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诠释学: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从利科的隐喻理论谈起 被引量:37
1
作者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1-77,共7页
隐喻是语言之谜,是意义之谜。自古以来,隐喻一直是修辞学和诗学的对象,在一段时间里也曾是哲学的对象。在古代,正是在隐喻问题上,哲学与修辞学分道扬镳;在今天,隐喻成了哲学与修辞学的共同话题。隐喻诠释学的产生则实现了修辞学... 隐喻是语言之谜,是意义之谜。自古以来,隐喻一直是修辞学和诗学的对象,在一段时间里也曾是哲学的对象。在古代,正是在隐喻问题上,哲学与修辞学分道扬镳;在今天,隐喻成了哲学与修辞学的共同话题。隐喻诠释学的产生则实现了修辞学与哲学的联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理论 诠释学 修辞学 利科 哲学态度
原文传递
多重经验中的身体——试论身体对于杜威哲学的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身体"概念在杜威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这一概念,就无法对其"经验"概念与"自然"概念、自然与经验的连续性,以及艺术经验的构成方式和最终根源进行彻底而有效的解释。身体不是与心灵对立和分离的封... "身体"概念在杜威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这一概念,就无法对其"经验"概念与"自然"概念、自然与经验的连续性,以及艺术经验的构成方式和最终根源进行彻底而有效的解释。身体不是与心灵对立和分离的封闭实体,而是表现为心理—物理事件的开放性主体。身体渗透着精神的因素,它具有综合功能。身体给环境赋予意义,身体是艺术经验的第一自然,是艺术的根源,也是艺术的原形。身体不但将艺术观念和艺术构思实现出来,而且通过工具介入对自然物的改变,它也在这种改变中改变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经验 自然 经验形而上学 艺术经验
原文传递
记号、符号及其效力——从哲学与符号学的观点看 被引量:14
3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43,80,共10页
本文说明了符号、记号与信号的不同特点 ,揭示了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实践活动显示出来的符号化方面 ,分析了符号的象征性、可感性、内在力量和可接受性 ,阐述了人的符号化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指出了符号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意义 ,得出了语... 本文说明了符号、记号与信号的不同特点 ,揭示了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实践活动显示出来的符号化方面 ,分析了符号的象征性、可感性、内在力量和可接受性 ,阐述了人的符号化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指出了符号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意义 ,得出了语言符号是人的存在之根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记号 信号 自然符号 人工符号
下载PDF
器官移植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10
4
作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2-40,共9页
器官移植是 2 0世纪最为重要的医学成就之一。它不仅表明人正日益成为技术的“作品” ,而且引出了许许多多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又涉及人对生命完整性的自我理解 ,也涉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还涉及人与其它动... 器官移植是 2 0世纪最为重要的医学成就之一。它不仅表明人正日益成为技术的“作品” ,而且引出了许许多多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既涉及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又涉及人对生命完整性的自我理解 ,也涉及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还涉及人与其它动物的关系 ,更涉及技术应用的伦理导向。本文试图从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及其与现实的冲突着眼 ,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分配 组织工程学 干细胞研究 人格同一性
下载PDF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教育——哲学教育的理念与危机 被引量:12
5
作者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3,共5页
哲学教育的浮华掩盖不了功利性、条块化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显现荒疏和苍白的危机。当前哲学教育的急务是要破除对哲学的实用性的迷思,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为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发问及就"问"本身发问,还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 哲学教育的浮华掩盖不了功利性、条块化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显现荒疏和苍白的危机。当前哲学教育的急务是要破除对哲学的实用性的迷思,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为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发问及就"问"本身发问,还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术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教育 批判精神 发问 学术训练
原文传递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10
6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2,共6页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道德判断与道德知识的关系,看看他如何将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揭示他对道德哲学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 道德情境 道德判断 行为选择 道德哲学 杜威 侧面 试析 彻底经验主义 道德知识
下载PDF
德里达与“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21-23,共3页
德里达与“后现代主义”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汪堂家“后现代王义”(Post-Modernism)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也不是一种外延分明、内涵具体的当代思潮,更不是20世纪的西方学者苦思出来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 德里达与“后现代主义”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汪堂家“后现代王义”(Post-Modernism)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也不是一种外延分明、内涵具体的当代思潮,更不是20世纪的西方学者苦思出来的理论体系,而仅仅是一些存异求同的学者从当代芜然庞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现代主义” 逻各斯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者 言语中心主义 二元对立 思维方式 解构 文本
原文传递
对“进步”概念的哲学重审——兼评建构主义的“进步”观念 被引量:11
8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本文通过考察"进步"概念的起源和演进,指出了在哲学上重审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分析"进步"概念所包含的两个基本因素,即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以及进步的过去向度和未来向度,作者勾画了进步概念的基本结构... 本文通过考察"进步"概念的起源和演进,指出了在哲学上重审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分析"进步"概念所包含的两个基本因素,即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以及进步的过去向度和未来向度,作者勾画了进步概念的基本结构,探讨了人类为何可以朝积极的方向塑造未来。虽然进步意味着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进步的时间结构并不以直线性的方式展开。开放的进步观与开放的理性观密切相关。对"强进步类"和"弱进步类"的区分表明,进步的标准是多样的。但从政治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进步要以增进人的自由、尊严与幸福为目标。我们虽然要以进步的观点看进步,但我们也需要以批判的观点看进步,因为"进步不仅解决问题,而且产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 启蒙 理性 建构主义 类型学
下载PDF
人的尊严原理的再思辨——目的与手段的辩证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康德和马克思提出的人类尊严原理 ,并根据目的与手段的辩证法探讨了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人是目的 人类尊严原理 辩证法
下载PDF
利奥达与“后现代”概念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10
10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75,共8页
本文探讨了后现代概念的起源 ,重点讨论了利奥达对“后现代”概念的解释及其不一贯性 ,分析了科学的后现代转折的发生过程及其内在原因 ,揭示了强调分歧的后现代语用哲学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现代 后现代 语用哲学 利奥达 定义 科学
下载PDF
“文化”释义的可能性——与建构主义对话 被引量:7
11
作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46,80,共8页
本文考察了中西“文化”概念的古义及其演变 ,阐释了建构主义的文化概念 ,分析了文化存在的三种形式 ,揭示了“文化史的妄想”。
关键词 文化 人文 列奥那多的世界 文化史的妄想 文化多样性
下载PDF
“启蒙”概念及其张力 被引量:9
12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47,共8页
启蒙运动是一个始于观念更新而及于自由实践的漫长过程,它唯一可以允诺的东西就是理性的自由。但它只是为现代人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而无法决定他们如何作出选择。启蒙并非自绝于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而是这种传统中的异质因素的全面展开... 启蒙运动是一个始于观念更新而及于自由实践的漫长过程,它唯一可以允诺的东西就是理性的自由。但它只是为现代人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而无法决定他们如何作出选择。启蒙并非自绝于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而是这种传统中的异质因素的全面展开。"启蒙"的概念史表明,理性缺位的启蒙不叫启蒙。启蒙史乃是理性自我理解、自我裂变的历史。然而,理性本身只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它的内在矛盾与张力也造成了启蒙自身的张力。正是理性的误用造成了启蒙的偏颇。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启蒙,而在于怎样进行启蒙。启蒙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为了重续这一崇高的事业,我们需要汲取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功经验,更要汲取它的失败教训。我们需要合理地对待传统,合理地对待信仰,合理地对待科学技术,合理地对待自然;同时,我们也需要合理地对待理性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自然之光 理性的裂变 启蒙的张力
原文传递
“解构”策略的可能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54-57,共4页
通过考察德里达对哲学与文学作品的解构性诠释,本文提示了德里达思想的两个基本倾向,即强调哲学与文学的亲缘关系,突出哲学与政治的内在关联;追溯了他的解构策略的历史起源,分析了德里达的解构实践,指出了“解构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和写作... 通过考察德里达对哲学与文学作品的解构性诠释,本文提示了德里达思想的两个基本倾向,即强调哲学与文学的亲缘关系,突出哲学与政治的内在关联;追溯了他的解构策略的历史起源,分析了德里达的解构实践,指出了“解构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并非消极的破坏,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理论策略 可能性 哲学 法国哲学
下载PDF
同名异释:德里达与列维纳斯的互动 被引量:6
14
作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4-21,34,共9页
列维纳斯与德里达是当代法国两个影响广泛的哲学家。列维纳斯是最早将现象学引入法国的学者之一,但他在部分保留现象学遗产的同时渐渐远离了现象学并提出了以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基本构想。德里达在论题、方法和策略方面受到列维纳斯... 列维纳斯与德里达是当代法国两个影响广泛的哲学家。列维纳斯是最早将现象学引入法国的学者之一,但他在部分保留现象学遗产的同时渐渐远离了现象学并提出了以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基本构想。德里达在论题、方法和策略方面受到列维纳斯的持久影响。他也通过对列维纳斯的温和批评促进了列维纳斯思想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德里达还运用了自己精心提出的解构策略。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同一"、"他者"、"暴力"和"存在"等概念揭示列维纳斯与德里达是如何相互批评、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存在 解构 语言的暴力
下载PDF
代际伦理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6
15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代际伦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伦理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 代际伦理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伦理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在代际伦理中,如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空巢家庭中单向度的亲子关系,以及传统教道在当代的阐述与发扬问题等,都体现出现代家庭中旧伦理关系的式微与新伦理关系的生长。代际伦理不单单是家庭关系中几代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推而广之,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维度来看,代际伦理实际上体现了当代人对逝去的人和未来的人的一种单向度的义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伦理 伦理关系 家庭成员 伦理问题 社会转型期 转变过程 亲子关系
下载PDF
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纪念杜威诞生150周年及来华90周年 被引量:6
16
作者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2,共7页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这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杜威从教育目标、教育的社会向度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阐述。"在做中学"的思想体现教育与生活的深刻联系,为开放式教育、平民化教育、个性...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这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杜威从教育目标、教育的社会向度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阐述。"在做中学"的思想体现教育与生活的深刻联系,为开放式教育、平民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创造性教育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实用主义 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 生活实践
下载PDF
文本、间距化与解释的可能性——对利科“文本”概念的批判性解释 被引量:6
17
作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83,271-275,共15页
"文本"概念决定着诠释学对象的范围,也决定着诠释学方法的性质。利科所说的"文本"既包括话语系统,又包括象征系统,也包括行为方式,还包括无意识领域。文本的间距化不仅使解释成为必要,而且使解释成为可能;文本的间... "文本"概念决定着诠释学对象的范围,也决定着诠释学方法的性质。利科所说的"文本"既包括话语系统,又包括象征系统,也包括行为方式,还包括无意识领域。文本的间距化不仅使解释成为必要,而且使解释成为可能;文本的间距化既使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变得困难,又使读者对文本的阐释具有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间距化 理解 解释 过度解释
下载PDF
荣辱之辨与赏罚体系的合理重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2-28,共7页
本文对“荣辱”这一对古老的伦理学范畴进行了词源学考察 ,分析了荣辱感在道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了赏罚体系怎样体现荣辱感才是合理的 ,提出了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对于建立合理的赏罚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赏罚体系... 本文对“荣辱”这一对古老的伦理学范畴进行了词源学考察 ,分析了荣辱感在道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了赏罚体系怎样体现荣辱感才是合理的 ,提出了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对于建立合理的赏罚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赏罚体系的一些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辱 荣辱感 赏罚体系 主体体系
下载PDF
世俗化与科学的诠释学因素——伽达默尔与爱尔兰根学派 被引量:4
19
作者 《世界哲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7-26,共10页
通过考察世俗化与科学的诠释学因素问题,本文提示了伽达默尔与爱尔兰根学派之间的互动与分歧,以及他们在何种程度上以互补的方式丰富了德国哲学的内容。在世俗化与科学的问题上,本文揭示了卡姆拉的"世俗化"概念的两种意义,即&... 通过考察世俗化与科学的诠释学因素问题,本文提示了伽达默尔与爱尔兰根学派之间的互动与分歧,以及他们在何种程度上以互补的方式丰富了德国哲学的内容。在世俗化与科学的问题上,本文揭示了卡姆拉的"世俗化"概念的两种意义,即"Profanierung"和"Saekularisierung",提出了伽达默尔如何以卡姆拉的这一概念来解释近代科学的起源;在科学的解释学问题上,本文既分析了伽达默尔与爱尔兰根学派在科学的诠释学问题上的相同立场(即把科学的解释问题归根于语言问题),又指出他们在如何处理科学的理想语言与交流语言的关系方面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根学派 世俗化 科学的诠释学因素
原文传递
“我思故我在”新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8-42,共5页
“我思故我在”是西方哲学中争论最多的命题之一。这一命题蕴含着近代哲学的开端,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象学运动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命题的详尽分析,揭示“我思故我在”的基本内涵,阐明它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笛卡尔哲学 故我 思维 命题 第一原理 现象学运动 存在 推论 近代哲学 费尔巴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