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粳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定位(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静 江玲 +3 位作者 王春明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21,共7页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F2群体,进行了水稻花粉不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3个...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F2群体,进行了水稻花粉不育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共检测到3个花粉不育QTL,分别位于第3、57、染色体上,此外,共检测到9个由雄配子引起的偏分离QTL,其中7个与ga-14和ga-11位点的配子败育类型相同。与花粉形态鉴定相比,偏分离的数据对检测F1杂种花粉败育基因更为敏感。在第56、染色体上控制偏分离的2个QTL位点,其杂合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偏高。在qHPS-5位点,粳型纯合子表现出比杂合子和籼型纯合子更低的育性水平。本研究获得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聚合尽可能多的中性亲和基因以解决亚种间F1杂种的花粉不育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分子标记 花粉不育 杂种不育性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后代Pgi-1同工酶的异常分离 被引量:3
2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5-210,共6页
采用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的杂交后代F<sub>2</sub>集团8个,分析了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Pgi-1同工酶的分离情况。其中4个F<sub>2</sub>集团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离正常的孟德尔分离比例,带... 采用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的杂交后代F<sub>2</sub>集团8个,分析了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Pgi-1同工酶的分离情况。其中4个F<sub>2</sub>集团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离正常的孟德尔分离比例,带粳稻标记基因Pgi-1<sup>2</sup>的配子明显减少,只占总受精配子的41.4%±2.8%。而另4个F<sub>2</sub>集团则保持正常分离比例。分析结果表明,Pgi-1的异常分离与雌性育性无关,也不是由于花粉形态性败育而致,在第3染色体Pgi-1附近,存在一个独立于ga-2和ga-3的新的配子体基因,控制花粉的受精竞争。在该配子体基因位点上,一些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具有的等位基因可以消除籼粳交后代中由于受精竞争而导致的粳配子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种 异常分离 同功酶 配子体基因 水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杰 翟虎渠 +4 位作者 王才林 仲维功 邹江石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7-513,共7页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低温 花粉不育 QTL定位
下载PDF
聚合亚种间育性亲和基因的广谱亲和性水稻品系选育与初步利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1 位作者 宗寿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13-18,共6页
为克服亚种间杂交稻的各种生殖障碍,从Akihikari//IR36/Dular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在ga11和S5、S7、S8、S9、S15、S16位点上聚合有不同育性亲和基因的品系。经测交分析,2个品系聚合可改良亚种间杂交稻花粉育性的雄配子亲和基因ga11-n和6个... 为克服亚种间杂交稻的各种生殖障碍,从Akihikari//IR36/Dular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在ga11和S5、S7、S8、S9、S15、S16位点上聚合有不同育性亲和基因的品系。经测交分析,2个品系聚合可改良亚种间杂交稻花粉育性的雄配子亲和基因ga11-n和6个雌配子亲和基因S5-n、S7-n、S8-n、S9-n、S15-n和S16-n,另2个品系聚合了6个雌配子育性亲和基因。育成品系与测验种杂交F1的育性检测表明,这些品系能消除各种雌、雄配子导致的败育障碍。2个粳型育成品系与籼型两用核不育系S27配制的杂种与汕优63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这些品系可用作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亲本或有利基因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种 杂种败育 亲和基因
下载PDF
脆茎基因在水稻亚种间杂种后代中的遗传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川根 宗寿余 +3 位作者 赵凌 漆庆明 邹江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29-1135,共7页
脆茎基因在水稻粳型品种间杂种后代中按孟德尔遗传比例传递 ,而在亚种间杂种后代中呈脆茎 (bc1bc1)频率显著增加和显著降低两种偏离孟德尔比例的异常分离型。Kamairazu/ /KetanNangka/KamairazuF1呈脆茎频率增加型 ,F2 群体则呈正常分... 脆茎基因在水稻粳型品种间杂种后代中按孟德尔遗传比例传递 ,而在亚种间杂种后代中呈脆茎 (bc1bc1)频率显著增加和显著降低两种偏离孟德尔比例的异常分离型。Kamairazu/ /KetanNangka/KamairazuF1呈脆茎频率增加型 ,F2 群体则呈正常分离 ,但F3 和F4仍出现少数增加型和降低型的株系。IR36 /Kamairazu的F2 呈降低型分离 ,F3 和F4株系中有正常型和降低型两种 ,F4还出现个别增加型株系。KetanNangka/IR36 / /Kamairazu的F2中除了有增加型和降低型外 ,出现部分正常型。水稻bc1基因的异常分离与花粉育性无关 ,而是由雄配子选择性授精引起 ,与位于第 3染色体的配子体基因ga2、ga3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 脆茎性状 配子体基因 遗传
下载PDF
在水稻远缘杂交中控制F_1不育性的复等位基因 被引量:1
6
作者 荒木均 姜涛 《北方水稻》 CAS 1989年第2期38-43,共6页
过去,我们曾经报道,属于所谓爪哇型的印度尼西亚水稻品种,按其与一组籼型和粳型测验种杂交F<sub>1</sub>表现的不育关系讲,可以分成若干种不同类型。首先,通过本研究看到这些不同类型间的F<sub>1</sub>植株除... 过去,我们曾经报道,属于所谓爪哇型的印度尼西亚水稻品种,按其与一组籼型和粳型测验种杂交F<sub>1</sub>表现的不育关系讲,可以分成若干种不同类型。首先,通过本研究看到这些不同类型间的F<sub>1</sub>植株除少数不育外,大多数是可育的。其次。为探索penuh BaruⅡ品种和籼型或粳型测验种间F<sub>1</sub>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我们做了涉及penuh BaruⅡ,广亲和品种KetanNangka和IR<sub>30</sub>或IR<sub>50</sub>(籼型测验种)的三交试验。三交后代表明,小穗育性与某些遗传标记有联系。小穗育性的分离方式利用一个位点等位基因互作的模式得到了解释。认定粳型测验种和penu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验种 不育性 粳型 F1 籼型 品种间杂交 复等位基因 三交 分离方式 遗传标记
下载PDF
控制水稻远距离杂交F1不育性的复等位基因
7
作者 张福泉 《农业科技译丛(湖南)》 1991年第1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水稻 杂交 F1代 不育性 基因 控制
下载PDF
控制水稻远缘杂交杂种不育性的新基因位点
8
作者 万建民 《国外作物育种》 1996年第3期1-5,共5页
关键词 水稻 远缘杂交 杂种 基因 不育性
下载PDF
粳型广亲和系与籼粳品种杂交中色原基因与糯性基因重组率的差异
9
作者 柳原诚司 +2 位作者 荒木均 丸山清明 廖伏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6-48,共3页
粳稻品种中,色原基因C和糯性基因wx的重组率为23%左右,这已为人们长期以来所熟知。然而,在粳稻与爪哇稻KetanNanga(KN)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15.1~18.9%.KN具有配子败育中性基因即广亲和基因S-5... 粳稻品种中,色原基因C和糯性基因wx的重组率为23%左右,这已为人们长期以来所熟知。然而,在粳稻与爪哇稻KetanNanga(KN)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15.1~18.9%.KN具有配子败育中性基因即广亲和基因S-5n,该基因位于C和wx两位点之间.在KN和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基因C和wx的重组率约为30%.将KN中C—S-5n染色体片断导入粳稻品种,通过两次回交育成了热研1号,通过三次回交育成了热研2号.用这两个粳稻品系代替KN对重组率变异进行测定.在粳稻品种Miyukimochi(MM)与热研1号的杂交中,C和wx的重组率为16.l±4.8%,而在热研2号与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30.3+6.4%.因此,用导入了KN中C—S-5n片断的粳稻品系所进行的试验,也看到了同样的重组率差异.在评价重组率时,还证实了基因8—5n和C的作用.重组率受C-8-5n染色体片断中遗传因于的影响,这一事实将有利于研究重组机制和建立水稻分子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配子败育 重组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