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冷却气氛浓度对油滴釉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方圆 +8 位作者 包启富 刘昆 李其 陈涛升 雷超 程智鹏 李小龙 徐轶男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
实验以釉石、红土、草木灰、长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以松柴为气氛还原介质,在电柴两用窑炉中烧制出不同呈色的油滴釉。采用CIE L*a*b*、XRD、Raman、SEM、EDS、XPS等测试手段,探究不同冷却气氛浓度对油滴釉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 实验以釉石、红土、草木灰、长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以松柴为气氛还原介质,在电柴两用窑炉中烧制出不同呈色的油滴釉。采用CIE L*a*b*、XRD、Raman、SEM、EDS、XPS等测试手段,探究不同冷却气氛浓度对油滴釉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气体H2浓度为0.024%,CO浓度为0.18%时,釉面析出红棕色的晶斑,晶斑的呈色以微米级取向杂乱的ε-Fe_(2)O_(3)晶体的化学色为主;当还原气体H2浓度为8.16%,CO浓度为19.18%时,釉面析出银白泛红棕色的晶斑,晶斑的呈色是由取向较好的α-Fe_(2)O_(3)晶体对光的全反射和α-Fe_(2)O_(3)晶体的化学色耦合而成;当还原气体H_(2)浓度为10.55%,CO浓度为23.36%时,釉面析出银蓝色的晶斑,晶斑的呈色由大小约50 nm斜立薄片状的Fe_(3)O_(4)晶体产生瑞利散射的乳蓝色和对光反射产生的亮银色共同作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滴釉 冷却气氛 晶体 呈色
下载PDF
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纹路的影响
2
作者 方圆 +6 位作者 李豪 包启富 刘昆 陈涛升 程智鹏 徐轶男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121,共8页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蓝底黄毫的兔毫釉。通过XRD、Raman、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兔毫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在较低温度1270~129...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蓝底黄毫的兔毫釉。通过XRD、Raman、SEM、EDS等测试方法,探究烧成温度对建窑黄兔毫釉毫纹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兔毫釉烧成温度范围较窄,在较低温度1270~1290℃下,釉中主要是分相-析晶,毫纹处ε-Fe_(2)O_(3)晶体尺寸为150 nm,釉中由于高温液相黏度较大晶体无法迁移形成釉面斑点;随着烧成温度升高至1310℃,釉面出现毫纹,釉浆黏度逐渐减小,釉中结构完成分相向析晶的转变,毫纹中的ε-Fe_(2)O_(3)晶粒数量增加,尺寸为300 nm,底釉中的晶核逐渐向毫纹中迁移,导致1350℃以上釉面逐渐呈现密集的黄色毫纹。在1330℃的兔毫釉釉浆黏度适中,底釉略微泛蓝,毫纹形态为细长的拉丝状,清晰分明,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黄兔毫 烧成温度 毫纹形态 黏度 ε-Fe_(2)O_(3) 分相-析晶
下载PDF
氧化铁对建窑油滴釉呈色与析晶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周健儿 +3 位作者 方圆 刘昆 包启富 吴军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9-2278,共10页
建窑油滴釉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铁系析晶釉之一,明晰氧化铁对析晶釉呈色与析晶的影响规律,能够为开发与创新多种呈色效果的铁系析晶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本文采用XRD、Raman、SEM和EDS等测试方法,探究了不同氧化铁含量对釉熔体中... 建窑油滴釉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铁系析晶釉之一,明晰氧化铁对析晶釉呈色与析晶的影响规律,能够为开发与创新多种呈色效果的铁系析晶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本文采用XRD、Raman、SEM和EDS等测试方法,探究了不同氧化铁含量对釉熔体中析出晶体显微结构和釉面呈色的影响,揭示了釉层晶体结构对呈色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铁含量增加,釉面析出棕黄色-银蓝色-银白色-银白泛红棕色的晶斑,晶斑呈色是由晶体的化学色与结构色耦合而成。晶斑中间区域的铁元素富集度高于边沿区域,优先发生ε-Fe_(2)O_(3)向α-Fe_(2)O_(3)的相变,形成不同的呈色效果。中间区域先析出2~4μm的叶状ε-Fe_(2)O_(3)晶体,呈棕黄色;随着氧化铁含量增加,釉层中析出与釉面平行定向排列的棒状α-Fe_(2)O_(3)晶体,形成晶体薄膜,对光产生强反射而呈银白色;随着氧化铁含量继续增加,釉层中析出10~20μm的树枝状α-Fe_(2)O_(3)晶体穿透晶体薄膜,薄膜产生的结构色(银白色)削弱,α-Fe_(2)O_(3)的化学色(红棕色)增强,耦合呈银白泛红棕色。边沿区域先析出大量30~50 nm的晶粒,产生瑞利散射,呈蓝色;随着氧化铁含量增加,表层棒状晶体也形成晶体薄膜,薄膜下层析出100~200 nm的板状纳米晶体,形成非晶光子晶体,产生相干散射呈蓝色,与反射的银白色耦合呈银蓝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油滴釉 非晶光子晶体 结构色 化学色 析晶
下载PDF
化学组成对婺州乳浊花釉仿制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何梦可 罗婷 +4 位作者 赖岳飞 邓宇洁 王建春 方益进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2期34-37,39,共5页
以古婺州窑乳浊花釉的成分分析为基础,通过调整n(B_(2)O_(3)/P_(2)O_(5))、n(SiO_(2)/CaO)、n(SiO_(2)/Al_(2)O_(3)),探究化学组成对釉面分相呈色与纹路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B_(2)O_(3)/P_(2)O_(5))在0~15.74之间变化时,随着n(B_(2... 以古婺州窑乳浊花釉的成分分析为基础,通过调整n(B_(2)O_(3)/P_(2)O_(5))、n(SiO_(2)/CaO)、n(SiO_(2)/Al_(2)O_(3)),探究化学组成对釉面分相呈色与纹路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B_(2)O_(3)/P_(2)O_(5))在0~15.74之间变化时,随着n(B_(2)O_(3)/P_(2)O_(5))增大,釉面蓝白纹路分明,纹路形状逐渐呈现由絮状向条纹至流纹转变;当n(SiO_(2)/CaO)在5.08~6.84时,釉面条纹颜色随着n(SiO_(2)/CaO)增大呈现蓝白色相间向蓝色和蓝绿色转变的趋势;当n(SiO_(2)/Al_(2)O_(3))在12.40~11.73时,随着n(SiO_(2)/Al_(2)O_(3))降低,釉面呈色由蓝白色向蓝绿色转变趋势,流纹与流纹之间区域由圆斑状变为流淌状。本研究为仿制婺州乳浊釉提供有效科学借鉴,为婺州窑釉系传承发展作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州窑 乳浊花釉 分相釉 结构色 化学组成
下载PDF
Fe_(2)O_(3)对建窑黄兔毫釉纹路及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方圆 李豪 +7 位作者 包启富 刘昆 陈涛升 于欢 徐轶男 程智鹏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73,共8页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Fe_(2)O_(3)含量对建窑兔毫釉黄色纹路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解析毫纹的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_(2)O_(3)含量影响着釉中ε-Fe_(2)O_(3)晶体析出的数量、形态及尺寸,使得毫... 以建阳当地原料红土、建瓯石、草木灰等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Fe_(2)O_(3)含量对建窑兔毫釉黄色纹路及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解析毫纹的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_(2)O_(3)含量影响着釉中ε-Fe_(2)O_(3)晶体析出的数量、形态及尺寸,使得毫纹呈现不同形态。Fe_(2)O_(3)含量为0.11 mol,釉中主要为玻璃相,析出晶体较少,形态为不规则块状,尺寸约50~100 nm,釉面呈灰青色而未出现毫纹。Fe_(2)O_(3)含量增至0.13~0.15 mol,ε-Fe_(2)O_(3)晶体析出较多,形态为短柱状,尺寸约50~150 nm,釉面形成细短蓝白色毫纹。当Fe_(2)O_(3)含量增至0.17~0.19 mol,ε-Fe_(2)O_(3)晶体发育形成单层和多层枝状晶花,尺寸约250~450 nm,釉面形成较长拉丝状黄色兔毫纹。Fe_(2)O_(3)含量增至0.21~0.23 mol,ε-Fe_(2)O_(3)晶体发育成树叶状大晶花,尺寸约1~2μm,釉面形成柿红。釉中Fe_(2)O_(3)含量处于0.15~0.21 mol,釉面形成的黄色毫纹数量适中,形态纤细,呈较好的拉丝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窑黄兔毫 Fe_(2)O_(3)含量 ε-Fe_(2)O_(3)晶体 毫纹形态 显微结构
下载PDF
CaO/(K^(2)O+Na^(2)O)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程智鹏 徐轶男 +6 位作者 刘昆 包启富 于欢 方园 赵田贵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62,共8页
实验以紫金土、瓷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梭式窑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研究了CaO/(K^(2)O+Na^(2)O)组成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为1230℃时,釉层显微结构中分布着微米级的气泡、钙长石、石... 实验以紫金土、瓷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梭式窑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研究了CaO/(K^(2)O+Na^(2)O)组成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为1230℃时,釉层显微结构中分布着微米级的气泡、钙长石、石英晶体以及少量的分相(20~30 nm);当CaO/(K^(2)O+Na^(2)O)比值为较低的7/3时,釉层中气泡尺寸较大,晶体含量较少,釉的透明度较高,胎的灰黑色底色容易透过釉层显现出来,从而使得瓷釉的颜色加深呈现灰青色;随着CaO/(K^(2)O+Na^(2)O)比值由7/3增至4/1时,釉层中增多的钙长石和石英晶体以及密集分布于其中的较小尺寸气泡使得釉面乳浊程度提高,削弱了胎体灰黑色对釉面呈色的影响,釉面因此呈现具有玉质感特征的粉青色调。XPS测试表明:CaO/(K^(2)O+Na^(2)O)在7/3~9/1范围内,对釉玻璃网络结构中Fe^(2+)/Fe^(3+)的影响较小,而对釉层中气泡大小、晶体数量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釉面呈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青瓷釉 CaO/(K2O+Na2O) 呈色 Fe^(3+)/Fe^(2+)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燃烧法制备铝酸铜色料的研究
7
作者 程智鹏 刘昆 +6 位作者 徐轶男 方圆 李豪 于欢 包启富 周健儿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90-3496,共7页
以三水合硝酸铜、九水合硝酸铝和甘氨酸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制备了铝酸铜(CuAl_(2)O_(4))棕色色料。采用SEM、XRD、FT-IR、TG-DTA和UV-Vi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煅烧制度和铜铝摩尔比(Cu/Al)对色料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以三水合硝酸铜、九水合硝酸铝和甘氨酸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制备了铝酸铜(CuAl_(2)O_(4))棕色色料。采用SEM、XRD、FT-IR、TG-DTA和UV-Vi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煅烧制度和铜铝摩尔比(Cu/Al)对色料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Al摩尔比为1∶2.4,煅烧温度为1100℃(不进行保温)时,可以得到呈色性能最佳的CuAl_(2)O_(4)色料,其色度值为L*=46.22、a*=24.43、b*=2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_(2)O_(4) 棕色色料 燃烧法 煅烧制度 呈色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