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活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石军 池田 +2 位作者 藤井伸治 李晓 浦权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2,共4页
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 (DC)在γ干扰素 (IFN γ )及细菌脂多糖 (LPS )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分离健康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介素 4 (IL 4 )和α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诱导为DC。于诱导... 探索脐血树突状细胞 (DC)在γ干扰素 (IFN γ )及细菌脂多糖 (LPS )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分离健康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介素 4 (IL 4 )和α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诱导为DC。于诱导第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h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以明确LPS或IFN γ对DC的不同刺激作用 ;同时 ,以恶性血液病细胞株Jurkat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 (E∶T )与DC共同培养 18h ,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1)LPS及IFN γ可不同程度地上调DC表面CD86、CD80、CD83及CD1a的表达 ,尤以LPS刺激组明显 ;(2 )DC在未加刺激因子前能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在效靶比为 2 0∶1时 ,LPS或IFN γ可使其杀伤活性进一步提高至 5 0 0 %、 36 9% ,均与未加刺激因子前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P <0 0 2 5 ) ;(3)在效靶比为 2 0∶1时 ,LPS可使DC对Daudi的杀伤率提高至 19 8% (P <0 0 2 5 ) ,而未加刺激因子组及IFN γ刺激组DC对Daudi在任何效靶比均未显示明显的杀伤作用。LPS或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肿瘤细胞 细胞杀伤作用 Γ干扰素 细菌脂多糖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株的直接杀伤活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石军 池田 金田衣代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2年第8期676-678,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 ,IFN γ)或脂多糖 (lipoplysaccharide ,LPS)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用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 4诱导为D... 目的 对比分析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 ,IFN γ)或脂多糖 (lipoplysaccharide ,LPS)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用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 4诱导为DC。于培养液中加入LPS或IFN γ培养 12h ,作为LPS激活的DC(LPS DC)及IFN γ激活的DC(IFN 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以明确LPS或IFN γ对DC的不同刺激作用 ;同时 ,以恶性血液病细胞株HL 6 0、Jurkat及Daudi为靶细胞 ,用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 18h ,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LPS DC及IFN DC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①LPS及IFN γ可不同程度的上调DC表面CD86、CD80、CD83及CD1a的表达 ,以LPS刺激组明显。②IFN γ和LPS可分别增强DC对HL6 0及Daudi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 2 0∶1及 10∶1时杀伤率与未加刺激因子对照组 (medium DC)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相反 ,IFN γ DC对Daudi、LPS DC对HL 6 0无明显杀伤活性 ,但两者对Jurkat均具杀伤作用。结论 LPS及IFN γ激活的D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具有相对肿瘤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IFN-γ LPS 肿瘤杀伤活性 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4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IFN-γ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对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石军 张毅 +3 位作者 苏基莹 李晓 浦权 池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71-1075,共5页
为检测干扰素γ(IFNγ)激活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对患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的直接杀伤活性并探讨其杀伤机制,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生成DC。于诱导第7天在合成培养液中加... 为检测干扰素γ(IFNγ)激活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对患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的直接杀伤活性并探讨其杀伤机制,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生成DC。于诱导第7天在合成培养液中加入IFNγ继续培养12小时,将其激活。从6例初发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作为靶细胞,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18小时,采用51Cr释放试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细胞膜及细胞内Fas配体(FasL)、TNFα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改变,以明确IFNγ激活的DC对肿瘤细胞直接杀伤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IFNγ可增强DC对AML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20∶1时杀伤率为(33.8±1.6)%,与未加刺激因子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IFNγ可上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和CD83的表达;IFNγ刺激后,DC细胞内TRAIL表达明显增强,但其在细胞表面仍呈现低表达,而细胞内及细胞表面FasL及TNFα在IFNγ刺激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FNγ激活的DC可有效杀伤患者AML细胞,其作用机制与DC的成熟及TRAIL凋亡途径部分相关,而与FasL及TNFα凋亡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树突状细胞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肿瘤杀伤活性
下载PDF
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军 王敏 +1 位作者 万云 池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髓系培养体系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m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将其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用流式细胞术(FCM... 目的:探讨体外髓系培养体系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m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将其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304、CD123和CD11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DC加以分离纯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CD123+DC形态;ELISA法检测CD123+DC的IL-12分泌量;葡聚糖吞噬试验和3H-TdR渗入法分别检测CD123+DC的吞噬功能和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86和CD11C,中等量表达CD1a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11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DC呈现典型的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DC仅微量分泌IL-12,其吞噬能力强于CD123-DC(P<0.05),但抗原刺激功能低于后者(P<0.05)。结论: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m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培养体系 髓系树突状细胞 CD123
下载PDF
脐血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军 黄亚娟 +2 位作者 万云 王敏 池田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2-385,共4页
探讨人脐血单核细胞在髓系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体系中获得的CD123+髓系DC的生物学特性。分离脐血单核细胞,用人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23和CD11c的表达,... 探讨人脐血单核细胞在髓系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体系中获得的CD123+髓系DC的生物学特性。分离脐血单核细胞,用人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23和CD11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DC加以分离纯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D123+DC形态;3H-TdR渗入法检测CD123+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脐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 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HLA-DR、CD86、CD11c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11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DC呈现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DC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但其刺激能力较CD123?DC组低(P<0.05)。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髓系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培养体系 髓系树突状细胞(MDC) CD123
下载PDF
激活的人外周血及脐血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直接杀伤作用的比较
6
作者 石军 池田 +3 位作者 藤井伸治 金田衣代 李晓 浦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44-547,共4页
目的 :探索人外周血或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 γ(IFN γ)或细菌脂多糖 (LPS)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或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 (IL 4 )或联合肿瘤坏死因... 目的 :探索人外周血或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 γ(IFN γ)或细菌脂多糖 (LPS)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或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 (IL 4 )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将其分别诱导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bDC)及脐血树突状细胞 (CbDC) ,二者分别于诱导第 7天或第 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小时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同时 ,以Jurkat、HL6 0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 18小时 ,采用51 Cr释放实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①LPS及IFN γ可上调外周血及脐带血DC表面CD86、CD83的表达 ,以LPS刺激组更明显 ,但对CD1a的表达影响较小。②以PbDC为效应细胞 ,LPS或IFN γ可分别增强DC对Daudi或HL6 0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 2 0 :1时与未加刺激因子对照组(Medium DC)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然而 ,LPS DC对HL6 0、IFN DC对Daudi则无明显杀伤活性 ;但二者对Jurkat却均有杀伤作用。③以CbDC为效应细胞 ,LPS及IFN γ对其杀伤活性的调节作用与对PbDC的相似。但在未加刺激因子前 ,Cb DC可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而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脐血 树突状细胞 IFN-R LPS 肿瘤杀伤活性
下载PDF
人外周血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军 万云 +1 位作者 王敏 池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91-1091,共1页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根据其表面标记,DC分为髓系DC(myeloid-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DC,pDC)两个大的亚群,前者主要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后者主要参与免疫耐受。最近,在体外诱导的mDC表...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根据其表面标记,DC分为髓系DC(myeloid-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DC,pDC)两个大的亚群,前者主要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后者主要参与免疫耐受。最近,在体外诱导的mDC表面发现淋巴系D-C特异性标记CD123的高度表达,但这群兼具髓系和淋巴系标记的DC是否为一个特殊的亚群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体外诱导 CD123^+ 生物学特性 髓系 人外周血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抗肿瘤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IFN-γ激活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8
作者 石军 池田 +3 位作者 李晓 周立宇 苏基莹 浦权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59-959,共1页
关键词 IFN-Γ 脐血 树突状细胞 DC 杀伤作用 激活 机制研究 细胞膜 刺激因子 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