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震区泥石流物源与冲出量的关系--以四川汶川县簇头沟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旭东
沈
已
桐
+2 位作者
胡凯衡
张晓鹏
许文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9-383,共15页
汶川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断地动态演变,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造成震后数年间暴发多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分析震区崩滑体(物源)时空上的变化以及与泥石流规模(冲出量)大小的关系,可为震后灾害链的长期效应和防灾减灾提供科...
汶川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断地动态演变,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造成震后数年间暴发多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分析震区崩滑体(物源)时空上的变化以及与泥石流规模(冲出量)大小的关系,可为震后灾害链的长期效应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冲出量多基于单次泥石流或多次泥石流后形成的堆积物进行估算,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现场踏勘来确定泥石流冲出物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选取汶川震区簇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冲出量计算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流域内物源动态演变特征,探究沟道内崩滑体物源量变化与簇头沟多次泥石流冲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簇头沟下游支沟物源量在2013年泥石流后不断减少,而上游支沟内物源量自2019年泥石流后增加显著;(2)三次泥石流的物源量与冲出量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而总冲出量相对于流域内总物源量的占比不足5%,仍有大量物源堆积于沟道内;(3)主沟道拦沙坝的拦蓄能力逐年下降,需继续加强清淤力度,且上部沟道和支沟亦应增加相应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有助于认识震区崩滑体演变特征及其对震后泥石流的影响,并为优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选址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物源
动态变化
泥石流冲出量
地震
遥感解译
汶川
簇头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根系及裂隙角度对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紫娟
夏振尧
+6 位作者
张伦
高峰
沈
已
桐
杨悦舒
肖海
夏栋
许文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7,共7页
[目的]研究岩体裂隙角度对不同植物根系下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置无植物、狗牙根和多花木兰3种条件,对试样养护90 d后,在岩体裂隙与剪切垂直方向为15°,30°,45°,60...
[目的]研究岩体裂隙角度对不同植物根系下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置无植物、狗牙根和多花木兰3种条件,对试样养护90 d后,在岩体裂隙与剪切垂直方向为15°,30°,45°,60°,75°和90°下开展基材原位剪切试验。[结果]①狗牙根和多花木兰根—基材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均明显大于无根基材,抗剪强度平均增幅分别为33.87%~65.18%,44.94%~73.65%。②无植物基材试样在位移量为8~11 mm时抗剪强度达到峰值,狗牙根根—基材复合体和多花木兰根—基材复合体则在20~36 mm时达到峰值位移,根系能够滞后植被混凝土的峰值位移,含根基材试样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③同种植物,不同的岩隙分布形式对根系的固土能力影响不同。随着裂隙角度的增加其抗剪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裂隙角度为60°时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结论]根系能显著增强植被混凝土基材的抗剪强度,提高残余剪切应力,不同裂隙的分布方式对提高基材的抗剪强度的作用呈现差异性,但对于残余抗剪强度,裂隙分布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剪切
根—基材复合体
裂隙角度
抗剪强度
固土护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震区泥石流物源与冲出量的关系--以四川汶川县簇头沟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旭东
沈
已
桐
胡凯衡
张晓鹏
许文年
机构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9-383,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01002)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MHESP-20-02)
+1 种基金
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CKWV2021888/KY)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D20201205)。
文摘
汶川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断地动态演变,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造成震后数年间暴发多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分析震区崩滑体(物源)时空上的变化以及与泥石流规模(冲出量)大小的关系,可为震后灾害链的长期效应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冲出量多基于单次泥石流或多次泥石流后形成的堆积物进行估算,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现场踏勘来确定泥石流冲出物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选取汶川震区簇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冲出量计算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流域内物源动态演变特征,探究沟道内崩滑体物源量变化与簇头沟多次泥石流冲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簇头沟下游支沟物源量在2013年泥石流后不断减少,而上游支沟内物源量自2019年泥石流后增加显著;(2)三次泥石流的物源量与冲出量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而总冲出量相对于流域内总物源量的占比不足5%,仍有大量物源堆积于沟道内;(3)主沟道拦沙坝的拦蓄能力逐年下降,需继续加强清淤力度,且上部沟道和支沟亦应增加相应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有助于认识震区崩滑体演变特征及其对震后泥石流的影响,并为优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选址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泥石流
物源
动态变化
泥石流冲出量
地震
遥感解译
汶川
簇头沟
Keywords
debris flow
sediment
dynamic variation
the amount of debris flow discharges
earthquake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the Cutougou valley
Wenchuan county
分类号
P95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根系及裂隙角度对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紫娟
夏振尧
张伦
高峰
沈
已
桐
杨悦舒
肖海
夏栋
许文年
机构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高山亚高山区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关键材料制备与优化应用技术”(2017YFC0504902)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CFB317)
长江科学院开放基金项目(CKWV2018488/KY)。
文摘
[目的]研究岩体裂隙角度对不同植物根系下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置无植物、狗牙根和多花木兰3种条件,对试样养护90 d后,在岩体裂隙与剪切垂直方向为15°,30°,45°,60°,75°和90°下开展基材原位剪切试验。[结果]①狗牙根和多花木兰根—基材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均明显大于无根基材,抗剪强度平均增幅分别为33.87%~65.18%,44.94%~73.65%。②无植物基材试样在位移量为8~11 mm时抗剪强度达到峰值,狗牙根根—基材复合体和多花木兰根—基材复合体则在20~36 mm时达到峰值位移,根系能够滞后植被混凝土的峰值位移,含根基材试样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③同种植物,不同的岩隙分布形式对根系的固土能力影响不同。随着裂隙角度的增加其抗剪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裂隙角度为60°时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结论]根系能显著增强植被混凝土基材的抗剪强度,提高残余剪切应力,不同裂隙的分布方式对提高基材的抗剪强度的作用呈现差异性,但对于残余抗剪强度,裂隙分布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原位剪切
根—基材复合体
裂隙角度
抗剪强度
固土护坡
Keywords
in-situ shear
root-substrate composite
crack angle
shear strength
soil consolidation and slope protection
分类号
TU411.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震区泥石流物源与冲出量的关系--以四川汶川县簇头沟为例
胡旭东
沈
已
桐
胡凯衡
张晓鹏
许文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根系及裂隙角度对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
李紫娟
夏振尧
张伦
高峰
沈
已
桐
杨悦舒
肖海
夏栋
许文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