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征及累积概率分段修订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学良 张科杰 +1 位作者 余田野 姿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7-1042,共6页
为了研究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及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拟合效果,以满足防雷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根据湖北省2007—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雷电流幅值资料,统计分析了雷电流幅值累积... 为了研究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及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拟合效果,以满足防雷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需要,根据湖北省2007—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雷电流幅值资料,统计分析了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和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正闪和负闪电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差异较大,负闪电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比正闪电更集中,负闪和总闪电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基本相同;雷电流幅值强度大部分集中在10~50kA。根据IEEE推荐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表达式,拟合了不同极性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公式。雷电流幅值小于110kA时,采用IEEE拟合公式计算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较小;雷电流幅值大于110kA时,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随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增大。采用该文给出的分段修订公式,计算在110kA以上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在2%以内。由IEEE推荐表达式拟合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和概率密度分布时,负闪和总闪电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拟合效果明显比正闪电好,其原因可能与正闪电分布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 幅值 累计概率 分段修订
下载PDF
湖北省山区与平原雷电分布及其参数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学良 张科杰 +1 位作者 余田野 姿 《气象科技》 2019年第2期337-348,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区地闪密度略高于平原地区,平原正地闪百分比稍高于山区,近10年的正地闪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正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大1.16kA,负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小3.67kA,平原总地闪平均强度比山区大3.46kA。③总地闪小雷电流幅值(I≤30kA)概率山区比平原大8.9%,大雷电流幅值(I>100kA)概率平原比山区大0.6%。④山区正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大2.44kA/μs和2.31kA/μs,平原正、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山区大3.41kA/μs、5.77kA/μs和5.64kA/μs。可以得出,山区小雷电流绕击率大于平原,正地闪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原地区大雷电流反击率比山区大,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平原 雷电参数 分布特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1961—2013年中国雷暴气候特征及东亚夏季风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学良 余田野 +1 位作者 姿 张科杰 《暴雨灾害》 2016年第5期471-481,共11页
利用1961―2013年我国722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年雷暴日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雷暴区可分为北方中雷区、南方多雷区、高原多雷区和西北少雷区四个区域... 利用1961―2013年我国722个气象台站雷暴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年雷暴日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雷暴区可分为北方中雷区、南方多雷区、高原多雷区和西北少雷区四个区域;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居中,春季比秋季多,冬春季雷暴主要发生在南方区,夏秋季主要发生在高原区。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在波动中总体呈减少趋势,有97.9%以上的台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整体上南方区比北方区减少幅度要大。全国及各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主要存在10~13 a和18 a左右的长周期振荡,同时在不同年代存在4~8 a短周期振荡。从2013年以来,我国及各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处于相对较多时期。夏季风强度指数与全国4—9月平均雷暴日数存在较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8 9,达0.001极显著水平;强夏季风年4—9月雷暴日数比弱夏季风年平均多25%以上。东亚夏季风减弱与我国年雷暴日数减少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气候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小波分析 夏季风
下载PDF
湖北地区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学良 张科杰 +1 位作者 余田野 姿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随时间变化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2006年12月-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云地闪电频...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随时间变化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2006年12月-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云地闪电频次和雷电流幅值的年、季、月、日等时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负闪电频次占95.9%,正闪占4.1%,平均正闪电强度47.2 kA,负闪34.5 kA,总闪35.1 kA。夏季闪电最多,主要发生在白天;冬季闪电最少,主要发生在夜间。闪电频次月变化呈单峰型,7月闪电最多,12月最少,3-9月份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97.0%,7-8月为雷电高发期,6-9月白天闪电多于夜间,其他月份夜间多于白天。正闪电强度月变化大致呈"V"型,负闪电强度月变化幅度较小。闪电频次和强度日分布均呈单峰单谷型,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清晨至上午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最小值出现在气温相对较高的午后至傍晚时段。正闪电频次百分比月变化大致呈"U"型,1月和12月份正闪百分比在30%以上,其他月份较低,日分布大致呈单峰单谷型,最大值在10-11时,最小值在14-15时。正闪电强度与气温高低呈负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空气密度有一定关系,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频次 雷电流 幅值 时间分布
原文传递
湖北省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定位误差仿真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传林 李国梁 +2 位作者 张弛儿 宋佳军 姿 《暴雨灾害》 2017年第1期91-96,共6页
针对湖北省建设的三维闪电定位网采用的基于VLF/LF脉冲信号的多站时差定位方法,提出了一种三维闪电定位网的三维时差测量定位算法模型。利用仿真比较了正方形、梯形、星形及不规则四边形4种几何布网结构的误差分布,得出星形布网结构探... 针对湖北省建设的三维闪电定位网采用的基于VLF/LF脉冲信号的多站时差定位方法,提出了一种三维闪电定位网的三维时差测量定位算法模型。利用仿真比较了正方形、梯形、星形及不规则四边形4种几何布网结构的误差分布,得出星形布网结构探测误差最小。湖北省三维闪电监测网的仿真结果表明:恩施西部、十堰西北部等局部区域的高度定位误差接近1 200 m,而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的水平定位误差在200 m以内,高度定位误差在500 m以内,定位误差较小,精度较高,总体来说该布网结构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 定位算法 误差分析 MATLAB仿真
下载PDF
闪电数据三维可视化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传林 王学良 +3 位作者 范宏飞 柴健 余蓉 姿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3,67,共6页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基于GaeaExplorer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设计开发了闪电数据三维可视化与统计分析系统。建立了闪电空间数据库,搭建了逼真的三维仿真场景,实现了闪电数据三维精细可视化;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了闪...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基于GaeaExplorer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设计开发了闪电数据三维可视化与统计分析系统。建立了闪电空间数据库,搭建了逼真的三维仿真场景,实现了闪电数据三维精细可视化;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了闪电数据的管理及空间分析功能,为防雷减灾和决策服务提供了科学手段。应用结果表明:研发的闪电数据三维可视化与统计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体验,为闪电业务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三维GIS 空间分析 GaeaExplorer平台
下载PDF
基于LLS的雷电流波头时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学良 张科杰 +1 位作者 余田野 姿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318,共6页
利用湖北省2007—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雷电流相关参数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雷电流波头时间的年、季、月、日变化以及累积概率和概率密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闪电平均波头时间为... 利用湖北省2007—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雷电流相关参数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雷电流波头时间的年、季、月、日变化以及累积概率和概率密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闪电平均波头时间为4.8μs,负闪和总闪电为3.6μs;一年中,正闪电7月波头时间最短,月变化特征大致呈"V"形;负闪和总闪电5—7月波头时间比其他月份短,月变化特征大致呈"U"形。正闪电波头时间季节、日变化明显,负闪和总闪电季节、日变化不明显。波头时间小于等于10μs时,正闪、负闪和总闪电的波头时间累积概率分别为95.5%、99.7%和99.6%,总闪电95%的波头时间大于1.5μs,50%的大于3.1μs,5%的大于6.0μs。波头时间在2-3μs时,正闪、负闪和总闪电的概率密度最大。气温较低月份,波头时间相对较长,反之,波头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可能与雷电流幅值大小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雷电流波形 波头时间
下载PDF
基于LLS的雷电流波头陡度时间和概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学良 张科杰 +1 位作者 余田野 姿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研究雷电流波头陡度分布特征,以满足雷电防护工程设计、雷击事故分析等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需要,根据湖北省2007-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雷电流波头陡度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雷电流波头陡度的年... 为研究雷电流波头陡度分布特征,以满足雷电防护工程设计、雷击事故分析等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需要,根据湖北省2007-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雷电流波头陡度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雷电流波头陡度的年、季、月、日变化及累积概率和概率密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闪、负闪和总闪电的年平均陡度分别为12.0、11.0和11.1 k A/μs;雷电流波头陡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秋季比春季大。1年中,正闪和负闪电波头陡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6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日中,正闪电陡度最小值与负闪电陡度最大值均出现在6-8时,正闪电陡度最大值和负闪电陡度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3-0时和13-14时。95%的正闪和负闪电的波头陡度分别不大于31.4和21.1 k A/μs,正闪与负闪电波头陡度累积概率差异明显,负闪电波头陡度累积概率分布比正闪电更集中。雷电流波头陡度主要分布在2-20 k A/μs,正闪和负闪电陡度概率密度最大值出现在8 k A/μs左右。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拟合,正闪、负闪和总闪电波头陡度累积概率实测曲线与拟合曲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雷电流波形 波头陡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新建建筑物防雷跟踪检测合理布局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尹正旺 王小飞 姿 《现代建筑电气》 2016年第11期17-19,共3页
探讨了新建建筑物防雷跟踪检测的合理布局问题。提出依据新建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进行合理的跟踪检测布局。按照地网建设、中间层、封顶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3—4次的跟踪检测,减少了现行程序的工作量,为建设施工提供良好精准的技术服... 探讨了新建建筑物防雷跟踪检测的合理布局问题。提出依据新建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进行合理的跟踪检测布局。按照地网建设、中间层、封顶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3—4次的跟踪检测,减少了现行程序的工作量,为建设施工提供良好精准的技术服务。保障新建建筑物的防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建筑物 建筑结构形式 防雷跟踪检测 检测频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