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7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及其机理讨论
被引量:
34
1
作者
汤
玉
平
刘运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烃类垂向微运移(盖层及其上部)形成近地表烃类异常是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提。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表明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油气藏不同部位微运移的差异性揭示了油气化探的有效性。文中依据地表和井中地球...
烃类垂向微运移(盖层及其上部)形成近地表烃类异常是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提。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表明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油气藏不同部位微运移的差异性揭示了油气化探的有效性。文中依据地表和井中地球化学成果,根据油气井中普遍存在的烃类向上趋轻的结构梯度和各指标正向运移梯度及晕源对比,揭示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强调了微裂缝网络系统的重要性,对微运移机理进行了讨论,较好地解释了地表化探异常的成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垂向微运移
地球化学效应
机理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参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汤
玉
平
丁相
玉
+2 位作者
吴向华
魏巍
李尚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统计分析了我国 1 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或地区的主要油气化探指标及变异特征 ,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划分准则。认为我国自西向东地球化学背景场渐渐降低 (西部盆地为高区域背景场 ,中、东部和近海盆地...
统计分析了我国 1 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或地区的主要油气化探指标及变异特征 ,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划分准则。认为我国自西向东地球化学背景场渐渐降低 (西部盆地为高区域背景场 ,中、东部和近海盆地为中等区域背景场 ,东北部盆地为低区域背景场 ) ;变异性不断增高 (酸解烃的变异系数 :塔里木盆地北部为 0 .2 1~ 0 .40 ,中、东部盆地为 0 .3 7~ 1 .2 ,松辽盆地南部为 1 .1 1~ 3 .5 0 ) ;烃类湿度系数呈现西干东湿的变化趋势。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与地热梯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揭示了两者间的成因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含油气盆地
区域地球化学场
参数特征
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量元素方法应用于近地表油气化探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3
作者
王国建
程同锦
+1 位作者
汤
玉
平
王多义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介绍了微量元素应用于近地表油气化探的基本原理、微量元素观测方法的分类、指标的示油气意义,及其在油气藏勘探方面应用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油气化探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
被引量:
17
4
作者
汤
玉
平
任春
+3 位作者
李沙园
陈英伟
张庆合
曹邦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5-301,共7页
中国油气化探历经几十年 ,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化探数据库的建立及功能、处理技术及成图技术 ,并对该数...
中国油气化探历经几十年 ,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化探数据库的建立及功能、处理技术及成图技术 ,并对该数据库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油气化探
中国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
18
5
作者
林智
尹军峰
+3 位作者
吴剑民
汤
玉
平
谭俊峰
权启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针对当前出口炒青绿茶品质存在的“色泽不绿、苦涩味重、有烟焦味”等突出问题进行鲜叶摊放、蒸汽杀青、脱水等关键工艺研究,综合提出长炒青绿茶、圆炒青绿茶加工新工艺。采用新工艺加工的炒青绿茶,汤色改善明显,无烟焦味。长炒青绿茶...
针对当前出口炒青绿茶品质存在的“色泽不绿、苦涩味重、有烟焦味”等突出问题进行鲜叶摊放、蒸汽杀青、脱水等关键工艺研究,综合提出长炒青绿茶、圆炒青绿茶加工新工艺。采用新工艺加工的炒青绿茶,汤色改善明显,无烟焦味。长炒青绿茶氨基酸含量提高23.8%,感官审评综合得分提高一个等级(+3.8分);圆炒青绿茶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2%和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
炒青绿茶
品质提升
加工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
被引量:
16
6
作者
任明兴
骆耀
平
+1 位作者
汤
玉
平
金攀
《茶叶》
200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 ,对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壳聚糖能促进茶树芽叶萌发和生长 ,提高茶叶产量 ,增加茶叶中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 ,降低酚氨比。壳聚糖对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咖啡碱影响不大。...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 ,对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壳聚糖能促进茶树芽叶萌发和生长 ,提高茶叶产量 ,增加茶叶中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 ,降低酚氨比。壳聚糖对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咖啡碱影响不大。本试验所设置浓度范围内 ,15 0 mg/kg是叶面喷施壳聚糖较适宜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应用效应
叶面喷施
氨基酸含量
茶叶产量
浓度
萌发
壳聚糖
影响
适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16
7
作者
汤
玉
平
王国建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是油气化探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影响了油气化探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因此加强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是油气化探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以油气微渗漏作用的概念为切入点,论述了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的复...
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是油气化探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影响了油气化探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因此加强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是油气化探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以油气微渗漏作用的概念为切入点,论述了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的复杂性。从烃类垂向微渗漏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方面,综述了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垂向微渗漏
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物理吸附气的油气指示意义
被引量:
15
8
作者
李广之
程同锦
+1 位作者
汤
玉
平
邓天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4-488,共5页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气技术是让样品在真空状态下比较完全地释放出物理作用吸附的气体,用气相色谱仪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的轻烃组分,然后根据轻烃的浓度变化来推断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气技术在岩性变化很大的四川盆地新场气田实验剖面上、在地质及地表条件复杂的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黄土塬实验区及塔里木盆地柴窝堡戈壁实验区都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意义,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吸附
轻烃
油气
指示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
被引量:
11
9
作者
汤
玉
平
刘运黎
+1 位作者
赵跃伟
陈银节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8-511,共4页
根据钻井垂向剖面中烃类的变化特征,研究其烃类垂向微运移迹象,用以追溯地表异常来源,进而研究近地表异常模式及成因机理。四川盆地油气井中自深至浅,环烷烃百分组成逐渐降低,正构和异构烷烃不断增加;280 nm和210 nm紫外导数值逐渐降低...
根据钻井垂向剖面中烃类的变化特征,研究其烃类垂向微运移迹象,用以追溯地表异常来源,进而研究近地表异常模式及成因机理。四川盆地油气井中自深至浅,环烷烃百分组成逐渐降低,正构和异构烷烃不断增加;280 nm和210 nm紫外导数值逐渐降低;运移指向明显,表征了烃类垂向微运移客观存在的事实。川西地区近地表样品与下伏储层C1—C5色谱图及三维荧光图谱基本相似,说明二者同源,揭示了近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近地表化探异常及其靶区预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微运移
地球化学效应
油气化探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气藏上置化探异常形态类型及其成因讨论
被引量:
12
10
作者
汤
玉
平
丁相
玉
龚维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对塔北、鄂尔多斯、松辽等地区典型油气到上宣化探异常形态类型的总结,认为油气藏上置异常基本类型为环状。环异常范围一般与油气区对应,环状高值带指示油水边界.研究认为,从与已知区对应关系以及环异常的连续度和自然弯曲形态...
通过对塔北、鄂尔多斯、松辽等地区典型油气到上宣化探异常形态类型的总结,认为油气藏上置异常基本类型为环状。环异常范围一般与油气区对应,环状高值带指示油水边界.研究认为,从与已知区对应关系以及环异常的连续度和自然弯曲形态上,组构具常有优于指标含量异常.环异常可能反映了油气田边线处烃类渗漏最强烈,边缘井烃类浓度和运移梯度显著高于油气吉井和外围干井的事实也说明了油水边界处存在与微裂缝系统发育和边水活动性及高溶解烃有关的高烃渗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类型
异常成因
油气藏
地球化学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11
作者
陈浙春
程同锦
+1 位作者
汤
玉
平
夏响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化探技术在未知区油气远景的预测评价、油气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评价等方面效果良好,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井中化探技术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的油气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表化探中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
11
12
作者
王国建
程同锦
+2 位作者
汤
玉
平
黄欣
朱怀
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1δ3C1)作为气态烃的示踪剂,是近地表油气化探中常用的判别烃类来源的方法。油气化探中分析土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的甲烷稳定碳同位素,一直沿用有机地球化学中的标准来确定地表土壤中的烃类属何种成因,所获得...
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1δ3C1)作为气态烃的示踪剂,是近地表油气化探中常用的判别烃类来源的方法。油气化探中分析土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的甲烷稳定碳同位素,一直沿用有机地球化学中的标准来确定地表土壤中的烃类属何种成因,所获得的结果往往令人难以信服。通过对已知区近地表土壤不同赋存状态烃类的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由于分馏现象、成壤母岩、运移机制等,近地表化探烃类异常的甲烷碳同位素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应用时应考虑甲烷碳同位素比值的干扰因素,从而把地表痕量轻烃稳定碳同位素与地下深部油气建立相应的联系,反映真假异常,提高油气化探异常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1
示踪剂
地表化探
赋存状态
干扰因素
油气化探异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气藏不同部位ΔC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
12
13
作者
汤
玉
平
蒋涛
刘运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77,共2页
油气藏不同部位的ΔC分布具有边缘井高于油井,油井高于干井的变化特征,但纵向上ΔC并不随梯度变化。因此在油气化探分析中,ΔC作为横向环境对比指标较为合适。
关键词
ΔC
油气藏
运移指标
油气运移
差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
被引量:
12
14
作者
蒋涛
汤
玉
平
+1 位作者
李武
张恒启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16,共6页
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油气化探技术在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广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化探方法的应用、油气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油...
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油气化探技术在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广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化探方法的应用、油气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等四顶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认识表明:油气化探是有效的、可靠的、有较强适应性的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油气勘探方法。结合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认识和化探技术的相关信息,认为应用范围更大、应用条件更加复杂的油气勘探领域,对油气化探技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和复杂的油气勘探条件,油气化探技术自身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和储备,综合化、现场化、可视化将可能贯穿于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基础理论
方法应用
测试技术
数据处理
解释评价
信息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气化探异常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
9
15
作者
汤
玉
平
魏巍
+2 位作者
李尚刚
丁相
玉
刘运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1-134,139,共5页
根据油气化探异常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其有关问题 ,指出了选择参数既要具有明确的地质、地化意义 ,又要符合某种数学原理及最优化准则。据此对异常与背景属性及其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概述了油气异常判识准则。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异常评价
优化准则
组构异常
油气藏
数学变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10
16
作者
刘运黎
汤
玉
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3-491,共9页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也是重要的源岩,由于埋藏较深,后期改造作用大,应以找气为勘查目标。三叠系烃源岩成熟度较好,但分布范围局限,勘探潜力受到影响。盆地的诸多油气显示及地面油气异常响应特征,充分证实了该盆地具有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整个盆地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响应特征明显,油气苗显示丰富,分布广泛。地球化学勘探测量发现了盆地内有3个近东西向展布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区带。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图,对油气属性进行了判别,均表现为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地球化学异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17
作者
汤
玉
平
李鼎民
+2 位作者
陈银节
王国建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0-353,共4页
无机组分虽然不是油气的基本组分,但它们种类繁多,与油气烃类的生成运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针对与油气田伴生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油气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油气评价的有效微量元素指标主要为Hg和...
无机组分虽然不是油气的基本组分,但它们种类繁多,与油气烃类的生成运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针对与油气田伴生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油气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油气评价的有效微量元素指标主要为Hg和w(V)/w(Ni)、w(V)/w(Fe),其次为w(N)/w(Org.C)、Pb、U;微量元素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环状,即油气藏上方为低值区,油气藏边缘为高值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查
微量元素
油气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油气化探的近期进展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
9
18
作者
汤
玉
平
赵克斌
+2 位作者
吴传芝
蒋涛
王国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4-1619,共6页
近10多年来,中国油气化探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展了油气化探异常类型及成因机理研究,进行了烃类垂向微渗漏模拟试验,提出了"气相压驱裂隙渗透"理论;在酸解烃、蚀变碳酸盐、荧光、紫外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
近10多年来,中国油气化探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展了油气化探异常类型及成因机理研究,进行了烃类垂向微渗漏模拟试验,提出了"气相压驱裂隙渗透"理论;在酸解烃、蚀变碳酸盐、荧光、紫外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热释烃、高效液相色谱芳烃、物理吸附气、微生物专性烃菌等新方法;进行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无机成因气的油气化探应用研究;开展了复杂地表区如沙漠、戈壁、黄土塬、山区等化探技术方法的研究;进行了雪样地球化学方法试验;海上化探蓬勃发展,尤其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峡开展了大量油气化探工作;研发了新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评价技术,如决策分析、分形几何、人工神经网络等得到应用,建立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油气化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北油田上方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
9
19
作者
顾磊
许科伟
+2 位作者
汤
玉
平
杨帆
孙永革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82,共7页
精确识别活性微生物标识物是目前微生物油气勘探的技术核心,为深入认识各典型油气藏上方油气微生物标识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北地区油气富集带上方的油气微生物物种丰度、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结果显示油气点上方样品较之背景...
精确识别活性微生物标识物是目前微生物油气勘探的技术核心,为深入认识各典型油气藏上方油气微生物标识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北地区油气富集带上方的油气微生物物种丰度、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结果显示油气点上方样品较之背景非油气点具有更多的特有物种,其中油气点样品中含199种,背景非油气点样品中含77种.从中共鉴定出10种主要油气微生物,发现其中的3类优势物种(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是利用烃类兼性生长的微生物;同时通过解析统计学差异值较高的生物标记物时,发现两种统计学差异值大于5的微生物,分别为背景非油气点上的弧菌科Vibrionaceae维氏气单胞菌和油气点上的方肠杆菌科Erythrobacteraceae赤杆菌.本研究可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提供直接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油气微生物勘探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
9
20
作者
汤
玉
平
顾磊
+3 位作者
许科伟
杨帆
赵克斌
孙永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86-2395,共10页
【目的】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是基于油气藏的轻烃微渗漏原理衍生的地表勘探技术。油气藏中的轻烃部分(C1-C5)以微渗漏的方式通过上覆的沉积层,在近地表土壤中诱导专门利用轻烃的微生物繁殖与生长,油气区的微生物种类与浓度有别于下伏没...
【目的】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是基于油气藏的轻烃微渗漏原理衍生的地表勘探技术。油气藏中的轻烃部分(C1-C5)以微渗漏的方式通过上覆的沉积层,在近地表土壤中诱导专门利用轻烃的微生物繁殖与生长,油气区的微生物种类与浓度有别于下伏没有油气藏的地区。通过分析微生物的浓度异常特征,对油气富集区及油气藏进行研究和预测。【方法】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研究油气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海相碳酸盐岩气田普光气田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微生物勘探研究,鉴定油气藏上方气态烃氧化过程的微生物驱动者,提取土壤中的微生物异常信息。【结果】人工模拟条件下发现Lacibacter cauensis、Methylococcaceae、Methylophilaceae与甲烷气体培养正相关(气指示菌),而未培养的硫氧化微生物等则与丁烷培养正相关(油指示菌)。【结论】进一步在普光气田原位研究中进行验证,发现地表油气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异常与油气藏有较好的关联性;与油气化探指标对比后发现,油气藏上方微生物正异常和轻烃负异常具有较为明显的互补关系。本研究深化了对典型油气藏上方气态烃氧化微生物转化机制的认识,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微生物
异常识别
生物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及其机理讨论
被引量:
34
1
作者
汤
玉
平
刘运黎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合肥化探研究所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1-436,共6页
文摘
烃类垂向微运移(盖层及其上部)形成近地表烃类异常是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提。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表明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油气藏不同部位微运移的差异性揭示了油气化探的有效性。文中依据地表和井中地球化学成果,根据油气井中普遍存在的烃类向上趋轻的结构梯度和各指标正向运移梯度及晕源对比,揭示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强调了微裂缝网络系统的重要性,对微运移机理进行了讨论,较好地解释了地表化探异常的成因机理。
关键词
烃类
垂向微运移
地球化学效应
机理
油气运移
Keywords
mechanism
geochemical effect
micromigration
hydrocarbon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T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参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
21
2
作者
汤
玉
平
丁相
玉
吴向华
魏巍
李尚刚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化探研究所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文摘
统计分析了我国 1 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或地区的主要油气化探指标及变异特征 ,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划分准则。认为我国自西向东地球化学背景场渐渐降低 (西部盆地为高区域背景场 ,中、东部和近海盆地为中等区域背景场 ,东北部盆地为低区域背景场 ) ;变异性不断增高 (酸解烃的变异系数 :塔里木盆地北部为 0 .2 1~ 0 .40 ,中、东部盆地为 0 .3 7~ 1 .2 ,松辽盆地南部为 1 .1 1~ 3 .5 0 ) ;烃类湿度系数呈现西干东湿的变化趋势。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与地热梯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揭示了两者间的成因关系。图
关键词
中国
含油气盆地
区域地球化学场
参数特征
成因
Keywords
Petroliferous bas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Parameter, Feature, Regional geochemical field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量元素方法应用于近地表油气化探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3
作者
王国建
程同锦
汤
玉
平
王多义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310302)资助
文摘
介绍了微量元素应用于近地表油气化探的基本原理、微量元素观测方法的分类、指标的示油气意义,及其在油气藏勘探方面应用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油气化探
地球化学
Keywords
trace elements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分类号
P63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
被引量:
17
4
作者
汤
玉
平
任春
李沙园
陈英伟
张庆合
曹邦功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化探中心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北京计算中心
出处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5-301,共7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科研项目资助!(XYK-98-2 5 )
文摘
中国油气化探历经几十年 ,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化探数据库的建立及功能、处理技术及成图技术 ,并对该数据库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
关键词
数据库
油气化探
中国
含油气盆地
Keywords
database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China
hydrocarbon bearing basinsT
分类号
TE13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TP311.1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
18
5
作者
林智
尹军峰
吴剑民
汤
玉
平
谭俊峰
权启爱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杭州嘉盛茶业有限公司
武义汤记高山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基金
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2-12-01A)
文摘
针对当前出口炒青绿茶品质存在的“色泽不绿、苦涩味重、有烟焦味”等突出问题进行鲜叶摊放、蒸汽杀青、脱水等关键工艺研究,综合提出长炒青绿茶、圆炒青绿茶加工新工艺。采用新工艺加工的炒青绿茶,汤色改善明显,无烟焦味。长炒青绿茶氨基酸含量提高23.8%,感官审评综合得分提高一个等级(+3.8分);圆炒青绿茶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2%和5.6%。
关键词
出口
炒青绿茶
品质提升
加工技术
Keywords
export
Chinese roasted green tea
quality-improving
processing technique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
被引量:
16
6
作者
任明兴
骆耀
平
汤
玉
平
金攀
机构
浙江大学茶学系
武义汤记高山茶叶有限公司
出处
《茶叶》
200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2 0 0 3 0 2 5 5 )
浙江省武义县科技局资助项目 (2 0 0 4-0 5 -2 4)
文摘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 ,对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壳聚糖能促进茶树芽叶萌发和生长 ,提高茶叶产量 ,增加茶叶中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 ,降低酚氨比。壳聚糖对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咖啡碱影响不大。本试验所设置浓度范围内 ,15 0 mg/kg是叶面喷施壳聚糖较适宜的浓度。
关键词
茶树
应用效应
叶面喷施
氨基酸含量
茶叶产量
浓度
萌发
壳聚糖
影响
适宜
Keywords
Chitosan
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Growth
Yield
Qualit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16
7
作者
汤
玉
平
王国建
程同锦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5-469,共5页
文摘
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是油气化探的基础理论,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影响了油气化探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因此加强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是油气化探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以油气微渗漏作用的概念为切入点,论述了烃类垂向微渗漏过程的复杂性。从烃类垂向微渗漏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方面,综述了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烃类
垂向微渗漏
现状与发展趋势
Keywords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分类号
P63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TE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物理吸附气的油气指示意义
被引量:
15
8
作者
李广之
程同锦
汤
玉
平
邓天龙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合肥石油化探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4-488,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P02091)
文摘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气技术是让样品在真空状态下比较完全地释放出物理作用吸附的气体,用气相色谱仪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的轻烃组分,然后根据轻烃的浓度变化来推断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气技术在岩性变化很大的四川盆地新场气田实验剖面上、在地质及地表条件复杂的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黄土塬实验区及塔里木盆地柴窝堡戈壁实验区都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意义,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物理吸附
轻烃
油气
指示意义
Keywords
physically absorb
light hydrocarbon
oil or gas
petroleum geologic significance
分类号
TE13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
被引量:
11
9
作者
汤
玉
平
刘运黎
赵跃伟
陈银节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化探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8-511,共4页
文摘
根据钻井垂向剖面中烃类的变化特征,研究其烃类垂向微运移迹象,用以追溯地表异常来源,进而研究近地表异常模式及成因机理。四川盆地油气井中自深至浅,环烷烃百分组成逐渐降低,正构和异构烷烃不断增加;280 nm和210 nm紫外导数值逐渐降低;运移指向明显,表征了烃类垂向微运移客观存在的事实。川西地区近地表样品与下伏储层C1—C5色谱图及三维荧光图谱基本相似,说明二者同源,揭示了近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近地表化探异常及其靶区预测是可靠的。
关键词
烃类
微运移
地球化学效应
油气化探
四川盆地
Keywords
hydrocarbon micro-migration
geochemical effect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for oil and gas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3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藏上置化探异常形态类型及其成因讨论
被引量:
12
10
作者
汤
玉
平
丁相
玉
龚维琪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化深中心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9,共5页
文摘
通过对塔北、鄂尔多斯、松辽等地区典型油气到上宣化探异常形态类型的总结,认为油气藏上置异常基本类型为环状。环异常范围一般与油气区对应,环状高值带指示油水边界.研究认为,从与已知区对应关系以及环异常的连续度和自然弯曲形态上,组构具常有优于指标含量异常.环异常可能反映了油气田边线处烃类渗漏最强烈,边缘井烃类浓度和运移梯度显著高于油气吉井和外围干井的事实也说明了油水边界处存在与微裂缝系统发育和边水活动性及高溶解烃有关的高烃渗漏区.
关键词
异常类型
异常成因
油气藏
地球化学场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
11
11
作者
陈浙春
程同锦
汤
玉
平
夏响华
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化探研究所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金
中石化股份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编号:P02091)资助.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化探技术在未知区油气远景的预测评价、油气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评价等方面效果良好,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井中化探技术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的油气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
Keywords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arim basin
Oil and gas exploraion.
分类号
TE13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表化探中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
11
12
作者
王国建
程同锦
汤
玉
平
黄欣
朱怀
平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P05069)
文摘
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1δ3C1)作为气态烃的示踪剂,是近地表油气化探中常用的判别烃类来源的方法。油气化探中分析土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的甲烷稳定碳同位素,一直沿用有机地球化学中的标准来确定地表土壤中的烃类属何种成因,所获得的结果往往令人难以信服。通过对已知区近地表土壤不同赋存状态烃类的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由于分馏现象、成壤母岩、运移机制等,近地表化探烃类异常的甲烷碳同位素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应用时应考虑甲烷碳同位素比值的干扰因素,从而把地表痕量轻烃稳定碳同位素与地下深部油气建立相应的联系,反映真假异常,提高油气化探异常的可信度。
关键词
δ^13C1
示踪剂
地表化探
赋存状态
干扰因素
油气化探异常
Keywords
δ^13C1
tracer
surfac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mode of occurrence
interfering factor
geochemical anomaly
分类号
P63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藏不同部位ΔC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
12
13
作者
汤
玉
平
蒋涛
刘运黎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化探中心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77,共2页
文摘
油气藏不同部位的ΔC分布具有边缘井高于油井,油井高于干井的变化特征,但纵向上ΔC并不随梯度变化。因此在油气化探分析中,ΔC作为横向环境对比指标较为合适。
关键词
ΔC
油气藏
运移指标
油气运移
差异性
Keywords
oil and gas reservoir\ C\ environment\ migration index.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
被引量:
12
14
作者
蒋涛
汤
玉
平
李武
张恒启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实验研究所
出处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16,共6页
文摘
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油气化探技术在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广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化探方法的应用、油气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等四顶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认识表明:油气化探是有效的、可靠的、有较强适应性的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油气勘探方法。结合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认识和化探技术的相关信息,认为应用范围更大、应用条件更加复杂的油气勘探领域,对油气化探技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和复杂的油气勘探条件,油气化探技术自身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和储备,综合化、现场化、可视化将可能贯穿于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基础理论
方法应用
测试技术
数据处理
解释评价
信息分析
Keywords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basic theory
method application
analytical technique
data-processing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inform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P63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气化探异常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
9
15
作者
汤
玉
平
魏巍
李尚刚
丁相
玉
刘运黎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化探研究所
出处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1-134,139,共5页
文摘
根据油气化探异常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其有关问题 ,指出了选择参数既要具有明确的地质、地化意义 ,又要符合某种数学原理及最优化准则。据此对异常与背景属性及其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概述了油气异常判识准则。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异常评价
优化准则
组构异常
油气藏
数学变换
Keywords
oil and ga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appraisal of anomal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criterion
composite anomaly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10
16
作者
刘运黎
汤
玉
平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3-491,共9页
基金
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项目经理部项目<2001年六盘山盆地面积化探普查项目>(编号:2001-2-01)
文摘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也是重要的源岩,由于埋藏较深,后期改造作用大,应以找气为勘查目标。三叠系烃源岩成熟度较好,但分布范围局限,勘探潜力受到影响。盆地的诸多油气显示及地面油气异常响应特征,充分证实了该盆地具有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整个盆地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响应特征明显,油气苗显示丰富,分布广泛。地球化学勘探测量发现了盆地内有3个近东西向展布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区带。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图,对油气属性进行了判别,均表现为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性。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地球化学异常
Keywords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Liupanshan basin
source rock
geochemistry
hydrocarbon geochemical anomaly
分类号
P618.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9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
10
17
作者
汤
玉
平
李鼎民
陈银节
王国建
程同锦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出处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0-353,共4页
文摘
无机组分虽然不是油气的基本组分,但它们种类繁多,与油气烃类的生成运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针对与油气田伴生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油气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油气评价的有效微量元素指标主要为Hg和w(V)/w(Ni)、w(V)/w(Fe),其次为w(N)/w(Org.C)、Pb、U;微量元素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环状,即油气藏上方为低值区,油气藏边缘为高值异常区。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查
微量元素
油气藏
Keyword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race elements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分类号
P63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油气化探的近期进展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
9
18
作者
汤
玉
平
赵克斌
吴传芝
蒋涛
王国建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4-1619,共6页
文摘
近10多年来,中国油气化探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展了油气化探异常类型及成因机理研究,进行了烃类垂向微渗漏模拟试验,提出了"气相压驱裂隙渗透"理论;在酸解烃、蚀变碳酸盐、荧光、紫外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热释烃、高效液相色谱芳烃、物理吸附气、微生物专性烃菌等新方法;进行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无机成因气的油气化探应用研究;开展了复杂地表区如沙漠、戈壁、黄土塬、山区等化探技术方法的研究;进行了雪样地球化学方法试验;海上化探蓬勃发展,尤其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峡开展了大量油气化探工作;研发了新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评价技术,如决策分析、分形几何、人工神经网络等得到应用,建立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油气化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油气化探
进展
发展方向
Keywords
hydrocarbo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recent advance
developing trend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22.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北油田上方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
9
19
作者
顾磊
许科伟
汤
玉
平
杨帆
孙永革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82,共7页
基金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部项目(P14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241
+1 种基金
41372131
41172112)资助~~
文摘
精确识别活性微生物标识物是目前微生物油气勘探的技术核心,为深入认识各典型油气藏上方油气微生物标识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北地区油气富集带上方的油气微生物物种丰度、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结果显示油气点上方样品较之背景非油气点具有更多的特有物种,其中油气点样品中含199种,背景非油气点样品中含77种.从中共鉴定出10种主要油气微生物,发现其中的3类优势物种(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是利用烃类兼性生长的微生物;同时通过解析统计学差异值较高的生物标记物时,发现两种统计学差异值大于5的微生物,分别为背景非油气点上的弧菌科Vibrionaceae维氏气单胞菌和油气点上的方肠杆菌科Erythrobacteraceae赤杆菌.本研究可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提供直接实验依据.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microbial prospecting for oil and ga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community structure
microbial diversit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32.4 [天文地球—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油气微生物勘探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
9
20
作者
汤
玉
平
顾磊
许科伟
杨帆
赵克斌
孙永革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86-2395,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部项目(No.P14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202241)~~
文摘
【目的】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是基于油气藏的轻烃微渗漏原理衍生的地表勘探技术。油气藏中的轻烃部分(C1-C5)以微渗漏的方式通过上覆的沉积层,在近地表土壤中诱导专门利用轻烃的微生物繁殖与生长,油气区的微生物种类与浓度有别于下伏没有油气藏的地区。通过分析微生物的浓度异常特征,对油气富集区及油气藏进行研究和预测。【方法】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研究油气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异常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海相碳酸盐岩气田普光气田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微生物勘探研究,鉴定油气藏上方气态烃氧化过程的微生物驱动者,提取土壤中的微生物异常信息。【结果】人工模拟条件下发现Lacibacter cauensis、Methylococcaceae、Methylophilaceae与甲烷气体培养正相关(气指示菌),而未培养的硫氧化微生物等则与丁烷培养正相关(油指示菌)。【结论】进一步在普光气田原位研究中进行验证,发现地表油气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异常与油气藏有较好的关联性;与油气化探指标对比后发现,油气藏上方微生物正异常和轻烃负异常具有较为明显的互补关系。本研究深化了对典型油气藏上方气态烃氧化微生物转化机制的认识,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微生物
异常识别
生物地理学
Keywords
Marine carbonatite
Microbial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Anomaly identification
Biogeography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及其机理讨论
汤
玉
平
刘运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参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汤
玉
平
丁相
玉
吴向华
魏巍
李尚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量元素方法应用于近地表油气化探研究进展
王国建
程同锦
汤
玉
平
王多义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6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
汤
玉
平
任春
李沙园
陈英伟
张庆合
曹邦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0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研究
林智
尹军峰
吴剑民
汤
玉
平
谭俊峰
权启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壳聚糖在茶树上的应用效应
任明兴
骆耀
平
汤
玉
平
金攀
《茶叶》
2004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烃类垂向微渗漏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汤
玉
平
王国建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物理吸附气的油气指示意义
李广之
程同锦
汤
玉
平
邓天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
汤
玉
平
刘运黎
赵跃伟
陈银节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油气藏上置化探异常形态类型及其成因讨论
汤
玉
平
丁相
玉
龚维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陈浙春
程同锦
汤
玉
平
夏响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地表化探中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王国建
程同锦
汤
玉
平
黄欣
朱怀
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油气藏不同部位ΔC差异性分析
汤
玉
平
蒋涛
刘运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
蒋涛
汤
玉
平
李武
张恒启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油气化探异常评价的研究
汤
玉
平
魏巍
李尚刚
丁相
玉
刘运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刘运黎
汤
玉
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汤
玉
平
李鼎民
陈银节
王国建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油气化探的近期进展和发展方向
汤
玉
平
赵克斌
吴传芝
蒋涛
王国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玉北油田上方微生物多样性
顾磊
许科伟
汤
玉
平
杨帆
孙永革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原文传递
20
油气微生物勘探机理及应用
汤
玉
平
顾磊
许科伟
杨帆
赵克斌
孙永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