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应用体会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资坚 邹育才 +3 位作者 刘梦璋 杜建业 蔡史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019-2024,共6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骨盆骨折院前院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05例,按是否遵循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理论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为2006年3...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骨盆骨折院前院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05例,按是否遵循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理论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为2006年3月~2012年6月在DCO原则指导下治疗的骨盆骨折,共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平均38.3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11例,B型29例,C型18例,术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平均36.3分;对照组为2001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未按DCO原则治疗的骨盆骨折47例,其中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1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8例,B型24例,C型15例,术前损伤严重度评分为平均36.5分。并对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和远期疗效进行比较,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死亡3例(5.2%),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12.1%),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2.4%,存活病例平均随访19.1个月(6~31个月),远期Cole疗效评分为35.6分;对照组死亡9例(19.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3例(27.7%)例,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7.1%,存活病例平均随访20.4个月(13~32个月),远期Cole疗效评分为30.3分。两组患者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及远期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CO理论指导下,强调院前急救和院内处理并重,将DCO技术干预和骨科专科医生的早期介入提前到事故现场和急诊室阶段,规范急救流程,多学科协作,能减少骨盆骨折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急救 损伤控制
原文传递
支具矫正联合姿态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被引量:22
2
作者 杜建业 赵资坚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探讨支具矫正联合姿态训练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36例AIS患者行胸腰骶支具联合姿态矫正训练,定期摄X线片检查患者脊柱Cobb角,同时总结影响治疗方案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12~18个月,136例中7... 目的探讨支具矫正联合姿态训练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36例AIS患者行胸腰骶支具联合姿态矫正训练,定期摄X线片检查患者脊柱Cobb角,同时总结影响治疗方案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12~18个月,136例中76例坚持完成疗程。76例胸椎Cobb角从治疗前27. 8°±5. 3°矫正至19. 6°±3. 1°,腰椎Cobb角从治疗前29. 7°±4. 2°矫正至20. 4°±2.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初诊Cobb角≥35°、脊柱长度增长速度≥20 mm/年、Rsisser指数> 3级、脊柱柔韧度<50%是影响治疗方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具矫正联合姿态训练对于AI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初诊Cobb角≥35°、脊柱长度增长速度≥20 mm/年、Rsisser指数> 3级、脊柱柔韧度<50%、顶椎旋转度≥3级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具 姿态训练 特发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针在儿童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2161-2163,共3页
目的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四肢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172例儿童四肢骨折,其中肱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31例,股骨骨折78例,胫骨骨折47例。结果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30... 目的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四肢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172例儿童四肢骨折,其中肱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31例,股骨骨折78例,胫骨骨折47例。结果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愈合优165例(95.93%),良7例。172例全部Ⅰ期愈合,无骨感染和骨不连发生,无术后断针、再移位及拔针后再骨折现象。结论弹性髓内针固定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的儿童长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儿童的四肢长骨骨折,与传统的夹板或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技术相比,它具有皮肤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骺板、不影响骨髓内部的血液循环、骨折愈合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患儿易耐受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儿童四肢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长骨骨折 弹性髓内针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资坚 邹育才 +3 位作者 刘梦璋 杜建业 蔡史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5-817,共3页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41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65~83岁,平均75.2岁。骨折按Neer分型:三部...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41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65~83岁,平均75.2岁。骨折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3例,伴明显肩关节脱位11例;四部分骨折18例,伴明显肩关节脱位9例。2l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20例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时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1例患者术后获25~36个月(平均30.5个月)随访。置换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l(86.8±7.9)min]、术中出血量[(190.7±32.2)mL]、术后引流量[(62.6±5.4)mL]、住院时间[(11.1±1.1)d]均低于钢板组患者[分别为(101.2±10.9)min、(241.7±46.0)mL、(77.7±7.9)mL、(13.4±1.6)d],以上项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52.1±3.1)分、(61.7±2.8)分]均低于置换组患者[(60.0±3.3)分、(65.5±3.1)分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与置换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关节内感染发生。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前者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问较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假体和植入物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腕部离断再植修复1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梦璋 邹育才 +2 位作者 赵资坚 杜建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断腕再植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5例腕部离断患者,其中压轧伤5例,机器压伤5例,电锯伤3例,刀砍伤2例。完全离断7例,不完全离断8例。采用早期通血、保留骨长度、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显微外科技术... 目的探讨断腕再植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5例腕部离断患者,其中压轧伤5例,机器压伤5例,电锯伤3例,刀砍伤2例。完全离断7例,不完全离断8例。采用早期通血、保留骨长度、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损伤等方法对腕部离断进行再植手术。结果术后再植肢体存活良好,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平均为10.2个月(3~18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价标准综合评分: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损伤等方法能提高断腕再植成活率,更好的促进患肢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断腕再植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316例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男215例,女101例,年龄1~14岁,平均7岁。左侧167例,右侧149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316例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男215例,女101例,年龄1~14岁,平均7岁。左侧167例,右侧149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2~4周后进行功能训练。结果随访316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年10个月。按Flynn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优253例,良34例,可25例,差4例,优良率90.8%。发生肘内翻27例。结论儿童严重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开放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及影响肘关节功能等严重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解剖复位骨折断端、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防止或减少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 骨折 外科手术 肘关节
原文传递
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建业 +3 位作者 赵资坚 吴杰 马志发 邹育才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51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A组),27例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51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A组),27例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JOA评分改善率、椎管开门幅度、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变化、轴性症状评分,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A组12~20(14.56±5.67)个月,B组11~23(16.28±4.7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颈椎椎管开门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丢失B组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轴性症状评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都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法"门轴"固定的有效方法;微型钛板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即刻固定,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微型钛板 缝线悬吊 轴性症状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救治严重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资坚 邹育才 +3 位作者 刘梦璋 蔡史建 杜建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0期956-957,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骨折伴多发伤的防治对策以及损伤控制骨科fDCO)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DCO理论指导救治的87例严重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早期骨... 目的探讨严重骨折伴多发伤的防治对策以及损伤控制骨科fDCO)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DCO理论指导救治的87例严重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早期骨折行简单清创外固定,待ICU复苏治疗后,再择期行确定性骨科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6.9%(6/87),死亡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52例获随访6-20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理想。结论完善救治体系,合理采用DCO模式治疗严重骨折伴多发伤,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 多发伤 急救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二次手术治疗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梦璋 邹育才 +2 位作者 赵资坚 杜建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二次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8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66~87岁,平均74.6岁。原始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ⅠB型1例,ⅡA型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及二次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8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66~87岁,平均74.6岁。原始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ⅠB型1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Ⅲ型8例,逆转子间骨折1例。首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DHS)9例,动力髁螺钉(DCS)4例,锁定钢板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2例,Gamma钉5例。内固定失败时间平均为5.6个月(1.4~8.0个月)。二次手术改行髋关节置换术8例,应用PFN3例,股骨近端防旋交锁髓内钉7例,DHS1例,DCS3例。结果内固定失败原因:螺钉松脱或折断7例,头颈钉切割2例,髋内翻7例,骨折再移位3例,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头坏死1例。22例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2分(11—36分)提高至85分(72—93分)。再次内固定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5.9个月(4~7个月)。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多因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技术应用失误等因素所致。根据股骨转子部后内侧结构的稳定性、骨折愈合状况及骨质疏松程度等,合理选择内固定更换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仍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 不愈合 骨折固定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明 曹豫 +3 位作者 张德文 罗聪 倪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96-1899,1902,共5页
[目的]通过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后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植入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处,比较修复节段性桡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治疗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离体培养、纯化、... [目的]通过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后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植入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处,比较修复节段性桡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治疗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离体培养、纯化、扩增后在等同于细胞培养的条件下与去抗原牛松质骨(BCB)复合培养,制成MSCs/BCB复合物并经电镜扫描证实复合物有细胞生长。制成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桡骨干15mm节段性动物模型,MSCs/BCB复合物通过手术移植入动物模型桡骨缺损处,通过X线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8、12、16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6周生物力学三点抗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检测,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标本与正常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组织工程中适宜的种子细胞。去抗原牛松质骨能够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新西兰大白兔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CB复合物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CB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去抗原牛松质骨 细胞培养 骨移植 骨缺损
下载PDF
人骨形成蛋白9基因修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明 曹豫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人骨形成蛋白9(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9,hBMP-9)基因治疗与骨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BMP-9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碱... 目的探讨人骨形成蛋白9(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9,hBMP-9)基因治疗与骨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BMP-9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学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定量测定及Von Kossa’s钙结节染色;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支架共培养,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SCs在PLGA上的黏附、生长情况;将转染与未转染hBMP-9基因的MSCs分别与PLGA支架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回植兔肌肉内,组织植入4、8周后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流式细胞仪测定质粒转染率为34.15%;转染组MSCs的ALP活性较未转染组明显增高(P<0.01),Von Kossa’s钙结节染色比较转染细胞形成的钙结节明显大于未转染组;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见MSCs在PLGA支架上的黏附、生长良好;异位回植术后4、8周组织HE染色见肌肉内有新生骨基质分泌,成骨面积定量分析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质粒能稳定转染MSCs,BMP-9能刺激MSCs的ALP活性增强,诱导钙结节形成;BMP-9基因转染的MSCs作为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其与PLGA支架复合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P-9 PLGA 组织工程
下载PDF
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12
作者 马志发 彭贤豪 +2 位作者 杜建业 赵资坚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7期33-36,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的实际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 目的 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的实际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OVCF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分组(PVP治疗者入研究组、PKP治疗者入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前,术后两组Cobb角明显下降、伤椎前缘高度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50%,高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s患者行PKP、PVP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后者操作相对简便、费用较低,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患者需求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290-2293,共4页
严重创伤、感染、骨病、肿瘤切除和畸形矫正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如何修复骨组织,重建其力学和生物学系统是临床医学研究重点之一。采用自体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其中自体移植因其移植的骨组织中具... 严重创伤、感染、骨病、肿瘤切除和畸形矫正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如何修复骨组织,重建其力学和生物学系统是临床医学研究重点之一。采用自体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其中自体移植因其移植的骨组织中具有活细胞及生物活性分子且常含有血供,因而是最理想的骨移植方法。但由于骨源有限及对供骨部位的损伤,同时自体组织塑形困难等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而异体骨移植还有潜在的疾病传播及移植排斥反应使其更加难以推广应用。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组织工程理论上可以完全再生为原有组织,被认为是修复骨缺损理想的方法,在将来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闯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广东省汕头市12881名初中生脊柱侧凸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建业 蔡史健 +2 位作者 赵资坚 马志发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5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汕头市初中生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调查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汕头市10所中学共12 881名初中生进行脊柱侧凸调查.采用三阶段检查法(学校筛查、医院复查、照片排查),体检采用"二位五面观检查法",X线平... 目的 分析广东省汕头市初中生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调查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汕头市10所中学共12 881名初中生进行脊柱侧凸调查.采用三阶段检查法(学校筛查、医院复查、照片排查),体检采用"二位五面观检查法",X线平片为全脊柱站立位正侧位,测量Coob角≥10°者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 筛查可疑体征学生1 543名,阳性率11.98%.遵嘱到院进一步检查263名,有效反馈率17.04%;符合AIS诊断标准136名,确诊率51.71%.结论 汕头市初中生脊柱侧凸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开展地区性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普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普查 X线胶片 学生 汕头市
原文传递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长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2-664,共3页
2005年9月-2007年3月,我科应用微创技术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固定法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148例,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弹性髓内钉 长骨骨折 儿童 长骨干骨折 微创技术 临床效果 固定法
原文传递
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梦璋 邹育才 +2 位作者 赵资坚 杜建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6例有双髋关节置换指征患者进行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治疗。结果 26例均获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3分(16~47分),术后平均83分(74~96分),术后2例(3髋)发生异... 目的探讨双侧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6例有双髋关节置换指征患者进行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治疗。结果 26例均获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3分(16~47分),术后平均83分(74~96分),术后2例(3髋)发生异位骨化,1例(1髋)发生关节后脱位。其余患者疼痛消失,活动良好。结论严格选择病例,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行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侧 同期
原文传递
锁定型钢板固定联合药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梦璋 邹育才 +3 位作者 赵资坚 杜建业 徐素华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0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型钢板固定联合药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使用锁定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使用锁定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锁定型钢板固定联合药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使用锁定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使用锁定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骨化三醇和碳酸钙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病人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治疗组病人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在使用锁定型钢板进行骨折固定的同时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药物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资坚 邹育才 +1 位作者 刘梦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定位下行经皮穿刺靶点射频热凝后,同时行椎间盘内、盘外臭氧注射.结果 36例患者治疗后随访3~6个月...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定位下行经皮穿刺靶点射频热凝后,同时行椎间盘内、盘外臭氧注射.结果 36例患者治疗后随访3~6个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级,优18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总有效率94.4%,优良率为86.1%,均未见并发症.结论 CT引导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臭氧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育才 赵资坚 +3 位作者 刘梦璋 李爱霞 林宏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139-3141,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在CT定位下,全部行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在CT定位下,全部行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以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69例,占65.1%;良32例,占30.2%;可3例,占2.8%;差2例,占1.9%,优良率达95.3%,较我院单用PLDD治疗提高约9.3%。结论应用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优势互补,能明显提高治疗效率,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2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梦璋 邹育才 +2 位作者 赵资坚 杜建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自1999年5月~2010年9月,笔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85例,共12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髋关节翻修术4例,股骨头置换1例。全部病例术中均同期内固...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自1999年5月~2010年9月,笔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85例,共12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髋关节翻修术4例,股骨头置换1例。全部病例术中均同期内固定。结果 1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9~2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Harris评分平均83分(76~89分)。结论医源性因素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细致的术前准备,充分显露术野,操作轻柔规范,能有效预防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通过牢靠固定,提供假体稳定,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仍能取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假体周围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