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47
1
作者 郑增宾 马明 +5 位作者 赵祥虎 徐亮 刘祝圆 孙武东 朱宗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22)、悬吊组(n=22)和联合组(n=22)。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22)、悬吊组(n=22)和联合组(n=22)。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组在悬吊组基础上再辅以肌内效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进行评定,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测量步长、步频、步速和步幅。结果治疗后,三组BBS评分、FMA-LE评分和步态参数均提高(P <0.05),三组间比较,疗效由高到低依次为联合组、悬吊组和常规组(P <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和悬吊运动疗法基础上再辅以肌内效贴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的平衡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悬吊运动疗法 肌内效贴 平衡 步行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2
作者 徐亮 马明 +4 位作者 赵祥虎 孙武东 骆丽 宋鹏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观察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CST)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的影响。方法:将44例PFP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膝周肌群力量训练和超短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稳... 目的:观察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CST)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的影响。方法:将44例PFP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膝周肌群力量训练和超短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每周3次,持续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评估疼痛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及等速肌力测定膝关节屈、伸向心收缩峰力矩(PT)进行记录。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差异无明显的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膝关节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膝关节屈伸肌PT值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膝周力量训练以及超短波治疗基础上辅以CST,有助于减轻PFPS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强屈伸膝肌群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肌群 力量训练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胡正永 +3 位作者 殷锦霞 马明 徐亮 孙武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7-829,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悬吊组20例、联合组20例、对照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悬吊组20例、联合组20例、对照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疗法和Bobath疗法。3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评估,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MW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下肢FMA、FAC、10m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FMA、FAC、10mMWS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悬吊组、联合组下肢FMA、FAC、10mMWS均较对照组改善,且联合组下肢FMA[(28.35±3.69)分]、FAC[(4.25±0.55)分]、10mMWS[(O.60±0.15)m/s]改善优于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BOBATH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功能
原文传递
双侧训练作为启动训练在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骆丽 蔡倩 +4 位作者 孙武东 徐亮 许如炜 杨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0-582,共3页
目的 观察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以双侧训练为启动训练对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单侧训练组和双侧训练组,每组患者15例。3组... 目的 观察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以双侧训练为启动训练对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单侧训练组和双侧训练组,每组患者15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单侧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以单侧(患侧训练)训练为启动活动,双侧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以双侧训练为启动活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U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FMA-UE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侧训练组治疗后的FMA-UE和MBI评分分别为(35.73±5.12)分和(62.13±5.67)分,均显著优于单侧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以双侧训练为启动活动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双侧训练 上肢 启动训练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介入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蔡倩 +4 位作者 杨玺 徐亮 马明 孙武东 孙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0-574,共5页
目的观察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不同时间点(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上肢任... 目的观察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不同时间点(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A组患者在任务导向性训练前给予患侧大脑半球M1区20 min的tDCS治疗,tDC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B组患者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同时给予tDCS治疗,tDCS治疗部位和参数同A组;C组患者则在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同时给予安慰性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评级和MBI评分分别为(40.57±7.66)分、(4.33±0.76)级和(66.67±9.72)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任务训练的同时进行tDCS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 脑卒中 阳极 上肢 任务导向性训练
原文传递
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武东 马明 +4 位作者 宋鹏飞 肖琦 马里 何逸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8-950,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如短波、干扰电治疗等)治疗及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 目的 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如短波、干扰电治疗等)治疗及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神经松动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并分析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其颈椎屈曲、伸展、旋转、侧屈活动度分别为(40.8±2.8).、(42.6±3.2).、(55.3±5.4).、(38.9±4.2).]及疼痛VAS评分[(1.22±0.67)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并且该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松动术联合麦肯基力学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症状,加速颈椎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松动术 麦肯基力学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重复性外周神经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明 蔡倩 +6 位作者 徐亮 杨玺 骆丽 孙武东 张云 何逸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伴患侧上肢肱二头肌痉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伴患侧上肢肱二头肌痉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辅以安慰性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IEMG[分别为(24.7±12.5)μV·s和(32.3±13.7)μV·s]、上肢FMA评分[分别(46.3±6.9)分和(41.4±7.7)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3.0±11.0)分和(56.2±11.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疗效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屈肘肌痉挛,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磁刺激 肱二头肌 脑卒中 痉挛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马明 孙武东 +3 位作者 何逸康 封海霞 林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850,共3页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治疗(PNF),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深层肌肉刺激治疗(DMS)。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8±0.98)分]较对照组[(3.43±1.03)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别为(0.424±0.067)、(0.032±0.017)和(0.129±0.034)]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DI指数(0.581±0.098)、CMI指数(0.172±0.05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P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颞下颌关节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肌肉刺激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原文传递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明 杨玺 +6 位作者 蔡倩 徐亮 刘进 张云 孙武东 何逸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 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伴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外周磁刺激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 目的 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伴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外周磁刺激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定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OIS评分[分别(4.47±1.11)分和(3.38±1.05)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1.97±0.76)分和(2.40±0.81)分]及PAS评分[分别(2.07±1.01)分和(2.73±1.14)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FOIS评分及PSA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咽期吞咽障碍,其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扬 +2 位作者 马%明 刑娟 孙武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肩关节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观察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抗炎、消肿及综合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肩关节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观察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的抗炎、消肿及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7天开始本体感觉训练,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两组患者于治疗前以及术后第4、8、12、16、20周进行评估,采用Constant评分表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onstant总分和各分项的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8周两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活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活动范围、肌力和Constant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2、16、20周两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肌力和Constant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结合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以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训练 肩袖损伤 关节镜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高压氧环境下辅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明 范友强 +5 位作者 马里 孙武东 蔡倩 徐亮 赵祥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观察在高压氧环境下辅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颈性眩晕(CV)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超短波治疗,另外观察组在0.2 MPa高压氧(HBO)环境下进行动态关节松动... 目的观察在高压氧环境下辅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颈性眩晕(CV)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超短波治疗,另外观察组在0.2 MPa高压氧(HBO)环境下进行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则在普通治疗室内进行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上述关节松动术每次治疗15 min,每周治疗5 d,共持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 d、4 d、1周、2周及随访2个月时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记录每日眩晕发作次数;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随访2个月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组患者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每日眩晕次数、ESCV评分、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发现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在治疗2周期间及随访2个月时其ESCV评分、每日眩晕次数、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等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压氧环境下辅以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更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相关症状,减少颈性眩晕发作频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动态关节松动术 高压氧
原文传递
多点多轴悬吊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表面肌电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悦 潘伟超 +5 位作者 孙武东 徐亮 赵祥虎 蔡倩 马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探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24例单侧NLBP患者(NLBP组)随机分为动态组(n=12)和静态组(n=12);另选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NLBP组均采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探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24例单侧NLBP患者(NLBP组)随机分为动态组(n=12)和静态组(n=12);另选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NLBP组均采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统训练,动态组选择仰卧位骨盆上移训练,静态组选择仰卧位腰椎中立保持训练,共训练10 d。治疗前后测量痛侧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照组测单侧多裂肌AEMG。结果治疗前,静息位及骨盆上移时NLBP组AEMG明显高于对照组(t>3.209, P<0.01),中立保持位NLBP组AEMG低于对照组(t=-2.364, P<0.05)。治疗后NLBP组各体位AEMG均改善(t>2.982, P<0.01),静息位和中立保持位AEMG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F<2.921, P>0.05),骨盆上移AEMG动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静态组(P<0.001)。治疗后,静态组和动态组VAS均显著降低(t>10.416, P<0.001),静态组显著低于动态组(t=-4.389, P<0.001)。结论 NLBP患者疼痛肌肉出现特异性表面肌电改变;多点多轴悬吊训练通过改善腰部核心肌群产生治疗作用,且静态保持训练比动态上抬训练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悬吊训练 核心肌群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中外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武东 马明 +4 位作者 赵祥虎 刘祝园 宋子云 郑增宾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0期86-89,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康复技术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与发达国家先进的康复教育水平相比,我国亟需借鉴成熟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科建设经验。通过介绍国内外康复治疗专业的学位模式、课程设置和执业资格,对比分析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康复技术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与发达国家先进的康复教育水平相比,我国亟需借鉴成熟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科建设经验。通过介绍国内外康复治疗专业的学位模式、课程设置和执业资格,对比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康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专业 教育现状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肺康复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徐亮 +3 位作者 张爱娟 赵祥虎 高佳 王红星 《现代医学》 2024年第5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索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医务人员肺康复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为肺康复实施提供针对性策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内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随机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15名康复科医务人员,分析医务人员肺... 目的:探索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医务人员肺康复认知及其影响因素,为肺康复实施提供针对性策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内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随机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15名康复科医务人员,分析医务人员肺康复认知得分,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肺康复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290份。男76人(25.52%),女214人(74.48%);学历专科83人(28.62%),本科及以上207人(71.38%);医生92人(31.72%),护士98人(33.80%),治疗师100人(34.48%);苏南109人(37.59%),苏中80人(27.58%),苏北101人(34.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本科学历、工作年限10年以上、高级职称、苏南区域、有肺康复培训经历及从事过肺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区域、有无肺康复培训经历及是否从事过肺康复治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医务人员肺康复认知有影响(P<0.05)。结论:江苏省内社区医务人员肺康复认知得分存在区域差异,应根据不同区域分层次加强肺康复知识培训,积极实施肺康复,提高肺康复认知和社区肺康复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务人员 肺康复认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障碍
15
作者 沈滢 殷稚飞 +8 位作者 孟殿怀 苏敏 何坚 兰月 王楚怀 邹俊 江山 王红星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195-210,共16页
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是指患者在站立时出现的平衡问题,难以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维持稳定,包括站立不稳、摇摆、容易摔倒等,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物理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功能的有效康复方法。为规范... 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是指患者在站立时出现的平衡问题,难以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维持稳定,包括站立不稳、摇摆、容易摔倒等,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物理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功能的有效康复方法。为规范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的评定与治疗,提高其物理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的康复诊疗规范,专家组整理德尔菲法汇总后的趋同性意见形成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草案,采用共识会议法,编制本指南。本指南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平衡、支撑面、质心、重心、稳定极限、本体感觉、前庭功能、视觉、前庭眼反射、立位平衡功能、立位平衡障碍、核心稳定、平衡策略)、康复评估(临床表现、临床评估、特殊评估、视觉功能评估、协调功能评估)、康复治疗(前庭功能训练、感觉功能训练、视觉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共济失调训练、心理治疗、运动治疗、双重任务训练、虚拟现实技术、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康复机器人、水疗、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传统康复治疗、医疗体操)和效果评价进行规范制定。本指南可为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治疗提供规范化诊治流程,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参考,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障碍 立位平衡 指南 康复 传统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友强 马明 +4 位作者 孙武东 许如炜 张鹏 郭建业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 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肌内效贴常规干预, 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于跖... 目的探讨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 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肌内效贴常规干预, 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于跖趾关节休息位、最大背伸位行ESW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肌肉骨骼超声、星偏移平衡测试(SEBT)对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起后开始步行时)、足底筋膜厚度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及1个月后随访时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及SEBT测试各方向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 治疗A组及治疗B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且治疗B组除SEBT测试左侧、右侧平均距离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 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A组水平(P<0.05)。结论在肌内效贴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能更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 改善其平衡能力, 并以跖趾关节处于最大背伸位时行ESWT治疗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跖趾关节 足底筋膜炎 肌肉骨骼超声 肌内效贴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强 刘颖 +2 位作者 何成奇 何逸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可能对脊髓损伤患者临床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以入院康复治疗2个月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为预后指标,进行回顾性和多因素分析。入选病例为35例地震...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可能对脊髓损伤患者临床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以入院康复治疗2个月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为预后指标,进行回顾性和多因素分析。入选病例为35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结果:经康复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MBI从治疗前的15.17提高到58.71。治疗后的ADL能力与年龄、康复介入时机、治疗前ADL评分不相关;与ASIA损伤等级、神经平面呈正相关;与受压时间、并发症数呈负相关。结论:ASIA损伤等级、神经平面、受压时间、并发症数都是影响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ADL能力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脊髓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 并发症 康复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促进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润萍 +1 位作者 江勇 王红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9-512,F0003,共5页
近年来,上肢康复机器人因具有高强度、可重复、任务导向性的优势和趣味性、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该文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康复作用和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卒中 上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物理疗法对髌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夏扬 马明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77-2478,共2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物理疗法对髌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肌内效贴组+物理治疗组(A组)及常规物理治疗组(B组)。治疗前以及治疗2、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力矩及L...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物理疗法对髌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肌内效贴组+物理治疗组(A组)及常规物理治疗组(B组)。治疗前以及治疗2、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力矩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力矩、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低于B组,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力矩、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物理疗法可显著缓解髌骨软化症患者症状,改善综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髌骨软化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