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的横向变化控制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的破裂长度
1
作者
L.Bai
S.L.Klemperer
+9 位作者
J.Mori
M.S.Karplus
L.Ding
H.B.Liu
G.H.Li
B.W.Song
S.Dhakal
江
勇
(
译
)
李国辉(
译
)
白玲(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20年第1期22-32,共11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大地震活动频繁,影响着长达2500km的人口密集地带。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MW7.8)发生在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上,为陆陆碰撞带断裂活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观测资料。我们使用覆盖整个余震区的近震台站地震波形...
喜马拉雅造山带大地震活动频繁,影响着长达2500km的人口密集地带。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MW7.8)发生在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上,为陆陆碰撞带断裂活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观测资料。我们使用覆盖整个余震区的近震台站地震波形数据对MHT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HT沿构造走向呈现清晰的横向变化,在主震区存在低喜马拉雅断坡,而在余震区东部变得更深且倾角更加平缓。余震区以东MHT界面上的地震波速表现为高速异常,可能与印度板块基底隆起的俯冲结构有关,余震区以西同样存在地震波速异常。MHT的总体形态结构变化控制了廓尔喀地震的破裂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逆冲断裂
破裂长度
横向变化
大地震
尼泊尔
控制
地震波形数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的横向变化控制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的破裂长度
1
作者
L.Bai
S.L.Klemperer
J.Mori
M.S.Karplus
L.Ding
H.B.Liu
G.H.Li
B.W.Song
S.Dhakal
江
勇
(
译
)
李国辉(
译
)
白玲(校)
机构
不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20年第1期22-3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尼泊尔地震相关地质灾害的地震学成因”(编号:41761144076)资助
文摘
喜马拉雅造山带大地震活动频繁,影响着长达2500km的人口密集地带。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MW7.8)发生在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上,为陆陆碰撞带断裂活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观测资料。我们使用覆盖整个余震区的近震台站地震波形数据对MHT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HT沿构造走向呈现清晰的横向变化,在主震区存在低喜马拉雅断坡,而在余震区东部变得更深且倾角更加平缓。余震区以东MHT界面上的地震波速表现为高速异常,可能与印度板块基底隆起的俯冲结构有关,余震区以西同样存在地震波速异常。MHT的总体形态结构变化控制了廓尔喀地震的破裂长度。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逆冲断裂
破裂长度
横向变化
大地震
尼泊尔
控制
地震波形数据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的横向变化控制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的破裂长度
L.Bai
S.L.Klemperer
J.Mori
M.S.Karplus
L.Ding
H.B.Liu
G.H.Li
B.W.Song
S.Dhakal
江
勇
(
译
)
李国辉(
译
)
白玲(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