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MeV/u^(40)Ar+^(159)Tb反应中等质量碎片的热核蒸发 被引量:4
1
作者 +12 位作者 钱涛 华辉 林俊松 邬恩九 郑纪文 靳根明 尹淑芝 谭继廉 金卫阳 宋明涛 李祖玉 贺智勇 王素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4-310,共7页
在20°至155°范围内测量了25MeV/u的40Ar轰击159Tb靶产生的单举中等质量碎片(3≤Z≤9)能谱.后角区中等质量碎片能谱具有明显的统计蒸发特性,不同元素的能谱可用相同参数的单个运动源模型很好地拟... 在20°至155°范围内测量了25MeV/u的40Ar轰击159Tb靶产生的单举中等质量碎片(3≤Z≤9)能谱.后角区中等质量碎片能谱具有明显的统计蒸发特性,不同元素的能谱可用相同参数的单个运动源模型很好地拟合.拟合提取的源速度和核温度等源参数与非完全熔合所形成热核的反冲速度和核温度近似一致,表明这些不同的中等质量碎片共同起源于热核的统计蒸发.使用统计程序GEMINI计算了碎片角分布和电荷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质量碎片 统计蒸发 氩40 铽159
原文传递
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陶 李智焕 +7 位作者 叶沿林 华辉 李湘庆 葛榆成 王全进 庞丹阳 狄振宇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进行了239Puα源刻度测试,并在弹性散射实验中使用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考察了两种定位方法在实验中与测试中的一致性.测量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位置分辨率和位置畸变.对位置畸变进行了定性... 对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进行了239Puα源刻度测试,并在弹性散射实验中使用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考察了两种定位方法在实验中与测试中的一致性.测量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位置分辨率和位置畸变.对位置畸变进行了定性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 能量分辨率 位置分辨率 位置畸变 PSSD 测试
原文传递
低气压多丝正比室及其在放射性束流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智焕 陈陶 +15 位作者 叶沿林 华辉 李湘庆 王全进 葛愉成 庞丹阳 狄振宇 谭继廉 张金霞 凤盈 张保国 肖志刚 王宏伟 吴和宇 靳根明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64-970,共7页
介绍了为在放射性束流线上开展精确的散射和反应实验中 ,对入射束流的角度和有效数目等进行在线监测而设计制造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 .它透射性好 ,不干扰束流 ,并方便在真空环境中工作 .测量表明 ,它的位置分辨率约0 5mm .对 2 0— 3 0M... 介绍了为在放射性束流线上开展精确的散射和反应实验中 ,对入射束流的角度和有效数目等进行在线监测而设计制造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 .它透射性好 ,不干扰束流 ,并方便在真空环境中工作 .测量表明 ,它的位置分辨率约0 5mm .对 2 0— 3 0MeV/u的低Z的放射性束流有着大于 90 %的位置探测效率 ,适用于中能次级束实验靶前的束流定位及在线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束流 实验 低气压多丝正比室 位置分辨 位置探测效率 探测器 加速器
原文传递
MeV微集团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希庭 沈定予 +6 位作者 王雪梅 赵强 赵子强 郑涛 沈毅雄 夏宗璜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简述了有关MeV微集团离子束与物质表面相互作用研究的概况.介绍了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和重离子物理所1.7MV串列加速器上开展的有关实验研究及取得的初步结果.
关键词 MeV微集团束 集团区 集体效应 离子束
下载PDF
φ76mm×100mm BGO探测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叶沿林 刘昕 +4 位作者 卢希庭 刘洪涛 林俊松 周长春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7-300,共4页
根据中能重离子核反应实验中测量较高能量γ光子的需要,利用国内条件试制了一台大圆柱体BGO探测器。本文报道了晶体的包装与相对光输出以及探测器的能量与时间分辨性能,比较了不同光电倍增管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在有关实验中采用... 根据中能重离子核反应实验中测量较高能量γ光子的需要,利用国内条件试制了一台大圆柱体BGO探测器。本文报道了晶体的包装与相对光输出以及探测器的能量与时间分辨性能,比较了不同光电倍增管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在有关实验中采用这种探测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重离子 核反应 BGO X射线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1.7MV串列加速器的维护与改进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定予 王雪梅 +7 位作者 丁富荣 夏宗璜 刘洪涛 李硕中 赵强 谢淑娴 卢希庭 《现代科学仪器》 1996年第4期44-45,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台进口的大型仪器设备近十年来在运行、维护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性能改进和功能扩展,使其达到了较佳的状态,在科研、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突破了引进时仅作为离子束分析的基本功能,而发展到目前有可能开展大量基础研... 本文介绍了一台进口的大型仪器设备近十年来在运行、维护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性能改进和功能扩展,使其达到了较佳的状态,在科研、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突破了引进时仅作为离子束分析的基本功能,而发展到目前有可能开展大量基础研究、高能注入以及MeV团簇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 静电加速器 性能改进 维护
下载PDF
硅探测器的数字化脉冲形状甄别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朋杰 李智焕 +20 位作者 陈志强 吴鸿毅 田正阳 蒋伟 李晶 冯骏 臧宏亮 刘强 牛晨阳 杨彪 陶龙春 张允 孙晓慧 王翔 刘洋 李奇特 楼建玲 李湘庆 华辉 叶沿林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介绍了利用硅探测器的脉冲形状甄别进行粒子鉴别的原理。详细叙述了基于数字化方法的脉冲形状甄别的实现。采样频率和位数是数字化方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硅探测器信号,采用100 MS/s,12 bit的Digitizer可以满足脉冲形状甄别法对时间... 介绍了利用硅探测器的脉冲形状甄别进行粒子鉴别的原理。详细叙述了基于数字化方法的脉冲形状甄别的实现。采样频率和位数是数字化方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硅探测器信号,采用100 MS/s,12 bit的Digitizer可以满足脉冲形状甄别法对时间分辨的要求。同时对该方法粒子鉴别的特征和能量阈值做了简要的分析和对比。粒子背面入射硅探测器的所得的阈值低于正面入射的情况。例如对于氖周围的同位素,背面入射情况的阈值约为100 MeV,为正面入射情况下鉴别阈值的二分之一,相当与?E-E方法中?E探测器厚度约为60μm情况下的阈值。最后定性讨论了硅探测器的电阻率不均匀性和沟道效应对粒子鉴别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探测器 脉冲形状甄别 上升时间 数字化方法 能量阈值 电阻率不均匀性 沟道效应
原文传递
大面积闪烁体探测器的中子探测效率刻度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青元 李智焕 +8 位作者 叶沿林 郑涛 李湘庆 王全进 狄振宇 庞丹阳 张高龙 王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1,共5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同位素中子源 (2 41Am 9Be)通过γ n符合的中子飞行时间法对大面积探测器的中子探测效率进行刻度的方法 ,并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该探测器的探测效率进行了模拟 .实验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
关键词 大面积中子探测器 同位素中子源 γ-n符合中子飞行时间法 探测效率刻度 蒙特卡罗法
原文传递
25MeV/u ^(40)Ar+^(209)Bi裂变反应的断点激发能和裂变时标测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纪文 邬恩九 +14 位作者 张纯 肖志刚 王素芳 尹淑芝 靳根明 谭继廉 金卫阳 宋明涛 李祖玉 吴和宇 贺智勇 殷旭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946-953,共8页
对25MeV/u40Ar+209Bi非完全熔合反应中形成的热核,测量了与裂变碎片相符合的α粒子能谱,用运动源模型分解α粒子能谱得到了裂变断前和断后发射α粒子多重性.由断后碎片发射α粒子多重性得到断点激发能约为172.5MeV.由断前α粒子... 对25MeV/u40Ar+209Bi非完全熔合反应中形成的热核,测量了与裂变碎片相符合的α粒子能谱,用运动源模型分解α粒子能谱得到了裂变断前和断后发射α粒子多重性.由断后碎片发射α粒子多重性得到断点激发能约为172.5MeV.由断前α粒子多重性得到激发能在470—600MeV范围内的热核的裂变时标约为4×10-21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点 激发能 裂变时标 氩40 铋40
原文传递
25MeV/u ^(40)Ar+^(209)Bi裂变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纪文 邬恩九 +14 位作者 肖志刚 张纯 尹淑芝 王素芳 靳根明 谭继廉 金卫阳 宋明涛 李祖玉 吴和宇 贺智勇 殷旭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9-416,共8页
实验对25MeV/u^(40)Ar+^(209)Bi体系的裂变反应,利用线性动量转移的分窗选择不同的激发能,研究裂变动能分布和质量分布与热核初始激发能的关系.实验证实激发能小于380MeV时裂变总动能分布与低激发能复合核相似.激发能大于380MeV... 实验对25MeV/u^(40)Ar+^(209)Bi体系的裂变反应,利用线性动量转移的分窗选择不同的激发能,研究裂变动能分布和质量分布与热核初始激发能的关系.实验证实激发能小于380MeV时裂变总动能分布与低激发能复合核相似.激发能大于380MeV时,最可几动能呈现出随激发增加而增加,并出现高能非对称性,而且质量分布宽度随激发能增加而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 碎片总功能 激发能 中能 重离子 氩40
原文传递
在33.4MeV/u^(17)N与~9Be反应中中子发射的起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华辉 +12 位作者 李湘庆 钱涛 吴和宇 靳根明 詹文龙 段利敏 郭忠言 肖志刚 李祖玉 王素芳 张保国 王宏伟 胡佩钢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2-517,共6页
在不同角度测得的 33 4MeV/u17N +9Be反应中 ,发射中子的能谱具有复杂的形式 ,而且随着角度的增大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 发射中子至少来源于靶弹核间的核子 -核子碰撞、17N的破裂反应以及熔合热核的统计蒸发三种不同起源 分析结果表明 ... 在不同角度测得的 33 4MeV/u17N +9Be反应中 ,发射中子的能谱具有复杂的形式 ,而且随着角度的增大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 发射中子至少来源于靶弹核间的核子 -核子碰撞、17N的破裂反应以及熔合热核的统计蒸发三种不同起源 分析结果表明 :反应体系三种起源的发射中子截面分别为 4 4 9,0 4 4和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中子核 核反应 破裂反应 发射中子截面
原文传递
用于次级束物理实验的低气压多丝室
12
作者 王小兵 谭继廉 +7 位作者 张金霞 卢子伟 叶沿林 李智焕 华辉 李湘庆 陈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阐述了位置灵敏探测器在核物理实验中的作用,同时详细叙述了低气压多丝室(LP-MWPC)的工作机理及时间、位置特性。描述了用于较高能量轻粒子的次级束实验的LP-MWPC的结构和测试结果,得到ΔX=ΔY=0.7mm的位置分辨。
关键词 次级束物理实验 低气压多丝室 位置灵敏探测器 核物理实验 工作机理 位置特性
下载PDF
^(17)C反应截面和去中子截面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翠娥 叶沿林 +12 位作者 郑涛 华辉 李智焕 李湘庆 陈志强 胡青元 张高龙 庞丹阳 王佳 Yamaguchi Y Ozawa A Tanihata I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利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线RIPS,测量了能量为79A MeV的^(17)C在^(12)C反应靶上的反应截面,并同时得到了^(17)C的移去1个、2个及3个中子的截面;分别利用有限力程Glauber模型和少体Glauber模型结合壳模型的谱因子分析了反应截... 利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线RIPS,测量了能量为79A MeV的^(17)C在^(12)C反应靶上的反应截面,并同时得到了^(17)C的移去1个、2个及3个中子的截面;分别利用有限力程Glauber模型和少体Glauber模型结合壳模型的谱因子分析了反应截面和移去1个中子截面,研究了^(17)C的密度分布、结构和价中子布居。反应截面和中子移去截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量,通过对两者的分析,都可以得出^(17)C由芯核^(16)C和价中子组成,并且价中子主要处于d_(5/2)轨道的结论。总结了现有的碳同位素的反应截面和相互作用截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截面 去中子截面Glauber模型 TOF—△E—E方法 中子截面 GLAUBER模型 放射性束流线 化学研究所 RIPS ^12C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Φ76mm×100mmBGO闪烁探测器探测效率测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昕 叶沿林 +2 位作者 卢希庭 刘洪涛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96-502,共7页
用若干低能(p,γ)共振核反应产生的单能光子测得Φ76mm×100mmBGOγ探测器在17.65、17.23、6.13MeV三个能量点下的全能峰本征探测效率分别为7%、9%和22%.
关键词 探测效率 非线性拟合 闪烁探测器
原文传递
RIBLL终端大面积中子探测器阵列研制方案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志强 叶沿林 +13 位作者 王金川 肖国青 詹文龙 徐瑚珊 郭忠言 王全进 郑涛 张高龙 李智焕 李湘庆 胡青元 庞丹阳 王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丰中子核研究的RIBLL终端大面积中子探测器阵列的研制 .利用Geant4软件包对该探测系统的中子探测效率、时间分辨和位置分布等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 ,同时对探测器的cross talk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探测器的设计方案 .
关键词 RIBLL 中子探测器 探测效率 时间分辨 丰中子核 蒙特卡罗模拟 软件包 GEANT4 理论计算 阵列
原文传递
晕核^6He(25MeV/u)的单、双中子转移截面测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沿林 庞丹阳 +16 位作者 葛愉成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艾颖 张高龙 王佳 陈志强 胡青元 A.Ozawa Y.Yamaguchi C.Wu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37,共3页
实验测量了 25MeV/u的6He+9Be反应中的单、双中子转移微分截面. 利用反应耦合道模型初步分析了实验数据, 计算大体重现截面值. 转移反应对末态有相当的选择性, 并且双中子转移截面主要来自到基态的一步过程. 后角度截面的上升可能与连... 实验测量了 25MeV/u的6He+9Be反应中的单、双中子转移微分截面. 利用反应耦合道模型初步分析了实验数据, 计算大体重现截面值. 转移反应对末态有相当的选择性, 并且双中子转移截面主要来自到基态的一步过程. 后角度截面的上升可能与连续态的耦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核 中子 微分截面 基态 截面测量 连续 上升 转移 反应 体重
下载PDF
晕核^6He(25MeV/u)在^9Be上的弹性散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丹阳 叶沿林 +14 位作者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陈志强 胡青元 张高龙 王佳 A.Ozawa Y.Yamaguchi C.Wu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分析了北京大学核物理实验小组在日本RIKEN实验室完成的 25MeV/u6He和9Be的弹性散射实验数据, 得到了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 利用双折叠模型, 并通过拟合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得到了此弹靶体系在此能量下的弹性散射光学势.
关键词 弹性散射 微分截面 晕核 核物理实验 角分布 实验数据 光学 实验室 研究 分析
下载PDF
25MeV/u^6He+~9Be破裂反应的α碎片发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智焕 叶沿林 +17 位作者 陈陶 华辉 李湘庆 王全进 葛榆成 庞丹阳 狄振宇 靳根明 肖国青 郭忠言 肖志刚 王宏伟 张保国 吴和宇 李加 孙志宇 詹文龙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测量了在 2 5MeV/u6 He轰击9Be靶的破裂反应产生的α碎片双微分截面及角分布 ,并在Serber模型的框架下计算了在破裂反应中衍射破裂与擦去过程的贡献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基于包含衍射破裂和擦去过程的Serber模型可以对6 He的... 测量了在 2 5MeV/u6 He轰击9Be靶的破裂反应产生的α碎片双微分截面及角分布 ,并在Serber模型的框架下计算了在破裂反应中衍射破裂与擦去过程的贡献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基于包含衍射破裂和擦去过程的Serber模型可以对6 He的直接反应进行较好地描述 ,擦去过程的贡献远大于衍射破裂的贡献 .相对于6 Li而言 ,6 He较大的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晕核 破裂反应 衍射破裂 擦去过程 α碎片 微分截面 角分布 弱束缚特性 核反应
原文传递
φ76mm×100mm BGO闪烁探测器在20 MeV以下能区的能量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昕 叶沿林 +2 位作者 卢希庭 刘洪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12-518,共7页
用上海硅酸盐所提供的φ76mm×100mmBGO晶体制作γ闪烁探测器,用来探测中能重离子核反应中放出的10-100MeV的γ射线。该探测器对^137Cs的0.661MeV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14.2%。在加速器上... 用上海硅酸盐所提供的φ76mm×100mmBGO晶体制作γ闪烁探测器,用来探测中能重离子核反应中放出的10-100MeV的γ射线。该探测器对^137Cs的0.661MeV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14.2%。在加速器上用若干(P,γ)反应产生的单能光子测试探测的能量响应,通过细致的数据拟合得到该探测器在20MeV以下能区的能量响应和全能峰能量分辨率。对17.65MeVγ射线,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O 闪烁探测器 能量响应 中能
下载PDF
50MeV/A^(12)C轰击^(197)和^(209)Bi核的线动量转移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沿林 +14 位作者 刘洪涛 卢希庭 黄小临 肖兵 詹文龙 诸永泰 郭忠言 冯恩普 郗鸿飞 刘冠华 周建群 尹淑芝 祝翔 王柄 冯军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56-562,共7页
用裂变碎片折叠角技术测得50MeV/A^(12)C轰击^(197)Au和^(209)Bi靶的线性动量转移分布,得到每个^(12)C核核子线动量转移的最可几值与靶核相关,其值分别为184和173MeV/c。在线动量转移分布中,0.3附近有一小的突起,似乎可以认为是相应于... 用裂变碎片折叠角技术测得50MeV/A^(12)C轰击^(197)Au和^(209)Bi靶的线性动量转移分布,得到每个^(12)C核核子线动量转移的最可几值与靶核相关,其值分别为184和173MeV/c。在线动量转移分布中,0.3附近有一小的突起,似乎可以认为是相应于弹核的α集团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197 饿209 袭变 线动量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