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作平 张嫚丽 +1 位作者 刘伟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85-587,共3页
从合欢花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波谱法鉴定为:二十四烷酸(1)、二十八烷醇(2)、α-菠甾醇(3)、山奈酚(4)、槲皮素(5)、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7)。除二十四... 从合欢花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波谱法鉴定为:二十四烷酸(1)、二十八烷醇(2)、α-菠甾醇(3)、山奈酚(4)、槲皮素(5)、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7)。除二十四烷酸以外,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花 α-菠甾醇 二十八烷醇 山奈酚-3-O-鼠李糖苷
下载PDF
中药合欢花抗抑郁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作平 张嫚丽 +1 位作者 范桂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88-1389,共2页
目的合欢花抗抑郁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药理实验对合欢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及其各萃取部位进行抗抑郁活性筛选。结果合欢花醇提物与水提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与对照品安拿芬尼类似,均能显著缩短小鼠游泳的不... 目的合欢花抗抑郁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药理实验对合欢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及其各萃取部位进行抗抑郁活性筛选。结果合欢花醇提物与水提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与对照品安拿芬尼类似,均能显著缩短小鼠游泳的不动时间。结论合欢花醇提物与水提物及其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对“行为绝望”动物模型有较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提示非极性成分及中等极性成分可能为合欢花抗抑郁作用的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花 抗抑郁作用 药理活性
下载PDF
翠云草总黄酮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舒姮 +2 位作者 杨勇 周燕 叶卉 《中药与临床》 201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检测翠云草总黄酮对肺癌A549细胞和H4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翠云草总黄酮以5~40μg﹒mL-1的浓度作用于A549细胞和H460细胞,以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检测ERK蛋白的表达和ERK的磷酸化水平。结... 目的:检测翠云草总黄酮对肺癌A549细胞和H4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翠云草总黄酮以5~40μg﹒mL-1的浓度作用于A549细胞和H460细胞,以CCK8试剂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检测ERK蛋白的表达和ER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翠云草总黄酮能抑制A549细胞和H460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加长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翠云草总黄酮使A549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0/G1期,使H460细胞明显阻滞于S期和G2/M期;与对照组相比,翠云草总黄酮使A549细胞中p-ERK显著降低,使H460细胞中ERK和p-ERK均显著降低(P<0.05)。对于细胞周期和ERK蛋白的影响,10μg﹒mL-1和20μg﹒mL-1的翠云草总黄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翠云草总黄酮对肺癌A549细胞和H460细胞的生长增殖、周期进程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降低ERK通路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云草 总黄酮 肺癌 细胞周期 ERK
下载PDF
2种工艺制备的通脉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比较
4
作者 杨勇 +1 位作者 周燕 叶卉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A01期93-94,共2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通脉颗粒(有糖型、无糖型)中丹酚酸B的含量,验证工艺改进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两种不同工艺制成通脉颗粒(有糖型)和通脉颗粒(无糖型),以通脉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通脉颗粒(有糖型、无糖型)中丹酚酸B的含量,验证工艺改进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两种不同工艺制成通脉颗粒(有糖型)和通脉颗粒(无糖型),以通脉颗粒中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150 mm&#215;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甲酸(24:8:68),流速为1.0 mL&#183;in-1,检测波长为286 nm,比较两种工艺丹酚酸B转移率.结果 丹酚酸B在浓度为31.01~232.56 μg&#183;mL-1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不同工艺的通脉颗粒中丹酚酸B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98.0%,RSD分别为0.6%,1.0%.两种工艺的丹酚酸B的转移率分别为43.4%(RSD=0.7%),44.1%(RSD=1.5%).结论 两种工艺通脉颗粒质量无明显差异,改进工艺的通脉颗粒(无糖型)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灵敏、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通脉颗粒工艺改进前后的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颗粒 质量标准 工艺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