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经》之肝脾同治论
被引量:
12
1
作者
汤川安
《中医文献杂志》
2011年第3期25-28,共4页
肝脾同治理论在二千多年前成书的《内经》中已有相当丰富与精辟的论述。《内经》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依赖,病理上互相影响,很容易导致肝脾同病,所以在治法上主张肝脾同治,从而构建了初具规模的肝脾同治理论体系。
关键词
内经
肝脾同治
五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论
被引量:
12
2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后世《金匮要略》注家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句话理解为治疗痰饮病的总原则,把"和"字理解和法,即用平和温和的方药治病。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有违张仲景本意,"和"在这句话中没有什么实际含义。
关键词
张仲景
温药
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熟地的炮制法
被引量:
8
3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6-8,共3页
熟地黄为补血要药。明代以前医家使用蒸晒炮制法得到熟地,后来医家绝大多数是认可的。明代以来又出现加入砂仁、酒等炮制法,这种方法得到的熟地,反对的声音多起来。有四个代表:张景岳认为是画蛇添足;吴仪洛认为乱其静性;陈修园认为炒枯...
熟地黄为补血要药。明代以前医家使用蒸晒炮制法得到熟地,后来医家绝大多数是认可的。明代以来又出现加入砂仁、酒等炮制法,这种方法得到的熟地,反对的声音多起来。有四个代表:张景岳认为是画蛇添足;吴仪洛认为乱其静性;陈修园认为炒枯伤阴;黄元御认为是庸工妄作。作者通过梳理历代中药书籍相关记载,考以历代临床大家的使用经验,证以中医的基本理论,得出肯定的结论:经过这种炮制法得到的熟地,不仅可以去除其滋腻之性,而且可以转寒为温,拓展地黄的使用范围。古人所创造的熟地炮制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应该推广。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证熟地炮制的必要性:纸上谈兵、二流地位、辛香悦脾、阳生阴长、仲圣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
炮制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乃肝脾同治之剂
被引量:
6
4
作者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方剂学领域一直把三泻心汤看作调和脾胃类和解剂。笔者认为它们是肝脾同治之剂,补脾之中寓清肝之法。半夏泻心汤偏于治疗胃气上逆证;生姜泻心汤偏于治疗中焦水饮证;甘草泻心汤偏于治疗脾虚泄泻证。
关键词
肝脾同治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素问》中“隐曲”的含义——兼析罗元恺释为“小便不利”之误
被引量:
5
5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内经》中关于"隐曲"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前贤相关论述,并综合分析《内经》中谈及"隐曲"一词的5处经文,得出结论:《内经》中"隐曲"一词指人的前阴部,并引申为"男女之事"之意。就罗...
《内经》中关于"隐曲"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前贤相关论述,并综合分析《内经》中谈及"隐曲"一词的5处经文,得出结论:《内经》中"隐曲"一词指人的前阴部,并引申为"男女之事"之意。就罗元恺先生早年把"隐曲"解释为"小便不利"的观点进行剖析,认为罗先生论述存在有违经意、以偏概全、不合情理、不合文理的缺憾。罗先生最终能够自我否定,不失大家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曲
男女之事
《内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募原乃肠胃外静脉丛
被引量:
6
6
作者
汤川安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5期35-37,共3页
《内经》中"募原"二字,全元起改为了"膜原",导致后世望文生义,把"募原"理解为膜状组织的总称。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及前贤治疗邪伏募原疾病的方法,笔者认为"募原&...
《内经》中"募原"二字,全元起改为了"膜原",导致后世望文生义,把"募原"理解为膜状组织的总称。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及前贤治疗邪伏募原疾病的方法,笔者认为"募原"不是膜状组织,而是肠胃外静脉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募原
肠胃外静脉丛
内经
解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匮要略》中“助用焦苦”一句中“焦”乃衍文论
被引量:
3
7
作者
朱元洁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8期12-14,共3页
对于《金匮要略》中"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句话,各家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是肝虚治法,皆从五味入五脏来解释。笔者认为"焦"乃气味,属于闻诊范畴,和酸、苦、甘属于药味不同,不应该并举,乃衍文。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焦苦
衍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经》脾脉之我见
被引量:
2
8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是指迟怠脉或结脉",如水之流"则指极快速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平脾脉
病脾脉
死脾脉
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被引量:
2
9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4期13-15,共3页
吴鞠通不仅是温病大家,还善于治疗杂病,尤其在治疗危重病方面胆大心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后人研究继承。本文对《吴鞠通医案》治疗危重病医案进行研究,归纳出八点体会。一、敢用重剂;二、频服不断;三、道地药材;四、交替用药;五、...
吴鞠通不仅是温病大家,还善于治疗杂病,尤其在治疗危重病方面胆大心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后人研究继承。本文对《吴鞠通医案》治疗危重病医案进行研究,归纳出八点体会。一、敢用重剂;二、频服不断;三、道地药材;四、交替用药;五、内外合治;六、善用血肉有情之品;七、配合精神治疗;八、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危重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景岳论“和阵”以及“和解剂”
被引量:
1
10
作者
朱元洁
汤川安
《中医研究》
2009年第10期1-2,共2页
关键词
张景岳
和阵
散阵
和解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脾肾同调治疗不育验案3则
11
作者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8-139,共2页
肾为先天,藏精,主生殖,男性精子质量差者,首重治肾。脾为后天,居中焦而灌四旁,主运化水谷,化精微而养它脏。故治不育,脾肾同调,相得益彰。
关键词
不育
脾肾同调
验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丸药之外廓法论
12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丸药很早开始就作为常用剂型使用,但是一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对外廓法的记载。外廓法是丸药的一种特殊制作方法,就是在常规丸药的外面再包裹一层药物,适用于病机复杂的疾病。外廓法是中医剂型创新的一次质的飞跃,凝聚了先贤的聪明才智。...
丸药很早开始就作为常用剂型使用,但是一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对外廓法的记载。外廓法是丸药的一种特殊制作方法,就是在常规丸药的外面再包裹一层药物,适用于病机复杂的疾病。外廓法是中医剂型创新的一次质的飞跃,凝聚了先贤的聪明才智。本文从外廓法的历史沿革、医家传承、适用范围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药
外廓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用《伤寒论》解表法治验3则
13
作者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62-163,共2页
《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治疗外感病,首尊张仲景。不仅六经辨证法度森严,至于煎煮、服药诸法也各有讲究。本文选择3例验案,皆因初病未能有效运用解表法,而病情缠绵不愈,通过正确运用解表法,都得以向愈。
关键词
伤寒论
解表法
验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小农“内病外治”论
14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09年第2期55-57,共3页
周小农为近代内科名家,善于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本文主要就《周小农医案》中的外治法进行研究,从外治药物剂型、敷药部位、药物药性、药物构成、使用对象、与内服药的关系、外治法的功用七个方面深入分析,以资今人借鉴。
关键词
周小农
内病外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作词规则角度看苏轼词合律问题
15
作者
汤川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1期49-54,共6页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在词史上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家。我们对他的评价应当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 ,尽可能的还他历史本来的面目。论及苏词 ,前人走向两个极端。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不合律 ;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合律...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在词史上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家。我们对他的评价应当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 ,尽可能的还他历史本来的面目。论及苏词 ,前人走向两个极端。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不合律 ;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合律。两派你来我往 ,争论不休。两派的失误都在于以偏概全。我试以填词基本法则为依据 ,具体细致地综合分析有关苏词的材料 ,得出苏词合声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词
填词规则
音势
四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张山雷《中风斠诠》
16
作者
汤川安
《光明中医》
2008年第3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中风斠诠》
中医文献学
张山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观思想体系简论
17
作者
汤川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80-82,共3页
宋代的思想统治较为宽松,当时士人思想较为活跃,呈现争鸣之势。在三苏蜀学影响下,秦观信奉汉初的黄老思想,并构筑了具有很高思辩性的思想体系。他的理想就是作一个有道之士。
关键词
秦观
思想体系
宋代
黄老思想
三苏蜀学
老子
道
个人修养
哲学
神
《圣人继天测灵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经》之肝脾同治论
被引量:
12
1
作者
汤川安
机构
怀远县中医院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1年第3期25-28,共4页
文摘
肝脾同治理论在二千多年前成书的《内经》中已有相当丰富与精辟的论述。《内经》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依赖,病理上互相影响,很容易导致肝脾同病,所以在治法上主张肝脾同治,从而构建了初具规模的肝脾同治理论体系。
关键词
内经
肝脾同治
五行
分类号
R272.405 [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论
被引量:
12
2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306-307,共2页
文摘
后世《金匮要略》注家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句话理解为治疗痰饮病的总原则,把"和"字理解和法,即用平和温和的方药治病。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有违张仲景本意,"和"在这句话中没有什么实际含义。
关键词
张仲景
温药
和
Keywords
professor ZHANG Zhong-jing
mild drug
regulation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熟地的炮制法
被引量:
8
3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6-8,共3页
文摘
熟地黄为补血要药。明代以前医家使用蒸晒炮制法得到熟地,后来医家绝大多数是认可的。明代以来又出现加入砂仁、酒等炮制法,这种方法得到的熟地,反对的声音多起来。有四个代表:张景岳认为是画蛇添足;吴仪洛认为乱其静性;陈修园认为炒枯伤阴;黄元御认为是庸工妄作。作者通过梳理历代中药书籍相关记载,考以历代临床大家的使用经验,证以中医的基本理论,得出肯定的结论:经过这种炮制法得到的熟地,不仅可以去除其滋腻之性,而且可以转寒为温,拓展地黄的使用范围。古人所创造的熟地炮制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应该推广。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证熟地炮制的必要性:纸上谈兵、二流地位、辛香悦脾、阳生阴长、仲圣成法。
关键词
熟地
炮制法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乃肝脾同治之剂
被引量:
6
4
作者
汤川安
机构
菏泽市中医院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文摘
方剂学领域一直把三泻心汤看作调和脾胃类和解剂。笔者认为它们是肝脾同治之剂,补脾之中寓清肝之法。半夏泻心汤偏于治疗胃气上逆证;生姜泻心汤偏于治疗中焦水饮证;甘草泻心汤偏于治疗脾虚泄泻证。
关键词
肝脾同治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素问》中“隐曲”的含义——兼析罗元恺释为“小便不利”之误
被引量:
5
5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指导)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不详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文摘
《内经》中关于"隐曲"一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前贤相关论述,并综合分析《内经》中谈及"隐曲"一词的5处经文,得出结论:《内经》中"隐曲"一词指人的前阴部,并引申为"男女之事"之意。就罗元恺先生早年把"隐曲"解释为"小便不利"的观点进行剖析,认为罗先生论述存在有违经意、以偏概全、不合情理、不合文理的缺憾。罗先生最终能够自我否定,不失大家风范。
关键词
隐曲
男女之事
《内经》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募原乃肠胃外静脉丛
被引量:
6
6
作者
汤川安
机构
杭州市城西医院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5期35-37,共3页
文摘
《内经》中"募原"二字,全元起改为了"膜原",导致后世望文生义,把"募原"理解为膜状组织的总称。通过对《内经》中相关经文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以及前贤治疗邪伏募原疾病的方法,笔者认为"募原"不是膜状组织,而是肠胃外静脉丛。
关键词
募原
肠胃外静脉丛
内经
解剖
分类号
R472.9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匮要略》中“助用焦苦”一句中“焦”乃衍文论
被引量:
3
7
作者
朱元洁
汤川安
樊巧玲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8期12-14,共3页
文摘
对于《金匮要略》中"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句话,各家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是肝虚治法,皆从五味入五脏来解释。笔者认为"焦"乃气味,属于闻诊范畴,和酸、苦、甘属于药味不同,不应该并举,乃衍文。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焦苦
衍文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经》脾脉之我见
被引量:
2
8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94-195,共2页
文摘
《内经》对脾脉的描述,艰涩难懂,古代注释也多不尽如人意。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平脾脉之"如鸡践地",乃指柔和舒缓之脉;病脾脉之"如鸡举足",则指洪脉;死脾脉之"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当指革脉,"如屋之漏"是指迟怠脉或结脉",如水之流"则指极快速脉。
关键词
内经
平脾脉
病脾脉
死脾脉
基础理论研究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被引量:
2
9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4期13-15,共3页
文摘
吴鞠通不仅是温病大家,还善于治疗杂病,尤其在治疗危重病方面胆大心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后人研究继承。本文对《吴鞠通医案》治疗危重病医案进行研究,归纳出八点体会。一、敢用重剂;二、频服不断;三、道地药材;四、交替用药;五、内外合治;六、善用血肉有情之品;七、配合精神治疗;八、综合运用。
关键词
吴鞠通
危重病
分类号
R249.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749.055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景岳论“和阵”以及“和解剂”
被引量:
1
10
作者
朱元洁
汤川安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研究》
2009年第10期1-2,共2页
关键词
张景岳
和阵
散阵
和解剂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脾肾同调治疗不育验案3则
11
作者
汤川安
机构
怀远县中医院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8-139,共2页
文摘
肾为先天,藏精,主生殖,男性精子质量差者,首重治肾。脾为后天,居中焦而灌四旁,主运化水谷,化精微而养它脏。故治不育,脾肾同调,相得益彰。
关键词
不育
脾肾同调
验案
分类号
R256.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丸药之外廓法论
12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文摘
丸药很早开始就作为常用剂型使用,但是一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对外廓法的记载。外廓法是丸药的一种特殊制作方法,就是在常规丸药的外面再包裹一层药物,适用于病机复杂的疾病。外廓法是中医剂型创新的一次质的飞跃,凝聚了先贤的聪明才智。本文从外廓法的历史沿革、医家传承、适用范围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丸药
外廓法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伤寒论》解表法治验3则
13
作者
汤川安
机构
怀远县中医院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62-163,共2页
文摘
《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治疗外感病,首尊张仲景。不仅六经辨证法度森严,至于煎煮、服药诸法也各有讲究。本文选择3例验案,皆因初病未能有效运用解表法,而病情缠绵不愈,通过正确运用解表法,都得以向愈。
关键词
伤寒论
解表法
验案
分类号
R243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小农“内病外治”论
14
作者
汤川安
樊巧玲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外治杂志》
2009年第2期55-57,共3页
文摘
周小农为近代内科名家,善于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本文主要就《周小农医案》中的外治法进行研究,从外治药物剂型、敷药部位、药物药性、药物构成、使用对象、与内服药的关系、外治法的功用七个方面深入分析,以资今人借鉴。
关键词
周小农
内病外治
名医经验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作词规则角度看苏轼词合律问题
15
作者
汤川安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1期49-54,共6页
文摘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在词史上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家。我们对他的评价应当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 ,尽可能的还他历史本来的面目。论及苏词 ,前人走向两个极端。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不合律 ;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合律。两派你来我往 ,争论不休。两派的失误都在于以偏概全。我试以填词基本法则为依据 ,具体细致地综合分析有关苏词的材料 ,得出苏词合声情 。
关键词
苏词
填词规则
音势
四声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张山雷《中风斠诠》
16
作者
汤川安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光明中医》
2008年第3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中风斠诠》
中医文献学
张山雷
分类号
R2-53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观思想体系简论
17
作者
汤川安
机构
广西师大中文系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80-82,共3页
文摘
宋代的思想统治较为宽松,当时士人思想较为活跃,呈现争鸣之势。在三苏蜀学影响下,秦观信奉汉初的黄老思想,并构筑了具有很高思辩性的思想体系。他的理想就是作一个有道之士。
关键词
秦观
思想体系
宋代
黄老思想
三苏蜀学
老子
道
个人修养
哲学
神
《圣人继天测灵论》
分类号
B24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经》之肝脾同治论
汤川安
《中医文献杂志》
2011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论
汤川安
樊巧玲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熟地的炮制法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乃肝脾同治之剂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素问》中“隐曲”的含义——兼析罗元恺释为“小便不利”之误
汤川安
樊巧玲(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募原乃肠胃外静脉丛
汤川安
《中医文献杂志》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金匮要略》中“助用焦苦”一句中“焦”乃衍文论
朱元洁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导报》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内经》脾脉之我见
汤川安
樊巧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文献杂志》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张景岳论“和阵”以及“和解剂”
朱元洁
汤川安
《中医研究》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脾肾同调治疗不育验案3则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丸药之外廓法论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运用《伤寒论》解表法治验3则
汤川安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周小农“内病外治”论
汤川安
樊巧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从作词规则角度看苏轼词合律问题
汤川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评张山雷《中风斠诠》
汤川安
《光明中医》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秦观思想体系简论
汤川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