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DTD数据的江西省雷电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邓德文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年第1期63-69,共7页
利用雷电探测定位系统观测的2008—2014年ADTD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雷电频数平均为6.12×105次/a,逐年变化趋势不明显;正地闪电流强度平均为22.22 k A,负地闪平均为-7.99 k A,正地闪电流强度... 利用雷电探测定位系统观测的2008—2014年ADTD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雷电频数平均为6.12×105次/a,逐年变化趋势不明显;正地闪电流强度平均为22.22 k A,负地闪平均为-7.99 k A,正地闪电流强度是负地闪电流强度绝对值的2.78倍。2)6—8月为雷电活动频发时段,正地闪活动比例冬季却最高,秋季次之;午后雷电活动最频繁,其中12—21时为雷电活动最频繁时段,约占总地闪数的79.4%;正地闪电流强度中值为17.46 k A,负地闪电流强度中值为-7.01 k A。3)雷电活动频数和强度空间分布年际变化较大,其中九江市辖区、南昌东南部—抚州中北部一带局部正地闪比例为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活动 ADTD数据 地闪 雷电幅值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邓德文 +1 位作者 郭瑞鸽 朱健祥 《江西科学》 2015年第5期708-712,共5页
采用2000-2012年鄱阳湖旅游地区的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聚类分析、有效积温法则及变异系数统计等方法,研究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特征及其预报。结果表明,鄱阳湖旅游地区纬度越高,开花越晚,始期与盛期之间的时间越短。开花始... 采用2000-2012年鄱阳湖旅游地区的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聚类分析、有效积温法则及变异系数统计等方法,研究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特征及其预报。结果表明,鄱阳湖旅游地区纬度越高,开花越晚,始期与盛期之间的时间越短。开花始期、普期及盛期的平均日期分别为3月5日、11日和17日。始期-普期、始期-盛期的平均间隔分别为5.3 d、13 d。有效积温方法预报婺源油菜花各花期较稳定,以现蕾为起始点,开花始期、普期及盛期的平均有效积温值(>0℃)分别为236.50℃、305.21℃和37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旅游 油菜花 花期 预报
下载PDF
南昌市近60年城市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凡 +1 位作者 刘志萍 徐芳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4年第2期44-49,共6页
利用南昌站1953—2012年气候资料及城市发展信息,分析了南昌城市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受城市化影响越来越大。南昌市暴雨日数存在2—4 a的振荡周期。近10 a以来暴雨日数明显减少,但城市短时强降... 利用南昌站1953—2012年气候资料及城市发展信息,分析了南昌城市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受城市化影响越来越大。南昌市暴雨日数存在2—4 a的振荡周期。近10 a以来暴雨日数明显减少,但城市短时强降水频数增加,暴雨强度较大。年雷暴日数呈现下降趋势,存在2—4 a的周期振荡,雷电频次和强度有所增加。城市大风主要发生在春、冬季,且日数明显减少。大雾在20世纪50—80年代呈现增多趋势,但在近20 a呈现减少的趋势;霾明显增多。高温日的年代际变化差异较大,危害性高温日数减少,存在10 a左右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城市化 变化趋势 周期
下载PDF
庐山雨凇积冰日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场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章开美 龙余 +3 位作者 周雨 詹华斌 李煜姗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利用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70-2016年逐日庐山站电线积冰、NOAA重构延长的逐月海表温度(SST)及NCEP再分析风场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庐山雨凇积冰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 利用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70-2016年逐日庐山站电线积冰、NOAA重构延长的逐月海表温度(SST)及NCEP再分析风场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庐山雨凇积冰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1)庐山雨凇积冰基本发生在当年11月至次年3月。2)雨凇积冰日数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在1981年和2001年分别存在一显著突变,即1970-1980年庐山雨凇积冰日数异常偏多,1981-2001年庐山雨凇积冰均值基本接近常年,2001-2005年庐山雨凇又异常偏少。3)庐山雨凇积冰日数存在2~4年、6~8年及2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2~4年周期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及2005年以后振荡显著。4)庐山雨凇积冰异常偏多年代,前期410月整个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同期113月庐山受贝加尔湖异常反气旋东南侧东北气流和来自东太平洋偏南气流的共同影响,有利于出现雨凇积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雨凇积冰 变化特征 海温指数
下载PDF
江西省2015-2022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监测结果分析
5
作者 夏光辉 +2 位作者 刘晓青 潘欢弘 张天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研究江西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的密度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22年每年5-10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在全省13个登革热媒介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伊蚊幼蚊密度。利用R 4.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容器类... 目的研究江西省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的密度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22年每年5-10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在全省13个登革热媒介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伊蚊幼蚊密度。利用R 4.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容器类型的容器指数(CI)比较采用t检验,CI、房屋指数(HI)的变化趋势与BI关联性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不同容器类型的年均CI变化情况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用Joinpoint5.0.2软件对年均BI值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15-2022年白纹伊蚊幼蚊BI为5.88~15.36,CI为6.84%~17.10%,HI为4.73%~10.69%。除2016年略有上升外,江西省年均BI整体呈下降趋势。临时性容器的CI呈下降趋势(Z=-18.514,P<0.001),但整体水平高于永久性容器(t=-2.739,P=0.029)。伊蚊幼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分布,BI峰值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6月,之后呈下降趋势。CI和HI变化趋势与BI基本相同,相关系数分别为0.827(P<0.001)和0.916(P<0.001)。赣北、赣南地区的年均BI值整体高于赣中地区,且5-8月的月平均BI值均>10,9-10月的月均BI值在5~10。2019年BI值超过传播阈值的监测点次最多,月度分析显示6月超过传播阈值的监测点次最多。结论江西省白纹伊蚊密度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登革热本地传播流行风险,应加强伊蚊综合治理,降低登革热疫情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白纹伊蚊 生态学监测 布雷图指数
原文传递
江西风电行业气象服务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志萍 +1 位作者 岳旭 徐芳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2年第3期43-46,共4页
利用德尔菲法和对比分析法,选取中电投江西新能源公司、江西电力公司等12家公司20位专家进行风电气象服务调查与分析,专家涵盖领导、管理、一线技术人员等。专家从风电项目规划设计、风电场建设、风电生产、风电调度、风机维护、风电技... 利用德尔菲法和对比分析法,选取中电投江西新能源公司、江西电力公司等12家公司20位专家进行风电气象服务调查与分析,专家涵盖领导、管理、一线技术人员等。专家从风电项目规划设计、风电场建设、风电生产、风电调度、风机维护、风电技术研究与开发设计等典型生产环节进行分析,得出:①江西省风电行业气象服务平均贡献率为1.78%;②影响风电行业生产的主要气象要素或天气现象为风速、闪电雷暴、风叶覆冰厚度、空气密度和低温等;③风电行业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主要为专业气象预报和风能资源观测,其次是基本天气预报、风能资源的评估和气象灾害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气象服务 德尔菲法 贡献率 江西
下载PDF
气温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内陆城市登革热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煜姗 +2 位作者 刘晓青 王明飞 唐松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932-938,共7页
目的以江西省樟树市为例探究气温对登革热传播的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内陆城市登革热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樟树市2019年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及同时期气温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交叉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登革热时... 目的以江西省樟树市为例探究气温对登革热传播的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内陆城市登革热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樟树市2019年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及同时期气温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交叉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登革热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因子的关系。结果樟树市登革热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从时间上看,2019年8—9月登革热发病数先升高后降低,在8月29日达到峰值,日新增病例为64例。随后新增病例开始减少,9月11日以后无新增病例。从空间上看,人口密集、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老城区(淦阳街道、鹿江街道及福成街道)登革热病例密度最高,而随着与市中心城区距离的增大登革热病例密度逐渐递减,登革热有从中心城区向周边区域辐射的趋势,主要向东北和西南方向扩散。相关分析显示,登革热病例数与最高气温、积温呈正相关关系,并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以滞后5~10 d,滑动平均7~10 d的相关性最高。登革热病例扩散率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积温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见明显的滞后效应。结论气温对登革热的传播与扩散有重要影响,及时掌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积温的变化趋势,尽早采取措施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积温 滞后效应 时空传播特征
原文传递
庐山雨凇景观变化特征及日预测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章开美 陈胜东 +2 位作者 刘志萍 周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2期33-38,共6页
利用逐日庐山站雨凇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南昌探空资料,分析了庐山雨凇景观日数的变化特征,为庐山雨凇景观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并根据雨凇概率显著变化的临界点建立了日预测模型。主要结论:1)1970—2017年庐山雨凇景观日数在1981... 利用逐日庐山站雨凇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南昌探空资料,分析了庐山雨凇景观日数的变化特征,为庐山雨凇景观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并根据雨凇概率显著变化的临界点建立了日预测模型。主要结论:1)1970—2017年庐山雨凇景观日数在1981年存在一突变点,即1970—1981年庐山雨凇景观日数基本偏少,1981—2017年初庐山雨凇景观偏多偏少基本持平;2)庐山雨凇景观日数存在2~4年、6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及12~14年的年代际变化;3)当环境条件分别满足日最低温度<4.0℃、日平均温度<0℃、日最高气温<8.5℃、相对湿度>95%、日降水量>5 mm、日平均风速<2.5 m·s-1时,有利于庐山雨凇景观的出现。4)借助于雨凇概率显著变化的临界点来建立庐山雨凇景观的日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对庐山雨凇判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雨凇景观 变化特征 日预测模型
下载PDF
江西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德文 +1 位作者 章开美 杜筱玲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2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江西省气象部门针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了许多探索,积累了一系列的先进经验。文中从江西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效益、政策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认为政策先行营造制度环境、创建品牌实现气候价值、试点示范稳步实践创新和搭... 江西省气象部门针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了许多探索,积累了一系列的先进经验。文中从江西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效益、政策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认为政策先行营造制度环境、创建品牌实现气候价值、试点示范稳步实践创新和搭建平台培育价值理念等手段为挖掘气候好资源做好“两山”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理念创新,将气候资源价值转化固化于制;机制创新,用制度保护气候资源价值实现;载体创新,创品牌实现气候生态产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生态文明 江西省
下载PDF
井冈山森林火险等级划分及预报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煜姗 章开美 +2 位作者 凌婷 鲍颖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9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森林火灾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由于不同林地的气候以及可燃物存在差异,森林火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考虑气象因子的基础上,将可燃物含水率引入小区域的森林火险指数的计算,对建立更精确的小区域森林火险等级标准和预... 森林火灾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由于不同林地的气候以及可燃物存在差异,森林火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考虑气象因子的基础上,将可燃物含水率引入小区域的森林火险指数的计算,对建立更精确的小区域森林火险等级标准和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2013—2016年井冈山地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分布频率及因子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有因子进行降维处理,获得火险因子得分方程,并计算出2013—2016年井冈山地区逐日森林火险指数,进而构建火险等级划分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井冈山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为5类,分别为低(火险值≤0.024)、较低(0.024<火险值≤0.067)、高(0.067<火险值≤0.167)、较高(0.167<火险值≤0.232)、极高(火险值>0.232)。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井冈山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预测精度可达96.4%。并利用2013—2017年卫星监测到的井冈山地区热源点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预报准确率高达92.3%,表明该火险等级标准和预报模型能够满足井冈山地区日常防火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险 等级划分 预报模型 山区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地表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饶志娟 刘熙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1年第1期25-33,共9页
利用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鄱阳湖东岸70 m铁塔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风、温度、通量足迹的分布,重点分析了湍流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夏季主要以南风、西南偏南风和东南偏南风为主,冬季风向多变,... 利用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鄱阳湖东岸70 m铁塔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风、温度、通量足迹的分布,重点分析了湍流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夏季主要以南风、西南偏南风和东南偏南风为主,冬季风向多变,主要以西北风、西北偏北风等偏北风为主。秋季风速较强,春季次之,夏季最小。通量足迹在南、北方向密集,在西南和东北方向稀疏。2)动量通量表现为夏、秋季较大,冬、春季较小。感热通量表现为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秋季整体的变化幅度都较大,夏季整体较小。潜热通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潜热通量夏季整体的变化幅度较大,冬季整体较小。3)随着下垫面粗糙度的增大,摩擦速度和动量通量显著增大。潜热通量与水的相变密切相关,来自湖面的潜热通量较大,而来自陆地的较小;感热通量与大气稳定度有关,在稳定状态时为负,在不稳定状态感热通量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影响因素 鄱阳湖地区
下载PDF
2005—2015年庐山云海时间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雯 刘春 +2 位作者 凌婷 张小鹏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867,共9页
采用经验频率分布、趋势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庐山气象站2005—2015年云海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庐山云海平均年日数为133.73 d,最多年份为172 d(2005年),最少年份为106 d(201... 采用经验频率分布、趋势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庐山气象站2005—2015年云海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庐山云海平均年日数为133.73 d,最多年份为172 d(2005年),最少年份为106 d(2012年),云海日数呈递减趋势。(2)庐山云海适宜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8.7~21.0℃,最高气温12.7~24.7℃,最低气温5.7~18.6℃,相对湿度≥82%,风速1.9~4.8 m·s-1,风向为SSE和S。和无云海时相比,有云海时气温要素整体偏高,相对湿度条件更好,风速频率分布接近。(3)在2005—2015年的云海日中,有效探空数据共1840时次,其中500时次出现逆温,占27.2%;平均逆温层底高度为793.1 m,平均逆温层厚度为1054.4 m,平均逆温强度为0.25℃·(100 m)-1,均大于无云海时的逆温参数。有云海时,逆温层底高度300~2000 m和逆温强度大于等于0.4℃·(100 m)-1所占百分比较无云海时更大,表明有云海时逆温层底更高,逆温层更厚,逆温强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云海 时间变化 气象要素 逆温强度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零平面位移及动力粗糙度的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饶志娟 朱彬 +1 位作者 刘熙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5期56-62,共7页
利用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鄱阳湖东岸70 m铁塔涡动相关观测资料,应用Martano方法和TVM(Temperature Variance Method)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地表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_(0),通过代回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的风廓线关系计算摩擦速度... 利用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鄱阳湖东岸70 m铁塔涡动相关观测资料,应用Martano方法和TVM(Temperature Variance Method)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地表零平面位移d和粗糙度z_(0),通过代回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的风廓线关系计算摩擦速度,以验证与实测摩擦速度的一致性。速度和温度标准差的归一化拟合线分别与Panosky等和Tillman给出的曲线趋势一致,表明该站观测数据总体满足近地层相似性。Martano方法计算结果随季节变化较大,春夏季的粗糙度是秋冬季的6.3倍;陆面方向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分别为来自湖面的2倍和10倍;Martano方法比TVM方法对季节和方向的敏感性更强。Martano方法计算得到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对摩擦速度造成了约9.9%的高估;而TVM方法对摩擦速度造成了约32.8%的高估;Martano方法计算的摩擦速度和观测值的一致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 复杂下垫面
下载PDF
东津水库“6·30”强降水过程分析及预报服务思考
14
作者 袁正国 周雨 +1 位作者 黄丹萍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8期32-36,38,共6页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雨量资料及FNL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20年6月29—7月1日东津水库持续暴雨天气从天气形势、水汽输送、热动力条件及雷达回波等方面。结果表明:入库水位上涨对强降水有较好的响应,但存在8~12 h的时间...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雨量资料及FNL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20年6月29—7月1日东津水库持续暴雨天气从天气形势、水汽输送、热动力条件及雷达回波等方面。结果表明:入库水位上涨对强降水有较好的响应,但存在8~12 h的时间差;中低层辐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形成的“抽吸作用”有效促进了低层水汽的上升运动;在强降水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垂直运动和位涡发展对库区暴雨落区与强度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达回波上,逆风区长时间出现和“列车效应”,对暴雨天气有良好的预报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位涡 列车效应
下载PDF
江西省2012年9月2-4日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15
作者 邓德文 《江西科学》 2015年第6期842-846,857,共6页
利用NCAR/NCEP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及闪电定位资料,对江西省夏末秋初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冷平流使江西自北向南逐步降温,大气层结呈现"上干冷,下暖湿"的状态,大气层趋于不稳定;2... 利用NCAR/NCEP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及闪电定位资料,对江西省夏末秋初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环流背景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冷平流使江西自北向南逐步降温,大气层结呈现"上干冷,下暖湿"的状态,大气层趋于不稳定;2)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退,500 h Pa高空槽不断东移南压,槽前正涡度平流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同时700 h Pa的低涡、850 h Pa的切变线等低值系统的发展,与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置,诱发了此次过程;3)赣中北部和赣南CAPE值较大,CIN值都介于-20~0 J/kg之间,CAPE与CIN搭配较合理;4)江西中低层大气持续处于气流抬升区,大气层结不稳定,大气辐合上升,这是暴雨发生必要条件之一;5)江西大部分区域有一个水汽通量中心,最大达15 g·cm^(-1)·hpa^(-1)·s^(-1)以上,且中部有一个很大的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达-70×10^(-7)g·cm^(-2)·hpa^(-1)·s^(-1)以上,表明水汽源源不断地从东海向江西上空输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AR/NCEP 雷电频数 高空槽 急流 水汽通量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熙明 郭维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8-569,共12页
利用2013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鄱阳湖东岸70m铁塔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鄱阳湖水文观测资料、鄱阳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潜热通量明显较感热通量大,感热通量最... 利用2013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鄱阳湖东岸70m铁塔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鄱阳湖水文观测资料、鄱阳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鄱阳湖地区湖-陆-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潜热通量明显较感热通量大,感热通量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潜热通量早约10h。摩擦速度则是白天比夜间大,且下半夜大于上半夜,正午最强,日落日出时段最小。湖-陆-气相互作用同样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潜热通量最大出现在夏季,最小出现在冬季;而感热通量最大出现在秋季,最小出现在夏季。摩擦速度则是下半年大于上半年。该地区Bowen比全年小于10,夏季7月最小,冬季2月最大,大部分维持在014-061。分析湖体区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得到,来自湖体区的感热通量中午前后较明显,但夜间表现出季节差异,春季下半夜湖体区感热通量明显加大,夏季则整个夜间湖体区感热通量均较大,秋季相差不大,而冬季下半夜湖体区感热通量最小。潜热通量方面,来自湖体区的潜热通量总体较大,但同样存在季节差异。春季湖体区潜热通量均较大,而夏季除中午前后较小外,其余时段都明显大,秋季夜间湖体区潜热通量明显偏小,冬季午后湖体区潜热通量增大。同时,秋冬季节湖体区常会出现逆温现象。分析还得到,水面蒸发量、鄱阳湖水域面积和最高气温与潜热通量关系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湖-陆-气相互作用 涡动相关 近地面层
下载PDF
向列车编组重量波动尾数要能力
17
作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29-29,共1页
一、问题的提出我站牵引区段,内燃双机牵引列车编组重量为3300吨,蒸汽双机牵引列车编组重量为2200吨,按现行列车编组重量尾数允许上下波动50吨的规定,编组满轴列车,前者为3251~3350吨,后者为2151~2250吨。
关键词 编组站 负荷 列车运行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