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床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郭家松 尹保国 +2 位作者 何尚宽 靳士英 沈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1年第2期81-83,F003,共4页
目的:为中医甲诊提供血管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血管铸型标本、手术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测等方法研究了甲床的血供。结果:甲床的血供主要来自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尺侧支和桡侧支共同发出的指背动脉弓分支、指腹动脉弓分支及甲皱支。甲床内纵... 目的:为中医甲诊提供血管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血管铸型标本、手术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测等方法研究了甲床的血供。结果:甲床的血供主要来自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尺侧支和桡侧支共同发出的指背动脉弓分支、指腹动脉弓分支及甲皱支。甲床内纵行小动脉在甲床的上中1/3及中下1/3交界处相互吻合,分别形成甲床第二、三级动脉弓。结论:甲床的血供丰富,由于血流变化而引起的甲床色泽的改变,是中医判断疾病病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床动脉 解剖学 血管 形态学 甲诊
原文传递
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黎洪展 吕永恒 +1 位作者 陈琪 沈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08-2409,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分别记录疗程14天及28天的NIHSS积分及ADL积分进行观察。结果:14天及28天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分别记录疗程14天及28天的NIHSS积分及ADL积分进行观察。结果:14天及28天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有效率(79.1%、89.5%)均高于对照组(58.1%、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补阳还五汤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椎枕肌劳损的应用解剖及针刀治疗的商榷 被引量:11
3
作者 尹保国 沈宏 +2 位作者 郭家松 钟渭 欧洋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为针刀治疗椎枕肌劳损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 10具成人尸体头颈部材料上 ,对椎枕肌、椎动脉、第 1、2颈神经后支和寰枕筋膜等进行了解剖和观测。结果  1椎枕肌包括 4对小肌 ,肌块虽小 ,发育良好 ,起止于枕骨下项线、寰椎后弓... 目的 为针刀治疗椎枕肌劳损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 10具成人尸体头颈部材料上 ,对椎枕肌、椎动脉、第 1、2颈神经后支和寰枕筋膜等进行了解剖和观测。结果  1椎枕肌包括 4对小肌 ,肌块虽小 ,发育良好 ,起止于枕骨下项线、寰椎后弓、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 2枕动脉全程可分 4段 ,其中第 2、3段紧邻椎骨 ,骨质增生可影响椎动脉血流。 34对椎枕肌均由枕下神经的分支支配。 4寰枕筋膜可分寰枕前、后膜 ,其上下高度均约 1.0 cm。结论 长期低头作业和伏案工作 ,可导致中老年人椎枕肌劳损 ,针刀治疗应在枕骨下项线、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等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医学 椎枕肌劳损 应用解剖 治疗
下载PDF
酒精对小鼠海马突触结构影响的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家松 尹保国 +2 位作者 李振林 沈宏 欧洋 《解剖学研究》 CAS 2000年第2期123-124,T005,共3页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饮酒后小鼠海马内突触结构的形态参数变化 ,探讨酒精对脑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 18只 2 0~ 30g昆明小鼠 ,随机均分为A、B、C组。三组动物分别以纯水、5 %酒精、10 %酒精为唯一饮料连续喂养 6 0d后 ,应用透射...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饮酒后小鼠海马内突触结构的形态参数变化 ,探讨酒精对脑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 18只 2 0~ 30g昆明小鼠 ,随机均分为A、B、C组。三组动物分别以纯水、5 %酒精、10 %酒精为唯一饮料连续喂养 6 0d后 ,应用透射电镜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并测定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形态参数。结果 与A组相比较 ,B、C组突触结构的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突触活性区长度及突触间隙宽度均显著性变小。其中C组与B组相比 ,C组的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变小 ,且有显著性差异 ,而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和突触活性区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酒精可以引起突触的可塑性变化 ;酒精通过改变突触结构的形态而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功能及动物的学习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海马 突触 定量分析 电镜
下载PDF
半枝莲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沈宏 刘世钊 +5 位作者 陈晓敏 林培煜 朱德杰 张慧兴 吴晓伟 曾灿辉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半枝莲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半枝莲组均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半枝莲组每日给予半枝莲...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半枝莲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半枝莲组均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半枝莲组每日给予半枝莲总黄酮(140 mg·kg^(-1))灌胃,其余两组每日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采集脑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立早基因(FBJ osteosarcoma oncogene,c-fos)、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家族蛋白(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结果:TTC结果显示: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最大,半枝莲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脑梗死表现最明显,而半枝莲组的脑梗死程度有所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半枝莲组大鼠脑组织c-fos和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枝莲组大鼠脑组织c-fos和Bax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半枝莲总黄酮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与其下调c-fos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总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C-FOS BCL-2 BAX 大鼠
下载PDF
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治疗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尹保国 韩震 +1 位作者 郭家松 沈宏 《解剖学研究》 CAS 1999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为针刀治疗枕在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开矿学依据。方法 在2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上,对枕大神经的行径、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盘膜以及易发生卡压的部位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①枕大神经在枕外隆凸的下方2.8cm±0... 目的 为针刀治疗枕在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开矿学依据。方法 在2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上,对枕大神经的行径、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盘膜以及易发生卡压的部位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①枕大神经在枕外隆凸的下方2.8cm±0.2cm,旁开2.6cm±0.1cm处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盘膜至皮下;②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盘膜的部位约位于枕外隆凸到乳突尖连线中、上1/3交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应用解剖 枕大神经卡压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急性期缓激肽在相应脊髓前角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沈宏 杜韵璜 +1 位作者 黎昭洪 刘建华 《广东解剖学通报》 CAS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研究了缓激肽在脊髓腰段及L_(4-6)背根节的分布,以及坐骨神经切断后,它在相应的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缓激肽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于L4~L6背根节及腰骶髓灰质的第Ⅱ、...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研究了缓激肽在脊髓腰段及L_(4-6)背根节的分布,以及坐骨神经切断后,它在相应的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缓激肽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于L4~L6背根节及腰骶髓灰质的第Ⅱ、Ⅲ、Ⅳ、Ⅸ层神经元及脊髓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在神经损伤(切断坐骨神经)的研究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缓激肽含量,在损伤后第15h减少,以后逐渐增多,在损伤后24h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在第48h,其含量明显超过对照组,在第72h,继续维持在高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前角
下载PDF
大鼠海马的神经元构筑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家松 尹保国 +5 位作者 周运富 李振林 欧洋 沈宏 李金光 钟渭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应用Nissl法和Golgi法研究了正常成年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构筑。发现:大鼠海马内有大锥体细胞、大梭形细胞、小锥体细胞、小梭形细胞及异位颗粒细胞等5种类型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类型及分布在海马各区之间差异较明显。海马神经元的胞体... 应用Nissl法和Golgi法研究了正常成年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构筑。发现:大鼠海马内有大锥体细胞、大梭形细胞、小锥体细胞、小梭形细胞及异位颗粒细胞等5种类型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类型及分布在海马各区之间差异较明显。海马神经元的胞体主要聚集于锥体层。各区神经元脑体分布的厚度及密度分别为CA1:(281.5±65.5)μm,(258.1±89.3)个/mm;CA2:(46.6±11.5)μm,(251.0±647)个/mm;CA3:(61.7±16.6)μm,(201.6±40.5)个/mm;CA4:(90.6±28.6)μm,(196.0±37.3)个/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构筑 海马
下载PDF
线栓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时程变化
9
作者 沈宝林 沈宏 +1 位作者 杜韵璜 黎昭洪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线栓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水肿的时程变化。方法 用线栓法 ,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 ,采用干湿称重法测定脑缺血 /再灌注后 ,不同时刻大鼠损伤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脑缺血 3h后 ... 目的 研究线栓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水肿的时程变化。方法 用线栓法 ,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 ,采用干湿称重法测定脑缺血 /再灌注后 ,不同时刻大鼠损伤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脑缺血 3h后 ,大鼠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增高 ,随着再灌注的进行 ,脑组织含水量继续缓慢增高 ,至再灌注 4h时显著升高 ,直至再灌注 16h时达到最高。结论 线栓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 ,脑水肿的程度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脑缺血 再灌注 脑水肿 大脑中动脉闭塞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心内科实习带教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永恒 陈琪 沈宏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z1期233-234,共2页
循证医学强调最佳临床研究依据,医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患者的选择三者完美地结合.本文总结了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实践循证医学的体会,认为在心内科临床实习中引入循证医学,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临床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教学 心内科
下载PDF
MCAI应用于内脏神经解剖课的教学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宏 尹保国 郭家松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为探讨MCAI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在《内脏神经》解剖课中 ,把MCAI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了对照研究。结果 MCAI方式教学组的平均成绩和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教学组 ,而不及格率则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 MCAI方... 目的 为探讨MCAI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在《内脏神经》解剖课中 ,把MCAI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了对照研究。结果 MCAI方式教学组的平均成绩和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方式的教学组 ,而不及格率则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 MCAI方式的教学在使学生及时地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方面优于传统方式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学
下载PDF
缓激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宝林 沈宏 +1 位作者 杜韵璜 黎昭洪 《解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2期108-109,122,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缓激肽 (B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缓激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分布。结果 脑缺血 3h后 ,大鼠损伤侧MCA分布区的神经细胞中 ,发现BK样免疫阳性反应物 ;而正常大鼠MCA... 目的 研究缓激肽 (B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缓激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分布。结果 脑缺血 3h后 ,大鼠损伤侧MCA分布区的神经细胞中 ,发现BK样免疫阳性反应物 ;而正常大鼠MCA供血区的神经细胞内未见有BK样免疫阳性反应物。结论 正常大鼠MCA分布区的神经细胞内不存在或存在非常少的BK ,但在缺血性损伤后 ,神经细胞内出现较多的B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局灶性脑缺血 脑水肿 形态学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开展学生上讲台活动,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
13
作者 郭家松 尹保国 +2 位作者 沈志勇 沈宏 詹朝双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62-163,共2页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在我校2003级护理大专班开展了学生上讲台做小老师的活动.方法:在每个章节内容学习完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护理专...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在我校2003级护理大专班开展了学生上讲台做小老师的活动.方法:在每个章节内容学习完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护理专业特色,给学生布置若干个题目,要求全体学生课后进行准备,约一周后利用课余时间请4-6位学生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讲解,学生讲完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 教学效果 学生上讲台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分析
14
作者 陈铁明 吕永恒 +2 位作者 陈琪 沈宏 黎洪展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0-72,共3页
通过分离CH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树突状细胞(DC),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 通过分离CH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树突状细胞(DC),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分析评价冠心病(CHD)患者DC的功能状态,结果表明,CHD患者DC处于激活状态,此可能是CHD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树突状细胞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针刀治疗项部肌肉劳损的应用解剖
15
作者 尹保国 郭家松 +1 位作者 沈宏 沈志勇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针刀治疗 项部 肌肉劳损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缓激肽含量的变化
16
作者 沈宝林 沈宏 +1 位作者 杜韵璜 黎昭洪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缓激肽含量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缺血脑区缓激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物的平均光密度(A)值作为缓激肽的...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缓激肽含量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缺血脑区缓激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物的平均光密度(A)值作为缓激肽的相对含量,比较局灶性脑缺血3h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再灌注30min、2h、4h、16h组缓激肽的相对含量。结果缺血脑区缓激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物的A值于脑缺血3h/再灌注2h后明显增高(P<0.05),随后下降至增高前水平。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缓激肽含量于再灌注2h后明显增高,其可能在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再灌注 局灶性脑缺血 脑区 大鼠 增高 对照组 结论 变化 重要作用
下载PDF
狠抓《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中三大要素的体会
17
作者 尹保国 周运富 +2 位作者 郭家松 沈宏 钟渭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课程建设 解剖学 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科局解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8
作者 尹保国 郭家松 沈宏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9年第3期219-220,共2页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学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综观我国医学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局部解剖教学 改革
下载PDF
T-激肽原在大鼠腰骶髓及背根节的分布
19
作者 沈宏 杜韵璜 +3 位作者 尹保国 郭家松 欧洋 钟渭 《解剖学研究》 CAS 1999年第2期115-116,164,共2页
目的 探讨T-激肽原在神经系统的定位及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光镜观察.本实验研究了T-激肽原在大鼠腰骶髓及L_(4-6)背根节的分布.结果T-激肽原分布于L_(4-6)背根节及腰骶髓灰质的第Ⅰ、Ⅱ、Ⅲ、Ⅳ、Ⅸ层神经元及脊髓白质... 目的 探讨T-激肽原在神经系统的定位及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光镜观察.本实验研究了T-激肽原在大鼠腰骶髓及L_(4-6)背根节的分布.结果T-激肽原分布于L_(4-6)背根节及腰骶髓灰质的第Ⅰ、Ⅱ、Ⅲ、Ⅳ、Ⅸ层神经元及脊髓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 在上述部位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T-激肽原和高分子量激肽原、低分子量激肽原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原 脊髓 背根节 免疫细胞化学 分布
下载PDF
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建华 黎昭洪 +2 位作者 杜韵璜 沈宏 吕来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SD成年大鼠4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钳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在实验组损伤侧受损的神经周围放入浸有bFGF的明...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SD成年大鼠4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钳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在实验组损伤侧受损的神经周围放入浸有bFGF的明胶海绵,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浸泡海绵置于受损神经处。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为正常自身空白对照。术后隔日一次向损伤侧腓肠肌肌注bFGF,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3、4、5周分别对每只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切取脊髓腰4~6节段,恒冷箱冷冻切片,Ni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元的形态,计算其数目,将损伤侧与正常侧比较,将bFGF治疗组与非治疗组作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4、5周治疗组的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均大于对照组,且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bFGF对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所导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死亡有保护作用,也许可能成为运动神经元新的神经营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元 BFGF 神经再生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