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概念设计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吴宜灿 柯严 +25 位作者 郑善良 汪卫华 储德林 黄群英 刘晓平 许德政 王红艳 黄德所 朱晓翔 高纯静 李静惊 陈义学 吴斌 汪太平 柏云清 刘松林 罗月童 刘萍 李春京 李强 童莉莉 翁晓毅 吴磊 王祥科 FDS课题组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80,共9页
在深入分析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实现核废料嬗变、可裂变重金属核燃料和氚核燃料增殖、产能等多种功能的次临界反应堆概念。概念有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参数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和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高压He气/液态L... 在深入分析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实现核废料嬗变、可裂变重金属核燃料和氚核燃料增殖、产能等多种功能的次临界反应堆概念。概念有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参数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和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高压He气/液态LiPb双冷却系统嬗变包层。介绍了系统基本概况和参考结构形式,阐述了系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包层中子物理学和包层热工水力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工程约束限制条件,指出系统相关的安全和潜在环境影响问题,给出典型的参考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次临界堆 概念设计 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参数设计 安全性能
下载PDF
聚变发电反应堆概念设计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吴宜灿 汪卫华 +18 位作者 刘松林 李静惊 王红艳 陈红丽 陈明亮 张士杰 黄群英 黄德所 郑善良 曾勤 胡丽琴 柏云清 李艳芬 李春京 冯岩 宋勇 龙鹏成 FDS课题组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5,38,共11页
在广泛分析聚变能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物理与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了技术可行性的聚变发电反应堆概念(称之为FDS Ⅱ)。这个概念具有ITER参数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和具有发展潜... 在广泛分析聚变能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物理与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了技术可行性的聚变发电反应堆概念(称之为FDS Ⅱ)。这个概念具有ITER参数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液态锂铅氚增殖包层,在对这个概念进行中子学、热工水力学、力学、安全与环境影响和经济学等一系列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初步的概念设计和进一步设计优化的共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设计研究 发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等离子体物理 技术可行性 热工水力学 技术基础 发展状况 发展潜力 计算分析 环境影响 设计优化 概念设计 聚变能 液态锂 R参数 ITE 中子学 经济学 堆芯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设计研究与实验策略 被引量:47
3
作者 吴宜灿 汪卫华 +18 位作者 刘松林 黄群英 郑善良 王红艳 陈红丽 陈明亮 柏云清 宋勇 柯严 李春京 李艳芬 胡丽琴 刘萍 李静惊 李莹 许德政 曾勤 陈义学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7-360,共14页
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国际聚变堆包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液态锂铅包层一般特点和中国发展的系列液态锂铅包层概念设计,提出了一个具有演示氦气单冷却剂和氦气/锂铅双冷却剂包层技术的双功能包层模块实验系统方案,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国际聚变堆包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液态锂铅包层一般特点和中国发展的系列液态锂铅包层概念设计,提出了一个具有演示氦气单冷却剂和氦气/锂铅双冷却剂包层技术的双功能包层模块实验系统方案,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为中国向ITER实验包层工作组(TBWG)提交的液态包层实验模块最终设计描述文件的内容框架。总结了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设计思想和方案描述、性能分析概况、对辅助系统的要求和实验策略与关键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液态锂铅 实验策略
下载PDF
微卫星评价牙鲆雌核发育二倍体纯合性 被引量:48
4
作者 朱晓琛 刘海金 +2 位作者 孙效文 薛玲玲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采用8个微卫星座位分别对牙鲆减数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和卵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的纯合性进行检验。卵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所有检测座位全部纯合。减数雌核发育二倍体在部分座位发生纯合,但未发现在所有座位全部纯合的个体,在Poli9TUF、Po... 采用8个微卫星座位分别对牙鲆减数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和卵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的纯合性进行检验。卵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所有检测座位全部纯合。减数雌核发育二倍体在部分座位发生纯合,但未发现在所有座位全部纯合的个体,在Poli9TUF、Poli9-8TUF、Poli11TUF、Poli13TUF、Poli23TUF、Poli30TUF、Poli123TUF和Poli130TUF座位,杂合子比例分别为1·0000、1·0000、0·1944、0·9459、0·8611、1·0000、0·7778和0·8000,平均杂合子比例为0·8224。由此表明,牙鲆除了Poli11TUF外,在其余7个座位均具有很高的重组率。研究结果显示,牙鲆卵裂雌核发育二倍体一代即可形成纯合子;而减数雌核发育二倍体由于具有较高的重组率,使其与母本的遗传同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雌核发育 纯合性 微卫星
下载PDF
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饥饿致死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吉桥 +1 位作者 姜静颖 于滨海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58-65,共8页
作者观测了全长6.6~177.6 mm的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的饥饿致死时间及饥饿死亡时皮肤和肠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变化。在水温18.0~23.0℃时,这几种鱼苗50%饥饿致死时间为7.3~12.0d,耐饥饿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鲤(10.4~12.0d)>鳙(9... 作者观测了全长6.6~177.6 mm的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的饥饿致死时间及饥饿死亡时皮肤和肠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变化。在水温18.0~23.0℃时,这几种鱼苗50%饥饿致死时间为7.3~12.0d,耐饥饿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鲤(10.4~12.0d)>鳙(9.6 d)>草鱼(8.8 d)>鲢(7.3d)。夏花至春片鱼种的50%饥饿致死时间为15~271d。水温与鱼的饥饿致死时间呈负相关。饥饿致死的鲤苗皮肤破裂,指纹状细胞界限不清,排列散乱,粘液细胞小,神经丘萎缩;鲢、鳙鱼苗肠粘膜细胞核和细胞器或肿胀或萎缩或溃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鱼种 饥饿
下载PDF
大学教师文化构建与高校师德建设 被引量:35
6
作者 成容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大学教师文化的两大重要特质。高校师德建设是造就高素质大学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制度建设毕竟是“他律”,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办法。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律”的作用,着力构建大学教师文化,这...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大学教师文化的两大重要特质。高校师德建设是造就高素质大学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制度建设毕竟是“他律”,是一种带强制性的办法。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律”的作用,着力构建大学教师文化,这才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着力构建大学教师文化的有效途径有:(1)加强人文关怀,培植人文精神土壤与氛围;(2)利用高校自身优势帮助教师提高文化素养;(3)建立机制,激励进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教师文化 师德建设 根本
下载PDF
中国系列液态锂铅实验回路设计与研发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吴宜灿 黄群英 +20 位作者 朱志强 高胜 宋勇 李春京 彭蕾 刘少军 吴庆生 刘松林 陈红丽 柏云清 金鸣 王永亮 吴朝阳 吕若君 汪卫华 王红艳 郭智慧 陈雅萍 凌新圳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9,共9页
锂铅实验回路是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关键技术研究必备实验平台之一。结合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技术发展战略建议,FDS团队多年来不断开展液态锂铅实验回路技术研究,设计并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不同功能参数的DRAGON系列锂铅实验回路... 锂铅实验回路是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关键技术研究必备实验平台之一。结合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技术发展战略建议,FDS团队多年来不断开展液态锂铅实验回路技术研究,设计并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不同功能参数的DRAGON系列锂铅实验回路。本文阐述了中国锂铅实验回路的发展路线建议,系统介绍了目前各实验回路的设计原则、结构特点、功能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液态锂铅包层 实验回路
下载PDF
种子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8
作者 颜冬冬 +7 位作者 吴篆芳 马涛涛 王秋霞 李园 郭美霞 欧阳灿斌 曹坳程 郑建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5X期9-15,共7页
种子处理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经济有效的方法,使用生物、物理、化学因子和技术来保护种子和作物,控制病虫为害,确保作物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根据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类种子处理技术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各类种子处理技术的概念... 种子处理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经济有效的方法,使用生物、物理、化学因子和技术来保护种子和作物,控制病虫为害,确保作物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根据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类种子处理技术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各类种子处理技术的概念、原理、分类、特点及应用情况,为实际生产中进行种子处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 技术 综述
下载PDF
牙鲆5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海金 朱晓琛 +3 位作者 孙效文 杨立更 薛玲玲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1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5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625;有效等位基因数1.2596-5.51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692;各位点的杂合度观测... 利用1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5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数为2-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625;有效等位基因数1.2596-5.51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692;各位点的杂合度观测值(Ho)0.2200-0.8000;杂合度期望值(He)0.2061-0.8187。各群体之间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从小到大依次为丹东、北戴河、威海、青岛、荣成。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H=0.672,df=4,P=0.955)则说明,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为0.0991,各群体之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采用UPGMA法对5个群体进行聚类,可分3类:丹东和北戴河各为一类,威海、荣成、青岛为一类,其中威海与荣成群体的分化最小。结合Hardy-Weinberg平衡,拟合度检验和遗传偏离指数(动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的遗传平衡状况存在很大差别。遗传变异的分析结果说明5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下载PDF
温度休克诱导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三倍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子臣 +4 位作者 陈来钊 常亚青 王世震 史宗元 李豫红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报道了用冷休克和热休克的方法阻止第一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栉孔扇贝在水温17℃下,受精后17min,开始处理。冷休克以1℃,处理持续时间为20min处理组倍化频... 本文报道了用冷休克和热休克的方法阻止第一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栉孔扇贝在水温17℃下,受精后17min,开始处理。冷休克以1℃,处理持续时间为20min处理组倍化频率最高,为30.4%;热休克以30℃,处理时间为12min的处理组倍化频率最高,达27.6%。虾夷扇贝在水温10℃下,受精后40min,开始热休克处理,结果以29℃,处理持续时间为11min组最好,倍化频率为26.7%。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孵化率,畸形率和胚胎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栉孔扇贝2n=38,3n=51,虾夷扇贝2n=38,3n=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诱导 栉孔扇贝 三倍体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翟秀梅 王斌 +2 位作者 郭郁 桂远明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虾体患病,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南美白对虾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二甲基二硫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方艳 王秋霞 +4 位作者 颜冬冬 郭美霞 燕平梅 曹坳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0-896,共7页
随着保护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连年栽培,土传病害问题愈发突出,熏蒸剂也因此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但鉴于熏蒸剂的广谱性,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明确溴甲烷替代药剂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随着保护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连年栽培,土传病害问题愈发突出,熏蒸剂也因此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但鉴于熏蒸剂的广谱性,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明确溴甲烷替代药剂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简称DMDS)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采用BIOLOG方法,测定不同浓度DMDS熏蒸对保护地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MDS(170.00 mg.kg-1、85.20 mg.kg-1、42.50 mg.kg-1、21.30 mg.kg-1和10.62 mg.kg-1)熏蒸处理对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疫霉菌属(Phytophthora spp.)的LC50(抑制中浓度)分别为42.08 mg.kg-1和115.15 mg.kg-1。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取样,温育120 h时,170.00 mg.kg-1、42.50 mg.kg-1和10.62 mg.kg-1的DMDS处理土壤的AWCD值(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color development,AWCD)分别比空白对照升高8.46%、6.02%、19.31%,表明DMDS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恢复培养14 d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恢复至对照水平。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高于空白对照,McIntosh指数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恢复培养7 d后,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恢复至对照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DMDS熏蒸后恢复培养0 d时,各处理间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差异显著,恢复培养14 d后,DMDS对微生物碳源利用方式的影响逐渐减弱,恢复至对照水平。结果表明,DMDS熏蒸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影响了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但在恢复培养14 d后,被干扰的土壤微生物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DMDS熏蒸处理在有效防控土传病原真菌的同时,不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明显的扰动影响,对环境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二硫 土壤微生物群落 镰孢菌属 疫霉菌属 BIOLOG方法 Shannon指数 Simpson指数 McIntosh指数 AWCD值
下载PDF
土壤化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述评 被引量:24
13
作者 颜冬冬 +7 位作者 吴篆芳 马涛涛 王秋霞 李园 郭美霞 欧阳灿彬 曹坳程 郑建秋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7-551,共5页
土传病虫害给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危害,而土壤熏蒸剂是解决土壤重茬问题的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主要从土壤熏蒸剂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环境条件等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化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土壤熏蒸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 土传病虫害给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危害,而土壤熏蒸剂是解决土壤重茬问题的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主要从土壤熏蒸剂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环境条件等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化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土壤熏蒸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熏蒸剂 熏蒸效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14
作者 官邦贵 刘颂豪 +2 位作者 王玉 刘慧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简述了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及其特点;综述了激光精密加工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激光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激光 激光精密加工 应用 发展趋势
下载PDF
5种海水鱼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雅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采用脾脏、肾脏细胞或鳃组织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生活在近海沿岸的5种鱼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绒杜父鱼(Hemitripterus villosus Pallas)的染色体组型构成公式为2n=46=20m+16sm+10t,总臂数NF=82;绵鳚(Zoarces elongatu... 采用脾脏、肾脏细胞或鳃组织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生活在近海沿岸的5种鱼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绒杜父鱼(Hemitripterus villosus Pallas)的染色体组型构成公式为2n=46=20m+16sm+10t,总臂数NF=82;绵鳚(Zoarces elongatusKner)的染色体组型构成公式为2n=48=30m+14sm+4t,总臂数NF=92; 短颌小绵鳚(Zoarchias microstomus)的染色体组型构成公式为 2n=28=24m+4t,总臂数 NF=52;繸鳚(Azuma emmnion)的染色体组型构成公式为 2n=+56+6m+10sm+40t,总臂数 NF=72;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的染色体组型构成公式为 2n=38=20m+18sm,总臂数NF=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鱼类 组型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生态制品对鲤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桂远明 何幽峰 +7 位作者 吴垠 王斌 康白 孔庆友 蔡之宣 文妹 孙文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1-17,共7页
本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从正常健康鲤的肠道中分离、筛选出无毒无害正常菌群Jy10、Jy31制成生态制品,作为鲤的饲料添加剂,用以饲养鲤,其应用结果表明,鲤生态制品饲养组的增重率、能量同化率、生态生长效率(K_1),组织生长效率(K_2)以及多... 本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从正常健康鲤的肠道中分离、筛选出无毒无害正常菌群Jy10、Jy31制成生态制品,作为鲤的饲料添加剂,用以饲养鲤,其应用结果表明,鲤生态制品饲养组的增重率、能量同化率、生态生长效率(K_1),组织生长效率(K_2)以及多项生理生化指标(Rbc、Hb、血糖量、血浆总蛋白量、红细胞脆性、肌肉含蛋白质率等)均高于或优于对照组。本文对生态制品的促长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制品 生长 机理
下载PDF
一个新的四维超混沌系统及其电路仿真 被引量:20
17
作者 高智中 韩新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产生复杂的超混沌吸引子,基于一个三维混沌系统构造了一个新的四维超混沌系统.分析了该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吸引子的相图、系统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谱等基本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新的四维超混沌系统随着新引入的参数变化呈现周期... 为产生复杂的超混沌吸引子,基于一个三维混沌系统构造了一个新的四维超混沌系统.分析了该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吸引子的相图、系统的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谱等基本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新的四维超混沌系统随着新引入的参数变化呈现周期、混沌及超混沌动力学行为.最后设计了一个模拟电路,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与数值仿真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混沌系统 相图 分岔图 Lyapunov指数图 电路实现
下载PDF
四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负效应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郭志芯 蒋红云 +2 位作者 张兰 张燕宁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2-547,共6页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作为多种害虫的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按标准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作为多种害虫的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按标准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45%吡虫·虫螨腈悬浮剂和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四种杀虫剂对七星瓢虫2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45%吡虫·虫螨腈悬浮剂和2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LR50分别为0.0327、6.90、5.00和1.25 g a.i./hm2,其中24%溴虫腈·甲维盐悬浮剂对七星瓢虫为高风险性,其余药剂为极高风险;对赤眼蜂的LR50分别为2.35×10-3、0.0129、6.46×10-3和0.127 g a.i./hm2,均属极高风险。本研究为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负效应影响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我国的登记用量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冬梅 +5 位作者 田梦倩 袁善奎 李富根 张兰 张燕宁 蒋红云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70-874,共5页
旨在分析我国目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登记推荐用量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农药的减量提供建议。对目前我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布登记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氟... 旨在分析我国目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登记推荐用量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农药的减量提供建议。对目前我国农药信息网上公布登记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氟嘧菌酯、唑菌酯等11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登记信息进行查询,分别从登记剂型、作物、防治靶标等方面对这11种杀菌剂的登记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挑选用量范围最大的3种有效成分、8种登记作物和8个不同防治靶标进行组合,并对可能的10种组合进行了数据分析。11种杀菌剂登记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最大为丁香菌酯悬浮剂防治苹果树腐烂病(1153.80 g/hm^2);推荐有效成分用药范围较大的是嘧菌酯防治草坪褐斑病(195.00~637.50 g/hm^2)和水稻纹枯病(52.50~499.88 g/hm^2),最高和最低有效成分用量分别相差3倍和9倍;相比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和醚菌酯2种药剂在防治其他病害上的用量更大。未来农药的减施,应在农药最低有效剂量研究的基础上,推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药用量,建议优先选用有效成分用量较低的农药类型(包括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更低的农药剂型和生物活性更高的农药有效成分),并联合病害综合防治等手段,从而实现我国农药的合理减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最低有效剂量 剂型 作物 靶标
原文传递
微生态调节剂对鲤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斌 陈营 +4 位作者 桂远明 康白 文姝 孔庆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2-35,共4页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JY10、JY31复合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鲤后,进行肠道菌群定位,定量及定性分析,并以投喂常规饵料的鲤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微生态调节剂饲养后鲤肠道中JY10、JY31制品菌群量明显增加,大... 应用微生态调节剂(JY10、JY31复合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鲤后,进行肠道菌群定位,定量及定性分析,并以投喂常规饵料的鲤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微生态调节剂饲养后鲤肠道中JY10、JY31制品菌群量明显增加,大肠菌群量明显减少,定植效果良好;同时其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该微生态调节剂对鲤肠道菌群的调整查和促进新陈代谢及生长均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调节剂 肠菌群 饵料添加剂 鲤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