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彦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0,共5页
基于1995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Landsat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GIS技术,分析扎龙湿地1995~2004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 基于1995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Landsat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GIS技术,分析扎龙湿地1995~2004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耕地变化是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扎龙湿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人口数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驱动力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扎龙湿地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彦坤 +2 位作者 玄明君 王鼎震 刘艳茹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3,共6页
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及Yamamoto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 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及Yamamoto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增温非常显著,是5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②扎龙湿地年及各季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减少趋势最显著,研究时段内没有明显的突变过程;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扎龙湿地暖冬和热夏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大气湿润度在减小,气候在向暖干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扎龙湿地近50年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智超 +2 位作者 孙彦坤 玄明君 王鼎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5,共5页
研究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 研究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90年代以来的增温非常显著,该时期是5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扎龙湿地年及各季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降水减少最为明显,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的突变过程。扎龙湿地未来几年气候存在着向暖干期变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彦坤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79,82,共4页
基于1995年、2000年和2004年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向... 基于1995年、2000年和2004年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向草地转化的趋势较明显,沼泽地不断退化为草地,草地再进一步退化为盐碱地,说明湿地缺水及沼泽地的退化问题比较严重。研究时段内耕地、沼泽和草地的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形状指数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前一时段(1995—2000年),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减小,景观优势度增大;后一时段(2000—2004年),变化趋势呈相反态势,作为研究区的基质景观,沼泽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驱动力
下载PDF
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松岩 刘延坤 +2 位作者 李云红 陈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8,共6页
为阐明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沿海拔梯度分布的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种原始红松林... 为阐明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沿海拔梯度分布的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蒙古栎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蒙古栎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最高,椴树红松林次之(仅1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低于云冷杉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云冷杉红松林最低,这种趋势(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同海拔梯度变化一致。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差异在不同土壤层次有所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2种活性碳、总有机碳与土壤全氮、CN之间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是森林类型、海拔、土壤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红松林 椴树红松林 蒙古栎红松林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扎龙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彦坤 田松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59,72,共6页
为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基于扎龙湿地1960—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与1979—2010年4期影像数据(Landsat TM),运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气候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扎龙湿地近50 a气候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 为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基于扎龙湿地1960—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与1979—2010年4期影像数据(Landsat TM),运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气候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扎龙湿地近50 a气候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空间格局、组合特征与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9—2010年扎龙湿地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均匀度分别从1979年的1.226 1和0.761 8变为2010年的1.258 3和0.781 8,景观形状指数和面积周长比分维数先升后降,总体为上升趋势;气候正向暖干方向发展;沼泽地景观因子与气候因子之间有11个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湖泊、草地分别有3个、2个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研究时段(1979—1989年、1989—1999年、1999—2010年)耕地面积均增加(动态度分别为6.5%、3.1%、0.4%),沼泽地动态度分别为0.4%、-0.6%、-5.2%,裸地在整个研究时段(1979—2010年)均减少。扎龙湿地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相关性
下载PDF
森林土壤退化的起因、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清芳 李云红 +2 位作者 刘玉龙 陈瑶 《林业科技情报》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文章介绍了森林土壤退化的概念,从树种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群落结构方面系统分析了人工林、天然林土壤退化的机理,阐述了森林土壤养分改变对植被性质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采取生物措施,改良土壤;选择适宜树种、合理栽培;施... 文章介绍了森林土壤退化的概念,从树种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群落结构方面系统分析了人工林、天然林土壤退化的机理,阐述了森林土壤养分改变对植被性质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采取生物措施,改良土壤;选择适宜树种、合理栽培;施用化肥,补充森林土壤养分消耗等。研究森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对策对于制定适宜的栽培、经营措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及林木生长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退化 起因 影响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邵英男 李云红 +2 位作者 刘延坤 田松岩 《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24-25,共2页
对小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理化性质表现为pH值和全磷含量变化范围不大,土壤容重变化表现为9月略高于7月,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表现为7... 对小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理化性质表现为pH值和全磷含量变化范围不大,土壤容重变化表现为9月略高于7月,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表现为7月高于9月;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全氮、全磷及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各理化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区系 环境因子 兴安落叶松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建议 被引量:3
9
作者 《现代化农业》 2015年第6期31-32,共2页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的闭流区,地处齐齐哈尔市及富裕县、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区交界地域,总面积21万hm2,如此之大而且相对原始完整的芦苇沼泽湿地在我国居首位,世界上也不多见。同...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的闭流区,地处齐齐哈尔市及富裕县、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区交界地域,总面积21万hm2,如此之大而且相对原始完整的芦苇沼泽湿地在我国居首位,世界上也不多见。同时扎龙湿地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栖息繁殖地,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近几十年来,随着区域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人类活动 国际重要湿地 芦苇沼泽 湿地环境 气候变化 繁殖地 生态环境 保护区管理 黑龙江省西部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两种林型的土壤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松岩 +2 位作者 韩丽冬 邵英男 刘玉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7,23,共6页
为阐明小兴安岭两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采样分析了云冷杉红松林与椴树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林型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垂直分布特... 为阐明小兴安岭两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采样分析了云冷杉红松林与椴树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林型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一致,均自上向下逐渐减少;土壤总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同海拔高度变化(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一致(仅10—20cm土层,云冷杉红松林的两个因子高于椴树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两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差异在不同土壤层次有所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两种林型间土壤活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的差异在不同土层无一致的规律性;两种活性碳、总有机碳与土壤全氮、C/N之间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椴树红松林 云冷杉红松林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坡向红松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丽冬 刘延坤 《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41-43,共3页
为了揭示不同坡向对红松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6~9月份运用光合分析仪(li-6400)对不同坡向(阳坡、阴坡)样地进行光合基本参数和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阳坡红松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为了揭示不同坡向对红松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6~9月份运用光合分析仪(li-6400)对不同坡向(阳坡、阴坡)样地进行光合基本参数和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表明:阳坡红松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在6~9月份均显著高于阴坡红松,表现出对季节变化更强的适应性。由方差结果可知,不同坡向红松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极显著(p<0.01),坡向对红松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大,说明坡向是引起红松光合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阳坡红松可以更好地利用光能,有更强的光转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坡向 光合
下载PDF
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彦坤 王鼎震 +3 位作者 张翼飞 玄明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耕地面积和居民地面积表现为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6 559和8 152 hm2,而草地面积则减少了62 163 hm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的分布趋势有一致性,由西南向东北数值逐渐升高,最高值出现在拜泉县的东北部,最低值出现在依安县的西南部。通过以上结果提取数据分析进行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气候生产潜力 植被指数
下载PDF
基于RAGA的PPC模型对扎龙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茹 孙彦坤 +2 位作者 玄明君 王鼎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0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运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借助扎龙湿地多年统计数据,将多维数据指标(样本评价指标)转换到低维子空间,获得指标体系最佳投影方向和投影值,做出判断,从而初步...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运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借助扎龙湿地多年统计数据,将多维数据指标(样本评价指标)转换到低维子空间,获得指标体系最佳投影方向和投影值,做出判断,从而初步实现对扎龙湿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可持续发展评价 PPC
下载PDF
浅谈如何搞好高速公路边坡绿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培樱 《防护林科技》 2004年第4期59-59,96,共2页
根据作者多年从事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的经验和体会 ,提出并探讨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绿化中存在的管理机制及施工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边坡绿化 养护管理 管理机制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小兴安岭红松径向生长及固碳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丽冬 +3 位作者 刘玉龙 陈瑶 李云红 田松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35,共5页
以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8°58′~129°15′E,48°2′~48°12′N)为试验地,测量并计算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轮宽度,应用树木年代学原理及气候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红松固碳... 以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8°58′~129°15′E,48°2′~48°12′N)为试验地,测量并计算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轮宽度,应用树木年代学原理及气候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红松固碳动态、气候因子对红松径向生长及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松固碳,与上年12月份和当年8、9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上年12月份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当年5月份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固碳大年,气温偏低月份出现在夏季(除1997年),其中2 a(1964、1969年)夏季各月份(6-8月份)气温均偏低,其它年夏季有2个月份气温偏低,固碳大年降水量偏多月份多出现在夏季不同月份。说明夏季气温对红松径向生长有抑制作用,气温越高,越容易形成窄生长轮,夏季降水量对小兴安岭地区红松的固碳有促进作用,此时降水越多,越容易形成宽生长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红松 固碳 气候
下载PDF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英男 +2 位作者 李云红 陈瑶 韩丽冬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4,26,共3页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是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作为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起到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和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根据目前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现状,分别对3个作用层(林冠层、枯...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是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作为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起到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和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根据目前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现状,分别对3个作用层(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的生态作用和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林冠 枯落物 土壤
下载PDF
浅析地形因子对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丽冬 肖宇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24-25,共2页
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因环境因子的改变而改变,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该文以地形因子为切入点,分析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规律,旨在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 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因环境因子的改变而改变,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该文以地形因子为切入点,分析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地形因子的响应规律,旨在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态策略,为有效预测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功能性状 海拔 坡向 坡度
下载PDF
浅析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丽冬 肖宇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5期65-65,107,共2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功能性状既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能显著影响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该文综述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旨在探讨植物功能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生态对策,以期...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功能性状既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也能显著影响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该文综述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旨在探讨植物功能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生态对策,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功能性状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1958~2016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19
作者 韩丽冬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1年第3期246-253,共8页
基于丰林自然保护区近58年(1958~2016)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数据资料,运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方法、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丰林自然保护区年、季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丰林自然保护区平均、平均最低、平均最高气... 基于丰林自然保护区近58年(1958~2016)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数据资料,运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方法、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丰林自然保护区年、季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丰林自然保护区平均、平均最低、平均最高气温均以冬季增温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冬季增温趋势最显著,每10年平均增温0.87℃,表明丰林自然保护区研究时段内(1958~2016年)的气候增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丰林自然保护区平均气温的年、生长季、春季、冬季均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显著升温期,平均最低气温的年、春季、冬季均温“降–升”突变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进入显著升温期,生长季均温突变发生在本世纪初,平均最高气温的年、生长季、春季均温突变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冬季均温突变期为90年代初,均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综上,丰林自然保护区年及各季一致的增温趋势与东北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的持续升温趋势大背景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林自然保护区 气候变化 气温
下载PDF
生态移民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以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镇生态移民为例
20
作者 孙清芳 李云红 +1 位作者 韩丽冬 《现代化农业》 2013年第3期39-40,共2页
莲花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当地莲花湖是国家重点工程莲花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与实施,以莲花镇为中心辐射的区域生态环... 莲花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当地莲花湖是国家重点工程莲花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与实施,以莲花镇为中心辐射的区域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莲花镇所辖村屯零星散落、基础设施落后、山上山下林内“天窗”较多;实施生态移民,着力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水电站 生态移民 黑龙江省 林口县 退耕还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保障 环境优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