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孙雅婷 徐梦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骨折护理,治疗组进...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骨折护理,治疗组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脊柱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脊柱骨折 脊柱功能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骨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陈红峰 邢玲 +1 位作者 王雪莲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苏省高淳人民医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江苏省高淳人民医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活动和掌倾角、尺偏角,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PICP)。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ALP、OPG、BGP和PIC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腕关节恢复,可改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代谢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用预防性护理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探讨用预防性护理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两... 目的 :探讨用预防性护理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同时,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患肢各处的周径(踝上周径、髌上周径和髌下周径)、皮温、疼痛评分。结果:在术后的第3天,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患肢各处的周径(踝上周径、髌上周径和髌下周径)、疼痛评分均更低,其皮温更接近正常(P<0.05)。结论 :用预防性护理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疼痛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梦萍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2期29-30,共2页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接受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次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接受手术治疗,根据计算机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辅以...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接受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次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接受手术治疗,根据计算机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辅以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统计并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未接受护理干预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3.21±0.13)d、总住院时间(11.95±0.21)d、骨折愈合时间(10.59±2.11)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下肢外观评分(17.49±1.14)分、肌力评分(16.94±0.48)分、关节活动评分(16.09±1.22)分、步态评分(16.55±0.18)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7.39±0.2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辅以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护理 下肢骨折 术后康复 影响
原文传递
护士长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
5
作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目的高质量完成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方法对带教老师进行严格挑选,对实习护士进行系统带教,使护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带教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结果护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习目的... 目的高质量完成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方法对带教老师进行严格挑选,对实习护士进行系统带教,使护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带教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结果护生圆满完成实习计划,达到实习目的。结论病区护士长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经验,丰富管理内涵对培养具备核心能力的合格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监督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原文传递
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
6
作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对于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有效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的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 目的探究对于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有效方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的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NR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为(1.77±0.74)分,对照组患者的NRS评分为(6.5±0.2)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5.723,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4.42%,32/43)(χ~2=18.369,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人数占32.56%(14/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1.63%(5/43)(χ~2=13.447,P<0.05);无效人数占4.65%(2/4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8.60%(8/43)(χ~2=6.372,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40%)(χ2=14.457,P<0.05)。结论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疗效,降低疼痛度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骨折 护理 常规护理 个性化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7
作者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4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2—11月该院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为改善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检查术后呼吸道管理未落实措施,分析术后呼吸道管理落实不到位的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2—11月该院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为改善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检查术后呼吸道管理未落实措施,分析术后呼吸道管理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以此为据制定解决对策并有效落实。对比观察改善前后呼吸道管理措施的落实效果,统计该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结果品管圈改善后各病区呼吸道管理措施平均落实率(83.11%)显著高于改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目标达成率112.0%,进步率21.19%。品管圈活动后,圈组成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服务意识与和谐度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与应用既能有效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措施落实率,也能增强、培养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对保障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职业价值与护士自我价值,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术后 呼吸道管理措施 落实率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8
作者 孙雅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第11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于腰椎间盘突出(LDH)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LDH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63例,舒适护理)和对照组(63例,常规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6.21±1.20...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于腰椎间盘突出(LDH)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LDH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63例,舒适护理)和对照组(63例,常规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6.21±1.20)分、(16.52±1.20)分,对照组的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6.23±1.15)分、(16.58±1.12)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2.36±0.23)分、(4.52±0.58)分,对照组的疼痛与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4.20±0.57)分、(6.35±1.01)分,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在角色受限、生命活力、活动能力、总体健康等方面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情绪变化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63(100.00%)比40(63.49%)],差异显著(P<0.05)。结论:LDH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不良状态和睡眠质量,提升机体健康水平,缓解疼痛感,且护理评价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 症状及身体机能改善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Lysholm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第24期104-104,共1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Lysholm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在我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Lysh...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Lysholm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在我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比较两组出院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时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的心理护理、术前沟通,术后的周密观察,早期的康复锻炼等一系列人性化、细节化、循序渐进化的护理干预能够使得术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更好地恢复,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护理程序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10
作者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期125-125,共1页
目的提高骨科临床带教质量,使临床带教规范化、科学化。方法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临床带教,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步骤环环相扣。结果把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临床带教,提高了带教水平,完善了教学工作,调动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结论将护... 目的提高骨科临床带教质量,使临床带教规范化、科学化。方法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临床带教,评估-计划-实施-评价4个步骤环环相扣。结果把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临床带教,提高了带教水平,完善了教学工作,调动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临床带教,提高了带教质量,使临床带教工作更规范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程序 骨科 临床带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