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
作者 马丽华 王静 +12 位作者 吕姝婕 舒艳 李文明 何园 张燕 赵华 史瑞芳 王仲达 朱越 姚露 贾绍昌 江龙委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10,共6页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 目的: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FCM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用质谱仪检测治疗前后靶点的变化。结果:共入组52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0.97±10.72)岁,中位年龄47.5岁。经DC-CIK治疗后,CR 0例,PR 0例,SD 27例,PD 25例。与治疗前比较,DC-CIK治疗后:(1)CEA和CYFRA21-1水平无显著改变,CA125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3)治疗后患者外周血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IL-6、IL-10及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4)治疗后靶点数下降明显。DC-CIK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DC-CIK治疗是安全的,能使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得到一定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多靶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