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初探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学说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汪巽人
-
出处
《福建论坛》
1983年第3期46-50,共5页
-
文摘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时,经常剖析城乡之间的对立和城市本身的矛盾,并进而论及了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和城市问题。这些论述显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重要部分,理应成为我国城乡建设的理论基础。为了研究这些论述并运用于我国城乡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必要把它们荟萃成为比较系统的形式。为此,本文试把这些论述的精要部分分为两个方面,条列于后,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学说。(一)
-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市问题
城乡建设
城乡关系
城乡对立
思想宝库
人类社会
物质变换
无产阶级政权
德文版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论我国的非城市化道路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汪巽人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求索》
1983年第5期18-21,共4页
-
文摘
工业化导致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 所谓城市化,就是工业和人口集中于城市,其主要标志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所显示的人口比例关系。例如,在198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美国为73%,日本为78%,这表明美、日两国出现了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化程度比较高。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必然出现城市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现象。
-
关键词
城市化道路
城乡对立
大城市
列宁
城乡差别
进步作用
科学艺术
城乡分离
集镇
人口集中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萨缪尔森对剥削概念的曲解
- 3
-
-
作者
汪巽人
-
出处
《世界经济文汇》
1984年第1期23-27,共5页
-
文摘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往往矛头指向《资本论》。在西方颇为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者萨缪尔森,就曾于1971年发表了题为《对马克思的剥削概念的理解——概述马克思的价值和竞争价格的所谓转形问题》(以下简称《概述》)的近四万字长文,企图“揭露”《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之间的所谓“矛盾”,曲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本文的批驳就集中于它的前两部分,以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关键词
萨缪尔
生产价格
《经济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
转形
周转税
《资本论》研究
李嘉
中介环节
资本运动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台湾农业是依附国际市场的农业
- 4
-
-
作者
汪巽人
游光原
-
出处
《福建论坛》
1982年第4期44-47,50,共5页
-
文摘
1979年我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经济学界加强了对台湾经济的研究。本文主要依据台湾当局公布的统计资料,用数字勾画台湾农业发展的概貌(数表附后),并略加分析。三十年(1950—1980)来台湾农业发展的状况可从五个方面来概括:
-
关键词
台湾经济
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农业
国际市场
粮食自给率
海洋捕捞
粮食产量
石油禁运
十年
可从
-
分类号
F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为提高房租呐喊
- 5
-
-
作者
汪巽人
-
出处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4年第3期61-64,共4页
-
文摘
(一)本文的理论前提是承认城市住房的商品属性.住房既是商品,价值规律就要求等价房租.如果消费者只负担低租金,价值规律就强制国家财政支付高补贴;如果财政无力如散支付,价值规律就中断住房的再生产,影响住房的正常维修.住房又是最紧俏的商品,供求规律就要求采取高价政策,以遏制消费;背道而驰的低租制就必然刺激消费.五年来在我国城市里春笋般地破土耸立的幢幢高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住户紧张状况,但还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多占住房的歪风邪气也还没有完全刹住.其经济根源就是既违反价值规律又背离供求规律的低租制.
-
关键词
房租补贴
商品属性
供求规律
财政支付
房租标准
基本经济规律
中国经济年鉴
家庭收入
论住宅问题
住宅商品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浅论相对工资——兼评蒋学模同志的一种观点
- 6
-
-
作者
汪巽人
-
机构
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
出处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7年第8期28-31,共4页
-
文摘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至今,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平均水平都是提高的。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那么马克思在1865年曾经证明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趋势不是引起工资平均水平的提高,而是引起这个水平的降低。”(《马恩选集》第2卷第204页)的基本结论是否过时了呢?探明这一问题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一马克思在《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最后第14节才写下这个基本结论。在第13节“争取提高工资或反对降低工资的一些最重要场合”里,马克思写道:“虽然工人的生活的绝对水平依然照旧,但他的相对工资以及他的相对社会地位,即他与资本相比较的地位,却会下降。工人反抗这种降低其相对工资的情形,不过是要求在他的已经增长的劳动生产力所生产出的总额中获得应有的一份”(《马恩选集》第2卷第204页)由此可见,马克思在这个基本结论里所说的工资,不是名义工资或实际工资,而是相对工资。
-
关键词
相对工资
马恩
蒋学模
美国制造业
货币价格
卷第
货币量
比例关系
李嘉
社会地位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