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丹参酮调节JAK2/STAT3通路抑制胃癌耐药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叶芝 张琦 +6 位作者 储俊 于庆生 吴文楷 刘海韦 舒亚倩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036-1044,共9页
目的:基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探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对胃癌5-氟尿嘧啶耐药细胞(SGC-7901/5-FU细胞... 目的:基于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探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对胃癌5-氟尿嘧啶耐药细胞(SGC-7901/5-FU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5-FU细胞,分为对照组(只含细胞)、5-FU组(细胞+25μmol·L^(-1)的5-FU)、CPT组(细胞+60μmol·L^(-1)的CPT)、5-FU+CPT组(细胞+25μmol·L^(-1)的5-FU和60μmol·L^(-1)的CPT)。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PCR检测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关联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生存素(Survivin)、JAK2、STAT3、多重耐药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1,MDR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Survivin、JAK2、p-JAK2、STAT3、p-STAT3、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5-FU或CPT干预24 h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显著;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5-FU和CPT对SGC-7901/5-FU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 50)分别为26.94μmol·L^(-1)、63.45μmol·L^(-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核结构完整,呈卵圆形;5-FU组、CPT组和5-FU+CPT组细胞核出现变形、皱缩和密集染色现象。与对照组比较,5-FU组、CPT组和5-FU+CPT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5-FU组比较,5-FU+CPT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5-FU组、CPT组和5-FU+CPT组细胞Bcl-2 mRNA、Survivin mRNA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CPT组、5-FU+CPT组细胞Bax mRNA水平升高(P<0.05),MDR1 mRNA水平降低(P<0.01);与5-FU组比较,5-FU+CPT组细胞Bcl-2 mRNA、MDR1 mRNA水平降低(P<0.05),Bax mRNA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CPT组、5-FU+CPT组细胞Bcl-2、Survivin、P-g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5-FU组比较,5-FU+CPT组细胞B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胃癌 SGC-7901/5-FU细胞 JAK2/STAT3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张琦运用四妙丸加味化裁辅以外治治疗下肢丹毒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文楷 +2 位作者 曹叶芝 张琦 于庆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1074-1077,共4页
介绍张琦运用四妙丸加味化裁辅以外治方法治疗下肢丹毒经验。张师注重皮损为其因,认为下肢丹毒多因足趾间皮肤破损或脚湿气,湿热火毒之邪乘机侵入人体,郁阻肌肤,发为该病,病机多为“湿瘀并重,夹有热毒”。主张部位辨证,治疗推崇分期治疗... 介绍张琦运用四妙丸加味化裁辅以外治方法治疗下肢丹毒经验。张师注重皮损为其因,认为下肢丹毒多因足趾间皮肤破损或脚湿气,湿热火毒之邪乘机侵入人体,郁阻肌肤,发为该病,病机多为“湿瘀并重,夹有热毒”。主张部位辨证,治疗推崇分期治疗,标本兼治,内外同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内治以利湿化瘀解毒为主,擅用四妙丸加味化裁,外治以芙蓉膏为主。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毒 芙蓉膏 中药内服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巨大肝内孤立性坏死结节1例报告
3
作者 吴文楷 曹叶芝 +3 位作者 张琦 于庆生 齐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9-480,共2页
肝内孤立性坏死结节(solitary necrotic nodule of the liver,SNNL)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由于术前定性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为其他肝脏肿瘤。其病灶多位于肝右叶表面,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一般<3 cm,而直径>3 cm者... 肝内孤立性坏死结节(solitary necrotic nodule of the liver,SNNL)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由于术前定性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为其他肝脏肿瘤。其病灶多位于肝右叶表面,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一般<3 cm,而直径>3 cm者较罕见。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科收治1例直径达12 cm的巨大肝内孤立性坏死结节病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孤立性坏死结节 巨大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ERCP联合EST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阴亏虚型患者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琦 +4 位作者 于庆生 齐伟 梁久银 刘海韦 舒亚倩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2024-2029,共6页
目的:观察ERCP联合EST序贯应用一贯煎加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阴亏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的60例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观察ERCP联合EST序贯应用一贯煎加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阴亏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的60例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ERCP联合EST治疗,术后常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一贯煎加减口服。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鼻胆管引流量、胆汁细菌培养结果;炎性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改善程度及术后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无临床疗效差异(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炎性指标、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5、7天鼻胆管引流量分别为(336.50±91.06)mL和(456.23±110.02)m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细菌培养阴性率63.33%,观察组8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结石复发率(6.67%)与对照组(2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EST联合一贯煎加减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抑制术后胆道炎症、加快肝功能恢复、调节胆汁成分、防治术后结石复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EST 肝阴亏虚 肝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证4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5 位作者 梁久银 齐伟 吴文楷 曹叶芝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33-38,共6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加常规术后...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除舌淡苔白、脉弦细评分以外,观察组患者主症积分、其余次症积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从第5天开始,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后序贯补中益气汤和四逆散加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腹腔镜胆道探查 肝郁脾虚
下载PDF
隐丹参酮抗消化道肿瘤活性及其逆转多药耐药研究进展
6
作者 曹叶芝 张琦 +2 位作者 于庆生 吴文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1958-1962,共5页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是一种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功效。近年来隐丹参酮在防治消化道肿瘤的各种体内外研究均显示:隐丹参酮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还有逆转化疗药物耐药性和增效抗肿瘤药物的...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是一种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功效。近年来隐丹参酮在防治消化道肿瘤的各种体内外研究均显示:隐丹参酮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还有逆转化疗药物耐药性和增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在体内外模型的研究中发现,隐丹参酮在肿瘤细胞中通过调节信号通路、影响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其抗肿瘤活性,尤其对消化道肿瘤显示出了较好的肿瘤抑制率。同时CPT可影响肿瘤相关的增殖、生长、迁移、凋亡进程,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联合用药还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强化疗效果。该文通过对隐丹参酮在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中的抗肿瘤活性与逆转多药耐药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消化道肿瘤 抗肿瘤活性 逆转多药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