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观看的中国国家形象——北京奥运会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4,共5页
奥运传播是偏向以视觉影像为主导形态的"视觉文化传播"过程。北京奥运会通过电视视频、摄影图片、新媒体、艺术设计等视觉传播形式,对奥运会进行了视像传播与国家形象的视觉建构。在如今"视觉转向"后的景观社会中,... 奥运传播是偏向以视觉影像为主导形态的"视觉文化传播"过程。北京奥运会通过电视视频、摄影图片、新媒体、艺术设计等视觉传播形式,对奥运会进行了视像传播与国家形象的视觉建构。在如今"视觉转向"后的景观社会中,北京奥运会已转换为物理上的影像纪录和碎片化的个人与集体的影像记忆,但它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并成为一段视觉印记永存于民族和世界奥林匹克发展历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北京奥运会 视觉传播 视觉文化
下载PDF
伦敦2012年申奥片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7,59,共5页
申奥片是一个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申奥片拍摄者们将本国体育精神、申办理念转换为一个个视觉符号隐藏在申奥短片中,运用视觉的方式建构和传达出申办国的国家形象和人文观念,期望在申奥会议现场对国际奥委会的评委进行最后的视... 申奥片是一个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申奥片拍摄者们将本国体育精神、申办理念转换为一个个视觉符号隐藏在申奥短片中,运用视觉的方式建构和传达出申办国的国家形象和人文观念,期望在申奥会议现场对国际奥委会的评委进行最后的视觉游说。对伦敦2012年奥运会申奥片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视觉文化传播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如何通过视觉影像建构申奥国的国家形象,以及人们是如何通过视觉符号来理解和把握申奥国国家形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奥运会 申奥片 视觉文化传播 符号学
下载PDF
LED广告的视觉传播形态、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9
3
作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LED广告是一种新媒体广告形式。运用LED(发光二极管)制成的全彩显示屏以画面色彩鲜艳、立体感强、高亮度、大尺寸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性的户外广告媒体中。近年来,LED显示屏在国内发展迅猛,至2006年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40.5亿元。未... LED广告是一种新媒体广告形式。运用LED(发光二极管)制成的全彩显示屏以画面色彩鲜艳、立体感强、高亮度、大尺寸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性的户外广告媒体中。近年来,LED显示屏在国内发展迅猛,至2006年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40.5亿元。未来五年,户外广告将迎来LED时代。本文通过对LED广告的视觉传播形态、特征及趋势的总结与梳理,试图勾勒出LED广告的视觉传播图景。并据此提出了目前LED广告界凸显出的问题,应值得行业与相关职能部门自律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广告 户外广告 视觉传播 LED显示屏
下载PDF
媒介融合下的艺术设计——试论跨界设计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8
4
作者 箬梅 《创意与设计》 2010年第2期21-25,共5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媒介融合正成为大众媒介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促使了艺术设计的各个层面也在发生转变,面临挑战,并对艺术设计的数字化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消费者参与设计成为可能,跨界设计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媒介融合正成为大众媒介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促使了艺术设计的各个层面也在发生转变,面临挑战,并对艺术设计的数字化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消费者参与设计成为可能,跨界设计将成为艺术设计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媒介融合 跨界设计 数字化
下载PDF
“新文科”语境下中国艺术传播研究路径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志扬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1期36-48,共13页
中国艺术传播研究是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科”建设为其深入发展及其学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环境与学理参照。在“新文科”背景下,其研究特征呈现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对技术的关注、在应用性研究层面体现服务功能等新趋... 中国艺术传播研究是新时代中国艺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科”建设为其深入发展及其学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环境与学理参照。在“新文科”背景下,其研究特征呈现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对技术的关注、在应用性研究层面体现服务功能等新趋势。结合对相关样本文献的计量分析与热点研判,并根据现阶段的研究特征,可提出未来中国艺术传播研究的路径,即确立蕴含中国精神的指导思想,倚重研究对象的“科技赋能”,提升研究成果的服务功能与应用价值,形成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艺术传播研究 中国特色艺术学 学术体系
下载PDF
论城市公共空间视觉传播的表征与重构 被引量:8
6
作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30,共6页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传播媒介、艺术对象、公共领域,在传播学、艺术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研究方法。从视觉传播视角审视城市公共空间,其视觉表征体系在公共领域中不断进行着视觉表意实践。在这些炫亮的视觉形式下隐藏着意识形...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传播媒介、艺术对象、公共领域,在传播学、艺术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研究方法。从视觉传播视角审视城市公共空间,其视觉表征体系在公共领域中不断进行着视觉表意实践。在这些炫亮的视觉形式下隐藏着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价值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建构经历了从艺术视觉形象建构、媒介视觉形象建构,到智能视觉形象建构的发展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视觉重构。借由新技术、新媒介的崛起,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属性正被不断颠覆,地域空间逐步转为流动空间,且相互交织。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在这种双向流动着的空间中进行着重构。亟需打破地域文化与信息茧房的禁锢,以更加开放的融合姿态面向全球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视觉表征 视觉重构 视觉传播
下载PDF
生成式AI影响下的艺术媒介本体论转向 被引量:1
7
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仅具有“材料”“媒材”“质料”等传统属性,艺术传播的媒介环境从“再现”走向“再生产”;艺术媒介从“聚块”(Agglomerations)的传播模式发展为多元形态,在分散且广泛的“灰色媒介”中,艺术媒介的“物质性”被关注;人机艺术传播中的“媒介在场”和“社会在场”共同建构社会景观,塑造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艺术媒介 艺术传播 本体论
下载PDF
艺术传播符号的理论脉络与形态分演 被引量:7
8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54,共5页
索绪尔与皮尔斯开创的符号学研究视野,为艺术传播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卡西尔、苏珊·朗格、纳尔逊·古德曼等人对艺术符号的研究为艺术传播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基于此基础,本文试图对艺术传播符号的形... 索绪尔与皮尔斯开创的符号学研究视野,为艺术传播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卡西尔、苏珊·朗格、纳尔逊·古德曼等人对艺术符号的研究为艺术传播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基于此基础,本文试图对艺术传播符号的形态进行了规整。因艺术符号既涉及形式审美,也创造出人类情感符号。艺术符码的变化多端且可释意的多元性,需要避免艺术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编码与解码失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播 艺术符号 卡西尔 苏珊·朗格 纳尔逊·古德曼
下载PDF
视觉在场:伦敦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传播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88,共3页
奥运会开幕式既是一个媒介事件,也是一个宏大的国族叙事;对外构建国家形象,对内激扬民族主义精神。开幕式作为一场“跨界仪式”,调适观众的观赏心理,以帮助观众进入奥运狂欢的视觉狂欢情境。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视觉传播 伦敦 在场 民族主义精神 媒介事件 国家形象 观赏心理
下载PDF
中国文艺国际传播历程、发展机遇和路径创新
10
作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中国文艺思想始终秉持“文艺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经历了从内化到外显,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文艺国际传播不仅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关键手段。随着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 中国文艺思想始终秉持“文艺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经历了从内化到外显,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文艺国际传播不仅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关键手段。随着新兴媒介的快速发展,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的受众也由原先的西方精英阶层拓展到大众群体。这就需要文艺国际传播关注和研究目标受众需求和大众审美趋势。新兴媒介推动着文艺生产和视听传播新形态,提升了中国文艺国际传播效果。中国文艺国际传播需要探索创新路径。文艺传播要与新兴媒介技术深入融合,数字文艺作品如能开启“数字灵韵”,将会提升观众审美体验;需要打破西方文化霸权,建立国际交往新秩序,建构文艺国际传播体系;创新始于用户,而非生产者,文艺国际传播需致力为当地受众服务;惟有将文化国际传播嵌入国际传播大平台,才能形成广泛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传播 国际传播 中国文艺思想 数字灵韵
下载PDF
生成式AI影响下的艺术媒介本体论转向
11
作者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5期62-64,共3页
媒介对现当代艺术的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再到当代的装置艺术,媒介成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其中,艺术媒介包含“材料”“媒材”“质料”等多种含义。从亚里士多德提出“质料—形式”... 媒介对现当代艺术的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塑,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再到当代的装置艺术,媒介成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其中,艺术媒介包含“材料”“媒材”“质料”等多种含义。从亚里士多德提出“质料—形式”说开始,本体论就致力于对事物的质料和形式进行研究。在数字化媒介社会中,VR艺术、遥在艺术等新艺术样态兴起,艺术作品的材料实体正被逐渐消解,艺术媒介正不断生成物质性的新载体。在生成式AI技术兴起的新时代,媒介的变迁会给当代艺术带来怎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艺术 装置艺术 本体论转向 AI技术 艺术媒介 数字化媒介 艺术作品 生成式
原文传递
论我国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6
12
作者 《新闻传播》 2011年第5期208-209,共2页
新媒体艺术完美地将高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包括数码艺术、网络艺术、影像艺术、移动媒体艺术等形式。新媒体艺术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 新媒体艺术完美地将高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包括数码艺术、网络艺术、影像艺术、移动媒体艺术等形式。新媒体艺术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产业合作、业务创新及商业模式探索将成为新媒体艺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数码艺术 艺术传播
下载PDF
国家仪式的视觉转向及其传播的路径转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5,共7页
经典的政治传播研究往往由两类学科所统摄:政治学和社会学。结合信息社会的背景,前者一般在信息传播的语境下,对政治学的传统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和理论考察,提出诸如"数字民主"(布莱恩.罗德,《数字民主》)、"虚拟政治&quo... 经典的政治传播研究往往由两类学科所统摄:政治学和社会学。结合信息社会的背景,前者一般在信息传播的语境下,对政治学的传统问题重新进行梳理和理论考察,提出诸如"数字民主"(布莱恩.罗德,《数字民主》)、"虚拟政治"(马克斯.斯劳卡,《大冲突》)等命题,进而探讨信息时代"政治"的真谛;而后者则关注政治信息的传播效果以及相应的社会影响,典型的如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深入探讨了网络的政治管理和传统线性政治管理之间的不同。用"文化研究"来研究政治传播则不同:一则"文化研究"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因此政治不仅是政府和政客们的事情,也是引车卖浆之流们的事情;二是文化研究特别关注所谓的表征(repre-sentation),即将政治符号化的力量和路径,以及支配这种力量和路径的意识形态。本组专辑的四篇文章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切入了政治传播。朱丽丽的《民族话语、视觉奇观与消费主义》以2010年春晚为分析对象,探究了这场晚会中的国家话语和民族话语,进而从社会心理与商业逻辑两个角度对这两种话语的形成路径和社会心理做了细致分析;杨德睿的《认同焦虑与肉体偏执狂:台湾传媒的政治煽色腥的根源探析》以台湾政坛为研究对象,探讨所谓"煽色腥"(sensationalism)的信息传播为何在台湾政坛能大行其道,其根源并非全在于政客的政治目的和媒介的传播目的,而是台湾人"认同焦虑"进而对感性过于偏执的产物;汤筠冰的《国家仪式的视觉转向及其传播的路径转型》敏锐地提出来一个命题,即随着传媒的发展,国家仪式的传播开始视觉化,其发挥政治效应的机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进而带来了一种政治文化的转型;祁林的《文化研究视野中的红段子》用霍尔(Hall)"表征"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所谓"红段子"在中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国家性 仪式 视觉转向 转型 路径 民间狂欢 封建时代
下载PDF
韩国民居与中国民居之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z1期135-138,共4页
民居是一个民族建筑形式中最为基础 ,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由于相近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背景 ,韩国民居与中国民居之间存在着相似性。民居代表着最大众化、社会最普遍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 。
关键词 韩国民居 中国民居 四合院 地理环境 人文背景
下载PDF
超学科视野下当代艺术传播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5
15
作者 孟建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120,125,共12页
艺术传播伴随着人类活动发生发展,现代性使得古典艺术形式逐步走向黑格尔所说的“艺术终结”。如今,在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艺术问题一方面正逐步变成传播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传播活动追求更细致、精微和高层级的传播效果,传播问题也... 艺术传播伴随着人类活动发生发展,现代性使得古典艺术形式逐步走向黑格尔所说的“艺术终结”。如今,在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艺术问题一方面正逐步变成传播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传播活动追求更细致、精微和高层级的传播效果,传播问题也开始变为艺术问题。为厘清当代艺术的传播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对话围绕“如何理解当代艺术”“艺术传播的现状与挑战”以及“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传播的影响”等多个命题展开深入研讨,对当代艺术传播进行了“超学科”的审视,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播 当代艺术 超学科
原文传递
NFT艺术的概念、特征与传播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江山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4期13-18,共6页
NFT艺术是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下催生出的艺术新载体与新形式。诞生于媒介融合中的NFT艺术,从技术层面上看,它是区块链上独一无二的身份代码;从媒介层面看,它是艺术领域的新媒介载体;从心理层面上看,它是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情感消费的产物。... NFT艺术是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下催生出的艺术新载体与新形式。诞生于媒介融合中的NFT艺术,从技术层面上看,它是区块链上独一无二的身份代码;从媒介层面看,它是艺术领域的新媒介载体;从心理层面上看,它是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情感消费的产物。NFT艺术不仅是艺术媒介的迭代,更是一场艺术传播的变革。其特征表现为去中心化的本质、无界多元的艺术形式和重估化的价值。其背后除了作为价值赋能的载体,带来的是更深层艺术生态圈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艺术 新兴媒介 艺术传播 加密艺术
下载PDF
媒介事件视域下新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以张艺谋导演的大型文艺演出直播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6-47,共2页
美国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认为,媒介事件是通过电视现场直播的形式将历史性事件转换成一种世界性的仪式,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①这使得通过现场直播观... 美国传播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认为,媒介事件是通过电视现场直播的形式将历史性事件转换成一种世界性的仪式,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①这使得通过现场直播观看到节目的受众产生一种亲历现场的体验,从而促生了民众的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导演 电视现场直播 媒介事件 电视直播 传播学者 历史性事件 民族凝聚力 自豪感
下载PDF
传播研究者说|“宋韵今辉”展览的艺术传播特征与动因
18
作者 《传媒评论》 2023年第6期31-32,共2页
中国美术学院“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于2023年3月18日至4月16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该展览的艺术传播逐步打破“圈层”,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此次艺术展览总观展人数达15万人次,报纸、网站、客户端及公众号等原创采编报道... 中国美术学院“宋韵今辉”艺术特展于2023年3月18日至4月16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该展览的艺术传播逐步打破“圈层”,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此次艺术展览总观展人数达15万人次,报纸、网站、客户端及公众号等原创采编报道达130余篇,主流媒体相关重点报道超320篇,海外总计落地近600家媒体,传播触达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全网各平台转载报道超过900余篇,总阅读量超5亿,成为年度现象级展览事件。”[1]本文试图从艺术传播视角,分析此次画展传播成功的特点与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展览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传播 社交平台 宋韵 主流媒体 阅读量 传播特征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东北地区期刊广告图像研究——以《华文大阪每日》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75-81,共7页
抗战时期的期刊《华文大阪每日》是一本在日本编排和印刷,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主要发行区域的期刊。由于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文化差异,期刊广告显示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诉求变化。发行初期,跨文化传播的广告中的视觉符号出现了编码和解码... 抗战时期的期刊《华文大阪每日》是一本在日本编排和印刷,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主要发行区域的期刊。由于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文化差异,期刊广告显示出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诉求变化。发行初期,跨文化传播的广告中的视觉符号出现了编码和解码上的失误;发行中期,广告人物形象逐渐本地化,广告图像与文字均显示出对女性消费者的尊重,显示出这一时期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发行后期,广告中的家庭空间和社会空间在相互地再生产,投射到家庭空间中来的权力关系展现出了家庭与社会、商业之间的紧密勾连。广告商通过构建东亚共同体的“迷思”,将象征权力隐含在广告中,建构出日控东北沦陷区媒介中的殖民“杂糅”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大阪每日》 广告图像 视觉传播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美国城市公共屏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13,159,共6页
城市公共屏幕代表了当代城市景观和媒介发展新趋势,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成了新都市文化,正日益影响着城市文化的新格局。商业性、视觉性和重复性是公共屏幕的信息表现逻辑。当代美国城市公共屏幕呈现出景观性、文化性、媒介性和公共性的特... 城市公共屏幕代表了当代城市景观和媒介发展新趋势,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成了新都市文化,正日益影响着城市文化的新格局。商业性、视觉性和重复性是公共屏幕的信息表现逻辑。当代美国城市公共屏幕呈现出景观性、文化性、媒介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在后现代主义、个人化主义、时空凝缩发展趋势下,公共屏幕还只是在新媒体与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型社会关系网络重组试验体,其形态和内容随着新技术的更新正不断发生着变化和更替。应在公共屏幕中建立积极的反馈平台,提倡本地邻里社交互动共融,引导受众批判、反思社会,以重塑社会公共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屏幕 视觉传播 公共领域 液态现代世界 时空凝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