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督脉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沈玲 翁仙 潘来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究督脉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目的探究督脉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加用口服药物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干预方案基础上加用督脉行隔姜灸方案。分析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73,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腹痛、食欲不振及心悸气短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皮肤发红、皮肤瘙痒、全身性皮肤红疹、低热及口干舌燥发生率(观察组:7.50%、5.00%、2.50%、2.50%及15.00%,对照组:5.00%、2.50%、7.50%、7.50%及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0.346、1.053、1.053及0.457,均P>0.05)。结论督脉灸可以显著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痛经症状评分,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血瘀型 原发性痛经 督脉灸 疼痛情况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医四诊技能实训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沈叶丹 陈丽君 沈玲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第12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四诊技能实训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针灸科2017~2019年43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2名与观察组21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中医四诊技能实训教学常规终结性评价模式,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医四诊技能实训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针灸科2017~2019年43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2名与观察组21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中医四诊技能实训教学常规终结性评价模式,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形成性评价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专业操作成绩及对评价模式的满意度与认可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专业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评价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促进四诊理论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互动、有助于中医四诊技能的提高等方面评价上,观察组对中医四诊技能实训形成性评价模式的认可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灸科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中医四诊技能实训形成性评价效果显著,为护生走向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四诊技能 实训形成性评价 临床带教 针灸科
原文传递
任脉铺灸联合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残余尿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沈玲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控制机制出现紊乱而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是康复医学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通常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原因引起。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使膀胱有多种功能异常的分类,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 任脉 铺灸 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下载PDF
督脉灸治疗肾阳亏虚型产后身痛48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玲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6期446-446,共1页
产褥期(分娩后6~8周)出现肢体、腰膝、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称为产后身痛或产后关节痛。目前临床上多以镇痛类药物对症治疗,但存在疼痛易反复的缺点。笔者采用督脉灸治疗产后身痛48例,收效较为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督脉灸 肾阳亏虚 产后身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