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芬 +1 位作者 詹以安 钱克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输注不同比例血浆和浓缩红细胞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间4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时第一个24h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情况,根据输注的血浆量和浓缩红细胞量的不... 目的:探讨早期输注不同比例血浆和浓缩红细胞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间4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时第一个24h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输注情况,根据输注的血浆量和浓缩红细胞量的不同比例,将患者分为3组:低比例组(血浆/浓缩红细胞=1/7),中比例组(血浆/浓缩红细胞=1/2.5),高比例组(血浆/浓缩红细胞=1/1.2),并比较产前与输血后凝血相关的实验室数据。结果:低比例组输血后PT、APTT明显延长(P<0.01),Fb明显下降(P<0.01);中比例组输血后PT、APTT无延长(P>0.05),但Fb下降(P<0.01);高比例组输血后PT、APTT、Fb保存正常水平(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比例过低可造成血液稀释性低凝,建议大量成分输血时将血浆与浓缩红细胞配为1∶1比例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 成分输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书欣 邓志锋 +2 位作者 赖贤良 李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4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移植组(20只)移植异体BMSCs。采用抓绳实验、平衡木行走实验及水...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4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移植组(20只)移植异体BMSCs。采用抓绳实验、平衡木行走实验及水迷宫实验,在缺血再灌注后1周、2周、4周和12周时对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进行检测,观察BMSCs移植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脑缺血可导致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下降。缺血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BMSCs移植可较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Sprague-Dawley 再灌注 间质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共先 +4 位作者 张中华 胡峰 黄学明 刘伟鹏 习海波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骨髓,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采用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32只雌性SD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骨髓,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采用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32只雌性SD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于缺血45min后经下腔静脉注入用DAPI标记的MSCs,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天经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并分别于术后1、2、3、4d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观察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留取肾组织,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移植MSCs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及肾细胞增殖状况,并采用蓖麻血凝素(RCA)对迁移入肾脏的MSCs分化状况进行鉴定。结果术后第1、2天,移植组大鼠血清BUN水平(31.93±1.49、19.58±1.5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1.03±2.14、26.45±1.74mmol/L,P<0.05);第3、4天2组间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天移植组大鼠血清Cr水平(77.47±4.77、57.45±2.41、44.93±3.97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2.37±3.59、67.50±2.92、53.25±2.7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状况:术后第1天偶见BrdU阳性细胞,第2天2组大鼠肾组织中均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并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且移植组阳性细胞数(33.71±8.50、57.60±4.88、116.29±6.99)明显多于对照组(19.67±5.20、26.88±5.89、71.7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术后第3天肾组织内可见DAPI标记细胞,第4天DAPI标记细胞明显增多,且多数标记细胞能结合RCA。结论移植的外源性骨髓MSCs能够迁移、定居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中并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MSCs移植可促进损伤肾组织的细胞再生,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缺血再灌注肾损伤 保护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组织
原文传递
我国可行性研究现状及评价方法改进 被引量:8
4
作者 付晶晶 《化工技术经济》 2005年第2期28-31,34,共5页
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分析我国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对净现值算法提出两种完善方法,并举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 方案评价 资本周转 技术经济效果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氯化镧拮抗内毒素效应的小鼠体内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峰 +2 位作者 郭菲 袁铿 胡银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内毒素 (LPS)体内效应的拮抗作用 ,寻找新的有效内毒素拮抗剂 ,为防治内毒素血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观察不同方式给予氯化镧处理对半数致死量LPS(17 5mg/kg)攻击小鼠的死亡率的影响。 (2 )观察氯化镧对LPS(12 ...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内毒素 (LPS)体内效应的拮抗作用 ,寻找新的有效内毒素拮抗剂 ,为防治内毒素血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观察不同方式给予氯化镧处理对半数致死量LPS(17 5mg/kg)攻击小鼠的死亡率的影响。 (2 )观察氯化镧对LPS(12 5mg/kg)攻击后小鼠血浆肿瘤坏死因α(TNFα)及肝脏TNFα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胸腺细胞凋亡状况、肝肺的病理损伤状况的影响。结果  (1)经 5、10、2 0mg/kg氯化镧处理的半数致死量LPS攻击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 0、0和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 (6 7% ) (P <0 0 1)。 10mg/kg氯化镧预防性给药 ,半数致死量LPS攻击小鼠后死亡率为 2 0 % ,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 (5 5 % ) (P <0 0 5 )。 (2 )经氯化镧处理的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含量为 0 4 4± 0 2 15ng/ml,肝组织TNF αmRNA表达量为 (3 9± 0 6 )× 10 5拷贝 / μgRNA ,明显低于内毒素血症小鼠 [0 99± 0 2 4ng/ml,(1 9± 0 3)× 10 7拷贝 / μgRNA],P <0 0 0 1;经氯化镧处理的内毒素血症小鼠胸腺细胞DNA片段百分率为 30 35 %± 6 4 2 % ,明显低于未处理小鼠(5 5 38%± 3 88% ) (P <0 0 0 1) ;内毒素血症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百分率为 15 5 6 %± 0 5 9% ,明显高于氯化镧处理小鼠 (6 0 5 %± 0 71% )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镧 内毒素效应 肿瘤坏死因子 单核细胞 内毒素血症 胸腺细胞 感染性休克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样物质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叔人 +2 位作者 何祖根 邱晓彦 张友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细胞中免疫球蛋白样物质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用鼠抗人IgG、IgD、IgA和IgM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肝癌、肺癌、膀胱癌等多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病组织及其部分传代细胞进行了检... 目的:研究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细胞中免疫球蛋白样物质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用鼠抗人IgG、IgD、IgA和IgM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肝癌、肺癌、膀胱癌等多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病组织及其部分传代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在上述癌组织及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与抗人IgG、IgD、IgA和IgM抗体反应阳性率分别为 50.0%、85.7%、61.9%和 45.2%。其中乳腺癌阳性率为100.0%。结论:在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存在免疫球蛋白样物质的表达,其性质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样物质 上皮性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球蛋白样物质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附五例报告)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志锋 +6 位作者 邓丽影 赖贤良 宋书欣 徐丽君 涂伟 郭华 汤爱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6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5月,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脑卒中患者3例,脑外伤术后患者2例...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5月,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脑卒中患者3例,脑外伤术后患者2例)。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细胞悬液,在体外经过分离培养后,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通过静脉输注方式移植脑内。结果:移植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出院半年后随访,最长随访时间达2年。5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神志不清患者神志恢复,可按吩咐动作;4例患者肌力提高1-3个级别;失语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观察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 脑卒中 颅脑外伤
下载PDF
microRNA-1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文通 魏云峰 +4 位作者 王梦洪 曾俊义 彭小平 李宾公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miRNA-1)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方法构建大鼠miRNA-1表达载体,分离扩增培养及鉴定大鼠MSCs。脂质体法转染大鼠第4代MSCs,实时定量RT-PCR(qRT-PCR)检测转染miRNA-1质粒后MSCs的miRNA-1表... 目的研究microRNA-1(miRNA-1)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方法构建大鼠miRNA-1表达载体,分离扩增培养及鉴定大鼠MSCs。脂质体法转染大鼠第4代MSCs,实时定量RT-PCR(qRT-PCR)检测转染miRNA-1质粒后MSCs的miRNA-1表达水平。分别于转染2、4和6 d后用RT-PCR检测心肌重要转录因子GATA4、NKx2.5和MEF2C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特异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 90%以上的MSCs表达MSCs重要标志物CD29、CD44;未检测到造血前体细胞标志抗原CD34、白细胞标志抗原CD45的表达。转染miRNA-1质粒后,miRNA-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转染miRNA-1质粒2、4和6 d后,GATA4、NKx2.5和MEF2C的mRNA表达逐渐增强。第4和6天后可见cTnI阳性表达细胞。结论 miRNA-1能诱导大鼠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下载PDF
阿魏酸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邓志锋 +3 位作者 赖贤良 王共先 李明 宋书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采用阿魏酸钠对其进行诱导培养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培养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形态变化 ,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培...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采用阿魏酸钠对其进行诱导培养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培养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形态变化 ,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培养后细胞表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丝蛋白 (N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 阿魏酸钠诱导培养 6 h后即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2 4 h后表现为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 ,NF和 NSE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呈阳性表达。结论 初步证实阿魏酸钠具有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阿魏酸钠 神经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前列腺癌趋向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共先 +3 位作者 胡红林 黄学明 袁铿 詹以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2-584,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内向前列腺癌微环境趋向转移的特性。方法应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异种皮下种植建立前列腺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SCID)模型,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培养hMSCs,将体外4,6-联脒-2-苯基...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内向前列腺癌微环境趋向转移的特性。方法应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异种皮下种植建立前列腺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SCID)模型,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培养hMSCs,将体外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 标记的4~6代hMSCs经尾静脉和肿瘤周围注射入荷瘤SCID鼠体内,分别在经尾静脉注射后17 d 和肿瘤周围注射后7、10、14 d处死小鼠,收集肿瘤和肝、肺、脾、肾等脏器作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及各脏器中hMSCs的分布情况。结果前列腺癌SCID鼠模型成瘤率 83.3%,经尾静脉注射DAPI标记的hMSCs后17 d和肿瘤周围注射DAPI标记的hMSCs后7、10、 14 d,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可见DAPI标记的hMSCs的核呈蓝色荧光,而肝、肺、脾、肾等脏器中均未见hMSCs的存在。结论 hMSCs在体内具有向前列腺癌微环境趋向转移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前列腺癌 转移
原文传递
旋转超滤:一种提取细胞外泌体的新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胡国文 李青 +5 位作者 牛鑫 胡斌 刘鹃 沈晓黎 邓志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旋转超滤技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方法收集BMSCs细胞培养上清,低速离心去除残余细胞,0.22μm滤器过滤除去细胞碎片,采用旋转超滤技...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旋转超滤技术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方法收集BMSCs细胞培养上清,低速离心去除残余细胞,0.22μm滤器过滤除去细胞碎片,采用旋转超滤技术提取外泌体。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所获外泌体的形态,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记物CD63、CD9蛋白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使用旋转超滤技术成功分离出BMSCs分泌的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外泌体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0nm,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外泌体中有其特异标记物CD63、CD9蛋白的表达。外泌体能够促进HUVECs增殖,并且其促细胞增殖作用随浓度增高而增强。结论旋转超滤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外泌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间质干细胞 旋转超滤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miRNA-92a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珏 刘芬 +4 位作者 阮琼芳 娄远蕾 郭菲 杨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miRNA-92a在缺血再灌注(I/R)损伤4h、24h后小鼠肾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肾脏缺血损伤后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夹闭小鼠肾蒂的方法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术后灌注24h后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分别检测肾功能及观... 目的观察miRNA-92a在缺血再灌注(I/R)损伤4h、24h后小鼠肾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肾脏缺血损伤后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夹闭小鼠肾蒂的方法制备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术后灌注24h后收集血清和肾脏标本,分别检测肾功能及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的方法检测小鼠I/R损伤4h和24h组中miRNA-92a的表达水平。结果(1)采用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UN)评估肾功能,肾脏I/R24h组与假手术组(sha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2)而I/R4h和24h后,miRNA-92a的表达上调,其上调倍数分别为3.23±0.74,1.53±0.33(P<0.05)。结论小鼠I/R损伤中miRNA-92a表达显著上调,miRNA-92a可能参与缺血再灌注肾组织损伤的血管再生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小鼠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及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志锋 +2 位作者 宋书欣 赖贤良 李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经颈动脉移植体外培养异体MS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缺血区...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经颈动脉移植体外培养异体MS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细胞增殖及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移植组比对照组缺血区皮层微血管密度(MVD)明显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阳性信号明显增强。(2)缺血区顶叶皮层、尾壳核、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均可见大量Nestin阳性细胞及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段移植组两种阳性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多。结论:MSC可能通过改善缺血区血运及促进缺血区神经前体细胞再生达到修复缺血区损伤组织,从而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 细胞增殖 巢蛋白
下载PDF
个体化主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综合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擎 乔蕾 +11 位作者 吴芳玲 杨坚 周勤 顾文钦 封寒 张见平 丁旭 许颖 赵明雷 羊健中 李洪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1-1054,共4页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后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并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基础研究表明,早期正确的运动训练能促进脑出...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脑卒中后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并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基础研究表明,早期正确的运动训练能促进脑出血后鼠脑神经修复过程,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改善运动功能,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更有效,因此,经过康复治疗后患者功能恢复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 生存质量 综合功能 患者 运动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个体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iRNA-9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阳 张运津 +2 位作者 谢安 娄远蕾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miRNA-93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iRNA-93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运用TargetScan等靶基因预测分析软件预... 目的探讨miRNA-93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iRNA-93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运用TargetScan等靶基因预测分析软件预测miRNA-93靶基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miRNA-93低表达(P<0.05);尿毒症组患者血清中miRNA-93较非尿毒症组低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为糖尿病肾病中miRNA-93的靶基因为VEGFA、MTHFR、ADRA2B、SDC2、APOB、PPARG。结论 miRNA-93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可能通过调控其下游靶基因在糖尿病肾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93 糖尿病肾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靶基因
下载PDF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iR-210及其靶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邓君 崔苏萍 +6 位作者 阮琼芳 傅斌 王共先 娄远蕾 谢安 雷琼琼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12-1514,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小鼠肾脏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只成年昆明雌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假手术组(Sham),每组5只。IR组完全阻断双肾蒂40min后恢复血流,Sham组暴露左右双肾40min后关...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小鼠肾脏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只成年昆明雌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假手术组(Sham),每组5只。IR组完全阻断双肾蒂40min后恢复血流,Sham组暴露左右双肾40min后关闭腹腔。每组在手术4h后取肾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210表达水平;RT—PCR和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phrin—A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miR-210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因miR-210对靶基因Ephrin—A3的负向调节作用,PCR结果显示IR组Ephrin-A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1)。Ephrin—A3蛋白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Sham组Ephrin—A3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影响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的表达,miR-210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 MicroRNA-210 Ephrin—A3
原文传递
钢结构计算机模拟预拼装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闵岚 冯骏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22-723,713,共3页
钢结构预拼装技术是钢构件成品检验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结合土耳其ATLAS(1+1)×600 MW超临界燃煤电站,阐述了应用计算机模拟预拼装技术,解决了复杂钢构件预拼装的难题,提高了钢结构的制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预拼装 三维建模 全站仪 测量坐标
原文传递
氯化镧对内毒素诱导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铿 +3 位作者 曹勇 李国辉 戴育成 周水莲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稀土化合物氯化镧对内毒素效应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 ,用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其进行诱导实验。采用ELISA法及SYBRGreen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氯化镧对LPS诱导的小鼠M肿瘤坏死... 目的 探讨稀土化合物氯化镧对内毒素效应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 ,用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其进行诱导实验。采用ELISA法及SYBRGreen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氯化镧对LPS诱导的小鼠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BALB/C小鼠随机分为 2组 ,分别给予致死量LPS及经氯化镧处理的LPS ,观察 7d内小鼠死亡率。 结果 经氯化镧处理的LPS诱导的小鼠 ,MTNFα分泌量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1)。经氯化镧处理的致死量LPS攻击小鼠 ,其死亡率明显低于LPS对照组。 结论 氯化镧具有降低内毒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巨噬细胞 氯化镧 烧伤 革兰阴性菌感染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区微血管增生及Notch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吕世刚 祝新根 +5 位作者 张爱军 涂伟 娄远蕾 阮琼芳 邓志锋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微血管Notch1表达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脑缺血后BMSC移植组。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微血管Notch1表达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脑缺血后BMSC移植组。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缺血皮质区Ⅷ因子及Notch1的表达。结果(1)植入的BMSC可以趋向性迁移到脑缺血损伤区域。(2)BMSC移植组脑缺血皮质区新生微血管密度较单纯脑缺血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3)BMSC移植组缺血皮质区多数微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Notch1,且明显多于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结论BM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区血管新生,且可能与促进Notch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血管形成 脑缺血 NOTCH1
下载PDF
不同诱导条件对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梦洪 文渊 +3 位作者 谢安 张智亮 黄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2期8506-8509,共4页
目的: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能改善心脏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观察不同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供... 目的: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能改善心脏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观察不同诱导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供体骨髓(自愿捐赠),孕16周水囊引产胎儿(胎儿家属同意捐赠)。②实验方法:取健康供体骨髓,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并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特性分离细胞。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实验,分为生物诱导组和化学诱导组。生物诱导组分别采用胚胎心肌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混合培养、胚胎心肌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接混合培养及胚胎心肌细胞匀浆液诱导培养,化学诱导组用5,10,15μmol/L5-aza分别处理12,24,48h进行诱导。③实验评估: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胞浆中的肌节肌动蛋白。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只有在其与胚胎心肌细胞直接混合培养时,才能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而在其他生物诱导模型下却未见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②化学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免疫细胞荧光染色鉴定后,均未见胞浆中有肌节肌动蛋白表达,证实经5-aza诱导处理后,未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结论:①胚胎心肌细胞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机械因素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是否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未能获得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5-氮胞苷 细胞分化 混合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