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血管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琳 +2 位作者 张镜年 聂培鹤 支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HSYA(1×10^-6~1×10^-4mol/L)对苯肾上腺素(PE)(1×10^-6~1×1...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观察HSYA(1×10^-6~1×10^-4mol/L)对苯肾上腺素(PE)(1×10^-6~1×10^-4mol/L)、KCl(6×10^-2mol/L)和CaCl2(1×10^-5~3×10^-3mol/L)收缩血管功能的影响,并观察钌红(RR)或肝素(HP)预处理对HSYA作用的影响。结果HSYA抑制KCl、PE对完整内皮和去内皮血管环的收缩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HSYA可使CaCl2量-效曲线下移,呈浓度依赖性。HSYA+HP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比单用HSYA明显(P〈0.05),与H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YA+RR抑制血管收缩的作用与单用RR或HSY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YA的血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a^2+内流和减小Ca^2+浓度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管收缩 RYANODINE受体 1 4 5-三磷酸肌醇受体
下载PDF
功能学虚拟实验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稻 丁文龙 +2 位作者 范嘉盈 韩玉慧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年第6期100-101,110,共3页
医学虚拟实验是指在无实验动物和无实验对象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模拟医学实验的全部操作过程.计算机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VRT)和静态虚拟现实技术(quicktim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QTVRT)已经应用... 医学虚拟实验是指在无实验动物和无实验对象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模拟医学实验的全部操作过程.计算机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VRT)和静态虚拟现实技术(quicktim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QTVRT)已经应用到医学实验教学和医疗操作培训的各个领域,为实验教学与培训模式转化、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简单介绍了功能学虚拟实验软件开发的技术思路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学实验 虚拟实验 虚拟现实技术 静态虚拟现实技术
原文传递
功能学虚拟实验管理和评估系统的实践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优敏 +3 位作者 李稻 丁文龙 郁松 倪雯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5-68,共4页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掌控虚拟实验室的使用,分别从学生用户前台操作和教师管理员后台操作两方面设计建立实验平台网络化管理和评估系统。由于网络化管理和评估系统的建立,功能学虚拟实验室具有了开放性、互动性、安全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本...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掌控虚拟实验室的使用,分别从学生用户前台操作和教师管理员后台操作两方面设计建立实验平台网络化管理和评估系统。由于网络化管理和评估系统的建立,功能学虚拟实验室具有了开放性、互动性、安全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了功能学虚拟实验平台网络化管理和评估系统开发的技术思路探索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学实验 虚拟实验 虚拟现实技术 评估系统
下载PDF
强化功能学实验教学 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稻 刘玮 +8 位作者 冯雪梅 张颖 高晓玲 韩玉慧 蒋益 倪雯雯 郁松 丁文龙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年第5期762-764,共3页
为了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厘清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调整实验教学体系;在优化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和"扩展性"为主的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厘清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调整实验教学体系;在优化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和"扩展性"为主的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积极研发虚拟实验教学软件,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 扩展性自主设计性实验 医学生
原文传递
医学功能学网络虚拟实验室构建与使用探索 被引量:7
5
作者 倪雯雯 胡优敏 +6 位作者 李稻 冯雪梅 王艳霞 张颖 郁松 郭晓奎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为克服传统功能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室资源、课时限制等不足.尝试构建与初步应用医学功能学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相应虚拟教学软件采用c#语言、PhotoShop,3DSMAX、Flash等编写制作,并通过TCP/IP建立的Web服务器实现网络教学... 为克服传统功能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室资源、课时限制等不足.尝试构建与初步应用医学功能学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相应虚拟教学软件采用c#语言、PhotoShop,3DSMAX、Flash等编写制作,并通过TCP/IP建立的Web服务器实现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网络实验室平台架构中,包含学生实验操作前台系统和实验教学管理后台系统。通过3届医学生的使用表明,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已初步实现其教学功能,其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课时缩减和资源短缺等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功能学虚拟实验室 网络虚拟教学 医学生
原文传递
羟基红花黄色素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聂培鹤 张文慧 +4 位作者 金珠 张琳 张镜年 支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离体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42只大鼠根据实验需要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SYA组(1~100μmol/L)、HSYA(30μmol/L)对照组和HSYA(30μmol/L)+K+通道阻断剂组(分别为KATP阻断剂Gli、BKCa阻断剂Tea...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离体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42只大鼠根据实验需要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SYA组(1~100μmol/L)、HSYA(30μmol/L)对照组和HSYA(30μmol/L)+K+通道阻断剂组(分别为KATP阻断剂Gli、BKCa阻断剂Tea、KV阻断剂4-AP和KAch阻断剂Art),每组6只。经Langendorff离体心脏恒压灌流,依次梯度给予含有HSYA的灌流液。通过左心室内的乳胶水囊经换能器连于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观察给药前后以及不同浓度HSYA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不同的K+通道阻断剂对HSYA作用的影响。结果 HSYA能浓度依赖性抑制左心室收缩压、舒张末压、收缩最大速率和心率(P<0.05或P<0.01);对舒张最大速率影响不大(P>0.05)。Gli及Tea能剂量依赖性阻断HSYA的效应(P<0.05或P<0.01),4-AP及Art对HSYA的效应没有影响(P>0.05)。结论 HSYA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心率,其作用机制与开放KATP和BKCa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离体心脏 心功能 K+通道
下载PDF
热舒适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碧英 董莉 +4 位作者 叶晓江 李慈珍 连之伟 刘远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为室内人工空调温度参数的设定及热舒适度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分别观察不同空调温度对大鼠下丘脑部位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及体温的影响。结果当空调温度为28℃时,下丘脑多巴胺(DA)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DOPAC)水平和体温在记录的1 ... 目的为室内人工空调温度参数的设定及热舒适度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分别观察不同空调温度对大鼠下丘脑部位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及体温的影响。结果当空调温度为28℃时,下丘脑多巴胺(DA)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DOPAC)水平和体温在记录的1 h内保持不变。与此相比较:1.当空调温度高于28℃时,DOPAC水平逐渐增加,当空调温度低于27℃时,DOPAC水平逐渐降低;2.当空调温度为26℃、27℃、28℃、29℃时,大鼠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当空调温度高于29℃时,体温逐渐增加;当空调温度低于26℃时,体温逐渐降低。结论麻醉状态下的大鼠在空调温度为28℃时,体温调节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空调温度 3 4-双羟苯乙酸 多巴胺神经元 下丘脑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病理尸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军 郁松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0-982,共3页
病理尸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病理实验课程。但是由于尸源较少及学生尸检技术不熟练,无法大规模在学生中开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模式,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的尸检实验场景,学生可以随时在计算机终端进行尸检操作,从而弥补... 病理尸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病理实验课程。但是由于尸源较少及学生尸检技术不熟练,无法大规模在学生中开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模式,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的尸检实验场景,学生可以随时在计算机终端进行尸检操作,从而弥补上述条件的局限性,有利于尸检的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构建了以尸检案例为内容的尸检操作及考查提问等形式的虚拟现实的实验课程,增强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块,提高了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病理学实验教学 计算机终端 病理尸检 技术不熟练 实验课程 病理实验 教学质量
原文传递
底丘脑核深部脑电刺激对大鼠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钱坤 曹春燕 +1 位作者 刘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研究底丘脑核(STN)的深部脑电刺激(DBS)对大鼠呼吸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无刺激)、高频强电流组(130 Hz/100μA)、高频弱电流组(130 Hz/3μA)和低频强电流组(40 Hz/100μA)。利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电极... 目的研究底丘脑核(STN)的深部脑电刺激(DBS)对大鼠呼吸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无刺激)、高频强电流组(130 Hz/100μA)、高频弱电流组(130 Hz/3μA)和低频强电流组(40 Hz/100μA)。利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电极植入右侧STN,记录刺激前、刺激第5和第25分钟的呼吸频率。结果高频强电流组和高频弱电流组刺激前呼吸频率分别为(68.0±7.9)和(71.8±6.7)次/m in;刺激后第5分钟的呼吸频率分别为(57.8±10.6)和(65.8±7.8)次/m in;第25分钟的呼吸频率分别为(49.8±8.9)和(56.0±9.2)次/m in;同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强电流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鼠在高频率DBS下呼吸频率减慢,但与刺激强度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电刺激 底丘脑核 呼吸 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