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经》之肝脾同治论 被引量:12
1
作者 汤川安 《中医文献杂志》 2011年第3期25-28,共4页
肝脾同治理论在二千多年前成书的《内经》中已有相当丰富与精辟的论述。《内经》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依赖,病理上互相影响,很容易导致肝脾同病,所以在治法上主张肝脾同治,从而构建了初具规模的肝脾同治理论体系。
关键词 内经 肝脾同治 五行
下载PDF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论 被引量:12
2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后世《金匮要略》注家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句话理解为治疗痰饮病的总原则,把"和"字理解和法,即用平和温和的方药治病。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有违张仲景本意,"和"在这句话中没有什么实际含义。
关键词 张仲景 温药
下载PDF
论熟地的炮制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6-8,共3页
熟地黄为补血要药。明代以前医家使用蒸晒炮制法得到熟地,后来医家绝大多数是认可的。明代以来又出现加入砂仁、酒等炮制法,这种方法得到的熟地,反对的声音多起来。有四个代表:张景岳认为是画蛇添足;吴仪洛认为乱其静性;陈修园认为炒枯... 熟地黄为补血要药。明代以前医家使用蒸晒炮制法得到熟地,后来医家绝大多数是认可的。明代以来又出现加入砂仁、酒等炮制法,这种方法得到的熟地,反对的声音多起来。有四个代表:张景岳认为是画蛇添足;吴仪洛认为乱其静性;陈修园认为炒枯伤阴;黄元御认为是庸工妄作。作者通过梳理历代中药书籍相关记载,考以历代临床大家的使用经验,证以中医的基本理论,得出肯定的结论:经过这种炮制法得到的熟地,不仅可以去除其滋腻之性,而且可以转寒为温,拓展地黄的使用范围。古人所创造的熟地炮制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应该推广。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证熟地炮制的必要性:纸上谈兵、二流地位、辛香悦脾、阳生阴长、仲圣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 炮制法
下载PDF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乃肝脾同治之剂 被引量:6
4
作者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方剂学领域一直把三泻心汤看作调和脾胃类和解剂。笔者认为它们是肝脾同治之剂,补脾之中寓清肝之法。半夏泻心汤偏于治疗胃气上逆证;生姜泻心汤偏于治疗中焦水饮证;甘草泻心汤偏于治疗脾虚泄泻证。
关键词 肝脾同治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下载PDF
论《素问》中“隐曲”的含义——兼析罗元恺释为“小便不利”之误 被引量:5
5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内经》中关于"隐曲"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前贤相关论述,并综合分析《内经》中谈及"隐曲"一词的5处经文,得出结论:《内经》中"隐曲"一词指人的前阴部,并引申为"男女之事"之意。就罗... 《内经》中关于"隐曲"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前贤相关论述,并综合分析《内经》中谈及"隐曲"一词的5处经文,得出结论:《内经》中"隐曲"一词指人的前阴部,并引申为"男女之事"之意。就罗元恺先生早年把"隐曲"解释为"小便不利"的观点进行剖析,认为罗先生论述存在有违经意、以偏概全、不合情理、不合文理的缺憾。罗先生最终能够自我否定,不失大家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曲 男女之事 《内经》
下载PDF
论募原乃肠胃外静脉丛 被引量:6
6
作者 汤川安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5期35-37,共3页
《内经》中"募原"二字,全元起改为了"膜原",导致后世望文生义,把"募原"理解为膜状组织的总称。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及前贤治疗邪伏募原疾病的方法,笔者认为"募原&... 《内经》中"募原"二字,全元起改为了"膜原",导致后世望文生义,把"募原"理解为膜状组织的总称。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及前贤治疗邪伏募原疾病的方法,笔者认为"募原"不是膜状组织,而是肠胃外静脉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募原 肠胃外静脉丛 内经 解剖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中“助用焦苦”一句中“焦”乃衍文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元洁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8期12-14,共3页
对于《金匮要略》中"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句话,各家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是肝虚治法,皆从五味入五脏来解释。笔者认为"焦"乃气味,属于闻诊范畴,和酸、苦、甘属于药味不同,不应该并举,乃衍文。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焦苦 衍文
下载PDF
《内经》脾脉之我见 被引量:2
8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是指迟怠脉或结脉",如水之流"则指极快速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平脾脉 病脾脉 死脾脉 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PDF
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4期13-15,共3页
吴鞠通不仅是温病大家,还善于治疗杂病,尤其在治疗危重病方面胆大心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后人研究继承。本文对《吴鞠通医案》治疗危重病医案进行研究,归纳出八点体会。一、敢用重剂;二、频服不断;三、道地药材;四、交替用药;五、... 吴鞠通不仅是温病大家,还善于治疗杂病,尤其在治疗危重病方面胆大心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后人研究继承。本文对《吴鞠通医案》治疗危重病医案进行研究,归纳出八点体会。一、敢用重剂;二、频服不断;三、道地药材;四、交替用药;五、内外合治;六、善用血肉有情之品;七、配合精神治疗;八、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危重病
下载PDF
张景岳论“和阵”以及“和解剂”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元洁 汤川安 《中医研究》 2009年第10期1-2,共2页
关键词 张景岳 和阵 散阵 和解剂
下载PDF
脾肾同调治疗不育验案3则
11
作者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8-139,共2页
肾为先天,藏精,主生殖,男性精子质量差者,首重治肾。脾为后天,居中焦而灌四旁,主运化水谷,化精微而养它脏。故治不育,脾肾同调,相得益彰。
关键词 不育 脾肾同调 验案
下载PDF
丸药之外廓法论
12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丸药很早开始就作为常用剂型使用,但是一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对外廓法的记载。外廓法是丸药的一种特殊制作方法,就是在常规丸药的外面再包裹一层药物,适用于病机复杂的疾病。外廓法是中医剂型创新的一次质的飞跃,凝聚了先贤的聪明才智。... 丸药很早开始就作为常用剂型使用,但是一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对外廓法的记载。外廓法是丸药的一种特殊制作方法,就是在常规丸药的外面再包裹一层药物,适用于病机复杂的疾病。外廓法是中医剂型创新的一次质的飞跃,凝聚了先贤的聪明才智。本文从外廓法的历史沿革、医家传承、适用范围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药 外廓法
下载PDF
运用《伤寒论》解表法治验3则
13
作者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62-163,共2页
《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治疗外感病,首尊张仲景。不仅六经辨证法度森严,至于煎煮、服药诸法也各有讲究。本文选择3例验案,皆因初病未能有效运用解表法,而病情缠绵不愈,通过正确运用解表法,都得以向愈。
关键词 伤寒论 解表法 验案
下载PDF
周小农“内病外治”论
14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09年第2期55-57,共3页
周小农为近代内科名家,善于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本文主要就《周小农医案》中的外治法进行研究,从外治药物剂型、敷药部位、药物药性、药物构成、使用对象、与内服药的关系、外治法的功用七个方面深入分析,以资今人借鉴。
关键词 周小农 内病外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作词规则角度看苏轼词合律问题
15
作者 汤川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1期49-54,共6页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在词史上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家。我们对他的评价应当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 ,尽可能的还他历史本来的面目。论及苏词 ,前人走向两个极端。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不合律 ;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合律...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在词史上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家。我们对他的评价应当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 ,尽可能的还他历史本来的面目。论及苏词 ,前人走向两个极端。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不合律 ;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合律。两派你来我往 ,争论不休。两派的失误都在于以偏概全。我试以填词基本法则为依据 ,具体细致地综合分析有关苏词的材料 ,得出苏词合声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词 填词规则 音势 四声
下载PDF
评张山雷《中风斠诠》
16
作者 汤川安 《光明中医》 2008年第3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中风斠诠》 中医文献学 张山雷
下载PDF
秦观思想体系简论
17
作者 汤川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80-82,共3页
宋代的思想统治较为宽松,当时士人思想较为活跃,呈现争鸣之势。在三苏蜀学影响下,秦观信奉汉初的黄老思想,并构筑了具有很高思辩性的思想体系。他的理想就是作一个有道之士。
关键词 秦观 思想体系 宋代 黄老思想 三苏蜀学 老子 个人修养 哲学 《圣人继天测灵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