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进斌 谢军红 +5 位作者 李玲玲 Eunice Essel 彭正凯 邓超超 沈吉 颉健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9,共10页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成为了陇中旱农区主要作物之一,但该技术下玉米的高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个施氮水平(N0:不施肥;N1:100kg·hm^(-2)、N2:200k...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成为了陇中旱农区主要作物之一,但该技术下玉米的高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个施氮水平(N0:不施肥;N1:100kg·hm^(-2)、N2:200kg·hm^(-2)、N3:300kg·hm^(-2))和2个施氮时期(T1:1/3基肥+1/3拔节期+1/3开花期、T2:1/3基肥+2/3拔节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光合性能也在增强,而N3和T2N2间差异不显著,T2时期提高玉米光合特性;2)全生育期内,N3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较N2、N1、N0分别平均增加50.9%、17.0%、2.7%;叶面积指数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N2和N3间无显著差异;T2下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显著高于T1;3)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分配量表现为:N3>N2>N1>N0,T2下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分配量高于T1;4)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2和N3下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高于N0,其中N3较N0增加79.2%和68.4%,N2较N0增加65.9%和54.1%,T2下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T1显著增加9.9%和13.5%,而T2N2与N3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施纯氮200kg·hm^(-2)左右,按照1/3基肥+2/3拔节期配施,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饲料产量,促进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施氮时期 玉米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作物生育期农田耗水结构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彭正凯 李玲玲 +6 位作者 谢军红 邓超超 EUNICE Essel 王进斌 颉健辉 沈吉 康彩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4-221,共8页
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降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该区作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揭示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2015—2016年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 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降水有限、水分利用效率低下是导致该区作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揭示耕作措施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机制,2015—2016年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棵间蒸发、农田耗水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传统耕作+覆膜(TP)、免耕覆膜(NTP)6个处理,春小麦和豌豆年间轮作。结果表明:(1)春小麦和豌豆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NTS、TP、NTP比T显著减少6.52%~50.81%,NTS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作用主要在小麦开花后和豌豆结荚后,地膜覆盖在各个生育时期基本上都显著减少了棵间蒸发。(2)NTS对全生育期耗水量无显著影响,NTP的耗水量只在小麦地显著高于T。相比T,NTS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收获和豌豆结荚-收获期间的阶段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的比例。(3)NTS、TP、NTP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和豌豆的蒸腾量,降低了田间的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降低了水分的无效损耗。(4)各年份春小麦和豌豆的产量NTS、TP、NTP比T提高了7.64%~62.79%,水分利用效率比T提高了0.43%~50.88%。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旱农区,免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免耕秸秆覆盖通过降低作物生长后期棵间蒸发量,提高作物生长后期耗水量,降低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从而提高春小麦和豌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而地膜覆盖处理主要是通过减少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增加作物全生育期蒸腾量,降低蒸发与蒸散的比例,从而实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棵间蒸发量 农田耗水量 蒸腾量 蒸发量占蒸散量的比例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陇中旱农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邓超超 李玲玲 +5 位作者 谢军红 彭正凯 王进斌 颉健辉 沈吉 Eunice Essel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为探究耕作措施对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借助2001年在陇中旱农区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传统耕作(T)与3种保护性耕作(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对... 为探究耕作措施对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借助2001年在陇中旱农区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传统耕作(T)与3种保护性耕作(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对麦豆轮作体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及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传统耕作,秸秆还田显著增加0~10 cm、10~3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其中NTS处理0~10 cm、10~3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28.27%、114.16%、13.51%、49.14%和39.86%、98.05%、10.78%、40.72%。2)酸杆菌门(26.42%)、变形菌门(19.86%)和放线菌门(19.44%)为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细菌的主要优势种群,NTS处理下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35.11%、33.77%和30.17%。3)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细菌的Observedspecies指数、Chao指数、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以NTS处理提高最为显著。因此,在陇中旱农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增加土壤碳氮固存、提高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和土壤的生物活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细菌群落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陇中旱作农田水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正凯 李玲玲 +5 位作者 谢军红 康彩睿 ESSEL Eunice 王进斌 頡健辉 沈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022-4028,共7页
陇中旱农区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而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依托2001年建立在陇中旱农区的长期不同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试验共设6个处... 陇中旱农区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而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依托2001年建立在陇中旱农区的长期不同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传统耕作+覆膜(TP)、免耕覆膜(NTP),春小麦和豌豆年间轮作.结果表明:与T处理相比,NTS处理的小麦地和豌豆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总孔隙度显著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降低了豌豆地0~5 cm土壤渗吸率,NTS处理渗吸率比T处理降低56.2%.保护性耕作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无论小麦地和豌豆地,NTS均比T处理显著提高了饱和导水率,增幅为52.8%~107.1%.保护性耕作显著降低了作物生育期棵间蒸发量,NTP、TP、NTS比T处理降低了14.4%~50.8%,并减弱了雨后土壤蒸发.保护性耕作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NTS、TP、NTP的产量比传统耕作提高了9.5%~62.8%,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提高了0.4%~50.9%.因此,在陇中旱农区,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容重 土壤总孔隙度 土壤渗吸率 饱和导水率 蒸发特征
原文传递
耕作措施和氮肥用量对陇中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进斌 李玲玲 +5 位作者 谢军红 Eunice Essel 邓超超 颉健辉 彭正凯 沈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2-811,共10页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成为陇中旱农区主栽作物之一,但该技术下玉米的高产导致土壤养分和水分耗竭,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CT:传统翻耕,RT:旋耕,SS:深松耕,NT:免耕)和4种...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成为陇中旱农区主栽作物之一,但该技术下玉米的高产导致土壤养分和水分耗竭,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CT:传统翻耕,RT:旋耕,SS:深松耕,NT:免耕)和4种施氮水平(N1:不施氮,N2:施纯氮100kg·hm^(-2),N3:施纯氮200kg·hm^(-2),N4:施纯氮300kg·hm^(-2))对粮饲兼用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免耕显著增强玉米光合性能,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光合性能也增强;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为SS>NT>RT>CT、N4>N3>N2>N1,成熟期时SS较CT显著增加37.4%,N4较其他处理增加15.0%~85.0%;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耕和免耕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2014年SS和NT较CT分别增加33.0%、18.8%,2015年分别增加19.7%、11.6%,且深松耕处理生物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施纯氮300kg·hm^(-2)和200kg·hm^(-2)均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施纯氮200kg·hm^(-2)与300kg·hm^(-2)无显著差异,施纯氮200kg·hm^(-2)处理下籽粒产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68.4%、63.5%、52.2%,较施氮100kg·hm^(-2)分别增加40.2%、31.7%、30.5%。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粮饲兼用玉米,覆膜前深松耕或免耕,施氮200kg·hm^(-2)左右比较适宜,既有利于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饲料产量的提高,也可以提高水氮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施氮量 光合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旱作覆膜玉米产量及固碳减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颉健辉 李玲玲 +5 位作者 谢军红 彭正凯 邓超超 沈吉 王进斌 Eunice Essel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141,共8页
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依托布设于2012年的定位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固碳效应和NH3挥发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施氮水平:不施氮对照(N0)、低施氮100 kg·hm^-2(N1)、中施氮200kg·hm^-2(N2)和高施氮300 kg&#... 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依托布设于2012年的定位试验研究氮肥运筹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固碳效应和NH3挥发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施氮水平:不施氮对照(N0)、低施氮100 kg·hm^-2(N1)、中施氮200kg·hm^-2(N2)和高施氮300 kg·hm^-2(N3);副处理为施肥时期及比例:设基肥∶拔节肥=1∶2(T1)和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1∶1∶1(T2)。结果表明:将200 kg·hm^-2氮肥以基肥∶拔节肥=1∶2的比例施用能显著提高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97%和131%,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较高施氮水平分别降低48%和47%。氨挥发排放主要集中在追肥后的一周,穴施追肥后,NH3挥发速率迅速升高,1~4 d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对照水平,且施氮水平越高排放峰值越大。高、中、低施氮水平的NH3挥发量较不施氮对照分别增加6.5、5.9、5.4倍;T1处理较T2处理显著降低了37%;N3T2的NH3挥发量最多,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多了13%~47%。NH3挥发损失率变幅在13%~60%,随施氮水平增加而降低,高、中施氮水平较低施氮水平降低了59.6%和44.6%;与T2相比,T1处理NH3挥发损失率显著降低了40.4%,增加施氮水平和追肥次数潜在增加NH3挥发损失。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时,能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固碳减排能力的适宜施肥制度为:施纯氮200 kg·hm^-2,全部氮肥按基肥∶拔节肥=1∶2的比例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玉米 氮肥运筹 籽粒产量 固碳减排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陇中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沈吉 李玲玲 +5 位作者 谢军红 彭正凯 Eunice Essel 邓超超 王进斌 颉健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98,153,共6页
为探究耕作措施对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2001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传统耕作(T)与3种保护性耕作[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对麦豆轮作体系... 为探究耕作措施对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依托2001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传统耕作(T)与3种保护性耕作[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对麦豆轮作体系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子囊菌门(52.74%)、担子菌门(14.10%)为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真菌的主要优势种群,免耕秸秆覆盖处理下担子菌门丰度较传统耕作增加15.01%,免耕处理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丰度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3.67%、1.86%。2)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不同程度提高0~30 cm土层土壤真菌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其中以免耕秸秆覆盖效果最明显,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传统耕作,0~30 cm土层土壤真菌特有OTU数量NT>NTS>TS>T,同时较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土壤真菌OTU数量提高8.07%,免耕处理提高12.41%。因此,在陇中旱农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群落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
下载PDF
长期不同耕作措施对黄绵土体积质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邓超超 李玲玲 +5 位作者 谢军红 彭正凯 王进斌 颉健辉 沈吉 Eunice Essel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3-1031,共9页
借助2001年在陇中黄土高原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5种保护性耕作[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免耕+地膜覆盖(NTP)]和传统耕作(T)对黄绵土体积质量、水分含量、作物耗... 借助2001年在陇中黄土高原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5种保护性耕作[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免耕+地膜覆盖(NTP)]和传统耕作(T)对黄绵土体积质量、水分含量、作物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均可降低0~30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提升土壤孔隙度;其中NTS显著降低0~10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并显著提升该土层土壤孔隙度,且随着应用年限的延长,效果更为突出。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播种期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NTS和NTP效果最佳。与传统耕作相比,NTS和NTP在增加作物耗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NTP不利于土壤结构的持续改善。因此,长期施用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措施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保护性耕作 土壤体积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培肥模式对陇中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沈吉 李玲玲 +5 位作者 谢军红 彭正凯 Eunice Essel 邓超超 王进斌 颉健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05-1312,共8页
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在2014-2015年研究4种土壤培肥模式[无培肥(NA)、猪粪(SM)、秸秆(MS)、猪粪+化肥(SC)]对粮饲兼用玉米纤维素质量分数和积累率,粗蛋白质量分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累... 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在2014-2015年研究4种土壤培肥模式[无培肥(NA)、猪粪(SM)、秸秆(MS)、猪粪+化肥(SC)]对粮饲兼用玉米纤维素质量分数和积累率,粗蛋白质量分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量、籽粒和饲草产量均SC>SM>MS>NA。2014年和2015年,与NA比较,SC处理籽粒和饲草产量分别提高67.24%、49.40%和78.69%、55.09%。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粗蛋白质量分数降低,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质量分数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纤维素质量分数及积累率各处理表现为SC<SM<MS<NA,粗蛋白(CP)质量分数表现为SC>SM>MS>NA。可见,猪粪与化肥相结合提高粮饲兼用玉米产量,降低纤维素质量分数,是有利于陇中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高产优质可持续生产的土壤培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兼用玉米 土壤培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痰标本分离14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51-852,共2页
目的调查某医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14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区主要分布于... 目的调查某医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14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区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科。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及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80.0%以上,对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3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对现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育龄妇女泌尿系统大肠埃希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11
作者 沈吉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4期8-9,11,共3页
目的:调查育龄妇女泌尿系统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住院育龄妇女泌尿系统标本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及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33株,其中产超广谱β... 目的:调查育龄妇女泌尿系统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住院育龄妇女泌尿系统标本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及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3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42.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0%,产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结论:育龄妇女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现象不容乐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泌尿系统感染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旱农区农田土壤质量与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吉 赵彩霞 +4 位作者 刘瑞娟 叶发慧 李亚鑫 李玲玲 陈文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依托2001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8年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对麦豆轮作体系下豌豆田土壤碳排放、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NTS处理可以提高黄绵土土壤质量。NT... 依托2001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8年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对麦豆轮作体系下豌豆田土壤碳排放、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NTS处理可以提高黄绵土土壤质量。NTS处理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质量均最高;2)NT、NTS可以减少黄绵土土壤碳排放量,增强土壤碳汇功能。各处理下土壤碳排放量表现为T>TS>NTS>NT。较T处理,NTS、NT处理下碳排放量分别减少21.58%、22.96%;不同处理下土壤碳排放效率(CEE)表现为NTS>NT>TS>T,NTS、NT和TS处理下土壤CEE较T处理分别提高了91.43%、34.29%和28.57%;T处理下豌豆田生态系统碳平衡(NEP)最低,NTS处理下最高;且较T处理,NTS处理下NEP显著提高114.18%,NTS处理下豌豆田表现为碳汇。因此,在陇中旱农区采取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既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也可以减少土壤碳排放,增强农田土壤碳汇功能,是有利于陇中旱农区农田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的适宜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农区 土壤质量 土壤碳排放与碳平衡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
下载PDF
77份裸燕麦品种籽粒相关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吉 王蕾 +6 位作者 赵彩霞 叶发慧 吕士凯 刘德梅 刘瑞娟 张怀刚 陈文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6-167,共12页
对77份裸燕麦品种籽粒品质等相关性状进行测定,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指标进行分类比较,并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籽粒性状在青海表现良好的裸燕麦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燕麦品种千粒重变异系数最高为49.29%,... 对77份裸燕麦品种籽粒品质等相关性状进行测定,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指标进行分类比较,并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籽粒性状在青海表现良好的裸燕麦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燕麦品种千粒重变异系数最高为49.29%,籽粒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2.23%和9.83%;千粒重与籽粒长度、宽度和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含水率与粗蛋白、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灰色关联分析表明77份裸燕麦品种籽粒性状综合评价较高的3个品种分别为5号(0.679)、73号(0.676)和26号(0.649);3)供试燕麦性状聚类分析表明,77份裸燕麦品种可被分成6个类群,其中类群Ⅵ中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占70%,包括综合评价较高的3个品种(5号、73号和26号),可考虑作为优异燕麦品种的选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籽粒营养品质 权重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波兰小麦在青藏高原饲用性能的评价
14
作者 赵彩霞 沈吉 +7 位作者 尹淑香 叶发慧 杨淼思 刘瑞娟 刘德梅 张怀刚 沈裕虎 陈文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17-3028,共12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典型的高寒牧区,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脆弱,天然草原初级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工草场现有适宜草种单一,品质较差,难以满足放牧家畜的营养需求,急需筛选和培育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作物。本研究对40份波兰小麦饲用相关... 青藏高原是世界典型的高寒牧区,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脆弱,天然草原初级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工草场现有适宜草种单一,品质较差,难以满足放牧家畜的营养需求,急需筛选和培育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作物。本研究对40份波兰小麦饲用相关性状进行了测定,运用熵权法对测定指标进行了权重确定,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青藏高原等高寒牧区种植的波兰小麦优异饲用种质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材料籽粒产量权重最高为7.04%,开花期鲜草产量次之为6.98%,同时籽粒和鲜草产量变异系数(%)均较高,分别为28.57%和22.26%;(2)饲用品质分析表明,供试波兰小麦植株、籽粒中粗蛋白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3.86%和20.28%,植株ADF、NDF含量较低;(3)关联分析表明,综合评价较高的3个品种分别为来自阿根廷的9号、来自埃塞俄比亚的18号和来自罗马尼亚的20号,其中20号综合评价最高为0.635,18号为0.617,9号为0.607。上述综合评价较高、饲用性状较突出的材料可作为筛选和培育青藏高原等高寒牧区高蛋白含量优质禾本科牧草的良好供试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小麦 饲草产量 籽粒产量 饲用品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52份波兰小麦种子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吉 李亚鑫 +5 位作者 赵彩霞 叶发慧 刘德梅 刘瑞娟 张怀刚 陈文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4-841,共8页
为了解波兰小麦籽粒及其品质性状,对52份波兰小麦品种籽粒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波兰小麦籽粒千粒重变异系数最高为42.27%,其次为粗蛋白、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47%和11.74%;较高... 为了解波兰小麦籽粒及其品质性状,对52份波兰小麦品种籽粒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波兰小麦籽粒千粒重变异系数最高为42.27%,其次为粗蛋白、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47%和11.74%;较高原448,10号的籽粒千粒重提高46.95%,20号的粗蛋白含量提高105.83%,2号的湿面筋含量提高94.31%,这些品种可以作为较高千粒重和籽粒品质的重要种质资源;供试小麦籽粒长度、宽度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大小可以作为千粒重选择的指标。(2)主成分分析表明,波兰小麦面粉的形成时间对其品质影响的权重最高(W=0.24),其次是稳定时间对品质的影响(W=0.23);面粉的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与籽粒含水率、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面粉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可选择千粒重较大、籽粒含水率较低、粗蛋白含量适宜的波兰小麦作为我国小麦遗传基础拓展和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小麦 籽粒性状 品质权重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解析乐都长辣椒种质分化情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吉 赵彩霞 +6 位作者 叶发慧 李亚鑫 刘德梅 刘瑞娟 沈裕虎 张怀刚 陈文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7期29-34,共6页
为更好地提出保护和开发青海地方蔬菜种质资源乐都长辣椒策略,通过在同样栽培条件下比较分析来自青海不同产区的4个乐都长辣椒品系(LD1、LD2、LD3、LD4)的农艺性状,解析该资源当前的种质分化情况并就此探讨下一步对其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为更好地提出保护和开发青海地方蔬菜种质资源乐都长辣椒策略,通过在同样栽培条件下比较分析来自青海不同产区的4个乐都长辣椒品系(LD1、LD2、LD3、LD4)的农艺性状,解析该资源当前的种质分化情况并就此探讨下一步对其保护和利用的对策。结果表明:(1)纯种乐都长辣椒LD1相对于其他3个品系具有良好的综合农艺性状,LD1的农艺性状综合评价最高为0.55,LD2次之为0.54,LD3最低为0.34。(2)供试的乐都长辣椒4个品系间已存在显著的农艺性状变异,种质分化明显,急需提纯复壮和创新改良。它们的单株产量和单果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9.61%和19.70%,果肉厚度次之为16.56%,果实纵径变异系数最小为3.08%。(3)乐都长辣椒的产量与单株果数、果肉厚度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辣椒单果重与果肉厚度、商品果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优先考虑在增加单株果数、果实横径及果肉厚度等方面着力,以提纯复壮和创新改良乐都长辣椒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都长辣椒 农艺性状 变异系数 种质分化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叶发慧 赵彩霞 +5 位作者 李亚鑫 沈吉 刘瑞娟 刘德梅 陈文杰 张怀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912-6917,共6页
为了揭示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的遗传多样性情况,本研究通过对50份不同居群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材料进行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首次使用基于相对迁移率的命名方法,对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高分子量... 为了揭示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的遗传多样性情况,本研究通过对50份不同居群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材料进行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首次使用基于相对迁移率的命名方法,对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的谱带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份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中,共分离出124条谱带,共含有43种不同的相对迁移率,其中10%的材料有小于相对迁移率1的谱带,未发现迁移率大于‘中国春’最后一条谱带的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0~1,有两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1,86.4%的GS值为0。本研究揭示了拟斯卑尔脱山羊草HMW-GS的遗传多样性,为源自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新的HMW-GS亚基类型的发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节节麦Avenin-like b蛋白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叶发慧 曹东 +5 位作者 赵彩霞 沈吉 刘瑞娟 刘德梅 陈文杰 张怀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为了验证Avenin-like b蛋白在小麦面粉中的功能,对13个节节麦的Avenin-like b基因进行蛋白体外表达和纯化,通过微量掺粉试验,在基础面粉中分别加入氧化还原剂(DTT+KIO_(3))和已纯化的10 g节节麦体外表达的Avenin-like b蛋白(TaALPb7A-M)... 为了验证Avenin-like b蛋白在小麦面粉中的功能,对13个节节麦的Avenin-like b基因进行蛋白体外表达和纯化,通过微量掺粉试验,在基础面粉中分别加入氧化还原剂(DTT+KIO_(3))和已纯化的10 g节节麦体外表达的Avenin-like b蛋白(TaALPb7A-M),对所有掺粉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面粉中加入DTT+KIO_(3)后,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较对照高原448(GY448)变化不显著,面团的形成时间减少5.98%,其他分别增加8.11%,3.23%;但在基础面粉中加入体外表达的Avenin-like b蛋白后,相较对照GY448,面团的形成时间提高了12.82%~38.46%,稳定时间提高了22.52%~44.14%,断裂时间提高了16.67%~20.97%,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均极显著上升(P<0.01),但不同类型的节节麦Avenin-like b蛋白对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影响差异较大,断裂时间相对稳定。其中,加入TaALPb7D-F蛋白后面团形成时间提高了38.46%,稳定时间提高了44.14%,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节节麦Avenin-like b蛋白(P<0.01)。由此可见,节节麦Avenin-like b蛋白能显著提高普通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可考虑将含优异等位变异Avenin-like b基因的节节麦种质资源用于优质普通小麦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面粉品质 蛋白体外表达 Avenin-like蛋白
下载PDF
巧用Moodle,提升校园数字化
19
作者 沈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年第4期106-106,共1页
校园数字化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建设数字化校园已成为21世纪教育工作新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建网建库后,如何引导教师继续深入开展后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并最终服务于教育教学,这是目前学校普遍关注的一个重... 校园数字化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建设数字化校园已成为21世纪教育工作新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建网建库后,如何引导教师继续深入开展后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并最终服务于教育教学,这是目前学校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MOODLE 巧用 教育工作 教育教学 现代化 信息化 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