10页
-
文摘
[5]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时。尊者舍利弗问尊者阿难言。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阿难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舍利弗言。阿难。所谓灭者。云何为灭耶。谁有此灭。阿难言。舍利弗。五受阴是本行所作。
-
关键词
《杂阿含经》
佛教
宗教信仰
译文
-
分类号
B942.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一次性打火机的再利用
- 9
-
-
作者
沙门
-
出处
《知识就是力量》
1996年第8期37-37,共1页
-
文摘
一次性打火机的气体或火石用尽后,打火机本身还是完好无损的,但由于不能灌气和更换火石,只得像废品一样丢掉,未免有点可惜。 这里介绍一种给一次性打火机灌气和安装火石的小经验,可以使一次性打火机多次重复使用。
-
关键词
打火机
防风罩
多次重复使用
气嘴
调整轮
小经验
对准打
小改锥
气体泄漏
火轮
-
分类号
TS914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一触式铆钉
- 10
-
-
作者
沙门
-
出处
《知识就是力量》
1996年第1期35-35,共1页
-
文摘
将两块薄板联接固定在一起时,常常使用铆钉。可是使用普通铆钉时需要冲压工具,不仅工作速度慢,而且也不太方便。 本发明提出一种不用任何工具的铆钉,只用手的推压力即可将物体快速联接固定。 这种铆钉使用塑料制成,分为钉体和钉母两部分。钉母部分在底部开一个比钉体直径略小的孔,并在侧面开一道沟槽。使用时,只需将钉体穿入钉母,用手一推,
-
关键词
冲压工具
快速联接
铆钉
推压力
工作速度
膨胀变形
物体
-
分类号
TH131.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
题名我的父亲有一双灵巧的手
- 11
-
-
作者
沙门
-
出处
《天天爱学习(二年级)》
2016年第16期9-9,共1页
-
文摘
我的父亲有一双灵巧的手
能把皮包变成鞋子
能把木头变成手枪
还能把我们家的厨房
变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我的父亲有一双奇妙的手
-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
《我的父亲有一双灵巧的手》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佛言祖语
- 12
-
-
作者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共1页
-
文摘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金光明经》听闻信解,不随地狱、饿鬼、傍生、阿苏罗道,常处人天,不生下贱;恒得亲近诸佛如来,听受正法,常生诸佛清净国土。所以者何?由得闻此甚深法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如来已知已记,当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微妙之法一经耳者,当知是人不谤如来、不毁正法、不轻圣众。一切众生,未种善根令得种故,已种善根令增长成熟故。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皆劝修行六波罗蜜多。
-
关键词
《金光明经》
男子
女人
亲近
菩提
修行
-
分类号
B94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佛祖言语
- 13
-
-
作者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共1页
-
文摘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离车:“汝等可止啼泣之情,谛听如来最后所说。”诸离车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于是如来敷尼师坛,结跏趺坐。诸比丘众及以离车,强自抑忍,各坐一面。尔时世尊告离车言:汝等当知,有七种法,日就增进,而不减损:一者欢悦和同,无相违逆;
-
关键词
言语
佛祖
和同
-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