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渔家人的节日——山东即墨田横祭海节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灵光 《中国港口》 2017年第A02期41-44,共4页
田横祭海节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念,对研究我国历史上沿海地区人类的进程、生存环境和文化、经济构成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田横祭海 海洋文化
原文传递
旷世经卷:北宋金银书画《妙法莲华经》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灵光 孙艳 《法音》 2021年第7期53-56,共4页
聚沙戏为塔,尚为佛所赞。何况以金银,恭敬书经卷。庆历传至今,几经桑海换。十年劫火烧,幸未遭毁散。感君意殷勤,亲奉与我看。天雨曼陀罗,到眼光烂漫。端庄杂流丽,书法殊精湛。明人补缺处,笔态隔霄汉。谛视亦可珍,精诚有一贯。是为国之宝... 聚沙戏为塔,尚为佛所赞。何况以金银,恭敬书经卷。庆历传至今,几经桑海换。十年劫火烧,幸未遭毁散。感君意殷勤,亲奉与我看。天雨曼陀罗,到眼光烂漫。端庄杂流丽,书法殊精湛。明人补缺处,笔态隔霄汉。谛视亦可珍,精诚有一贯。是为国之宝,不独一市冠。庆此殊胜缘,合掌再三叹。这是1988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观瞻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馆藏北宋金银书画《妙法莲华经》后,敬题一诗,赵朴初会长给予此经以极高的评价。那么这样一部宋代金银写就的经卷是如何发现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法莲华经》 赵朴初 中国佛教协会 博物馆馆藏 曼陀罗 君意 经卷
原文传递
浅析山东半岛在“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兼论中国文化对早期日本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丁 《中国港口》 2017年第S1期5-9,共5页
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先秦时期逐渐形成了一条自山东沿海起航,沿朝鲜西海岸南下,到达日本南部的"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本文通过对早期中日交流的研究,揭示了山东地区在"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先秦时期逐渐形成了一条自山东沿海起航,沿朝鲜西海岸南下,到达日本南部的"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本文通过对早期中日交流的研究,揭示了山东地区在"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而研究中国文化在早期日本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早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 影响
原文传递
青岛栲栳船帮的兴衰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国港口》 2016年第S1期47-49,共3页
栲栳帮是依托金口港发展起来的北方地区重要的航运力量,为南北航运发挥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期间,为抗击日本海军,四艘栲栳商船自沉江阴,成为江阴防线的一部分,为淞沪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栲栳船帮 金口港 清末航运组织
原文传递
早期中国“龙”形象的发展演变
5
作者 王灵光 孙艳 《寻根》 2020年第1期4-8,共5页
龙是中华民族的共有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图腾崇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龙是中国先民虚构的形象,仅仅是先民崇拜的图腾,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 龙是中华民族的共有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龙图腾崇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龙是中国先民虚构的形象,仅仅是先民崇拜的图腾,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直到1996年“新中国龙”化石在贵州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的传人 神话传说 图腾崇拜 中国先民 关岭县 中华传统文化 新铺乡 形象
原文传递
传世国宝《妙法莲华经》
6
作者 杨丁 郭长波 《理财(经济)》 2014年第11期35-37,共3页
1987年,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鉴赏会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举行,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启功、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50余名专家学者,对山东省即墨市博物馆藏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进行了鉴定,并给予... 1987年,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鉴赏会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举行,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启功、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50余名专家学者,对山东省即墨市博物馆藏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进行了鉴定,并给予极高评价,一致认为该经卷是一件稀世珍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法莲华经》 鉴定委员会 中国历史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国宝 专家学者 副主任 即墨市
下载PDF
中国古代青铜戈鉴赏
7
作者 《理财(经济)》 2016年第4期44-47,共4页
戈是中国特有的青铜兵器,最早的青铜戈出现在二里头时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夏朝),一直到秦代,戈都是战场上的主要兵器。
关键词 青铜戈 中国 鉴赏 古代 青铜兵器 二里头 夏朝 秦代
下载PDF
鸡年说鸡——图说中国古代鸡首壶
8
作者 王灵光 《理财(经济)》 2017年第5期20-24,共5页
鸡首壶又称“鸡头壶”“天鸡壶”,因壶嘴做鸡首状而得名,是三国时期至唐代初年流行较广的一种瓷壶.一、最早的鸡首壶最早的鸡首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6年5月,宁夏固原县程儿山乡水泉村圆峁梁发现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鸡首壶.“这件... 鸡首壶又称“鸡头壶”“天鸡壶”,因壶嘴做鸡首状而得名,是三国时期至唐代初年流行较广的一种瓷壶.一、最早的鸡首壶最早的鸡首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6年5月,宁夏固原县程儿山乡水泉村圆峁梁发现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鸡首壶.“这件鸡首壶为泥质灰陶,器壁较薄,手制.整体似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古代 中国 三国时期 固原县
下载PDF
汉废帝刘贺与昌邑王中尉王吉
9
作者 王灵光 王新夏 《春秋》 2016年第5期58-59,共2页
近期,刘贺墓的发掘以及大量文物的出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有关刘贺在昌邑期间,昌邑王中尉王吉(汉代皋虞人,今山东即墨温泉街道)上疏力谏刘贺的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废帝刘贺刘贺(前92-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髀之子,... 近期,刘贺墓的发掘以及大量文物的出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有关刘贺在昌邑期间,昌邑王中尉王吉(汉代皋虞人,今山东即墨温泉街道)上疏力谏刘贺的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废帝刘贺刘贺(前92-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髀之子,西汉第九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尉 在位时间 汉武帝 历史 西汉
原文传递
即墨市博物馆馆藏“明代绫本蓝章夫妇及父母、祖父母诰命”释读
10
作者 王灵光 《理财(经济)》 2016年第5期26-29,共4页
诰命是圣旨的一种,是古代帝王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的文书,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书,诰命皆有统一的样式,由专人书写在特制的绫纸上,然后在封典时,经过一系列特定的仪式颁给受封的官员.
关键词 祖父母 博物馆 即墨市 明代 馆藏 释读 文书 官员
下载PDF
王万甡退兵碑考释
11
作者 姜保国 杨丁 《春秋》 2013年第6期38-39,共2页
2011年秋,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即墨古县衙院落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王万甡退兵碑得以重见天日。该碑现藏于即墨市博物馆,碑为长方形,长206厘米,宽75厘米,厚16.5厘米,大理石质,碑座已佚。碑文楷书,15行,满... 2011年秋,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即墨古县衙院落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王万甡退兵碑得以重见天日。该碑现藏于即墨市博物馆,碑为长方形,长206厘米,宽75厘米,厚16.5厘米,大理石质,碑座已佚。碑文楷书,15行,满行40字,共455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释 考古发掘 文物保护 即墨市 研究所 青岛市 博物馆 长方形
原文传递
蓬莱古船考古记
12
作者 杨丁 《大众考古》 2014年第7期82-87,共6页
蓬莱水城小海曾出土元明时期古代沉船四艘,古船样式特别、用途各异,为国内外水下考古发现所罕见。其中两艘为军船,是中国传统造船工艺的代表:两艘为货船,是中韩造船工艺的结晶。四艘古沉船的发现和发掘,再次让蓬莱水城军港史和海... 蓬莱水城小海曾出土元明时期古代沉船四艘,古船样式特别、用途各异,为国内外水下考古发现所罕见。其中两艘为军船,是中国传统造船工艺的代表:两艘为货船,是中韩造船工艺的结晶。四艘古沉船的发现和发掘,再次让蓬莱水城军港史和海上贸易、交通史进入人们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蓬莱 古船 造船工艺 元明时期 中国传统 海上贸易 国内外
下载PDF
烈火熔融金成水 铸就长铗锋铓寒--中国古代青铜剑鉴赏
13
作者 王灵光 《理财(经济)》 2021年第11期24-27,共4页
剑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是一种以直刺为主,兼具砍削功能的兵器。从早期的青铜剑一直到现代的体育健身、艺术表演器具,剑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剑的材质也经历了青铜、铁、钢等几个阶段,其中以青铜剑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本文就青铜... 剑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是一种以直刺为主,兼具砍削功能的兵器。从早期的青铜剑一直到现代的体育健身、艺术表演器具,剑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剑的材质也经历了青铜、铁、钢等几个阶段,其中以青铜剑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本文就青铜剑的发展演变及其时代特征进行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剑 艺术表演 体育健身 收藏价值 时代特征
下载PDF
慧眼识真:青铜器辨伪方法
14
作者 杨丁 魏菲 《理财(经济)》 2015年第8期28-32,共5页
中国青铜器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界的宠儿。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青铜器的造假也日益猖獗。笔者现就青铜器辨伪的一般方法做简要介绍。一、形制辨伪 中国古代青铜器虽然形制... 中国青铜器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界的宠儿。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青铜器的造假也日益猖獗。笔者现就青铜器辨伪的一般方法做简要介绍。一、形制辨伪 中国古代青铜器虽然形制多种多样,但随着出土器物的增多以及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已基本捋顺了青铜器的形制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伪方法 青铜器 专家学者 出土器物 发展演变 收藏界 国内外 形制
下载PDF
西周军队的武器装备、兵种与作战方式
15
作者 韩璐 杨丁 《华夏文化》 2014年第2期32-34,共3页
《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周时期,战争和对祖先的祭祀同等重要,二者共同构成了周人社会生活的两大主题。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西周军队的武器装备、兵种和作战方式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本文试图通过对关中地... 《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周时期,战争和对祖先的祭祀同等重要,二者共同构成了周人社会生活的两大主题。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西周军队的武器装备、兵种和作战方式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本文试图通过对关中地区随葬有青铜兵器的墓葬和车马坑的梳理,以及对馆藏兵器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武器装备 作战方式 军队 兵种 青铜兵器 《左传》 社会生活
下载PDF
清郭琇《四时行乐图》赏析
16
作者 王仟 《理财(经济)》 2017年第3期46-53,共8页
“行乐图”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画种,它从传统的肖像画发展而来,将像主置于山石林泉、湖泊田园的雅致背景中,冠以“行乐”之名,着力表现像主优雅闲适的生活旨趣.最早冠以“行乐”字样的是明代初年的帝王行乐图,其后贵胄官员、文人画家... “行乐图”是明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画种,它从传统的肖像画发展而来,将像主置于山石林泉、湖泊田园的雅致背景中,冠以“行乐”之名,着力表现像主优雅闲适的生活旨趣.最早冠以“行乐”字样的是明代初年的帝王行乐图,其后贵胄官员、文人画家争相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析 四时 文人画家 肖像画 明代
下载PDF
即墨出土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碑与即墨文庙
17
作者 韩璐 《理财(经济)》 2020年第11期55-58,共4页
山东即墨古城于2015年4月29日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通石碑,石质为即墨大庙山石材,褐色,只存碑体,碑首、碑座已经遗失,碑身字迹清晰,上下左右犹见祥云、龙纹纹饰。碑身尺寸长290厘米,宽116厘米,厚27厘米。碑文标题“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 山东即墨古城于2015年4月29日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通石碑,石质为即墨大庙山石材,褐色,只存碑体,碑首、碑座已经遗失,碑身字迹清晰,上下左右犹见祥云、龙纹纹饰。碑身尺寸长290厘米,宽116厘米,厚27厘米。碑文标题“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落款“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日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臣张玉书奉敕敬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华殿大学士 户部尚书 张玉书 碑首 即墨 至圣先师 上下左右
下载PDF
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藏“诸国侯印”考略
18
作者 (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汉代是中国篆刻史上的一个高峰,保存下来的名印有文帝行玺、皇后之玺、广陵王玺、石洛侯印、汉委奴国王印等。即墨在两汉时期是东方名城,即墨区博物馆藏有大量汉代文物,其中尤以金质“诸国侯印”最为珍贵。“诸国侯印”整体由黄金浇铸而... 汉代是中国篆刻史上的一个高峰,保存下来的名印有文帝行玺、皇后之玺、广陵王玺、石洛侯印、汉委奴国王印等。即墨在两汉时期是东方名城,即墨区博物馆藏有大量汉代文物,其中尤以金质“诸国侯印”最为珍贵。“诸国侯印”整体由黄金浇铸而成,印呈扁正方体,长、宽均为2.5厘米,通高2.1厘米,重96克。印钮龟形,龟首稍短,微上扬,呈站立状,似欲爬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藏 广陵王玺 两汉时期 行玺 即墨 侯印 正方体 青岛市
下载PDF
蛇矛燕戟驰锋芒 寒光冷锋锈中藏——中国古代青铜矛鉴赏
19
作者 《理财(经济)》 2017年第12期14-21,共8页
矛是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大革命时期的梭镖、红缨枪,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是古代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矛的材质也经历了木、石、青铜、钢铁等几个阶段,其中以青铜矛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本... 矛是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大革命时期的梭镖、红缨枪,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是古代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矛的材质也经历了木、石、青铜、钢铁等几个阶段,其中以青铜矛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本文就青铜矛的发展演变及其时代特征进行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青铜矛 鉴赏 冷锋 大革命时期 原始社会 收藏价值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戈的起源与发展
20
作者 王灵光 杨丁 《寻根》 2018年第6期67-72,共6页
戈是华夏文明独有的兵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石戈进行战斗。最早的青铜戈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早期,一直到秦代,戈都是中国古代战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兵器。戈的结构 戈,古称勾兵,是一种以勾杀为主要伤害方式的兵器,通常由戈... 戈是华夏文明独有的兵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石戈进行战斗。最早的青铜戈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早期,一直到秦代,戈都是中国古代战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兵器。戈的结构 戈,古称勾兵,是一种以勾杀为主要伤害方式的兵器,通常由戈头、、帽和组成。戈头的结构并不复杂:接者为“内”;长条形的锋刃为“援”,是戈的主要杀伤部位,其前部为“锋”,下部为“下刃”,上部为“上刃”,是故,戈既可啄击,又可勾杀;援下刃弯曲下垂的部分称作“胡”,胡上之孔为“穿”,胡和穿的作用都是加强戈头与秘的联结,使之不易松落;“阑”是援与内交接处突起的凸棱,其作用是阻拦戈头,使之在勾啄时不至于陷入中,内、援交接处突出援的部分称为上下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文化 华夏文明 兵器 青铜戈 “内” “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