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景观文化论 被引量:35
1
作者 福煦 《南方建筑》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景观文化 园林景观 城市景观
下载PDF
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及其情态语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9-23,共5页
城市意象是由一个个的典型的城市局部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组合、抽象而成。城市意象是情态性的,是人对城市的感情所在。文章结合古今中外的城市实际来分析城市情态,并对此提出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意象 情态
下载PDF
“精神的物化”(六) 空间塑造人,人的自我的表述──空间对人的作用新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福煦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0年第1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场所 空间 建筑
下载PDF
建筑与文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3-40,共8页
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建筑的本质特征的分析,并对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及现当代建筑的深入分析,初步建立起建筑与文化的基本关系。
关键词 文明 文化 建筑文化 建筑艺术
下载PDF
钟灵毓秀——上海近代建筑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11,46,共4页
建筑表现着城市文化。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反过来影响着人本身。上海近代建筑是上海近代社会的产物,也是形成上海近代文化和人们的观念形态的环境要素。这就是近代上海建筑的深层价值所在。
关键词 上海 近代 建筑文化 城市文化 形式 折中主义 公共建筑
下载PDF
建筑与文学 被引量:6
6
作者 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5-40,共6页
本文通过中国古代文学与建筑,西方古代文学与建筑,以及现代文学与现代建筑三个方面,阐明建筑与文学这两种艺术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建筑美学 文学美学 建筑的文学性 文学的建筑感
下载PDF
重在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保护与建设管理 被引量:5
7
作者 福煦 《时代建筑》 1998年第3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旧城保护 旧城建设 城市文化 绍兴
下载PDF
建筑美学论 被引量:3
8
作者 福煦 《时代建筑》 1995年第2期28-32,共5页
建筑美学包括建筑的形而上学和方法论两方面,从美学来说应当重视的是它的形而上学。本文还讨论了建筑的语言学与美学的关系。文章还认为,建筑美学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始终有一种审美结构,在深层存在着审美准则。
关键词 建筑美学 建筑语言学 建筑艺术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化的建筑表述 被引量:1
9
作者 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10,共10页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避风雨、御寒暑的物质对象,而且也是一个表现着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精神对象。中国古代建筑,可以看成是一部十分真实而生动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近年来,对建筑文化的研究渐渐多起来了,然而就当今的论述来看,多是从现象、...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避风雨、御寒暑的物质对象,而且也是一个表现着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精神对象。中国古代建筑,可以看成是一部十分真实而生动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近年来,对建筑文化的研究渐渐多起来了,然而就当今的论述来看,多是从现象、表层去分析,如论述传统建筑的中轴线布局,以及强调阴阳二数、虚实相生、天圆地方、左祖右社云云,但缺少几个“为什么”。另外一种论述是多从古人之言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文化 明清时期 中国建筑文化 宗教和伦理 建筑技术 建筑形象 传统建筑 先秦时期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欣赏 墙 漏窗 被引量:4
10
作者 福煦 王伟海 《园林》 2007年第10期34-35,共2页
《园冶》中说:“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 《园冶》中说:“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历来墙垣,凭匠作雕琢花乌仙兽,以为巧制,不第林园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雀巢可憎,积草如萝,祛之不尽,扣之则废,无可奈何者。市俗村愚之所为也,高明而慎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建筑 围墙 欣赏 漏窗 中国 《园冶》
下载PDF
“大趋势”与建筑的十大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福煦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5,共6页
一“大趋势”十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十年前,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发表了他的一部著作《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引起轰动。他提出社会正处在急剧变革的关键时刻,是新旧交替的夹缝时期。社会结构... 一“大趋势”十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十年前,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发表了他的一部著作《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引起轰动。他提出社会正处在急剧变革的关键时刻,是新旧交替的夹缝时期。社会结构的调整是无情的,我们应当迎接这种挑战。他认为当今社会的根本变化在于从一个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这种大转变势必影响人们的生活实在和观念形态。有人说这本书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姐妹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功能 建筑趋势
下载PDF
理水叠山,造园手法之精华 被引量:3
12
作者 福煦 《南方建筑》 2002年第2期27-29,共3页
本文分理水、叠山两部分。园林理水手法,着重在水面形式及水岸做法,从意境出发是理水之关键。园林叠山手法,着重在山的造型、石质和层次,叠山之至要也在意境。
关键词 理水 叠山 意境
下载PDF
论建筑评论──“建筑理论的理论”之二 被引量:2
13
作者 福煦 《时代建筑》 1997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分析了建筑评论的现状,论述了建筑评论的目的、作用和方法以及建筑评论的结构,并对建筑评论与文艺评论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建筑理论 建筑评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色彩 被引量:2
14
作者 福煦 《南方建筑》 1998年第2期3-6,共4页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建筑色彩 中国 绘画
下载PDF
事业的追求──谭垣先生的建筑观和教育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福煦 《南方建筑》 1996年第1期61-66,共6页
事业的追求──谭垣先生的建筑观和教育观沈福煦同济大学为谭先生90寿辰祝寿#g吾师谭垣先生,广东中山人,1903年生,今年已九十有三。谭先生早年曾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后来又在那里的建筑事务所工作,三十年代初回国后... 事业的追求──谭垣先生的建筑观和教育观沈福煦同济大学为谭先生90寿辰祝寿#g吾师谭垣先生,广东中山人,1903年生,今年已九十有三。谭先生早年曾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后来又在那里的建筑事务所工作,三十年代初回国后曾在德人的Nolfe的建筑事务所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建筑创作 建筑理论
下载PDF
《上海园林钩沉》(六) 被引量:4
16
作者 福煦 《园林》 2002年第12期11-12,共2页
外滩的公家花园如今外滩的黄浦公园,从前叫公家花园,也是上海最早的公园。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与英国领事签订《上海土地章程》,又称《地产章程》,规定外国人在上海的居留地范围,即租界(settlement)。当时划出自洋泾浜(今延安东路)
关键词 上海 园林史 喻同花园
下载PDF
杭州园林赏析(之十) 西泠印社 被引量:3
17
作者 福煦 《园林》 2006年第6期8-9,共2页
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但它的所在之处却是一座很有个性的园林。所谓个性,就是它地形高低起伏,建筑和林木分布在山上,山下,西泠印社位于孤山西端,邻近西泠桥,西泠印社以西湖为依托,有山水作为借景,有得天独厚... 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但它的所在之处却是一座很有个性的园林。所谓个性,就是它地形高低起伏,建筑和林木分布在山上,山下,西泠印社位于孤山西端,邻近西泠桥,西泠印社以西湖为依托,有山水作为借景,有得天独厚的园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赏析 杭州 学术团体 园林环境 个性 建筑 借景
下载PDF
建筑形象的视觉感受
18
作者 福煦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7-30,38,共5页
建筑形象的视觉感受沈福煦一建筑形象的认知从视觉说,建筑形象只分实体和空间两部分.建筑的实体形象是指视线所及的对象(建筑实物);建筑的空间形象则比较抽象,它指的是视线行进着的、被建筑实物所限定的部分.如图1所示,通常认... 建筑形象的视觉感受沈福煦一建筑形象的认知从视觉说,建筑形象只分实体和空间两部分.建筑的实体形象是指视线所及的对象(建筑实物);建筑的空间形象则比较抽象,它指的是视线行进着的、被建筑实物所限定的部分.如图1所示,通常认为a是建筑外形而b是室内,其实从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形象 建筑物 建筑视觉
下载PDF
建筑的艺术境界——论建筑与诗歌音乐的修养 被引量:1
19
作者 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8,共5页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从艺术境界出发的。建筑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与诗歌和音乐有许多共同之处,建筑形象的诗感和音乐性,要靠人去感受,有无诗歌和音乐的修养是关键。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建筑形象 诗感 建筑语言 音乐性
下载PDF
上海建筑中的“海派”风格
20
作者 福煦 《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学报(当代建设)》 1999年第3期38-39,共2页
“海派”,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之意,也有创新、求变之意,并不是贬义词。“海派”文化在近代上海体现在“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形态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在上海几乎样样齐备。而今,又在诸多新建筑中,体现了汇集世界各种的建筑流派,如现... “海派”,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之意,也有创新、求变之意,并不是贬义词。“海派”文化在近代上海体现在“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形态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在上海几乎样样齐备。而今,又在诸多新建筑中,体现了汇集世界各种的建筑流派,如现代派、高技派、后现代派,以及“KPF”等等。当今的上海,已成为世界建设的热点,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事务所,都看准上海,要来“露一手”。 把上海建成世界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初步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这些宏伟的跨世纪目标,正通过上海的新建筑一步一步物化出来。建筑,可以说是一部最真实而生动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建筑风格 “海派”风格 建筑流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