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环境中PM_(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1
1
作者 杨洪斌 邹旭东 +1 位作者 刘玉彻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阴霾天气日益加重,国内相关部门和领域更加重视PM2.5的监测和研究现状,调研了国内外大气环境领域关于PM2.5的研究情况,提出改善空气质量、加强PM2.5研究的建议。介绍...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阴霾天气日益加重,国内相关部门和领域更加重视PM2.5的监测和研究现状,调研了国内外大气环境领域关于PM2.5的研究情况,提出改善空气质量、加强PM2.5研究的建议。介绍了PM2.5的定义,指出PM2.5对人体健康和能见度的不利影响。国内关于PM2.5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PM2.5与气象条件的关系;PM2.5的观测特征以及成分和来源分析;开展PM2.5的数值模拟。叙述了沈阳地区关于PM2.5的研究现状,提出改善沈阳城市大气环境的措施,包括加强PM2.5的连续监测,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洁净能源、减少煤炭消费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大气环境 改善措施 沈阳地区
下载PDF
MM5模式在风能资源普查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56
2
作者 龚强 袁国恩 +4 位作者 张云秋 于华深 蔺娜 白乐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应用MM5模式以2001年4月辽宁省沿海及近海海域为例试验了中尺度气象模式在风能资源普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式基本能够反映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复杂地形下的风场特征,也基本能够反映风能资源参数的分布以及风速的变化情况。可以模拟... 应用MM5模式以2001年4月辽宁省沿海及近海海域为例试验了中尺度气象模式在风能资源普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式基本能够反映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复杂地形下的风场特征,也基本能够反映风能资源参数的分布以及风速的变化情况。可以模拟出风能资源量的相对大小分布,并识别出辽宁省近海、海岛、沿海以及内陆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口地带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但模拟的风能资源量偏小,特别是对大于10m/s的较大风速模拟得明显偏低。试验表明,MM5模式对大范围区域风能资源的宏观评估以及风电场宏观选址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但目前还不足以定点模拟和确定风电场场址位置,但数值模拟作为风能资源普查的一种新型手段有发展和研究价值,是未来风能资源普查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普查 MM5模式 模拟试验 辽宁沿海厦近海
下载PDF
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3
3
作者 龚强 +1 位作者 孙凤华 杨素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4-1033,共10页
采用REOF,SVD分析方法,首先指出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是全国气温异常的第一主分量,进而分析其异常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全区年、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大,极端低温较极端高温升高明显。近百年来,全区增温幅度明显高于20... 采用REOF,SVD分析方法,首先指出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是全国气温异常的第一主分量,进而分析其异常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全区年、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大,极端低温较极端高温升高明显。近百年来,全区增温幅度明显高于20世纪全球平均增暖水平。冬季,对流层中、低层上,当纬向西风偏强时,东北和华北东部易高温;而当经向风强盛时,易低温。夏季,气温异常与东北冷涡活动有关;1980年代以来气温显著变暖与对流层中、低层气压场的年代际突变有关。冬夏季气温与东亚冬夏季风、Nino3区海温的关系并不显著,但在1990年代以前,东北夏季低温与ElNi^no的对应关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华北东部 气温异常 Nino 3区海温
下载PDF
辽宁省风能、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初步区划 被引量:43
4
作者 龚强 于华深 +3 位作者 蔺娜 袁国恩 张运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4-661,共8页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站、22个风电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数据,对该省风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区划。结果表明:南部沿海、辽北丘陵地带及辽东和辽西一些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适合风...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站、22个风电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数据,对该省风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区划。结果表明:南部沿海、辽北丘陵地带及辽东和辽西一些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适合风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全省春季风速较大,是风能利用的最佳时期;风能资源演变存在阶段性,1971~1983年风速偏大且在渡动中有下降趋势,1984~2000年风速偏小,但无明显的趋势性;辽宁省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的分布形势大致是由西至东减弱,辽西和沿海地区辐射量较大;太阳能资源具有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的特点;1971~2000年辽宁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减少趋势,太阳总辐射量呈弱的上升趋势;对全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均可划分出丰富区、较丰富区、一般区、较小区4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太阳能 区划 辽宁省
下载PDF
1951─2012年沈阳市气象条件变化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邹旭东 杨洪斌 +1 位作者 张云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3,共8页
气象条件对城市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对比各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是研究城市大气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对东北重工业城市沈阳市大气环境变化的理解,分析了1951─2012年沈阳市气温、地表温度、风速、... 气象条件对城市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对比各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是研究城市大气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对东北重工业城市沈阳市大气环境变化的理解,分析了1951─2012年沈阳市气温、地表温度、风速、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和趋势,阐明了2008─2013年冬季沈阳市空气污染指数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对沈阳市1951─2012年气温、0 cm地温、风速、降水、气压日平均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1951─2012年的气温与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而风速、降水、气压则呈下降趋势,各气象要素呈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冬春季的气温与冬季的地表温度上升趋势最明显,冬春季的风速、夏秋季的降水量和春秋季的气压下降最为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的气温、地表温度升高显著,风速、气压下降明显,年际变化幅度都有增大趋势。分析2008─2013年冬季沈阳市空气污染指数的逐日资料。沈阳市冬季的大气污染呈线性上升趋势,空气污染指数与风速、气压、降水呈负相关,而与气温、地表温度呈正相关,且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最高。沈阳市的地表温度变化与东亚范围200 h Pa的风速、500 h Pa高压、850 h Pa的南风呈正相关,而与850 h Pa的北风呈负相关。这表明,沈阳市气候暖化及风速降低是空气污染加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城市化 污染指数 沈阳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龚强 +5 位作者 张运福 蔺娜 晁华 顾正强 赵建云 于华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1-678,共8页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空间变化 时间变化 气候变化 辽宁省
原文传递
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长期通量观测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周广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4期18-24,共7页
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t,伽膏,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464kJ/秆和38... 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t,伽膏,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464kJ/秆和3880kJ/m^2。2004年和2005年6~9月的日累积值波文比平均值均为0.15。芦苇湿地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动态呈单峰单谷型变化,极值出现在中午前后,夜间线形平直。芦苇生长季白天通量绝对值远较夜间大,白天碳吸收,夜间碳排放。CO2浓度年平均日变化曲线亦为单谷单峰型,夜间浓度较高且逐渐升高,直到日出前达到峰值;日出后急剧下降,傍晚又开始逐渐增加。芦苇湿地感热通量昼正夜负,潜热通量与林地不同,全天为正。各通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吣通量日变化不明显,趋近于零;感热通量总体向上输送,春季数值较大,生长季数值较小;潜热通量冬季最小,接近0,春季开始显著增加,生长季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芦苇 涡动相关 碳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波文比
下载PDF
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温、降水极值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龚强 +1 位作者 李辑 张运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0-837,共8页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站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温、降水极值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气温、降水极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累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具有区域性,辽西极端最高气温最高,辽东极端最低气温最低,累年极端日降水的局域性较...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站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温、降水极值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气温、降水极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累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具有区域性,辽西极端最高气温最高,辽东极端最低气温最低,累年极端日降水的局域性较强;最高气温极值多发生在6~8月,但有很多地区都出现在6月,最低气温极值最易发生在1月,降水极值在7月或8月出现最多;最高气温极值和日降水极值的趋势性较弱,而最低气温极值的升温趋势十分显著,且远大于平均气温的增幅;最高(低)气温极值异常主要存在5(4)个空间型,各空间型均存在一定的时间变化特征;最高、最低气温和日降水极值具有不完全一致的长、短周期,但分别以9年、18年、11年左右的周期振动最强;近46年来三个极值要素均出现过增温或减少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气温 降水 极值
下载PDF
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龚强 《气象科技》 2005年第4期345-349,354,共6页
采用东北地区52个测站1951~2000年4~9月降水量资料,对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异常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存在减少趋势,旱灾略多于涝灾,主要存在3~7、12和30 a左右的周期变化;可划分为7个降水异常区,其中相邻的... 采用东北地区52个测站1951~2000年4~9月降水量资料,对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异常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存在减少趋势,旱灾略多于涝灾,主要存在3~7、12和30 a左右的周期变化;可划分为7个降水异常区,其中相邻的3个区(东北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大范围地区)有变旱倾向,辽西地区的旱涝灾害最频繁.根据降水减少的趋势,提倡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季 降水异常 变旱倾向 东北地区 生长季 特征分析 作物 月降水量资料 旱涝灾害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龚强 王盘兴 《气象科技》 2006年第4期387-393,共7页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近50a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除三江平原地区外东北大部7月降水最多;夏季全区出现较重干旱的概率大于较重雨涝,旱灾更为突出,其中辽西是较重旱涝频...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近50a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除三江平原地区外东北大部7月降水最多;夏季全区出现较重干旱的概率大于较重雨涝,旱灾更为突出,其中辽西是较重旱涝频发的地区;近50a夏季降水没有明显变干或变湿的倾向,而是具有阶段性旱涝交替特征,存在27、11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和3~6a左右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6月旱灾几率大,易形成6~7月的连续干旱,7月易形成区域性特大涝灾,6月和8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东北地区 气候 异常特征
下载PDF
辽宁沿海地区风能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龚强 袁国恩 +2 位作者 蔺娜 于华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3-489,共7页
主要采用风电场的实测风资料,初步分析了辽宁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结果表明:辽宁沿海岸一带为风能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辽东湾沿岸风资源较黄海北部沿岸更为优越,风资源条件上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海岸到内陆风速迅速减少... 主要采用风电场的实测风资料,初步分析了辽宁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结果表明:辽宁沿海岸一带为风能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辽东湾沿岸风资源较黄海北部沿岸更为优越,风资源条件上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海岸到内陆风速迅速减少,离海岸稍远的陆上以辽东半岛顶部和辽河平原地区风速较大;沿岸50m高处风能资源较10 m高处多1倍以上,年有效风力时数超过70%,表明辽宁沿海地区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潜力,适合建大型风电场,且风电场离海岸越近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辽宁省 沿海地区
下载PDF
辽宁省电线积冰特征与电网冰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龚强 +7 位作者 蔺娜 顾正强 晁华 于华深 袁国恩 高杰 鲍星辉 顾同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9-556,共8页
采用辽宁省11个电线积冰观测气象站1980-2007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省电线积冰现象的特点,并结合历史电网冰灾事故调查情况及易发生冰灾事故的气候特点对辽宁省电网冰区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电线积冰现象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具... 采用辽宁省11个电线积冰观测气象站1980-2007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省电线积冰现象的特点,并结合历史电网冰灾事故调查情况及易发生冰灾事故的气候特点对辽宁省电网冰区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电线积冰现象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具有辽东南、东北、辽东湾东北岸地区电线积冰现象较多的特点,且大部分地区雾凇日数多于雨凇;电线积冰日数的年际间波动较大,可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1月最多,11月雨凇明显居多.气象站观测到的最大冰厚、直径、冰重分别为53mm、68 mm和196 g,折算成最大标准冰厚、100 a一遇最大设计冰厚为6.6、7.8 mm.各地观测到的最大冰重多以雨凇出现,最长连续时间为4 d;气温低于0℃时,雨凇形成一般具有降雨和降温过程,雾凇形成一般具有空气湿度高、风速小的特点.2007年3月4日,红沿河核电厂气象站记录到辽宁省历史以来所观测记录到的最强电线积冰事件,其标准冰厚为25.7 mm,属重冰程度.可将辽宁全省30a、50 a一遇冰区均划分为轻冰区,而位于辽东湾东部的营口、盖州、熊岳、瓦房店沿海一带为100 a一遇的中冰区,红沿河核电厂附近地区为100 a一遇的重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积冰 特征 电网冰区划分 辽宁省
下载PDF
辽宁省气候变化及其对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龚强 +4 位作者 张运福 王颖 崔妍 周晓 张海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5-1531,共7页
根据辽宁省5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不同标准气候期对比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省年平均气温以0.30℃·10a-1的速率显著上升,平均日最低气温的... 根据辽宁省5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不同标准气候期对比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省年平均气温以0.30℃·10a-1的速率显著上升,平均日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0.49℃·10a-1)是平均日最高气温(0.20℃·10a-1)的2倍多;与第1个标准气候期(1961—1990年)相比,最近30年标准气候期(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左右,年日照时数减少了近100h,而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夏季低温冷害和冬季极端严寒事件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极端降水影响不显著,日最大降水量和过程最大降水量的年际波动性明显大于趋势性,但极端降水出现地有从辽东向全省扩展的迹象;积雪深度没有显著的变化,但近50年来前二位的最大积雪深度均发生在2000年后;冻土深度有显著的减小趋势。气候变化情况下,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防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辽宁省 标准气候期
原文传递
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龚强 王盘兴 +1 位作者 李丽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3-240,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和英国大气资料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使用周期分析、奇异值分解和旋转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结果表明: (1)东北...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英国气象局和英国大气资料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使用周期分析、奇异值分解和旋转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构成及成因。结果表明: (1)东北夏季降水异常构成中年代际、年际变化相对均衡,在局地年际变率中,东、南部年代际变化略强于西、北部。(2)在年代际、年际尺度上,东亚夏季风增强(减弱),则东北降水偏多(偏少)。(3)ElNino事件与东北区夏季风异常无直接联系,故与东北夏季降水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夏季降水异常 东亚夏季风异常 年代际和年际变化 E1 Nino手件
下载PDF
辽宁省近地层风切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龚强 +4 位作者 朱玲 蔺娜 顾正强 晁华 徐红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0-1569,共10页
利用辽宁省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26座测风塔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10~70 m(100m)的逐时梯度风观测数据,研究了辽宁省近地层风切变特征,结果表明: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变化基本遵循幂指数规律;各塔年风切变指数为0.024 4~0.405 0,没有明显的空... 利用辽宁省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26座测风塔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10~70 m(100m)的逐时梯度风观测数据,研究了辽宁省近地层风切变特征,结果表明:近地层风速随高度变化基本遵循幂指数规律;各塔年风切变指数为0.024 4~0.405 0,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局地地形、地貌环境影响,个体差异较大;有11座测风塔年平均风切变指数大于B类风切变指数,26座测风塔空间平均年风切变指数为0.155 1,也略大于B类风切变指数;风切变指数呈现明显的白天小、夜间大的日变化特征,与气温的日变化呈反位相;春季风切变指数明显偏小;大气中性条件下的风切变指数与年平均风切变指数基本相当,稳定状态下风切变指数明显偏大,不稳定状态下最小;风切变指数具有随风速增大而减小的特点,大风条件下的平均风切变指数小于年平均风切变指数,多数测风塔风速≥15 m/s时风切变指数下降至0.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风切变指数 近地层 大风 辽宁省
原文传递
应用MM5模式对地面大风过程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龚强 袁国恩 +2 位作者 齐丽丽 白乐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7,共5页
用MM5模式对2 0 0 1年4月1 7~1 9日、5月1 2~1 5日辽宁省出现的大风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1 3个代表点的气象观测站资料或野外风电场测风资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区域风场的演变和分布特征;对逐时风速的模拟与实况有一... 用MM5模式对2 0 0 1年4月1 7~1 9日、5月1 2~1 5日辽宁省出现的大风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1 3个代表点的气象观测站资料或野外风电场测风资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区域风场的演变和分布特征;对逐时风速的模拟与实况有一定差异,但模拟值与实况变化比较同步,基本反映出单点风速变化的趋势;对瞬时风速大于1 0m·s-1和平均风速大于9 0m·s-1的模拟明显偏小。模拟试验初步说明,MM5模式对区域地面风场形势、单点风速随时间变化特征的模拟较好,但可能减弱大风的实际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模式 模拟试验 大风过程 2001年4月 应用 时间变化特征 气象观测站 分布特征 风速变化 平均风速 瞬时风速 辽宁省 风资料 风电场 代表点 地面风 单点 风场
下载PDF
2007年冬季沈阳典型大气污染源PM_(10)排放模拟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邹旭东 田晓波 +3 位作者 杨洪斌 刘玉彻 张云海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6期28-34,共7页
选取沈阳市区9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源冬季的PM10排放浓度资料,利用MM5耦合CALPUFF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沈阳城市区域气象场和排放PM10浓度分布进行月平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冬季沈阳地区受高压控制,北风较强,并经过增强、减弱的过程,... 选取沈阳市区9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源冬季的PM10排放浓度资料,利用MM5耦合CALPUFF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沈阳城市区域气象场和排放PM10浓度分布进行月平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冬季沈阳地区受高压控制,北风较强,并经过增强、减弱的过程,多呈现对大气污染物扩散不利的天气形势。高空为偏西风且风速较大时,地面和高空有明显的风向和风速的切变,切变有增强和减弱的变化。2007年冬季沈阳市区域月平均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是2月,污染物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部、东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大气污染最为严重。PM10浓度分布的范围与风场、地形有直接的关系。地势平坦、风速大时,污染物扩散范围大,污染物浓度小;地势不平、风速小时,污染物扩散范围小,污染物浓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CALPUFF 数值模拟 气象场 沈阳 冬季
下载PDF
东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年际变化的区域差别 被引量:13
18
作者 龚强 +1 位作者 王盘兴 李丽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2-678,共7页
采用REOF方法对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区划,并通过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分区降水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异常可划分为南部、中部、东部、西南部、西北部和北部6个区域,东南部(包括前3个区域)的年代际变化... 采用REOF方法对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区划,并通过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分区降水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异常可划分为南部、中部、东部、西南部、西北部和北部6个区域,东南部(包括前3个区域)的年代际变化高于西北部(后3个区域)。50 a来东北全区夏季降水没有明显变干或变湿的倾向,但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其中,南部与全区旱涝在两种时间尺度上(特别在年代际尺度上)的相关均较高;东部与全区的相关也主要表现在年代际尺度上,而中部、西南部主要表现在年际尺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异常 区划 年代际和年际变化 东北地区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灰霾天气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邹旭东 杨洪斌 +2 位作者 张云海 刘玉彻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6期92-99,共8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MM 5模拟分析了2010年冬季辽宁中部城市严重灰霾天气时天气系统特征,应用CALPUFF模拟灰霾天气和2010年冬季沈阳、辽阳及本溪日平均PM10浓度分布。结果表明:500 h Pa位势高度场,辽宁处于弱暖脊的位置;850 h Pa...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MM 5模拟分析了2010年冬季辽宁中部城市严重灰霾天气时天气系统特征,应用CALPUFF模拟灰霾天气和2010年冬季沈阳、辽阳及本溪日平均PM10浓度分布。结果表明:500 h Pa位势高度场,辽宁处于弱暖脊的位置;850 h Pa位势高度场辽宁受辐散及下沉气流的影响,地面风场的风向不一致,多受辐散气流影响。在垂直剖面风场,地面上方有明显的位涡高值上升区,高度较低。地面至高空的温度廓线表明,低空有明显的逆温,逆温层顶的高度较低。2010年12月19—21日沈阳、辽阳和本溪PM10浓度分布向偏东、西北及东南方向发散,主要受地面风向影响。整个冬季平均PM10浓度分布向偏南方向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天气 数值模拟 辽宁中部城市 MM 5 CALPUFF模式
下载PDF
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龚强 《辽宁气象》 2004年第1期21-22,共2页
使用 1 961~ 2 0 0 0年我国东北地区 35个台站夏季降水量资料 ,利用自然正交展开 (EOF)和求趋势系数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结构。结果表明 ,近 40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存在 3个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分布模态 ,分别表现... 使用 1 961~ 2 0 0 0年我国东北地区 35个台站夏季降水量资料 ,利用自然正交展开 (EOF)和求趋势系数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结构。结果表明 ,近 40a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存在 3个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分布模态 ,分别表现为全区多雨 (少雨 )型、东部多雨 (少雨 )西部少雨 (多雨 )型和北部多雨 (少雨 )南部少雨 (多雨 )型 ;第 1模态不仅具有年际变化 ,还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3个模态的趋势系数表明 ,全区多雨型、东部多雨西部少雨型、北部多雨南部少雨型均有增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降水异常 时空结构 自然正交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