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弥异所142:青海海西“大地之血”地景
- 1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1期76-77,共2页
-
文摘
形式在长达数公里的旅途中,笔直的道路与蜿蜒的红色相遇、并行、交错,又各自绵延。矿物质沉积的干涸河床,有着独特的纹理和颜色,像极了柴达木流动的血脉,如大地的脉络。幸运的是,人们借无人机拓展了鸟瞰视角,发现大地之美,造物之妙。空间红色河床与网红G315国道相遇,通过航拍渐渐为人熟知,从当地向导随口一提的“红色河谷”,变成自驾游沿途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大地之血”,一侧的土路也发展为停车打卡点。黄昏时分,将无人机升至200~500米,凡人视角下漫漫戈壁中的浅色河谷即刻变成深红色的大地血脉。
-
关键词
自驾游
黄昏时分
青海海西
柴达木
网红
大地
血脉
-
分类号
K924.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山水之丘
- 2
-
-
作者
沈艺芃
王语涵
-
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出处
《建筑创作》
2020年第3期24-27,共4页
-
文摘
设计说明此次设计位于城市与自然、快速与慢速的过渡区域,同时是朝阳公园文化与游乐的过渡区域,也承载了快速交通枢纽的功能。在众多地标建筑之间,我们选择了低调应对,通过地景化建筑,以起伏的丘陵形态zoom自然,希望能够在保证快速集散的前提下,减缓流速、疏解功能,营造宜人的滨水慢速游乐空间。我们通过四个热点影响并按照地铁尺度生成了15m×15m柱网,对初始椭圆切削抬升,形成基本形体以及南北、东西的流线引导关系。
-
关键词
过渡区域
地标建筑
设计说明
朝阳公园
基本形体
交通枢纽
慢速
游乐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弥异所215:洮南四海湖冰汤圆
- 3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6期52-53,共2页
-
文摘
形式成千上万的冰团、雪团铺满四海湖,使冰面凹凸起伏,在阳光下仿佛荡起微波。碎冰被风浪推挤,在湖中翻滚成大小均匀、形状圆润的白球,急速降温下被封冻在湖面。此景令人们联想起锅中浮起的汤圆,而湖岸长三千余米的巨大尺度却又使其极具陌生感。
-
关键词
碎冰
四海
急速降温
-
分类号
K923.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弥异所130:重庆大融汇朝天飞梯
- 4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1期52-53,共2页
-
文摘
形式晚上七点,在直跨六层的超长扶梯上,数十根白色灯带亮起,与金属、玻璃和红色围栏碰撞,形成极具节奏感的炫目顶棚。倾斜的画面,强烈的延伸感,商场外侧的扶梯摇身一变,令人仿佛置身于时空隧道,掠过一侧批发市场的老建筑物和涂鸦崖壁,直达未来的魔幻山城。空间在商贸聚集的朝天门,夹在高楼间的网红小街,半年前还是机动车乱停乱放的逼仄街道如今已变了模样。贯通竖向的超长单向扶梯,与阶梯崖壁相对,凸显8D重庆竖向展开的气质,吸引了不少游人拍照打卡,使人不自觉地被引导到本已无人问津的商场高层。
-
关键词
时空隧道
批发市场
朝天门
涂鸦
扶梯
节奏感
-
分类号
K927.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弥异所204:长沙恋爱天台
- 5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5期58-59,共2页
-
文摘
形式彩虹楼梯通向5层天台,3层高的红砖墙上写着大大的“长沙”。嘻哈涂鸦墙、明黄色花田、周围的创意小店……丰富的策划使一次就够的打卡天台成为广场。但对情侣来说难忘的体验还是当夜晚霓虹灯亮起,在远处IFS和对街海底捞的见证下,与爱的人在“我爱长沙”灯牌下留念。空间在“老牌C位”黄兴路步行街旁的“新网红”恋爱天台,此前是购物中心的设备机房,吸引来不少嘻哈涂鸦。方言说唱《长沙HOOD》的MV在此取景,让这里迅速走红。老市井里的业主顺势改造。
-
关键词
设备机房
海底捞
花田
购物中心
天台
步行街
霓虹灯
恋爱
-
分类号
K926.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弥异所152:宁德霞浦南湾围网
- 6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2期68-69,共2页
-
文摘
形式霞浦数百公里的岸线上,既有霞光与潮汐在外海酣畅共舞,似浓墨重彩的油画;也有围网与滩涂在内海静静相守,似淡雅清浅的水墨画。一个个不规则的圆形围网,色彩纯净,错落有致,原是养螃蟹用的。红衣渔民摇着小木船,悠悠地从中穿过,仿佛飘浮在空中画境。空间近年来,以霞浦为代表的滩涂摄影声名鹊起,令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渔村小景成了"摄影的天堂"。日出和日落、竹竿和海鸟、渔网和小船,那些平凡的耕海日常经过摄影策划放大整合,虽有人造,却仍是吸引人们前来打卡的海上田园诗画。
-
关键词
霞浦
水墨画
围网
摄影
-
分类号
K925.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J42
[艺术—摄影艺术]
-
-
题名弥异所156:惠州33号青年公路街区
- 7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2期76-77,共2页
-
文摘
形式33号青年公路街区的灵感来自美国66号公路。老厂区被注入流行文化与开拓精神,老建筑被添加年轻化的视觉冲击。高饱和度的红橙黄绿蓝,不只在街区尽端"色彩工坊"的墙上整齐排布,更在建筑界面广告、审外休闲茶座、观演看台和连廊随意装点。特别是重要节点处整面墙的涂鸦,由本地"大神"绘出时尚惠州的活力。空间上世纪的"高高制衣厂",曾经被遗忘在周边商圈的繁华中,成了旧旧的工业遗址。2021跨年夜,也是这里的"破茧"开业狂欢。街头文化元素、新奇多样的业态、接地气的探索打卡和快闪策划,使这里迅速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
关键词
老厂区
高饱和度
开拓精神
整面墙
商圈
建筑界面
视觉冲击
新地标
-
分类号
K926.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J42
[艺术—摄影艺术]
-
-
题名弥异所198:大连光风意巷
- 8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5期46-47,共2页
-
文摘
形式这里是隐匿在老城中的一片创意街区。老街两侧“日本房”的年代感,与地面亮丽彩绘涂鸦的童真感并置,让人耳目一新。街角处墙上的一串小牌子,列出了许多大连特色老字号,趣味十足。附近居民经过此地会相视一笑,还有许多年轻人特地前来打卡。空间近年来,有越来越多老城区的创意微改造项目,使不少普通居民区更具新意,更加宜居。从“光风街”到“光风意巷”,老街被“画”出了新活力,吸引了一批年轻人来此创业,在周围开起了咖啡店、青旅、文艺小店,带来了更多人气。
-
关键词
创意街区
老字号
老城区
居民区
老街
-
分类号
K923.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弥异所214:长白山雾凇漂流
- 9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6期50-51,共2页
-
文摘
形式冬天的不冻河上水雾氤氲,凝作两岸的玉树琼花。雾凇沆砀,河水深沉,纯粹简约到了极致。在隆冬的清晨,小橡皮艇滑入水中,在极静的仙境中添了些有趣的碎冰声。鲜亮醒目的颜色也和着晨光,给黑白世界带来一丝生气。空间同时享受夏日漂流与冬日雾凇的奇遇,是长白山不冻河的馈赠。
-
关键词
雾凇
漂流
长白山
-
分类号
K923.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弥异所147:成都建设路时光隧道
- 10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2期58-59,共2页
-
文摘
形式从街角的药房拾级而下,白天不起眼的桥下步行空间在夜晚的灯光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低矮隧道的沿河一侧是画满涂鸦的半圆断面,中段还有窗口可以看到河流,另一侧则是布置了壁灯的斜坡断面。等间距的暖黄色壁灯,形成一道道U形光影,强化了不对称断面形式的魅力。空间十多年的便捷通路,在2018年成为健身步道,又在2020年变身打卡光影隧道。
-
关键词
断面形式
时光隧道
步行空间
等间距
壁灯
光影
新的活力
-
分类号
K927.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J42
[艺术—摄影艺术]
-
-
题名弥异所185:昆明教场中路蓝花楹
- 11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4期76-77,共2页
-
文摘
形式在一些温暖湿润的南方城市,蓝花楹行道树已成为季节性的打卡热点。每至春季,昆明教场中路近两公里的蓝花楹都会盛放,树冠织起蓝紫色的花棚。市民驱车驶过梦幻的繁花隧道,微风一过,仿佛沉入蓝紫色的海洋,自然忘却了通勤路上的拥堵与嘈杂。
-
关键词
蓝花楹
蓝紫色
行道树
繁花
梦幻
教场
中路
昆明
-
分类号
K92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J42
[艺术—摄影艺术]
-
-
题名弥异所189:香港“奥运桥”人行天桥
- 12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4期84-85,共2页
-
文摘
形式“奥运桥”共设5处人行梯道,其台阶和栏杆分别漆有纯色:南侧3处为蓝色、黑色、红色,北侧两处为黄色、绿色,恰与奥运五环相符。台阶自下而上标有从1896至2016年各届奥运会举行的时间与城市。空间与时间对应,加上奥林匹克主题的彩绘,使人走上天桥就如同走过奥运会的百年历程。
-
关键词
奥运会
百年历程
人行天桥
奥运五环
奥林匹克
自下而上
空间与时间
-
分类号
U448.1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萨拉·阿迪蒂亚的《乐音城市》解读
- 13
-
-
作者
沈艺芃
朱文一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2年第1期44-57,共14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萨拉·阿迪蒂亚关于音乐与城市的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从可听化城市总图、构音城市设计、交互乐音城市3个方面解读了对“乐音城市”的研究。文章结合她在巴黎、珀斯和伦敦等城市的实践,讨论了其对从“聆听”即理解与表现乐音城市,到“构音”即乐音城市规划与设计,再到“演奏”即实现与体验乐音城市的探索。
-
关键词
乐音城市
萨拉·阿迪蒂亚
可听化城市总图
构音城市设计
交互乐音城市
-
Keywords
Musical Cities
Sara Adhitya
Sonified Urban Masterplan
Composing the City
Urban Sonic Interaction Design
-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弥异所233:福州乌山防空洞
- 14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2年第1期84-85,共2页
-
文摘
形式战时修建的防空洞因其天然的阴凉被用作市民休闲长廊。在防空洞中体验原始的岩石洞壁、简洁的石板铺地、斑斓的油纸伞天花与照明,感受千年古韵、革命精神与和平年代的浪漫。极强的纵深感中,不同时空仿佛交织于此,令人体悟天地之悠悠。空间近年来有不少“还洞于民”的防空洞改造项目,将其从人防工程变成市民空间.
-
关键词
防空洞
人防工程
市民空间
洞壁
改造项目
油纸伞
纵深感
市民休闲
-
分类号
K925.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弥异所238:黔东南丹寨卡拉鸟笼
- 15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2年第1期94-95,共2页
-
文摘
形式在“鸟笼之乡”卡拉村的一方小天地中,竹林茂密,百鸟争鸣。苗族人家就地取材,以手工竹编鸟笼为生。在屋前空地编制和储存鸟笼,是气候影响下的传统做法,在今天更兼具展示表演的功能。以金黄色的鸟笼为背景与前景,镜头中最吸引人的,是村民们为古老村寨带来的新活力。
-
关键词
就地取材
黔东南
金黄色
卡拉
-
分类号
K927.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弥异所173:甘南合作经幡隧道
- 16
-
-
作者
沈艺芃
-
机构
清华大学
-
出处
《城市设计》
2021年第3期92-93,共2页
-
文摘
形式蓝白红绿黄,分别代表自然的天、云、火、水和大地,更象征对应的品质与信仰。五色的方布整齐排列在圆拱形架上,不断循环,在天地之间迎风猎猎。无垠的草原上,一个个隆起的草丘和一排排五色的经幡,同天空一起,构成长达600米的经幡隧道。空间减速穿过经幡"隧道",并非如一般意义上穿过山川湖海,而是穿过风和时间,穿过居民的祈愿,穿过游客的向往,步入藏区的旅程。这种仪式感在众多短视频中得以体现,吸引人们前来打卡:或是站在锥形经幡的中心仰视,或是开车在连接两山的经幡中穿行,或是停车在隧道边合影。
-
关键词
仪式感
短视频
整齐排列
天地之间
经幡
圆拱形
五色
-
分类号
K924.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J42
[艺术—摄影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