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論俞樾的臨平情結
1
作者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494-501,共8页
俞樾,道光元年十二月初二(1821年12月25日)出生於浙江德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1907年2月5日)逝世於江蘇蘇州。俞樾曾孫俞平伯的摯友葉聖陶先生1980年曾作《俞曲園先生和曲園》(《葉聖陶散文》第282—284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 俞樾,道光元年十二月初二(1821年12月25日)出生於浙江德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1907年2月5日)逝世於江蘇蘇州。俞樾曾孫俞平伯的摯友葉聖陶先生1980年曾作《俞曲園先生和曲園》(《葉聖陶散文》第282—284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年)説:“曲園先生的原籍是浙江湖州府德清縣,幼年却住在杭州府仁和縣的臨平鎮,所以他説話帶臨平口音,杭州可以説是他的故鄉。但是更確切地説,曲園先生的一生,跟蘇州的關係最爲密切。……他從河南罷官之後直到晚年,住在蘇州的時間最長久。……曲園先生罷官以後,長期任杭州詁經精舍的山長。……曲園老人雖在杭州任山長,在西湖邊還有他的俞樓,可是他一直喜歡住蘇州,只在春秋兩季去杭州講學,這樣情形連續了三十一年。”大體是正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德清 浙江湖州 陶先生 俞樾 俞平伯 蘇州 杭州府
下载PDF
古籍再點校應遵循的標準——以俞樾《茶香室叢鈔》爲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顔春峰 《中国经学》 2020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本文針對中華書局《茶香室叢鈔》點校本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甄别採納已有的校勘成果、糾正《春在堂全書》本的錯訛、補出《春在堂全書》本的缺漏、改正點校本排印錯訛、完善點校本引號、改正點校本斷句錯誤六個方面,談談古籍再點校應達到... 本文針對中華書局《茶香室叢鈔》點校本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甄别採納已有的校勘成果、糾正《春在堂全書》本的錯訛、補出《春在堂全書》本的缺漏、改正點校本排印錯訛、完善點校本引號、改正點校本斷句錯誤六個方面,談談古籍再點校應達到的標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茶香室叢鈔 點校 古籍整理
下载PDF
俞樾致汪鳴鑾函札釋證
3
作者 顔春峰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9年第1期313-319,共7页
西泠印社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第94號拍品是俞樾致汪鳴鑾的十通函札,由於字跡難以辨認,以往釋讀或有謬誤與遺漏,今試作訂補:"纘甫"不是朱友緒而是包承善,"同甫"是俞奎垣之子俞志善,光緒二十九年六至十月俞陛雲妻... 西泠印社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第94號拍品是俞樾致汪鳴鑾的十通函札,由於字跡難以辨認,以往釋讀或有謬誤與遺漏,今試作訂補:"纘甫"不是朱友緒而是包承善,"同甫"是俞奎垣之子俞志善,光緒二十九年六至十月俞陛雲妻生一子、妾生一女,"祝少英"即祝承桂,"沈大使"是沈儀吉侄子沈光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汪鳴鑾 包承善 俞志善 慶寶 沈光訓
原文传递
《考工记》点校商榷
4
作者 《汉语史学报》 2007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存在若干点校失误,本文指出七十余条。
关键词 周礼正义 考工记 点校
原文传递
翟灝《四書考異》校讀記
5
作者 《中国经学》 2011年第1期175-192,共18页
《四書考異》引文忠實於原作,然未能杜絶誤憶之處,其中可議者三十餘例:他處轉引,未予核實卻補足書名,適成僞注;引文失真,考訂無的放矢或考異缺乏依據;句讀錯誤,所引不足爲據;年代錯誤,結論不可信;把關不嚴,未指正引文誤訂;書名或作者張... 《四書考異》引文忠實於原作,然未能杜絶誤憶之處,其中可議者三十餘例:他處轉引,未予核實卻補足書名,適成僞注;引文失真,考訂無的放矢或考異缺乏依據;句讀錯誤,所引不足爲據;年代錯誤,結論不可信;把關不嚴,未指正引文誤訂;書名或作者張冠李戴;同一作者不同著作混淆;同一著作不同篇章混淆。此外尚有二十餘處錯訛衍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經學 《四書考異》 翟灝 校勘
下载PDF
古籍再點校應遵循的標準續論——以中華本《茶香室叢鈔》爲例
6
作者 《三峡论坛》 2020年第5期70-76,85,共8页
古籍再點校是指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對已有古籍點校本的再次(重新)點校,目的是對原點校本在標點、校勘兩方面存在的錯誤與缺漏進行訂補,所謂“後出轉精”。古籍再點校應遵循的標準值得重視,對原點校本錯誤與缺漏的認定必須列出理據,避免... 古籍再點校是指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對已有古籍點校本的再次(重新)點校,目的是對原點校本在標點、校勘兩方面存在的錯誤與缺漏進行訂補,所謂“後出轉精”。古籍再點校應遵循的標準值得重視,對原點校本錯誤與缺漏的認定必須列出理據,避免以不誤爲誤。針對俞樾《茶香室叢鈔》中華書局點校本,本文從甄別採納校勘成果、糾正底本錯訛、補出底本缺漏、訂正排印錯訛及點校者妄改、完善點校本引號、改正斷句錯誤等六方面做具體闡述,以供古籍整理者、讀者檢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點校 俞樾 茶香室叢鈔
下载PDF
《周礼正义·天官》点校商榷
7
作者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3年第1期235-258,共24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一册存在校对漏误99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误,改而未出校;乙巳本、楚本两可,因漏校而未出校;校语失考;乙巳本、楚本讹脱...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一册存在校对漏误99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误,改而未出校;乙巳本、楚本两可,因漏校而未出校;校语失考;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同而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脱文,衍文,出处错误);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存在标点失误55处:叙述语误为引文;引文误为叙述语;破句;当分未分;不当分而分;书名篇名人名误标失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正义 孙诒让 校对 标点
原文传递
《周禮正義》(夏官)標點商榷
8
作者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2期168-194,共27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9、10册存在标点失误95处:叙述语误为引文;引文误为叙述语;引文彼此混淆;破句;当分未分;不当分而分;地名人名误标失标;书名误标失标。
关键词 周礼正义 孙诒让 标点
下载PDF
《周禮正義》(夏官)校對商榷
9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2年第1期19-32,共14页
中華書局點校本《周禮正義》第9、10册存在校對漏誤106處:乙巳本正確,因漏校而誤從楚本;乙巳本正確,因漏校而從楚本;乙巳本正確,因誤判而從楚本;乙巳本錯誤,因漏校而從楚本;乙巳本錯誤,因誤判而不從楚本;乙巳本錯誤,改而未言楚本;乙巳... 中華書局點校本《周禮正義》第9、10册存在校對漏誤106處:乙巳本正確,因漏校而誤從楚本;乙巳本正確,因漏校而從楚本;乙巳本正確,因誤判而從楚本;乙巳本錯誤,因漏校而從楚本;乙巳本錯誤,因誤判而不從楚本;乙巳本錯誤,改而未言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誤,改而未出校;乙巳本、楚本兩可,因漏校而未出校;乙巳本、楚本訛誤失校(涉上下文而訛,形近而訛,義近而訛,音近而訛,脱文,倒文,出處錯誤);乙巳本、楚本不誤,排印訛脱失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禮正義 孫詒讓 校對
原文传递
“射”之名实考
10
作者 唐忠海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5年第1期257-268,共12页
《考工记·玉人》中的璋和琮皆有'射'义。辞书所收'射'字的常用义,皆无法与古代名物璋、琮之'射'相契合。《故训汇纂》所收为先贤故训,对璋、琮之'射'及'邸射'之'射'分别解释,本... 《考工记·玉人》中的璋和琮皆有'射'义。辞书所收'射'字的常用义,皆无法与古代名物璋、琮之'射'相契合。《故训汇纂》所收为先贤故训,对璋、琮之'射'及'邸射'之'射'分别解释,本为确当。有的学者混言之,使得'射'字之义纠缠不清,为学者自身也疑实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法 混言 名物 考工 故训 学者
原文传递
裘錫圭對《周禮正義》點校本的訂正
11
作者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2期176-178,共3页
裘錫圭手批《周禮正義》訂正點校錯誤13處。
关键词 《周禮正義》 裘錫圭 點校
下载PDF
真正讀懂、科學評價孔穎達《五經正義》的力作——吕友仁《孔穎達<五經正義>義例研究》讀後
12
作者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20年第1期379-391,共13页
讀古人書,須識其義例,而古書義例的尋得並非易事。吕友仁《孔穎達<五經正義>義例研究》是一部真正讀懂、科學評價孔穎達《五經正義》的優秀之作,對孔穎達《五經正義》十二條義例的揭示是"通貫全書""籀繹遺編"... 讀古人書,須識其義例,而古書義例的尋得並非易事。吕友仁《孔穎達<五經正義>義例研究》是一部真正讀懂、科學評價孔穎達《五經正義》的優秀之作,對孔穎達《五經正義》十二條義例的揭示是"通貫全書""籀繹遺編"的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穎達 五經正義 孔穎達《五經正義》義例研究 義例
原文传递
“靽”、“纷”考辨——考古与训诂双重视野中的名物考证
13
作者 《汉语史学报》 2005年第1期294-302,共9页
"靽"之为物有二:一与"绊"同,为拴马足的绳索;一为套在马臀部的皮带。後者可能即是与《说文》所谓"緧"、《释名》所谓"鞧"相类似的鞍具。拘束马尾而经腹下向前系于轭或韅上的索带,不可定名为&qu... "靽"之为物有二:一与"绊"同,为拴马足的绳索;一为套在马臀部的皮带。後者可能即是与《说文》所谓"緧"、《释名》所谓"鞧"相类似的鞍具。拘束马尾而经腹下向前系于轭或韅上的索带,不可定名为"靽",定名为"纷"亦不恰当。"■"是把马尾挽成结,与"纷"着眼点不同而所指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车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