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融合”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宓翠 刘智彬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2年第13期13-17,共5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变革关乎思想理念、技术手段、“教”与“学”方式等的转变,它注重学习者学习状态的改变,指向提升学习者的多元智能,并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驻足历史课程改革嬗变的节点,厦门初中历史教研团队致力于五育...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变革关乎思想理念、技术手段、“教”与“学”方式等的转变,它注重学习者学习状态的改变,指向提升学习者的多元智能,并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驻足历史课程改革嬗变的节点,厦门初中历史教研团队致力于五育融合的探索和实践,着力研讨以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主要路径之一来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五育 多元智能 教研团队 跨学科教学 历史课程改革 义务教育 主要路径
下载PDF
如何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从“以诗证史:《全唐诗》中的全景大唐”谈起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志芳 宓翠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由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想样态和实践现状之间存在反差,需要从选题开始重新审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有效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起点,它来源于课程标准,聚焦核心问题,关注学科特质和实践,同时具有纵横贯通,连接已知与未知、历史与... 由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想样态和实践现状之间存在反差,需要从选题开始重新审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有效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起点,它来源于课程标准,聚焦核心问题,关注学科特质和实践,同时具有纵横贯通,连接已知与未知、历史与现实的特点。要在历史纵横交叉的中心点上,努力寻找生活实践中具有撬动力的真情境、真问题作为切入,把史学问题、史学思想、史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主题引领的作用,跨学科学习才能从浅表走向深入。学习主题决定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科整合程度、学习投入程度和学习纵深发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初中历史 主题确定 生活实践 学科本位
原文传递
强调有效驱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设计——以“以诗证史:《全唐诗》中的全景大唐”为例
3
作者 刘智彬 苏曈曈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0,共10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弱化了教师的“教”,强调了学生的“学”,指向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任务设计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在任务推进过程中,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对其进行形成性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以团队设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为样本... 跨学科主题学习弱化了教师的“教”,强调了学生的“学”,指向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任务设计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在任务推进过程中,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对其进行形成性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以团队设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为样本,强调问题驱动下的任务设计,提出三方面建议:一、任务指向明确、可拆解,从课程整体性、流动性观照各任务群的推进;二、实施任务与评价双重驱动,出示具体的任务清单,评价量表尽量前置;三、评价量规清晰且多主体,引导任务高品质达成。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必须指向明确、结构合理,实现有效驱动,适配以生为本的形成性评价量规,才能真正达成“学习即生活”的育人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任务设计 评价应用 以生为本 以学为中心
原文传递
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发挥历史课程育人功能——对新修订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编排的思考
4
作者 《福建教育》 2024年第42期54-57,共4页
本文聚焦“三新”背景下的新修订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初步阐明其继续“统编”的缘由,从“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理念出发,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多维爬梳、解读,呈现其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落实重大主题教育要求,突出党史、... 本文聚焦“三新”背景下的新修订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初步阐明其继续“统编”的缘由,从“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理念出发,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多维爬梳、解读,呈现其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落实重大主题教育要求,突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强化特征,助力教师洞悉其主要变化,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提升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新 新教材 国家事权 初中历史
下载PDF
“大历史观”统摄下单元视角的新授课设计思路探析
5
作者 苏曈曈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年第22期41-46,共6页
历史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与堆叠,而应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过去的人物与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进而认识人类发展的趋势与规律,从过去中总结智慧、获得意义。新授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形成完整、有意义的历史解释,就不能局限于单课的... 历史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与堆叠,而应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过去的人物与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进而认识人类发展的趋势与规律,从过去中总结智慧、获得意义。新授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形成完整、有意义的历史解释,就不能局限于单课的教学内容,而应该立足更大的单元框架,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图谱中考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生成更深刻的历史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单元视角 发展的趋势 思路探析 授课设计 科学的方法
下载PDF
建构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2年第9期16-18,共3页
在众多的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思想正是建构主义的体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中学历史教学正朝着学习环境复杂化、学习任务高级化,学习方式合作化,评价内容、方法和功能多... 在众多的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思想正是建构主义的体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中学历史教学正朝着学习环境复杂化、学习任务高级化,学习方式合作化,评价内容、方法和功能多元化等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教学 建构主义
下载PDF
让乡土课程资源走进高中历史新课程 被引量:3
7
作者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7B期244-245,共2页
新课程背景下,让乡土课程资源走进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教学时可根据实际进行灵活操作,如穿插性教学、专题性教学、师生互助等。教师在增强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意识的同时还应注意乡土史教材的从属... 新课程背景下,让乡土课程资源走进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教学时可根据实际进行灵活操作,如穿插性教学、专题性教学、师生互助等。教师在增强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意识的同时还应注意乡土史教材的从属性地位及保证乡土史料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历史教学 乡土历史 教学资源
下载PDF
高位思考 科学规划 精准落实——2018年福建省中考历史复习教学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福建教育》 2018年第2期51-52,共2页
一、2017年中考历史闭卷考地区学生显现出的薄弱环节2017年我省初中历史毕业班教学研讨会上,省普教室发布《201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评价报告》,报告的一些数据反映出闭卷地区学生的薄弱环节,比如以考查学生概括、归纳、分析、比较、论证... 一、2017年中考历史闭卷考地区学生显现出的薄弱环节2017年我省初中历史毕业班教学研讨会上,省普教室发布《201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评价报告》,报告的一些数据反映出闭卷地区学生的薄弱环节,比如以考查学生概括、归纳、分析、比较、论证、演绎推理等能力目标为主的Ⅱ卷主观题(包括辨析题、材料解析与论述题),各设区市得分率差距较大。其中,2017年的创新题型"材料论述题",考生作答情况最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题型 论述题 初中历史 辨析题 中考 教学研讨会 评价报告 复习教学 能力目标 演绎推理
下载PDF
大历史观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曹秀娟 隋雪静 《福建教育》 2022年第24期55-59,共5页
大历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和思想方法,其内涵与初中历史单元作业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大历史观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是实现作业提质增效减负、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单元作业 大历史观 设计理据 方案构想
下载PDF
初中历史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以初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教学《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为例
10
作者 宓翠 刘智彬 《福建教育》 2023年第15期15-17,共3页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持...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我们科学认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民族交融 专题教学 初中历史教育 中国史 根本遵循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形成与发展
下载PDF
根正树直 育人守道——义务教育阶段培育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有效策略
11
作者 谢森河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67,共8页
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以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看待中国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堂应培育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能生成对文明的认同、国家的认同、民族的认同和复兴大业的认同,进而铸牢中华民... 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以中华民族为一个整体,看待中国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堂应培育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能生成对文明的认同、国家的认同、民族的认同和复兴大业的认同,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初中历史课堂应开展长程设计、依托主题教学、秉守言之有据、挖掘现实资源,统筹、融合、扎实、多元地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初中历史 策略
原文传递
宏观立意显情怀,微观切入求创新——2018年福建省中考历史客观题命题情况分析
12
作者 《福建教育》 2018年第33期35-37,共3页
2018年福建中考历史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命题科学、严谨,题干简洁灵活、可读性强、设问指向明确,备选项语句结构也基本同质。从命题导向看,第Ⅰ卷的不少题目能够从学科特质出发,彰显立德树人理念,同时,也较全面地关照了初中学生初始... 2018年福建中考历史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命题科学、严谨,题干简洁灵活、可读性强、设问指向明确,备选项语句结构也基本同质。从命题导向看,第Ⅰ卷的不少题目能够从学科特质出发,彰显立德树人理念,同时,也较全面地关照了初中学生初始层级的"时空""思维""解释""价值"等重要素养维度,呈现出"宏观立意显情怀,微观切入求创新"的总体特点,力求通过中考"一面旗"的效应,启发初中历史教师探寻历史教学中的素养落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导向 历史教学 福建省 中考 情怀 立意 宏观 创新
下载PDF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从三维目标到素养目标的新变与应变
13
作者 朱旭 耿宁 《福建教育》 2022年第32期16-19,共4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最显著的突破之一体现在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上,即从三维目标转变为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那么,从三维目标到核...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最显著的突破之一体现在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上,即从三维目标转变为历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那么,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具体变在何处?因何而变?初中历史教师又要如何应变?应用新课标指导教学之前,厘清以上问题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指导教学 三维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教师 素养目标 课程目标 体系的构建
下载PDF
基于LTCK视角的教师概念学习思考
14
作者 《福建教育》 2022年第50期10-13,共4页
当前教育教学对“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学科大概念、大单元等方面,主要谈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中提高概念教学的效度,能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谈教师本身“概念学习”的微乎其微。但“概念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 当前教育教学对“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学科大概念、大单元等方面,主要谈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中提高概念教学的效度,能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谈教师本身“概念学习”的微乎其微。但“概念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所必须面对的真实问题:教师本身不进行概念学习,又如何做好相关教学?而且,教师的概念学习,关乎的不只是教师的专业知识,还有其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实践 概念学习 概念教学 实践能力提升 专业知识 当前教育
下载PDF
辨名析理,唯“材”是举--2020年福建中考历史辨析型材料题题型研究与教学建议
15
作者 《福建教育》 2020年第37期39-41,共3页
辨析型材料题前身是2017、2018年《福建省初中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中的辨析题。2019年该题型升级为辨析型材料题,成为福建省中考材料解析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辨析型材料题与原来的辨析题在题型功能上有明显不同,之前的辨析... 辨析型材料题前身是2017、2018年《福建省初中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中的辨析题。2019年该题型升级为辨析型材料题,成为福建省中考材料解析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辨析型材料题与原来的辨析题在题型功能上有明显不同,之前的辨析题注重纠错,可以称为改错型辨析题,其回答步骤也有一定的套路,强调学生的记背能力和答题规范,其理念和考查功能难以体现近年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2019年,这一题型并入材料解析题。该题型通常呈现1~2则材料,设置2个问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对材料中的史实或观点进行辨析。“辨”即辨明对错,“析”即分析理由。经过连续两年的探索,该题型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方面日趋完善。本文拟以2020年福建中考历史辨析型材料题为例,对这一题型的考查功能和命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析题 学科核心素养 综合考查 材料解析题 材料题 中考历史 答题规范 教学建议
下载PDF
回归初心 融注素养 反拨教学--关于福建省区域性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的思考
16
作者 苏曈曈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年第23期29-34,共6页
材料论述题是福建省区域性中考历史创新题型,它立意新颖、开放度高、综合性强,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指向能力、素养考查的创新型能力、素养考查题型,也是福建卷最能代表课程改革导向、最具思维活力的“压轴题”,曾受到教育部中考评估专... 材料论述题是福建省区域性中考历史创新题型,它立意新颖、开放度高、综合性强,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指向能力、素养考查的创新型能力、素养考查题型,也是福建卷最能代表课程改革导向、最具思维活力的“压轴题”,曾受到教育部中考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笔者拟就这一题型创制、完善过程中的一些思考,阐明其题型功能、命题旨归与教学反拨意图,与同仁共享、交流、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述题 人文气息 压轴题 中考历史 思维活力 评估专家组 立意新颖 福建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