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周楠 房敏 +4 位作者 朱清广 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刘鲲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2-566,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腰突症 等速测试 表面肌电 力学性能 机制
原文传递
颈椎主要结构生物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房敏 国权 +1 位作者 严隽陶 洪水棕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颈椎发病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 ,对 4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建立模拟半在体模型 ,观察测试颈椎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变化。结果 颈椎标本在模拟半体状态下 ,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由后伸至前屈位 (- 5°... 目的 探讨颈椎发病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 ,对 4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建立模拟半在体模型 ,观察测试颈椎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变化。结果 颈椎标本在模拟半体状态下 ,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由后伸至前屈位 (- 5°→ - 15°) ,向椎体前方分别增大 4.96和3.48倍 ;由 +5°→ +15°时分别增大 3.35倍和 0 .5 2倍。结论 对颈椎稳定性及颈椎发病机制研究 ,应采取尽可能反映活体状态的实验方法 ,颈椎标本模拟半在体模型及实验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模拟半在体 推拿 生物力学 颈椎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70
3
作者 盛锋 国权 孙武权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824-828,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由于各医家使用的疗效评价标准尚不统一,给判定各种疗法的实际效果带来了困难。尽管已经有多种量表在使用,但缺乏适合中国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综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由于各医家使用的疗效评价标准尚不统一,给判定各种疗法的实际效果带来了困难。尽管已经有多种量表在使用,但缺乏适合中国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综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已成为必要,包括生存质量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应是未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评价 生活质量 综述
下载PDF
对脊柱推拿“错位”与“整复”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60
4
作者 国权 严隽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在脊柱推拿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对传统的“错位”和“整复”理论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认为并非所有的节段“错位”都是必须矫正的病理变化 ;脊柱手法的应用主要在于改善神经、血管的内环境 ;手法质量的评判应以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为... 在脊柱推拿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对传统的“错位”和“整复”理论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认为并非所有的节段“错位”都是必须矫正的病理变化 ;脊柱手法的应用主要在于改善神经、血管的内环境 ;手法质量的评判应以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为标准 ;最佳的脊柱手法当为用力轻、运动幅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推拿 节段错位 整复手法 医源性损伤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颈椎曲度变化观察 被引量:57
5
作者 孙武权 谢贤斐 +8 位作者 王佳勤 钟涔 国权 房敏 朱国苗 龚利 张杰 张喜林 祝乐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颈椎曲度的变化的观察,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将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53例)和牵引对照组(53例),通过积分量表观察疗效,并测量颈椎X片颈曲... 目的:通过对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颈椎曲度的变化的观察,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将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53例)和牵引对照组(53例),通过积分量表观察疗效,并测量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P<0.05)。手法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手法治疗组改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明显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在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较之牵引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手法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手法 颈椎曲度
原文传递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53
6
作者 周楠 房敏 +4 位作者 朱晴广 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刘鲲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system-Ⅲ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微调手法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牵引组(P<0.05);腰部肌群生物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等速测试 腰背伸肌 生物力学性能
下载PDF
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与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师宁宁 国权 +1 位作者 何水勇 郭汝宝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7期560-564,共5页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临床治疗途径。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研究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临床治疗途径。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研究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男37例,女24例;年龄20~75岁;病程1~144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18~76岁;病程0.5~240个月。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症状与体征,以及腰椎与骨盆在X线片的表现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计算骶髂关节紊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度;单因素危险度估计对自变量进行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1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8例合并有骶髂关节紊乱,骶髂关节紊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之一(OR=4.61,P=0.00);61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7例合并骶髂关节紊乱,髂骨旋转移位引起的髂嵴不平为L4.,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险因素(OR=11.27,P=0.00);68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1例合并骶髂关节紊乱,骶骨倾斜移位引起的腰骶角异常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险因素(OR=2.31,P=O.03)。结论: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二联症,二者相互影响且有因果关系,任何一方的发生是另一方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共同存在于腰腿痛疾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椎间盘移位 流行病学研究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及疲劳程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朱清广 房敏 +3 位作者 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周楠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揭示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与牵引组,手法组32例,其中30例获得随访,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 目的:揭示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作用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与牵引组,手法组32例,其中30例获得随访,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个月;平均体重(61.21±10.23)kg。牵引组33例,其中30例获随访,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个月;平均体重(62.31±10.45)kg。分别用Biodex Ⅲ system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2400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和疲劳程度,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各测试1次。结果:颈部肌群力学性能:在60°/s角速度和120°/s角速度等速运动时,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T、AP、F/E、手法组优于牵引组(P<0.05);手法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程度:两组治疗前左右两侧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IEMG、MPF手法组优于牵引组(P<0.05);手法组治疗前后右侧IEMG、MP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有改善趋势。结论: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提高颈伸肌群的放电频率,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力学性能和缓解颈部肌群的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肌 手法 骨科 牵引术 力学 肌疲劳
下载PDF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生物力学效应 被引量:40
9
作者 朱清广 房敏 +1 位作者 国权 洪水棕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效应主要是恢复其生物力学稳定。骶髂关节是由其自身的骨性结构和其周围的韧带及肌肉提供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通过推拿手法治疗,可以调整骶髂关节的前后错位,可以恢复韧带及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恢...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效应主要是恢复其生物力学稳定。骶髂关节是由其自身的骨性结构和其周围的韧带及肌肉提供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通过推拿手法治疗,可以调整骶髂关节的前后错位,可以恢复韧带及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恢复骶髂关节的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为整个脊柱提供生物力学稳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骶髂关节紊乱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部推拿拔伸手法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房敏 严隽陶 +1 位作者 国权 许世雄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颈部拔伸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 :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观察颈部拔伸法的应力分布。实验方式 :在体状态下实时描计拔伸法时下颌及乳突三点的受力情况。结果 :1.各颈椎横截面的拔伸应力分布近背侧为正应力、近腹侧为负应力 ... 目的 :探讨颈部拔伸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 :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观察颈部拔伸法的应力分布。实验方式 :在体状态下实时描计拔伸法时下颌及乳突三点的受力情况。结果 :1.各颈椎横截面的拔伸应力分布近背侧为正应力、近腹侧为负应力 ,呈现前压后拉 ,最大应力分布在棘突及其周围。 2 .受试者头颅由自然位→前屈位 ,同一颈椎节段最大拔伸应力逐渐增大 ,并随前屈角度增大及颈椎节段下移 ,增大趋势更为明显。而对于整段颈椎 ,当前屈角度不变 ,最大应力随颈椎节段下移趋于逐渐增大 ;当拔伸力度相对衡定 ,头颅自然位时 ,最大应力随着颈椎节段下移其增大的趋势较为缓慢 ;当前屈角度增大 ,最大应力也存在增大趋势 ,但幅度大为增加。结论 :在小角度前屈时使用颈部拔伸法不但安全 ,而且可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拔伸 在体研究 应力 颈椎
下载PDF
外部作用力引起组织压动态变化时的毛细血管血流 被引量:38
11
作者 刘玉峰 许世雄 +5 位作者 严隽陶 国权 孙武权 Y.T.Chew H.T.Low 徐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99-703,共5页
 建立了组织压随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作用力发生动态变化时的毛细血管 -组织血液动力学模型 ,以此来解释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的血液动力学机制。血液在毛细血管内作低雷诺数流动 ,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遵循Starling定律 ,组织压随实测的滚...  建立了组织压随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作用力发生动态变化时的毛细血管 -组织血液动力学模型 ,以此来解释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的血液动力学机制。血液在毛细血管内作低雷诺数流动 ,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遵循Starling定律 ,组织压随实测的滚法推拿作用力线性变化。同时考虑了血液表观黏度、血浆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数值计算了组织压动态变化时的毛细血管流量、血液表观黏度、渗透率和渗透因子 ,并和静态组织压的相应变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组织压动态变化导致毛细血管血流量有所增大 ,而血液表观黏度将下降 ,定性说明了中医摆动类手法的“活血化瘀”血液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血液动力学 血流 中医推拿 手法 动态变化 滚法 作用力 摆动 定律
下载PDF
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朱清广 房敏 +3 位作者 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周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33-1835,共3页
目的:揭示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经筋作用生物力学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 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包括理筋手法和颈椎关节调整手法)与对照组(牵引组)... 目的:揭示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经筋作用生物力学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 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包括理筋手法和颈椎关节调整手法)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月;平均体质量(61.21±10.23)kg。牵引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月;平均体质量(62.31±10.45)kg。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AP、F/E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颈椎病 经筋 机制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喜林 国权 +2 位作者 房敏 孙武权 姜建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机理。方法对4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该手法治疗,每周2次,疗程1个月。结果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93.5%,它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分数。结论提示该手法是治疗... 目的探讨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机理。方法对4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该手法治疗,每周2次,疗程1个月。结果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93.5%,它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分数。结论提示该手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恢复颈椎的内在平衡,改善神经、脊髓的血供和张力异常,减轻神经、脊髓刺激是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疗法 微调手法 视觉模拟疼痛评价方法
下载PDF
沈国权与脊柱微调手法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洪波 国权 《按摩与导引》 2007年第9期3-4,共2页
沈国权主任是我国首位推拿硕士研究生。师从攘法流派创始人丁季峰主任医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严隽陶主任医师。对国内外诸家推拿学术流派深有研究.融会中西医学理论.手法细腻、柔和、精巧,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 沈国权主任是我国首位推拿硕士研究生。师从攘法流派创始人丁季峰主任医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严隽陶主任医师。对国内外诸家推拿学术流派深有研究.融会中西医学理论.手法细腻、柔和、精巧,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沈老师在继承丁老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推拿治疗脊柱、关节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手法 微调 脊柱 沈国权
下载PDF
骶髂关节紊乱在X线片上的表现形式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5
作者 师宁宁 国权 +1 位作者 何水勇 郭汝宝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在X线片上的表现形式和临床意义,为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选取104例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18~81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144...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紊乱在X线片上的表现形式和临床意义,为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选取104例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18~81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144个月,平均(12.64±2.19)个月。拍摄患者的骨盆平片104张,腰椎侧位片97张。在腰椎侧位片测量骶骨的水平角(腰骶角),骨盆平片上测量两侧髂嵴的垂直距离(髂嵴差),髋骨内侧缘与外侧缘之间的距离(髋骨宽),骶嵴连线与垂直轴线的夹角(骶嵴左右偏移度)。结果:两侧髂嵴差的均值为(10.34±0.73)mm,髋骨宽度差的均值为(6.73±1.01)mm;髂嵴差的均值较大(P<0.01),髋骨不等宽出现的频率较高(P<0.01)。腰骶角异常的均值是(7.29±1.86)°,骶嵴左右偏移度的均值是(3.18±0.47)°;腰骶角异常的均值较大(P<0.01),骶嵴左右偏移的频率较高(P<0.01)。结论:骶髂关节紊乱可分为髂骨紊乱和骶骨紊乱,髂骨是旋转移位,可分为前后旋转和内外旋转移位,内外旋转频率高,前后旋转幅度大;骶骨是倾斜紊乱,可分为前后倾斜和左右倾斜移位,左右倾斜频率高,前后倾斜角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生物力学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步态仿真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慧 张喜林 +4 位作者 周楠 黄文杰 国权 杨晓伟 周思涵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骶髂关节紊乱相关性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者2名(骶骨错位、髂骨错位各1名),采集CT数据建立相应的正常、...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生物力学特征,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与骶髂关节紊乱相关性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1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者2名(骶骨错位、髂骨错位各1名),采集CT数据建立相应的正常、骶骨错位、髂骨错位腰椎-骨盆模型,同时采集其步态数据驱动Any Body仿真肌骨模型,得到腰椎骨盆周围肌肉力及髋关节力作为加载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患者与正常志愿者L4、L5椎间盘及骶髂关节应力变化。结果正常模型L4、L5左右及两侧骶髂关节应力曲线呈双峰,且无明显差异;骶骨错位模型与髂骨错位模型L4、L5左右及两侧骶髂关节应力曲线双峰改变甚至消失,L4左右两侧应力峰值差分别为0.55、0.80 MPa,L5左右两侧应力峰值差分别为4.05、2.08 MPa,骶髂关节右侧应力峰值与左侧峰值差分别为0.96、3.32 MPa。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合并骶髂关节错位导致人体承重力线的偏移,骶髂关节紊乱可加重身体两侧应力失衡,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不能忽视骶髂关节紊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骶髂关节紊乱 有限元分析 步态仿真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戴德纯 房敏 国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X线测量法观察微调手法对滑脱椎体前后向位移、腰椎前凸角、腰骶角、骶骨水平角等影响。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60%,对照组疗效优良率36.7%,两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滑脱椎体前后向位移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大和减小的腰椎前凸角、腰骶角、骶骨水平角等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柱微调手法疗效优于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手法;脊柱微调手法可动态调整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异常脊柱曲度和序列,改善脊柱承重力线,增强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脊柱微调手法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法推拿形成运动狭窄粘弹性血管血液动力学 被引量:23
18
作者 浏丹 许世雄 +7 位作者 成伟华 吕岚 Y.T.Chew H.T.Low 计琳 严隽陶 国权 孙武权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建立具有局部轴向运动狭窄的粘弹性血管中脉动血流模型,模拟研究中医扌衮法推拿的血液动力学机理.血液为牛顿流体,血流遵循线化Navier Stokes方程,血管壁为线性粘弹体,扌衮法推拿作用下血管形成轴向运动狭窄水平外力作用.求解得出血管... 建立具有局部轴向运动狭窄的粘弹性血管中脉动血流模型,模拟研究中医扌衮法推拿的血液动力学机理.血液为牛顿流体,血流遵循线化Navier Stokes方程,血管壁为线性粘弹体,扌衮法推拿作用下血管形成轴向运动狭窄水平外力作用.求解得出血管内血液流速、流量以及管壁切应力.结果表明在扌衮法作用下,血管一个心动周期血液流量有明显变化,且随手法频率的加快以及作用力水平渗透系数增大而增大,随最大狭窄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狭窄段内以及狭窄后部切应力随手法作用也明显变化.手法频率,血管最大狭窄度和作用力水平渗透系数,是中医扌衮法推拿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血液动力学 狭窄 STOKES方程 水平渗透系数 轴向运动 动力学机理 管壁切应力 牛顿流体 模拟研究 外力作用 血管形成 作用力 粘弹体 血管壁 液流量 增大 手法 血流 中医 频率 求解 周期
原文传递
推拿法行气活血效应机制浅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马惠昇 张宏 国权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1,共3页
推拿法的行气活血机制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法能改善局部血循环。法力刺激皮肤表面多种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反射性地兴奋大脑皮层及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使推拿局部的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升高,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法力还可能通过改变局部... 推拿法的行气活血机制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法能改善局部血循环。法力刺激皮肤表面多种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反射性地兴奋大脑皮层及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使推拿局部的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升高,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法力还可能通过改变局部血管形态、弹性及周围肌张力,使血管壁切应力增大,从而对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产生影响,促使一系列相应的生理变化,调动生理机能的调节反应,产生活血化瘀的效果。二是法刺激能调节内源性血管扩张物质一氧化氮。这种机械刺激可能通过改变局部血管的形态使血管壁切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对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产生影响,促使细胞内Ca2+增多,并通过对Ca2+敏感的蛋白激酶使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产生更多的一氧化氮,达到行气活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扌衮]法行气活血一氧化氮
下载PDF
推拿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节段三维空间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朱清广 房敏 +4 位作者 潘磊 顾立栩 国权 程英武 吕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三维空间角度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骨错缝"的机制。方法自2009年8—12月,选取2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松解手法组(简称理筋组)10例和松解手法联合调整关节手法组(简称理调组)10例...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三维空间角度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骨错缝"的机制。方法自2009年8—12月,选取2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松解手法组(简称理筋组)10例和松解手法联合调整关节手法组(简称理调组)1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简称健康组,采用松解手法)10名。手法干预前后在同等条件下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从颅底扫描至胸1椎骨水平的长度范围,获得容积数据,重建层厚0.625mm,由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医疗实验室提供的ITK重建软件,根据CT数据完成干预前后每一节段颈椎骨骼的重建,比较3组手法干预前后颈椎结构三维空间角度的变化。结果 C2椎骨的三维空间的调整:理调组在X、Y、Z轴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在X、Z轴上显著大于理筋组(P<0.05),理筋组在Z轴上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C3椎骨的三维空间的调整:理调组在X、Y轴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在X轴上显著大于理筋组(P<0.05),理筋组在X轴上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C4椎骨的三维空间的调整:理调组在X、Y轴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在X、Z轴上显著大于理筋组(P<0.05)。手法干预后C1、C5、C6、C7三维空间位置的调整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理调组有大于健康组和理筋组的趋势。结论松解手法联合调整关节手法对颈椎病患者C2、C3、C4颈椎的三维空间角度有显著改变作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骨错缝"的机制有可能是调整了颈椎的三维空间位置,改善了颈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颈椎病 骨错缝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