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Ⅰ模型结构 被引量:57
1
作者 胡和平 秋鸿 +1 位作者 雷志栋 杨诗秀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农区土壤水为中心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散耗型模型考虑了水在不同介质和不同形态之间的交换或转化,并重点考虑人类活动如引水灌溉、地下水的开采等对水平衡的影响。模型把研究区划分为河段、泉井、水库湖泊、农区和非农区五类水均衡模块,水均衡模块之间通过地表渠系、地下水侧渗进行水量交换。应用模型可以对研究区农区、非农区各自的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干旱区主要水分散耗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 土壤水 灌溉排水 水分散耗 水文模型
下载PDF
水文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6
2
作者 杨大文 徐宗学 +9 位作者 李哲 袁星 王磊 缪驰远 田富强 田立德 龙笛 秋鸿 刘星才 张学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5,共10页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水文学研究经历了由经验到理论、由简单过程到复杂系统、由定性描述到定量模拟的发展历程,其学科体系演进与科学技术进步及社会发展...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水文学研究经历了由经验到理论、由简单过程到复杂系统、由定性描述到定量模拟的发展历程,其学科体系演进与科学技术进步及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并由此衍生出诸如生态水文学、气象水文学、冰冻圈水文学、遥感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城市水文学、社会水文学等多种交叉研究领域与分支学科。当今水文学研究在水文多尺度观测、陆面—水文—社会耦合模拟及多源观测—模型同化技术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水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未来水文学研究将面向陆地水文循环的变化规律及其效应,重点关注水文循环变化特征和机理、水文循环变化趋势预估及水文循环变化的自然和社会影响等前沿课题;从原有就水论水研究思路转向在自然地理综合分析框架下以水循环为纽带开展的多尺度、多过程集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水文循环 地球系统 人类活动 观测技术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夫星 陈东 秋鸿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1-490,共10页
为研究黄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并揭示各要素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潜在关系,建立了全流域VIC水文模型、MK突变检验和MK相关检验。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域绝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径流深和土壤... 为研究黄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并揭示各要素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潜在关系,建立了全流域VIC水文模型、MK突变检验和MK相关检验。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域绝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径流深和土壤湿度呈整体减小趋势,且中游地区减幅最大。各要素与东亚夏季风相关密切,但空间差异性明显。气温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普遍呈负相关,且宁蒙河段及内流区相关性显著;其他要素则相反,正相关显著区域主要位于河口镇到三门峡区间。研究还发现相比较降水,黄土高原径流深对夏季风强度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对东亚夏季风的研究可为预测黄河流域内水文过程及水资源的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要素 东亚夏季风 VIC模型 MANN-KENDALL检验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Ⅱ模型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秋鸿 田富强 胡和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以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阿克苏河平原绿洲为研究对象,在所建立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模型的实证研究,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在阿克苏河流域平原区1980-1995年逐月水量平衡研究中,模拟结果比较符合研究区水... 以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阿克苏河平原绿洲为研究对象,在所建立的干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模型的实证研究,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在阿克苏河流域平原区1980-1995年逐月水量平衡研究中,模拟结果比较符合研究区水盐监测的结果,模型效率系数超过90%,多年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 6%,证明模型在干旱区具备很好的模拟精度,在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绿洲有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 土壤水 灌溉排水 水分散耗 水文模型 水量平衡 阿克苏河
下载PDF
人类用水活动对大尺度陆地水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秋鸿 黄忠伟 +4 位作者 刘星才 韩松俊 冷国勇 张学君 穆梦斐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91-1099,共9页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已成为陆地水循环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人类用水活动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近年来人类用水活动对大尺度陆地水循环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灌溉、生活和工业用水、水库...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已成为陆地水循环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人类用水活动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近年来人类用水活动对大尺度陆地水循环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灌溉、生活和工业用水、水库调节以及地下水利用等典型人类用水活动影响大尺度陆地水循环的过程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陆面水文模型中人类用水活动参数化方案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陆面水文模型对人类用水活动的考虑依然不足,使得应用模型模拟陆地水循环和评估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安全面临挑战。展望未来,深入认识人类用水活动与水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发考虑人—水系统协同演化的水系统综合评估模型,预估水安全形势的演变趋势,将成为陆地水循环和水资源研究的长期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用水活动 陆面水文模型 参数化方案 陆地水循环
原文传递
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志慧 姚文艺 +4 位作者 秋鸿 杨二 孔祥兵 王玲玲 肖培青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80,共10页
研究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时空变化特征,对植被的水土保持效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15A2H遥感产品,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Sen斜率分析方法,提取区域尺度与像素尺度上的植被LAI变化特征,并基于不同子流域、坡度、坡向及植被覆盖类型,... 研究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时空变化特征,对植被的水土保持效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15A2H遥感产品,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Sen斜率分析方法,提取区域尺度与像素尺度上的植被LAI变化特征,并基于不同子流域、坡度、坡向及植被覆盖类型,对植被LAI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基于MOD44B遥感产品,利用线性回归和偏相关系数,分析植被LAI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2000—2014年,植被LAI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年绝对变化幅度为0.042,年相对变化程度为2.71%。2)空间上,在黄土高原58.6%的区域,LAI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仅有0.9%的区域LAI呈现显著减少趋势。植被LAI剧烈增加,主要发生在河口—龙门区间,包括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和延河。植被在15°~35°的坡度上,LAI变化程度最剧烈,其变化在各坡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农田和草地的LAI变化程度最剧烈。3)与植被总覆盖度相比,植被垂直维结构与黄土高原植被LAI的变化更为相关,其中树木覆盖度的增加,是植被垂直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产品 黄土高原 植被叶面积指数 时空变化分析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中国未来综合环境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星才 秋鸿 +1 位作者 尹圆圆 徐新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644,共9页
综合环境风险区划是变化环境下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对于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农业、生态和人群3个系统为主要受灾体,从作物产量、生态系统变迁、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影响3个方面综合评估了4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 综合环境风险区划是变化环境下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对于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农业、生态和人群3个系统为主要受灾体,从作物产量、生态系统变迁、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影响3个方面综合评估了4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71-2099年)的中国综合环境风险,并以RCP8.5情景为例编制了未来综合环境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该时期中国综合环境风险主要出现在黄淮海地区、华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综合环境风险区划共分为6个一级区和43个二级区;一级区分别为西北低风险区、东北生态较低风险区、青藏高原生态中度风险区、晋陕生态-农业中度风险区、华南农业高风险区、黄淮海农业-热浪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环境风险 气候变化 综合区划
下载PDF
1986—201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体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崇巍 王志慧 +4 位作者 秋鸿 胡青峰 肖培青 吕锡芝 刘杨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3-1168,共1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对地表水面积(SWA)开展动态监测有助于明晰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技术,综合利用混合指数规则集、线性斜率、多元线性回归和偏微分分解等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SW... 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对地表水面积(SWA)开展动态监测有助于明晰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技术,综合利用混合指数规则集、线性斜率、多元线性回归和偏微分分解等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SWA的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厘定了降雨、温度、植被叶面积指数、前一年SWA和水利水保措施与人类用水活动等其他因素对SWA的影响量和相对影响率。结果表明:①地表水体总体识别精度为97%。1986—2019年全流域永久性SWA年际增长速率49.82 km^(2)/a,其中主河道区贡献83.2%,且2001年为SWA变化由减小到增加的转折点;季节性SWA年际减小速率-79.2 km^(2)/a,其中子流域区贡献61.8%。②除红碱淖SWA呈显著持续减小外,其他主要天然湖泊SWA均较为稳定;6个主河道大型水库中,小浪底和龙羊峡水库SWA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在86个子流域中,50个子流域SWA呈增加趋势,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下游。③非气象要素对SWA的影响均大于气象要素影响作用。降雨对SWA的增加作用最小,温度上升造成中游地区SWA减小,但却导致源区SWA增加。植被叶面积指数增加导致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变化斜率分别增加10.12 km^(2)/a和7.26 km^(2)/a。其他因素对子流域区SWA增加呈负作用,这表明子流域内剧烈用水活动对SWA的减小作用大于水利水保措施对SWA的增加作用,但是分布于主河道中的大型梯级水库调蓄功能可显著提升其对主河道区SWA的增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表水体面积 Google Earth Engine(GEE)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High-quality reconstruction of China’s natural streamflow 被引量:8
9
作者 Chiyuan Miao Jiaojiao Gou +13 位作者 Bojie Fu Qiuhong Tang Qingyun Duan Zhongsheng Chen Huimin Lei Jie Chen Jiali Guo Alistair G.L.Borthwick Wenfeng Ding Xingwu Duan Yungang Li Dongxian Kong Xiaoying Guo Jingwen W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547-556,M0004,共11页
Reconstruction of natural streamflow is fundamental to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In China,previous reconstructions from sparse and poor-quality gauge measurements have led to large biases in simula... Reconstruction of natural streamflow is fundamental to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In China,previous reconstructions from sparse and poor-quality gauge measurements have led to large biases in simulation of the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natural flows.Here we use a well-trained and tested land surface model coupled to a routing model with flow direction correction to reconstruct the first high-quality gauge-based natural streamflow dataset for China,covering all its330 catchment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1 to 2018.A stronger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holds between upstream routing cells and drainage areas,after flow direction correction to 330 catchments.We also introduce a parameter-uncertainty analysis framework including sensitivity analysis,optimization,and regionalization,which further minimizes biases between modeled and inferred natural streamflow from natural or near-natural gauges.The resulting behavior of the natural hydrological system is represented properly by the model which achieves high skill metric values of the monthly streamflow,with about 83%of the 330 catchments having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E)>0.7,and about56%of the 330 catchments having Kling-Gupta efficiency coefficient(KGE)>0.7.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scheme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imilar simulation studies in other regions,and the developed low bias long-term national datasets by statistical postprocessing should be useful in supporting riv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Land surface model Parameter uncertainty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对中国季风区径流深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夫星 陈东 +1 位作者 秋鸿 闫云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9-356,共8页
为揭示中国东部季风区径流深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变化的响应规律,建立了八大流域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以及应用了Mann-Kendall和局部加权回归分析(Locally Weighted Scatter Plot Smoothing,LOWESS)相关性检验方... 为揭示中国东部季风区径流深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变化的响应规律,建立了八大流域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以及应用了Mann-Kendall和局部加权回归分析(Locally Weighted Scatter Plot Smoothing,LOWESS)相关性检验方法,并分析了径流深系数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与径流深显著性相关范围要明显大于南亚夏季风,主要位于长江流域以北和松花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华南部分地区,并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而南亚夏季风与径流深显著性正负相关的区域则分别位于华南地区及长江流域上游部分地区。此外,季风区径流深系数空间差异明显,易产流区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而黄河及海河流域则产流较难。因此,对东亚及南亚夏季风的研究可为预测中国东部不同地区的水文过程及水资源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南亚夏季风 VIC模型 Mann-Kendall和LOWESS 中国东部季风区 径流深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与水汽来源辨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阳坤 秋鸿 卢麾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4-578,共5页
降水再循环率(即蒸发-降水反馈强度)和水汽来源是区域水循环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的量化对于理解水循环过程及其变化至关重要.关于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和水汽源的已有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争议.文章厘清了理解水循环的不同视角,指出蒸发与... 降水再循环率(即蒸发-降水反馈强度)和水汽来源是区域水循环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的量化对于理解水循环过程及其变化至关重要.关于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和水汽源的已有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争议.文章厘清了理解水循环的不同视角,指出蒸发与降水之比主要取决于气候模态,而降水再循环率还与区域大小密切相关,水汽源区则取决于追踪时段(降水时段或非降水时段)和追踪程度.在同一理论框架下,关于青藏高原水循环的不同研究结果之间不存在根本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汽平衡 降水再循环 水汽追踪 降水时段
原文传递
心系“国家事” 肩扛“国家责”
12
作者 秋鸿 《党建》 2023年第2期69-71,共3页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许多先进分子的理想和追求。从申请入党到正式投入党组织的怀抱,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转变与蜕变,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组织的关心培养,也映射出其追求真理、向往崇高的思想轨迹。自本期起,本刊...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许多先进分子的理想和追求。从申请入党到正式投入党组织的怀抱,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转变与蜕变,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组织的关心培养,也映射出其追求真理、向往崇高的思想轨迹。自本期起,本刊推出“入党汇报”栏目,通过摘选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和入党志愿书等有关内容,与广大读者一起感受这些先进分子的心路历程,进一步增强.初心使命意识,进一步锤炼党性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志愿书 入党申请书 思想汇报 先进分子 党性修养 使命意识 申请入党
原文传递
基于水文模型和遥感的干旱评估和重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慧 田富强 +1 位作者 秋鸿 胡和平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3-617,共5页
为了描述干旱的空间及时间演进过程,并对比土壤水分干旱和植被干旱之间的异同,利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模拟的土壤水分数据及遥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基于SAD(severity-area-duration)方法重建了Color... 为了描述干旱的空间及时间演进过程,并对比土壤水分干旱和植被干旱之间的异同,利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模拟的土壤水分数据及遥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基于SAD(severity-area-duration)方法重建了Colorado流域2000—2008年的干旱事件,通过绘制SAD曲线分析了该流域的干旱特征,并比较了不同干旱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NDVI百分位数(NDVIP)和土壤水分百分位数(SMP)都可以用于重建Colorado流域的主要干旱事件,并描述对应干旱的特征;NDIVP监测的干旱事件持续时间小于SMP监测的结果。NDVIP具有反应干旱和湿润的能力,但其反映长期干旱的能力受植被生长周期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水文模型 遥感 SAD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MERIT DEM和DRT升尺度化算法的多分辨率全国河网数据集构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泽群 李超群 +6 位作者 吴欢 姜璐璐 男顶 秋鸿 王爱慧 赵世湖 Dai YAMAZAKI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相对较粗空间分辨率(>1 km)的水文网络或水文地理数据集是大尺度水文及陆面过程模型的基本输入数据,需要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高分辨率河网并通过升尺度化获取。MERIT DEM是消除了复合误差的新版全球高分辨率(90 m)数字高程模型,提... 相对较粗空间分辨率(>1 km)的水文网络或水文地理数据集是大尺度水文及陆面过程模型的基本输入数据,需要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高分辨率河网并通过升尺度化获取。MERIT DEM是消除了复合误差的新版全球高分辨率(90 m)数字高程模型,提取的高分辨率河网信息更为精准。DRT是当前国际水文领域常用的高效河网自动升尺度化算法之一,可将高分辨率河网的结构特性完好地输出到粗分辨率河网。该文选取MERIT DEM的中国部分作为数据源,通过DRT升尺度化算法获取全国1°、1/2°、1/4°、1/8°、1/10°、1/16°分辨率的河网数据(流向、河网、流域面积、流距),并采用目视检验、流域面积一致性检验、流距评估等方法综合验证了DRT升尺度数据集的质量。结果表明,DRT算法性能优越,生产的大尺度数据集准确地保护了河道位置、流动方向和流域面积等在高分辨率DEM中描绘的水文特征,将有效降低我国境内流域水文模拟中由水文地形参数化引起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河流网络 升尺度化 流距 流向 水文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时空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奚巧娟 钟华 +6 位作者 王涛 何天豪 高红凯 夏军 L.Wang-Erlandsson 秋鸿 刘俊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437-4448,共12页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灰色(如水库)、绿色(如森林)、蓝色(如湖泊)3种基础设施相辅相成,为调控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缺乏3种基础设施蓄水能力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制约...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灰色(如水库)、绿色(如森林)、蓝色(如湖泊)3种基础设施相辅相成,为调控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缺乏3种基础设施蓄水能力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制约了水资源协同调控和综合管理.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大坝、土壤根区蓄水能力、自然湖泊等数据,在流域尺度对比分析了中国九大流域3种水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并研究了三者蓄水能力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1)在长江、东南诸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流域,人工灰色蓄水能力已经超过陆地表层自然生态系统;(2) 1955~2020年中国灰色蓄水能力显著增加,各流域快速增长的时期有所差异;(3)各流域绿色蓄水能力变化较小,松辽、淮河流域略有增加;(4)蓝色蓄水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内陆河流域(包括青藏高原内流区)蓄水能力上升明显.本研究厘清了中国主要流域灰-绿-蓝蓄水能力的本底基础信息,揭示了各蓄水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有助于自然-人工水基础设施协同管理,为多维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根区蓄水能力 水库蓄水能力 湖泊蓄水能力 灰水-绿水-蓝水 水资源综合管理
原文传递
Hydroclima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agmati River Basin, Nepal 被引量:2
16
作者 Yam Prasad DHITAL 秋鸿 施建成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612-626,共15页
Study on hydroclima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mountainous river basins 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Changes i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discharge patter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indicators of... Study on hydroclima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mountainous river basins 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Changes i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discharge patter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indicators of hydroclima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river basins. In this study, the temperatures (maximum and minimum), precipitation, and discharge data from 1980 to 2009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hydroclima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agmati River Basin, Nepal.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Mann-Kendall test statistic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significant trend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discharge. Increasing trend of temperature was found in all seasons, although the change rate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asons for both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However, stronger warming trend was found in maximum temperature in comparison to the minimum in the whole basin. Both precipitation and discharge trend were increasing in the pre-monsoon season, but decreasing in the post-monsoon season. The significant trend of precipitation could not be observed in winter, although discharge trend was decreasing. Furthermore, the intensity of peak discharge was increasing, though there was not an obvious change in the intensity of maximum precipitation events. It is expected that all these changes have effects on agriculture, hydropower plant, and natural biodiversity in the mountainous river basin of Nep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gmati River Basin hydroclimatological chang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DISCHARGE
原文传递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seasonal forecasting: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17
作者 秋鸿 张学君 +5 位作者 段青云 黄诗峰 袁星 崔惠娟 李哲 刘星才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7期904-920,共17页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seasonal forecasting is an active research field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hydr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preparedness and mitigation. In recent decades, developments in groun...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seasonal forecasting is an active research field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hydr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preparedness and mitigation. In recent decades, developments in ground and satellite measurements have made the hydro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readily available, and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facilitated the data analysis in a real-time manner. New progress in climate research and modeling has enabled the prediction of seasonal climate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and increased resolution. These emerging techniques and advances have enabled more timely acquisition of accurate hydrological fluxes and status, and earlier warning of extreme hydrological events such as droughts and floods. This paper gives current state-of-the-art understanding of the uncertainties in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reviews the efforts and progress in operational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assisted by observations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experimental seasonal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practices in China. The grand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near future are also discussed, including acquiring and extracting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predicting realistic hydrological fluxes and states in the river basin being significantly altered by human activity, and filling the gap between numerical models and the end user. W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of the oper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and the priority to transfer research knowledge to decision-ma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UNCERTAINTY MODELING remote sensing climate model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8
作者 秋鸿 兰措 +15 位作者 苏凤阁 刘星才 孙赫 丁劲 王磊 冷国勇 张永强 桑燕芳 方海燕 张士锋 韩冬梅 刘小莽 贺莉 徐锡蒙 唐寅 Deliang Che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2807-2821,共15页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又有'亚洲水塔'之称,对其周边地区的水文和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冰川与河川径流变化影响到周边数十亿人口.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观测现状,回顾了青...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又有'亚洲水塔'之称,对其周边地区的水文和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冰川与河川径流变化影响到周边数十亿人口.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观测现状,回顾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变化研究. 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黄河源区年径流呈减少趋势、长江源区年径流呈微弱增加趋势,青藏高原其他江河源区的年径流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黄河上游、澜沧江上游、沱沱河及拉萨河源区的春季径流有增加趋势.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随着降水和冰雪融水增加,青藏高原大部分河流源区径流增加,洪水等极端水文事件发生更加频繁.青藏高原河流源区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稀缺,是河川径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的重大挑战.青藏高原水文研究亟需结合最新观测与模拟技术,提高水循环观测与模拟能力,深入认识青藏高原河川径流复杂性及其变化规律,为径流变化的影响评估及其应对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水塔 水循环 河川径流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的连锁效应 被引量:34
19
作者 秋鸿 刘星才 +2 位作者 周园园 王杰 运晓博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6-1312,共7页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亚洲大河文明的重要水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亚洲水塔”变化引起的水资源连锁效应与下游几十亿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下游地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亚洲大河文明的重要水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亚洲水塔”变化引起的水资源连锁效应与下游几十亿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下游地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亚洲水塔”下游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提高,水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和突出,“亚洲水塔”变化给下游地区水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亚洲水塔”变化改变河源区下泄径流,导致冰湖溃决等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威胁到下游地区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文章通过分析“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影响及相关研究不足,提出应加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下游流域水资源研究的结合,发展全流域水循环过程综合集成与模拟技术,阐明流域上下游的关联机制与“亚洲水塔”变化对下游水资源的连锁效应,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水塔 青藏高原 下游 水资源 连锁效应
原文传递
淮河流域(河南段)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34
20
作者 杨琴 秋鸿 张永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19-1530,共12页
水质的定量评估有利于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水污染防治政策.为研究近期淮河流域行政区划尺度上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以淮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根据2009—2017年31个水质站点的水质周测浓度,结合土地利用遥感监... 水质的定量评估有利于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水污染防治政策.为研究近期淮河流域行政区划尺度上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以淮河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根据2009—2017年31个水质站点的水质周测浓度,结合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季节性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及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ρ(CODCr)、ρ(NH4^+-N)和ρ(T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ρ(CODCr)、ρ(NH4^+-N)和ρ(TP)在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但各水质指标依然较高,ρ(CODCr)和ρ(TP)在丰水期略高于枯水期,ρ(NH4^+-N)在枯水期高于丰水期.②在空间上,水污染比较严重的有沱河、浍河、惠济河、涡河、贾鲁河、清潩河、颍河中游、黑茨河、汾泉河和洪汝河,大部分站点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或Ⅴ类水质,部分站点甚至属于GB3838—2002劣Ⅴ类水质;而颍河上游、北汝河、沙河、淮河干流及史灌河的水质较好,基本属于GB3838—2002Ⅰ类或Ⅱ类水质.③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ρ(CODCr)、ρ(NH4^+-N)、ρ(TP)与旱地和城镇面积占比均呈正相关,与林地、草地和荒地面积占比均呈负相关,与水域面积占比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显示,淮河流域(河南段)水质有所改善,但部分地区水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旱地与城镇用地是造成研究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林地、草地、荒地和水域能够缓解水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河南段) 水质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 季节性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