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转向 被引量:120
1
作者 民安 陈永国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4,共9页
本文简要地回溯了西方哲学中的身体观念 ,指出从柏拉图 ,基督教 ,经笛卡尔直到黑格尔都将身体作为灵魂或者意识的一个不名誉的对立面 ,只是到了尼采 ,身体才纳入到哲学的主要视野之中 ,尼采宣称 ,“一切从身体开始”。此后 ,法国的后结... 本文简要地回溯了西方哲学中的身体观念 ,指出从柏拉图 ,基督教 ,经笛卡尔直到黑格尔都将身体作为灵魂或者意识的一个不名誉的对立面 ,只是到了尼采 ,身体才纳入到哲学的主要视野之中 ,尼采宣称 ,“一切从身体开始”。此后 ,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将身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立场展开了对意识哲学和理性主义的批判 ,并以此作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意识哲学 柏拉图 尼采
原文传递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98
2
作者 民安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2,共7页
福柯说,19世纪的人们曾经被时间所牢牢地掌握,但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被空间的魔力抓住了。本雅明的历史视野中已经出现了空间的图景:历史现在开始被一个并置的都市碎片所布满,时间的故事通过空间在讲述。这似乎预示了空间在20世纪... 福柯说,19世纪的人们曾经被时间所牢牢地掌握,但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被空间的魔力抓住了。本雅明的历史视野中已经出现了空间的图景:历史现在开始被一个并置的都市碎片所布满,时间的故事通过空间在讲述。这似乎预示了空间在20世纪叙事中的醒目出场。本文论述了三个代表性的理论家——列菲弗尔、福柯和哈维的空间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将空间置放在时间的轨道之中进行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20世纪中期 历史视野 19世纪 三个代表 空间理论 时间 本雅明 理论家 福柯 空间生产
下载PDF
何谓“情动”? 被引量:98
3
作者 民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多样的情感形式诞生于身体的感触经验,因际遇不同,情感总在悲苦与快乐间变化流转,这种情感的流变即是"情动"。本文从斯宾诺莎的相关论述出发,结合尼采、德勒兹等人的观点,旨在探究情动与身体、力、欲望、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 多样的情感形式诞生于身体的感触经验,因际遇不同,情感总在悲苦与快乐间变化流转,这种情感的流变即是"情动"。本文从斯宾诺莎的相关论述出发,结合尼采、德勒兹等人的观点,旨在探究情动与身体、力、欲望、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情动作为存在之力或活动之力的变化,表明了情感与身体的力量的密切关联,重新勾勒了人作为情感主体的生存样式,其中既有对笛卡尔身心二分的批评,也有与结构主义者、福柯和阿尔都塞的差别。在情动、权力意志、欲望机器的亲密谱系中,身体和心灵并未彼此分离,生命之力尽管以各异的形式呈现,却总是发出持续的呼唤:让我们坚持一种快乐的唯物主义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德勒兹 斯宾诺莎 身体伦理学
原文传递
延异 被引量:54
4
作者 雅克.德里达 民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9-84,共16页
关键词 延异 语义分析 语音文字 表意条件 符号结构
全文增补中
日常生活、身体、政治 被引量:43
5
作者 冯珠娣 民安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关键词 医学人类学 身体人类学 生命政治学 身体素质 生活状况
原文传递
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 被引量:34
6
作者 民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1,共9页
本文讨论了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占据知识界前沿的一次伟大争论 :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由于这两个人在今天的巨大声望 ,以及思想的尖锐差异 ,使这场争论遍及整个欧美学界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大致说来 ,差异体现在 3个方面 :方法论差异 ... 本文讨论了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占据知识界前沿的一次伟大争论 :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由于这两个人在今天的巨大声望 ,以及思想的尖锐差异 ,使这场争论遍及整个欧美学界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大致说来 ,差异体现在 3个方面 :方法论差异 ;对主体构成的评价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哈贝马斯 权力 理性 交往理性
原文传递
空间、现代性与文化记忆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炳钧 王炎 +8 位作者 民安 胡继华 徐敏 申昌英 金惠敏 张弛 车飞 姜红 黄晓晨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87,共12页
今年4月2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文学空间与文化记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美国耶鲁大学、德国包豪斯... 今年4月2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文学空间与文化记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美国耶鲁大学、德国包豪斯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学者及师生,穿越广阔的城市空间,齐聚于北外这一浓缩的学术空间里,围绕文学中的时空与现代性的关系、城市空间与现代消费文化的关系、空间的文化政治以及空间、再现与文学等主题,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除列名于本文的发言者外,参加讨论的还有金莉、陈永国、MarrigjedeMaar、沙蕙、侯毅凌、李铁等人。现由主办方将发言记录整理如下,以就教各方学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现代性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艺理论与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空间 美国耶鲁大学 城市空间 学术研讨会 文学研究所
原文传递
论福柯的“人之死” 被引量:25
8
作者 民安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21-26,共6页
福柯“人之死”的观点广为流传 ,但也引起了广泛的误解。本文记述了福柯“人”这一观点的特定含义 ,指出 ,“人”在福柯那里主要是人文科学意义上的“人” ,即有关人的观念、学说和思想 ,也即康德意义上的人类学。福柯分析了对“人”的... 福柯“人之死”的观点广为流传 ,但也引起了广泛的误解。本文记述了福柯“人”这一观点的特定含义 ,指出 ,“人”在福柯那里主要是人文科学意义上的“人” ,即有关人的观念、学说和思想 ,也即康德意义上的人类学。福柯分析了对“人”的现代思考是从 19世纪出现的 ,到尼采为止 ,这种关于“人”的思考和观念趋于终结。因此 ,“人之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死掉 ,而是一种始于19世纪的关于人的学说、观念和学科的死掉。而这种学科的死掉 ,同尼采的“上帝之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人之死 尼采 知识型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福柯、本雅明与阿甘本:什么是当代? 被引量:31
9
作者 民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7,共8页
本文讨论了福柯、本雅明和阿甘本的历史哲学概念,尤其讨论了他们对"当代"这一问题的思考。总体而言,当代总是和历史结合在一起的。福柯的谱系学虽然探讨的对象是过去,但其真正的目标是"现在";本雅明认为过去和现在... 本文讨论了福柯、本雅明和阿甘本的历史哲学概念,尤其讨论了他们对"当代"这一问题的思考。总体而言,当代总是和历史结合在一起的。福柯的谱系学虽然探讨的对象是过去,但其真正的目标是"现在";本雅明认为过去和现在是并置在一个空间范围内的;而阿甘本则认为当代既是对过去的回溯,也是对时代主导性潮流的偏离。三者的共同特征就是不再将现在和历史作为一个时间念珠串联在一起,不再遵循线性时间观念。对阿甘本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做一个当代人,就是要发现当代的隐晦和黑暗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历史 本雅明 阿甘本
原文传递
家庭的空间政治 被引量:28
10
作者 民安 《东方艺术》 2007年第6期12-21,共10页
  过去,人们常常习惯于将家庭置于伦理学的范畴内来对待,将家庭看作是一个伦理有机体,一个血缘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居住结合体.在这个结合体中,不是房屋的空间关系,而是家人的血缘关系,成为家庭的意义重心.理想的家庭就是对血缘关系和夫...   过去,人们常常习惯于将家庭置于伦理学的范畴内来对待,将家庭看作是一个伦理有机体,一个血缘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居住结合体.在这个结合体中,不是房屋的空间关系,而是家人的血缘关系,成为家庭的意义重心.理想的家庭就是对血缘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反复再生产,并使之保持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凝聚力.因此,包围着家庭的关键词是托尔斯泰式的:和睦或者争吵、温馨或者暴虐、友爱或者敌意、幸福或者痛苦、忠诚或者欺骗,等等.这些词语,我们看到,只是对家庭伦理,或者,是对个体伦理品质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厨房 家庭空间 居住空间 夫妻关系 空间氛围 卧室 客厅
原文传递
物的转向 被引量:27
11
作者 民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6,共11页
对物的讨论成为当前西方哲学界和批评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意味着哲学将讨论的重心转移到主体身上。客体的知识是由主体所赋予的。哲学对主体的突出,就导致了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类中心主义... 对物的讨论成为当前西方哲学界和批评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意味着哲学将讨论的重心转移到主体身上。客体的知识是由主体所赋予的。哲学对主体的突出,就导致了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类中心主义,其直接后果是人和物越来越尖锐的对抗。为了克服这种主体中心主义原则,海德格尔后期提出了天地人神共存嬉戏的观点,而它们正是在物中统一起来的。受海德格尔的影响,拉图尔提出了准客体概念,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各种分离要素也正是统一在这个准客体中而发生总体性关系的。但是,最新的思辨实在论潮流则反对这种关系论,他们意图将物独立出来,认为物可以脱离主体而存在,认为物有自己的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自体 准客体 关系主义 思辨实在论
原文传递
手机:身体与社会 被引量:24
12
作者 民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105,共6页
本文将手机作为身体的一个新器官来看待。正是这一新器官,使得人体的潜能大大增强,人体发生"进化",一个拥有手机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新的生物体。这个新生物体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习性。当代社会已经形成一个手机拜物教,... 本文将手机作为身体的一个新器官来看待。正是这一新器官,使得人体的潜能大大增强,人体发生"进化",一个拥有手机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新的生物体。这个新生物体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习性。当代社会已经形成一个手机拜物教,人们现在凭借着手机存活于世。同时,社会也将每个人想象成为一个手机人,社会的新的交往语法形式是依据手机而奠定的。手机的出现,一方面强化人的某些能力,另一方面又压制人的另外一些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社会 身体 语法形式 生物体 拜物教 器官 人体
原文传递
疯癫与结构:福柯与德里达之争 被引量:15
13
作者 民安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讨论了法国当代重要的两个思想家福柯和德里达的一次争论。福柯在其著作《古典时代的疯癫史》中 ,通过解读笛卡儿的一段论述 ,将理性与疯癫对立起来 ,认为理性排斥了疯癫。在古典时期 ,无论是在现实中 ,还是在哲学中 ,理性总是疯癫... 本文讨论了法国当代重要的两个思想家福柯和德里达的一次争论。福柯在其著作《古典时代的疯癫史》中 ,通过解读笛卡儿的一段论述 ,将理性与疯癫对立起来 ,认为理性排斥了疯癫。在古典时期 ,无论是在现实中 ,还是在哲学中 ,理性总是疯癫的对立面 ,它们是一个对立的二元结构。德里达则批评了福柯对笛卡儿的解读 ,他将福柯视作结构主义的代表进行了抨击。德里达自己则将疯癫和理性的关系视作是延异关系 ,说到底 ,这是解构论向结构主义发起的最初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 德里达 当代 对立 福柯 解读 结构主义 理性 笛卡儿 哲学
下载PDF
权力 被引量:19
14
作者 民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9,共9页
关键词 “权力” 法国 左派思想家 福柯 意识形态 权力观念
原文传递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被引量:15
15
作者 民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文力图表明后现代性的几个主要取向 ,即在身体、主体、历史、语言、真理、本质、知识等方面 ,后现代理论所持的观点。大致说来 ,后现代性攻击的目标是僵化和呆滞的形而上学体系 ,这种形而上学体系具有控制性和压抑性 ,而后现代性正是... 本文力图表明后现代性的几个主要取向 ,即在身体、主体、历史、语言、真理、本质、知识等方面 ,后现代理论所持的观点。大致说来 ,后现代性攻击的目标是僵化和呆滞的形而上学体系 ,这种形而上学体系具有控制性和压抑性 ,而后现代性正是要从这种压抑体系中解放出感性、身体 ,它以差异性来对抗总体性 ,以小叙事对抗大叙事 ,以偶然性对抗规律性 ,以欲望对抗灵魂。后现代性的起源是尼采哲学 ,德里达、福柯、拉康、德勒兹、罗兰·巴特、博德里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性 形而上学 身体 总体性 尼采
原文传递
游荡与现代性经验 被引量:17
16
作者 民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7,共6页
在本雅明的笔下,现代都市中的游荡者既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观察者。游荡者漫无目的地在都市中游逛,行走在店铺林立的街头,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欣赏着商品经济制造的琳琅满目的文化形象,但却脱离于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游荡者被... 在本雅明的笔下,现代都市中的游荡者既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观察者。游荡者漫无目的地在都市中游逛,行走在店铺林立的街头,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欣赏着商品经济制造的琳琅满目的文化形象,但却脱离于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游荡者被现代都市生活所遗弃,但又深处都市生活的中心地带,以冷眼旁观的姿态观察着都市生活,他的视角是那些忙忙碌碌的都市男女所不具备的,正是这个视角使他能够洞悉都市生活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游荡者 现代性
下载PDF
大都市与现代生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民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2,共6页
现代生活和现代都市的关系应予讨论。波德莱尔在19世纪中期发现的巴黎已经显现出了现代都市的特征:碎片化和瞬间性。之后,西美尔在柏林也发现了大都市和精神生活的复杂关系。接下来的本雅明重新考察了现代巴黎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波德莱... 现代生活和现代都市的关系应予讨论。波德莱尔在19世纪中期发现的巴黎已经显现出了现代都市的特征:碎片化和瞬间性。之后,西美尔在柏林也发现了大都市和精神生活的复杂关系。接下来的本雅明重新考察了现代巴黎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波德莱尔、西美尔和本雅明的相关论述为今天的都市论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现代生活 现代性 碎片
下载PDF
机器身体:微时代的物质根基和文化逻辑 被引量:14
18
作者 民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4,共3页
微时代的文化事实上奠基于互联网文化,它是以手机和电脑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电脑和手机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它们是技术的最新产物,同时也是机器进化的最新产物。较之传统的机器大工业,电脑和手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将大工... 微时代的文化事实上奠基于互联网文化,它是以手机和电脑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电脑和手机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它们是技术的最新产物,同时也是机器进化的最新产物。较之传统的机器大工业,电脑和手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将大工业时代机器的多种功能进行了浓缩和概括,也即机器发生了进化,它不断地打开自己的界线去抢占新的领地。比如说,电脑(手机)抢占电视的领地,抢占音响的领地,抢占计算器的领地,甚至抢占算命先生的领地。它甚至有多种开口,可以和其他的机器有一种实质上的组装,它可以容纳别的机器输送而来的信息,它有插口随时承受来自外部的输入。电脑将它的定义和功能不断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大工业 文化逻辑 物质 身体 互联网文化 工业时代 电脑 领地
原文传递
歧见、民主和艺术——雅克·朗西埃访谈 被引量:14
19
作者 民安 邓冰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朗西埃的这个访谈清晰地阐述了他的一些主要概念,比如歧见、可感知之物的分配、民主、平等等,并且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受福柯的启发,朗西埃指出,可感之物是人为划分的,它也意味着存在着不可感知之物,这样,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正是这... 朗西埃的这个访谈清晰地阐述了他的一些主要概念,比如歧见、可感知之物的分配、民主、平等等,并且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受福柯的启发,朗西埃指出,可感之物是人为划分的,它也意味着存在着不可感知之物,这样,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构成了歧见,这种歧见正是政治的本质,但这种歧见并非不可调和,调和的过程就是民主的过程,而调和的结果就是达成平等的过程。此外,朗西埃还谈论了自己的研究风格、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关联以及目前的中东问题和难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感之物的分配 民主 歧见 平等 艺术现代性
原文传递
电视的观看之道 被引量:14
20
作者 民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3,共10页
本文从几个角度讨论电视这一资本主义再生产机器的运作法则。电视在重新塑造家庭空间的同时,自己也构造一个特殊的影像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对现实的塑造。电视的戏剧性、娱乐性和被动性,对人们的观看经验、娱乐经验乃... 本文从几个角度讨论电视这一资本主义再生产机器的运作法则。电视在重新塑造家庭空间的同时,自己也构造一个特殊的影像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对现实的塑造。电视的戏剧性、娱乐性和被动性,对人们的观看经验、娱乐经验乃至日常作息经验产生巨大的影响。电视已经深植于当下人的日常生活,从微观权力的层面作用于人的日常心理和社会行为,在不经意间构造完全不同于传统习惯的人的看视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存状况。电视的观看之道进而泛化为人的存在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观看 资本主义再生产 日常生活 社会行为 微观权力 传统习惯 交往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