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郑钦安学术思想之一二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林落 陈贵喜 +3 位作者 罗磊 王裕帆 郭立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00-2502,共3页
郑钦安之扶阳思想有其深层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价值。郑氏在《内经》"阴阳平衡观"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阴阳平衡下的"阳主阴从",具体体现在生理观、病理观和元阳为本论上,为其扶阳提供了理论依据。郑氏立论临证,以... 郑钦安之扶阳思想有其深层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价值。郑氏在《内经》"阴阳平衡观"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阴阳平衡下的"阳主阴从",具体体现在生理观、病理观和元阳为本论上,为其扶阳提供了理论依据。郑氏立论临证,以元阳为本,辨证重视阴阳,又不离六经;善于辨识证之寒热,更善于应用大剂量姜附以救治三阴病和急危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钦安 阳主阴从 阴阳为纲 元阳为本 扶阳
下载PDF
郭立中教授“上守神”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林落 +2 位作者 陈贵喜 刘宇 郭立中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13-2015,共3页
"上守神"本为内经针刺思想,郭立中教授立足临床,发皇古义,系统总结,对"上守神"进行发挥,形成自己较完整的治神体系,内容涵盖立法体系、方药体系、针刺体系、辅助体系和祝由体系等,诸法互为补充。临床用之治疗神志病... "上守神"本为内经针刺思想,郭立中教授立足临床,发皇古义,系统总结,对"上守神"进行发挥,形成自己较完整的治神体系,内容涵盖立法体系、方药体系、针刺体系、辅助体系和祝由体系等,诸法互为补充。临床用之治疗神志病症,效若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守神 治神体系 立法 方药 针刺
原文传递
郭立中教授温阳散寒祛瘀辨治痛经经验浅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磊 廉晓博 +2 位作者 孙苗苗 郭立中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87-89,共3页
郭立中教授临证重视寒、瘀在痛经发生发展、预后转归的重要性,认为肾阳虚损,寒瘀交阻为痛经的主要发病机理,笔者有幸跟师门诊,故整理郭师以温阳扶正,散寒祛瘀为治疗大法,分期论治、因势利导治疗痛经的经验,以飨同道。
关键词 温阳散寒祛瘀 辨治 痛经 经验
下载PDF
温潜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宇 刘子谋 +4 位作者 卯涵壬 杨胜才 董丽丽 张林落 《江西中医药》 2017年第9期75-77,共3页
近年来研究认为,肾阳亏虚,阴火上浮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重要病机表现之一,运用温潜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了较好疗效。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汤剂的个体化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温潜法 肾阳亏虚 阴火上浮 潜阳封髓丹
下载PDF
基于周仲瑛“瘀热”理论从心论治风湿病皮肤损害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敏 何晓瑾 +1 位作者 周学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2-994,共3页
“瘀热”理论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特色之一,在急性外感热病和内伤疑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本文总结导师何晓瑾教授运用周仲瑛“瘀热”理论,并受启发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从心论治风湿病皮肤损害的临床经验。导师... “瘀热”理论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特色之一,在急性外感热病和内伤疑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本文总结导师何晓瑾教授运用周仲瑛“瘀热”理论,并受启发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从心论治风湿病皮肤损害的临床经验。导师何晓瑾发现心之功能失常在此类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提出心火亢盛、热伏血脉、瘀热相搏为风湿病皮损的重要病机,并确立清心解毒、凉血散瘀的治疗原则,临证常以犀角地黄汤为基础,根据引起皮损的风湿性疾病类型不同随证加减用药,获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皮肤损害 瘀热理论 从心论治
下载PDF
郭立中教授“一剂知,二剂已”验案选析
6
作者 刘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71-72,共2页
本文选取郭立中教授治疗厥证、癥瘕(卵巢囊肿)2则验案,前案患者高热伴晕厥,多方求治无功,经采用拨转枢机,甘温除热两大传统治法,重视把握临证次第而获效;后者患卵巢囊肿,腹痛明显,不循常法,采用因势利导之法,重视改变体质而收全功。两... 本文选取郭立中教授治疗厥证、癥瘕(卵巢囊肿)2则验案,前案患者高热伴晕厥,多方求治无功,经采用拨转枢机,甘温除热两大传统治法,重视把握临证次第而获效;后者患卵巢囊肿,腹痛明显,不循常法,采用因势利导之法,重视改变体质而收全功。两则医案深刻体现郭立中教授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体系指导下遣方用药,效如桴鼓。今就其辨证思路,遣方用药规律,以及笔者跟师感悟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立中 验案 速效 扶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