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ping工作坊:重新解读城市更新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何志森 田乐(译) +1 位作者 余依爽(采访) 默英(采访/整理)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5期52-59,共8页
受访人何志森于2013年创办了Mapping工作坊,以“跟踪、观察、发现-思维导图训练-构图思考-策展”的独特议程,为解读城市和空间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在此次访谈中,何志森分享了该工作坊产生的契机与意图,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解读了... 受访人何志森于2013年创办了Mapping工作坊,以“跟踪、观察、发现-思维导图训练-构图思考-策展”的独特议程,为解读城市和空间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在此次访谈中,何志森分享了该工作坊产生的契机与意图,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解读了“城市针灸”的含义。基于长期以来对于消极空间的关注,其认为在很多看似无序的混乱背后都存在隐藏的秩序,正是这种秩序维持着整个城市的活力和安全。而谈及社区营造,其提出,如何在不同的利益组织之间实现平衡,将成为设计师在国内未来的社区营造中面临的最大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ping工作坊 城市更新 城市针灸 社区营造 建筑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及趋势剖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欧阳志云 张健(译) +2 位作者 阿梅莉亚·詹森(译) 佘依爽(采访) 默英(采访/整理)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5期30-37,共8页
本采访首先对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格局、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强调了在设计实践中将景观设计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重要性。随后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概念、产生背景和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并就刚刚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 本采访首先对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格局、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强调了在设计实践中将景观设计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重要性。随后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概念、产生背景和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并就刚刚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系统性地分析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与变化趋势,以及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未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生态建设的方向。最后,受访人还对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部门协作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 生态保护红线
原文传递
街区制与宜居宜业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玮 姜芊孜(译) +3 位作者 萨拉·雅各布斯(译) 默英(采访/整理) 田乐(采访/整理) 龚湉(采访)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2期30-35,共6页
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街区制"的提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本采访对《意见》出台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解读,并就街区制的出发点、公众误解、实际意义及落地形式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街区制"的提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本采访对《意见》出台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解读,并就街区制的出发点、公众误解、实际意义及落地形式等方面展开了讨论。随后,对《意见》总体要求中提出的"宜居宜业"进行了阐释,并从公共管理角度分析了建设"宜居宜业"的高密度混合用地城市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街区制 宜居宜业 公共管理 城市交通 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与老旧小区改造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猛 田乐(译) +1 位作者 王颖(译) 默英(采访/整理)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5期44-51,共8页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大多数城市呈现出品质不高、特色不明显、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现状。但处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发展条件和规模的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差异。该访谈首先以存量空间的品质提升为例,从...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大多数城市呈现出品质不高、特色不明显、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现状。但处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发展条件和规模的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差异。该访谈首先以存量空间的品质提升为例,从政府、规划师组织引导及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多个方向阐述了现状进展及解决方案。随后针对新城和城市副中心的建立,进一步阐释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强调了将城市要素放在区域中统筹考虑的重要性。在谈及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城中村拆一建及老旧小区改造时,受访者表示,虽然二者面临的难点互有异同,但对多元主体间共识的重视度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病 城中村 老旧小区 公众参与 城市更新
原文传递
“一专一村”计划:基于推动农村内源性发展的本地实践
5
作者 万丽 田乐(译) +3 位作者 蔡金栋(译) 田晓劼(采访/整理) 默英(采访/整理) 王颖(采访)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次访谈围绕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生土建筑实践展开。受访人万丽以"一专一村"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的突出实践之一——云南光明村震后重建示范项目为例,阐述了建造工作中的难点和突破点,并就在不同地区开展生土建筑的异同及其应用前景... 本次访谈围绕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生土建筑实践展开。受访人万丽以"一专一村"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的突出实践之一——云南光明村震后重建示范项目为例,阐述了建造工作中的难点和突破点,并就在不同地区开展生土建筑的异同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释。此外,通过详细介绍"一专一村"计划的工作模式及流程,受访人强调设计师应当尽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一专一村"计划希望通过持续的本土化探索,为世界其他具有生土建筑传统的地区提供案例参考,并唤醒民众及设计师的本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震后重建 生土建筑 “一专一村”计划 本土化 全球视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