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型超声引导经皮克氏针撬拨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小亮 +5 位作者 李雄 伍兴 李俊 张平 孙杰 赵亚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的价值,为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14例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O’BrienⅡ型10例,O’BrienⅢ型4例。均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 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桡骨颈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的价值,为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14例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O’BrienⅡ型10例,O’BrienⅢ型4例。均采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后4~6周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儿均I期愈合。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6个月。术后X线片按Metaizeau等的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优良率100%。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提携角按Steel和Gtrham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手术中通过超声引导,可以指导桡骨颈骨折的经皮克氏针撬拨,达到精确定位,具有微创、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允许术后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减少患儿及医务人员的x线暴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颈骨折 超声检查 儿童
原文传递
婴幼儿肱骨远端骨折超声诊断及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小亮 +5 位作者 李雄 伍兴 李俊 张平 孙杰 赵亚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婴幼儿肱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及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158例患儿接受了超声检查,其中肱骨髁上骨折102例(Gartland Ⅱ型34例;Ⅲ型68例);肱骨远端全骺离骨折8例;肱骨外髁骨折44例(JacobⅡ型23例;Ⅲ型21例);肱骨... 目的探讨超声在婴幼儿肱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及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158例患儿接受了超声检查,其中肱骨髁上骨折102例(Gartland Ⅱ型34例;Ⅲ型68例);肱骨远端全骺离骨折8例;肱骨外髁骨折44例(JacobⅡ型23例;Ⅲ型21例);肱骨内髁骨折4例;年龄最小3d,最大2岁11个月,平均1岁8个月。从肘关节6个方向探测:冠状面肱桡关节外侧、矢状面前方和后方,肱尺关节内侧、矢状面前方及后方。结果正常情况下肱骨远端骨皮质与骨骺是连续的,或成直线,或成弧线,无阶梯现象,据此可判断骨折的部位及方向。肱桡关节在三个方向上呈现“双乳征”,肱尺关节内侧可见“马鞍征”,后方可见“对勾征”。在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肱尺关节正常,肱桡关节三个方向上呈异常的阶梯征;在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远端全骺离骨折患儿,6个方向均出现异常的阶梯超声现象;在肱骨内髁骨折患儿仅在肱尺关节内侧方出现异常超声。结论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可准确判断肱骨远端骨折的类型,有利于防止误诊,指导治疗。特别对全骺离骨折具有诊断优势。手术中通过超声引导,可以指导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减少了患儿及医务人员的X线暴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肱骨骨折 婴儿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轻度移位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被引量:24
3
作者 伍兴 李雄 +3 位作者 夏敬冬 周治国 张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轻度移位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在创伤后12~96 h内进行超声辅助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术... 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轻度移位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在创伤后12~96 h内进行超声辅助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复位时,通过3个标准切面(肘前桡侧、肘前正中、肘前冠状位)上的超声图像用于连续监测肱骨外髁骨折的复位效果,骨折复位固定后,通过5个标准切面(肘前桡侧、肘前正中、肘前冠状位、肘外侧、肘后桡侧)上的超声图像判断肱骨外髁骨折的复位效果。末次随访时,使用Hardacre标准评估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36例患儿均闭合复位内固定成功,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岁(2.4~8.9岁),左侧26例,右侧10例。平均随访12.3个月(8~24个月)。所有患儿复位前超声及X线测量平均骨折移位3.4 mm(2~4 mm),复位后超声及X线测量骨折移位均小于2 mm,手术时间为(30±4)min,范围为20~50 min。按Hardacre评分标准,优33例,良3例。28例无症状的外侧骨赘增生,发生率为77.8%(28/36)。1例患儿发生浅表针点感染,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缺血性坏死、骨不连、畸形愈合或者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轻度移位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超声引导闭合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外髁骨折 超声 闭合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儿童臀肌挛缩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余希临 刘波 +2 位作者 高玉美 李红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2-303,共2页
近2年来应用我们自行制定的臀肌挛缩评分标准,对临床工作很有帮助,简便易记。报告如下。1臀肌挛缩临床评分内容既往史:有反复多次臀肌注射史1分症状:步态异常(八字、摇摆步态)1分不能翘二郎腿1分双膝并拢、下蹲受限1分体征... 近2年来应用我们自行制定的臀肌挛缩评分标准,对临床工作很有帮助,简便易记。报告如下。1臀肌挛缩临床评分内容既往史:有反复多次臀肌注射史1分症状:步态异常(八字、摇摆步态)1分不能翘二郎腿1分双膝并拢、下蹲受限1分体征:屈髋受限或屈髋90°双膝分开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臀肌挛缩 评分标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儿童肘内翻截骨角度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希临 +1 位作者 于立松 董耀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37-638,共2页
目的:探讨用三角函数正切公式计算肘内翻楔形截骨角度和截骨量及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肘内翻21例,内翻角15~45°,平均26.4°,其中超过30°有7例.用轴线相交法测得肘内翻的角度和健侧肘关节提携角,将所得数值代入三角函数... 目的:探讨用三角函数正切公式计算肘内翻楔形截骨角度和截骨量及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肘内翻21例,内翻角15~45°,平均26.4°,其中超过30°有7例.用轴线相交法测得肘内翻的角度和健侧肘关节提携角,将所得数值代入三角函数正切公式,将截骨的楔形骨块对侧边的长度刻在肱骨外侧骨皮质上为C点,截断AB和CB连线的骨质,截骨完成后AB和CB两条线对合.结果:全部病例随诊时间1~4年,随诊时肘关节功能正常,提携角5~10°,无并发症.结论:通过对肘内翻楔形截骨设计和计算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截骨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翻 截骨角度 设计
下载PDF
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微量酚类污染物 被引量:14
6
作者 常青 +1 位作者 王佳 朱丽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提出了一种静态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水样中微量酚类污染物的方法。以苯酚为代表,考察了萃取溶剂种类和用量、搅拌速度、萃取时间、pH值及离子强度对酚类化合物的静态液相微萃取效率的影响。优化的萃取条件为:3.0μL甲苯为... 提出了一种静态液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水样中微量酚类污染物的方法。以苯酚为代表,考察了萃取溶剂种类和用量、搅拌速度、萃取时间、pH值及离子强度对酚类化合物的静态液相微萃取效率的影响。优化的萃取条件为:3.0μL甲苯为萃取剂(对硝基甲苯为内标),搅拌速度150 r·min-1,萃取时间20 min,pH为2.2,离子强度为200 g·L-1氯化钠溶液。在优化的萃取和色谱条件下,苯酚和氯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0.00 mg·L-1和0.02~10.00 mg·L-1,检出限(3S/N)为0.01 mg·L-1。用此方法分析了一种湖水样品中的酚类污染物,并以此样品为基体进行回收及精密度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3.7%,相对标准偏差(n=7)为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苯酚 酚类化合物(ArOH)
下载PDF
悬吊式尺骨克氏针牵引治疗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镜明 李达泉 +2 位作者 代品华 张文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66-168,共3页
采用悬吊式尺骨克氏针牵引方法减少和预防肘内翻,并评价该方法的优缺点。用悬吊式尺骨克氏针牵引治疗45例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随访30例,随访时间一年以上。根据骨牵引骨折复位情况和骨痂等级决定拔针时间。拔针前测量Baum... 采用悬吊式尺骨克氏针牵引方法减少和预防肘内翻,并评价该方法的优缺点。用悬吊式尺骨克氏针牵引治疗45例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随访30例,随访时间一年以上。根据骨牵引骨折复位情况和骨痂等级决定拔针时间。拔针前测量Baumann角。随访30例中,按照Dodgt's标准,优24例,良6例。无1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无表面感染或因骨牵引产生神经症状。5例神经损伤均完全恢复。无明显肘内翻。该方法效果好、并发症少、易行且创伤小。可同时治疗骨折所致肿胀,随时在X线透视下再复位。但住院时间长是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牵引 肱骨骨折 尺骨 克氏针
原文传递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前后关节腔动态测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余希临 桂彤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出2001年6月至2002年7月22例(29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持续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果比... 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出2001年6月至2002年7月22例(29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持续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比较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为22.8个月(18~31个月).结果牵引之后脱位侧的关节腔压力仍高于正常侧,在三种体位中,屈曲外展位的压力为-0.52±2.8,明显高于正常侧(P<0.01).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后关节压力明显下降,以屈曲90°,外展45°位压力下降最多,为6.22±4.6(P<0.01).结论本组经复位前牵引、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的成功率为89.7%,无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腔测压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根据测得的关节压力,调整内收肌切断的范围和选择石膏固定的角度,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 闭合复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正常 内收肌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测压 压力比 测量结果 压力测定
原文传递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手术指证及时机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宏文 梅海波 +5 位作者 郭跃明 唐盛平 邵景范 李进 李敬春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883-887,共5页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指数变化的特点,探讨DDH闭合复位的最佳干预时间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7月间7家医院277例DDH闭合复位后残...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指数变化的特点,探讨DDH闭合复位的最佳干预时间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7月间7家医院277例DDH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髋臼指数(acetabularindex,AI)变化。结果277例患儿中,男34例,女243例。闭合复位后18个月残留AI异常(髋臼发育不良)相关风险因素为:闭合时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统计DDH患儿行闭合复位前、后不同时间点AI,其在逐渐减小,且在闭合复位1年内下降最快,2~4年后AI下降基本稳定。手术干预组(22例)术后1年AI为(18.8±1.1)度,与术前(30.6±0.9)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255例)复位后3年平均AI为(26.7±4.5)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1年平均AI(18.2±1.6)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复位后4年平均AI为(24.9±5.3)度与手术干预组干预后2年平均AI(14.8±2.3)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闭合复位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的风险因素为闭合复位时的年龄、闭合复位术前的AI。手术干预的近期效果较保守治疗好。在DDH在闭合复位2~4年后,如仍存在髋臼发育不良,AI〉23度,应考虑进行手术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 闭合复位术 髋臼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 被引量:12
10
作者 伍兴 夏敬冬 +4 位作者 李雄 陈小亮 王思 张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骨科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8例行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的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骨科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8例行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的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11.2±2.3)岁,范围在5.8~16.9岁。所有患儿术中采用3个标准切面(掌侧、背侧、冠状外侧)的超声图像辅助骨折复位。术后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MMWS)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骨折术后X线检查结果均显示获得解剖复位。58例患儿手术时间12~36 min,平均19.3 min;术中透视次数2~4次,平均2.3次。所有患儿均获随访,时间为13~28个月,平均21.9个月。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未发生骨折再移位。末次随访时,患儿MMWS评分为85~100分,平均97.6分。其中,优56例,良2例。随访过程中,有4例患儿发生浅表针道感染,其中3例常规伤口换药恢复,1例拔除克氏针后自行好转,所有患儿均未使用抗生素治疗。1例患儿在术后2年发生同侧桡骨远端再骨折。4例患儿桡骨短缩2.0~4.5 mm,平均短缩3.2 mm。术后未出现如缺血性坏死或者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检查可用于辅助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复位。超声引导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对于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桡骨远端骨折 骨骺 闭合复位术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尺或桡骨截骨和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余希临 李智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7-589,共3页
目的通过采用开放复位、尺或桡骨截骨和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5年10月收治21例(男14,女7)陈旧性盂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13岁。左侧6例... 目的通过采用开放复位、尺或桡骨截骨和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5年10月收治21例(男14,女7)陈旧性盂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13岁。左侧6例,右侧15例。其中18例施行尺骨截骨,2例桡骨干截骨,同时行桡骨头切开复位、重建环状韧带和肘关节囊紧缩缝合,1例仅作肘关节囊紧缩缝合,未做环状韧带重建。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是3年7个月,8例丧失15°(平均)旋前功能,2例X线片显示桡骨头半脱位,但无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3个月后自行恢复;全部病例肘关节屈曲较术前平均增加30°Kim’s评分标准,14例优秀,4例良好,3例差。结论开放复位、尺或桡骨截骨和重建环状韧带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韧带
原文传递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时关节腔压力改变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希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出2001年6月~2005年7月43例(56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 [目的]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出2001年6月~2005年7月43例(56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比较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为26.4个月(12~42个月)。[结果]牵引之后脱位侧的关节腔压力仍高于正常侧,在三种体位中,屈曲外展位的压力为(-0.37±0.32)kPa明显高于正常侧(P〈0.01)。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后关节压力明显下降,以屈曲90°外展45°位压力下降最少为(-0.09±0.71)kPa(P〈0.01)。[结论]本组经复位前牵引、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的成功率为90.2%,没有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腔测压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根据测得的关节压力,调整内收肌切断的范围和选择石膏固定的角度,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压力测定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表现影响因素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黎艺强 刘行 +6 位作者 郭跃明 陈顺有 梅海波 邵景范 唐盛平 徐宏文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5,共8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概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507例(586髋)DDH患儿的病历资料。其...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概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507例(586髋)DDH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50例,女457例;左侧259髋,右侧164髋,双侧163髋。通过X线片评估Tönnis脱位程度分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Bucholz/Ogden分型)、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尝试建立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的参考标准,并按该参考标准将患儿分为恢复组(200髋)和未恢复组(386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侧别、Tönnis分级、骨化核出现、术前和末次随访的AI和CEA、AVN和Severin分级。采用Cox回归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研究影响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的概率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200髋(34.1%)恢复正常髋关节X线,78髋(13.4%)出现了Ⅱ型及以上AVN。年龄≥24个月患儿恢复率为8.8%(3/34),显著低于<12个月患儿的44.3%(47/106)、12~18个月患儿的35.5%(98/276)和18~24个月患儿的30.6%(52/1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恢复率为27.0%(44/163),明显小于左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39.0%(101/259)和右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33.5%(5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恢复组术前AI(34.8°±4.2°)显著小于未恢复组(36.0°±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5.5年前累积恢复概率大致呈线性增长至56%,此后累积恢复概率的增速明显降低(年增长<5%)。复位年龄大于24个月、双侧脱位、术前AI≥40°和Bucholz/OgdenⅡ型以上AVN患儿的累积恢复概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髋的平均恢复时间为(36.5±14.9)个月,其中93%(186/200)的髋关节在术后5年内恢复。恢复组年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闭合复位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原文传递
超声技术引导闭合穿针保护尺神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治国 陈小亮 +3 位作者 李雄 伍兴 张平 《骨科》 CAS 2017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利用超声技术探查尺神经的位置,以提高内侧穿针时尺神经安全性的效果观察。方法对我科于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3例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了肱骨内侧穿针的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利用超声技术探查尺神经的位置,以提高内侧穿针时尺神经安全性的效果观察。方法对我科于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3例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了肱骨内侧穿针的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13岁,平均为(5.3±0.4)岁。GartlandⅡ型18例,GartlandⅢ型35例。患儿均无尺神经损伤,开放复位4例,闭合复位49例。对患儿骨折复位后进行了交叉穿针技术固定,术中使用超声引导内侧穿针,以避免尺神经损伤。记录术中神经血管的状态和并发症情况,观察患儿愈合情况和愈合时间。超声观察术中、术后情况:术中尺神经和固定针的位置关系,术后有无尺神经损伤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结果术中使用超声检查,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肘管解剖形态,尺神经能得到清楚的显示。屈肘10°时,患儿使尺神经在肘管内松弛,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骨折内侧穿针。术中没有病例发生尺神经损伤。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为(16.2±9)个月。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2.7~3.1个月,平均为(2.9±0.2)个月。结论目前在操作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但其可以准确地显示尺神经位置、引导穿针,可以有效地提高尺神经安全性,故我们认为超声技术是引导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时内侧穿针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尺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超声检查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超声对儿童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治国 陈小亮 +3 位作者 李雄 伍兴 张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婴幼儿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病例资料,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例患儿经X线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线,均报告为肘关节脱位不能...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婴幼儿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病例资料,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X线、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例患儿经X线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线,均报告为肘关节脱位不能排除,超声检查准确诊断为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并完全排除肘关节脱位,避免了误诊。远端骨骺向肱骨背侧滑移的"阶梯"征象及"尺骨鹰嘴消失征"为其特异性超声表现。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儿童肱骨远端Ⅰ型骨骺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骺损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移位较小或没有移位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雄 +3 位作者 伍兴 陈小亮 周治国 张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927-931,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判断移位较小或没有移位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35例移位较小或者没有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岁7个月~11岁。我们对...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判断移位较小或没有移位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35例移位较小或者没有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岁7个月~11岁。我们对所有患儿均采用肘前部横切面及矢状切面超声检查来判断患儿软骨铰链是否存在:如软骨铰链存在则建议患儿行长臂石膏固定,1周后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如软骨铰链断裂则建议行经皮钢针内固定术,术后2~3周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如患儿软骨铰链断裂但又拒绝手术治疗,则行长臂石膏固定,5~7 d后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结果 对35例患儿行超声检查后发现其中11例患儿软骨铰链存在,24例患儿软骨铰链完全断裂。在软骨铰链完全断裂的24例患儿中有8例家长拒绝手术治疗,我们对这8例患儿行长臂石膏固定后发现其中2例患儿1周后骨折端发生移位,有3例患儿2~3周后骨折端发生移位。11例因软骨铰链存在行石膏固定的患儿及16例因软骨铰链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骨折端均未发生移位,愈合良好。结论 超声检查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无需镇静,易于推广,是判断儿童移位较小或没有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理想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超声诊断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微型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18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希临 徐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545-9549,共5页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8/2007-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妇女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岁1个月~13岁3个...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置入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8/2007-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妇女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儿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岁1个月~13岁3个月,平均9岁8个月,右侧9例,左侧9例;均采用微型钢板代替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术前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成人指骨、掌骨、跖骨微型不锈钢或钛钢板,测量骨折线距骺板的距离准备T型、L型、三叶草型或直型钢板。术后及随访时观察关节功能、前臂旋转丢失的程度、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在门诊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4个月。18例患儿前臂旋前功能有平均10°的受限,功能锻炼后基本恢复,不影响日常活动。旋后功能及腕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骨折全部愈合。无再移位和再骨折、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以及骨桥形成等并发症,也未见血管和神经损伤。结论:对不能满意复位、复位后不能维持稳定再次移位或陈旧性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开放复位者,用微型钢板内固定避免对前臂远端骨骺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只要选择好合适的微型钢板,则可以代替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儿童
下载PDF
牵引在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作用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远忠 郭跃明 +6 位作者 梅海波 陈顺有 邵景范 唐盛平 黎艺强 徐宏文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500-505,共6页
目的 探讨双下肢牵引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闭合复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国南方7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02例(333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40例,女262例;单侧271例,双侧3... 目的 探讨双下肢牵引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闭合复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国南方7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02例(333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40例,女262例;单侧271例,双侧31例.平均年龄(16.5±5.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8.0±18.0)个月.牵引组227例,非牵引组75例.比较两组患儿Tonnis分度、再脱位发生率、股骨头坏死(AVN)、末次随访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和Severin影像学分级.结果 非牵引组平均住院时间(5.1±2.6)d,显著短于牵引组(16.2±7.5)d(P<0.001).术前牵引组的平均Tonnis分度显著高于非牵引组(P=0.021).333髋中有23髋(6.9%)出现再脱位,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为8.7%,非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为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在Tonnis Ⅱ度的患儿中,牵引组和非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onnis Ⅲ~Ⅳ度的患儿中,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牵引组(P=0.027).牵引组AVN发生率为17.4%,非牵引组AVN发生率为2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3).同样,根据Tonnis分型分别比较牵引和非牵引组之间的AVN发生率,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牵引和非牵引组之间AVN的分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76).牵引组和非牵引组之间的AI值和CE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Severin影像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9).结论 牵引不能降低DDH闭合复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率,不能减少AVN的发生率,也不能改善DDH闭合复位的最终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原文传递
超声和关节造影辅助下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伍兴 夏敬冬 +4 位作者 李雄 陈小亮 王思 张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与关节造影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骨科的30例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5例,女5例... 目的比较超声与关节造影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骨科的30例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20.7个月,年龄范围为10~38个月;患侧为左侧10例,右侧20例。将12例采用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的患儿作为Ⅰ组,将18例采用超声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的患儿作为Ⅱ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肘关节功能。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肘关节功能,按提携角减小角度进行外形评分,包括:①优,提携角减少范围为0°~5°;②良,提携角减小范围为6°~10°;③可,提携角减小范围为11°~15°;④差,提携角减小程度>15°。按屈伸功能减小的程度进行功能评分,包括:①优,屈伸功能减小范围为0°~5°;②良,屈伸功能减小范围为6°~10°;③可,屈伸功能减小范围为11°~15°;④差,屈伸功能减小>15°。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患侧、术前受伤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上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19~56个月。两组患儿在关节活动范围及Flynn功能评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提携角平均减少5.0°,Ⅱ组术后提携角平均减少2.2°,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有2例发生针移位,Ⅱ组有1例发生针移位,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有2例肘内翻,Ⅱ组有1例肘内翻,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骨折不愈合、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超声与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均可获得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关节造影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闭合复位术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俊 李雄 +4 位作者 伍兴 陈小亮 于立松 张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的运用价值及意义。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武汉儿童医院骨科行高频超声技术引导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患儿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的运用价值及意义。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武汉儿童医院骨科行高频超声技术引导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患儿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10岁,中位数5岁。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骨骺骨折10例,拇近节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7例,其他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8例;骨折端移位成角,手指外观畸形。受伤至手术时间10~48 h,平均26 h。术中记录超声下骨折移位情况,术中复位后超声及X线下骨折复位情况。随访半年,观察术后X线片效果、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手指运动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25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无切开复位患儿,术中X线片及外观恢复正常;随访患儿中1例患儿针道感染,拔针给予换药后痊愈,未发生骨髓炎及创伤性关节炎;25例患儿患指外观未见偏斜及旋转。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25例均达优良。结论在治疗儿童指骨基底部骨骺骨折中,运用高频超声技术,可完全显示在X线下隐身的指骨基底部骨骺,指导复位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并引导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避免副损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 骨折 指骨基底 手术复位损伤 超声检查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