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不尽意”: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重要命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62-67,共6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里,“言意”是其重要范畴,从“言意之辨”出发,“意”是诗所追求表现的本体,而“言”则是为表意服务的,“言不尽意”因此而成为诗本体命题。它既抓住了诗美的特质,又开发了“意在言外”的美学疆域,使诗的艺... 在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里,“言意”是其重要范畴,从“言意之辨”出发,“意”是诗所追求表现的本体,而“言”则是为表意服务的,“言不尽意”因此而成为诗本体命题。它既抓住了诗美的特质,又开发了“意在言外”的美学疆域,使诗的艺术内涵和诗学的理论内涵得到丰富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学 言意之辨 言不尽意 诗学意义 本体命题
下载PDF
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一) 被引量:2
2
作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2-16,共5页
古代诗学“虚静”论发韧于老庄哲学,滋润于佛学.它以技艺创造心理为契合点.虚静就是在博大富实的心灵中虚化静化掉阻碍自由创造的杂念和俗念.艺术创造需要心灵虚静,虚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心灵自由,启发引爆主体心理潜能,... 古代诗学“虚静”论发韧于老庄哲学,滋润于佛学.它以技艺创造心理为契合点.虚静就是在博大富实的心灵中虚化静化掉阻碍自由创造的杂念和俗念.艺术创造需要心灵虚静,虚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心灵自由,启发引爆主体心理潜能,从而使主体更好地“以天合天”,物我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理论 心理学 哲学 中国古代诗学 艺术构思 虚静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性爱分离的文化选择——精神分析学与中国20世纪性爱文学研究之五 被引量:5
3
作者 《求索》 CSSCI 2003年第3期187-190,共4页
性爱分离作为中国现代性爱文学的文化选择 ,以宣示人性复苏和反叛旧礼教的“深刻的片面性”标示着对西方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人学思潮的接纳 ,标示着文学性深度探索的勇毅与执著 ,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 。
关键词 现代性爱文学 性爱 人性 物神分析学
下载PDF
古代诗学“应物斯感”论的建构历程——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8-170,188,共4页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是理论内涵都深得中华文化智慧,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斯感 建构历程 民族特色 中国 古代心理诗学
下载PDF
独特深刻的女性问题思考——张爱玲“女性书写”的人性观念 被引量:3
5
作者 冉小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2-65,共4页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陷入了一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为难处境。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自己作为人的内涵一点一点地散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女性视角 人性观念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3期46-52,共7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话题。他们认为情景交融是诗美的特质,从实的情景原质到虚的情景交融这一微妙过程的实现,主要受创作主体的心理规律支配,其明确的内在导向就是“情感流向”与“情感旨归”。根据古...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话题。他们认为情景交融是诗美的特质,从实的情景原质到虚的情景交融这一微妙过程的实现,主要受创作主体的心理规律支配,其明确的内在导向就是“情感流向”与“情感旨归”。根据古代诗学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情景交融构成一个艺术系统,产生出无限的美感魅力。而这种审美观也显示出东方文化的独特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情景论 王夫之 艺术魅力 格式塔质 古代诗学 《姜斋诗话》 《四溟诗话》 “中和” 创作主体
下载PDF
浅谈美术作品数字版权保护的综合举措 被引量:3
7
作者 克盾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8,共3页
数字出版美术作品因其具有存在的虚拟性、发送的快捷性等特征,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导致侵权案件频发,美术作品数字版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要保护美术作品的数字版权需要相关法规细则的出台与完善,强化行政保护机制,应用先进数字版... 数字出版美术作品因其具有存在的虚拟性、发送的快捷性等特征,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导致侵权案件频发,美术作品数字版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要保护美术作品的数字版权需要相关法规细则的出台与完善,强化行政保护机制,应用先进数字版权鉴定、过滤技术,并以美术作品版权保护联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方式综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出版 版权保护 美术作品 技术 法律
原文传递
神思:中国古代艺术构思论的独特表述——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札记(12) 被引量:2
8
作者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2,118,共6页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艺术构思论表述中,“神思”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继“虚静”而展开,通过“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的创造机制,实现情与象的深层融构,完成艺术构思。其意与西方“艺术想象”相通,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却从...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艺术构思论表述中,“神思”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它继“虚静”而展开,通过“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的创造机制,实现情与象的深层融构,完成艺术构思。其意与西方“艺术想象”相通,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却从“神”的极度微妙内涵命名,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有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思 艺术构思 游心内运 神游象外 民族特质
下载PDF
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二)
9
作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7-42,共6页
在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中,“神思”继“虚静”命题而展开,它的实质是“游心”,是情与象交融的推移与升腾。从“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是其创造机制。将艺术想象命名为“神思”,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征。“神思”成为中国古代... 在中国古代诗学艺术构思论中,“神思”继“虚静”命题而展开,它的实质是“游心”,是情与象交融的推移与升腾。从“游心内运”到“神游象外”是其创造机制。将艺术想象命名为“神思”,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征。“神思”成为中国古代话学中铙有兴味的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诗学 艺术构思 神思 游心 创造机制 民族文化 诗歌理论 艺术想象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批评历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性爱文学批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批评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发生、发展 ,走过了与“五四”文化运动的激情遇合和三四十年代的与主潮文艺美学疏离的风雨历程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历史品格。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性爱文学批评 历程
下载PDF
古代诗学“物感”论的心理内涵——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1,共5页
以“应物斯感”表述的中国古代诗学“物感”论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从心物联结角度,探寻诗文生成之源,富有心理内涵。它从博大精深的《易》中拈出“感”字作为联结,强调二者的谐和互生,在召唤与期待的应答中实现同构互通。与西方诗... 以“应物斯感”表述的中国古代诗学“物感”论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从心物联结角度,探寻诗文生成之源,富有心理内涵。它从博大精深的《易》中拈出“感”字作为联结,强调二者的谐和互生,在召唤与期待的应答中实现同构互通。与西方诗学的分割式阐释迥然区别,又与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学原理息息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感 心理内涵 机制 同构
下载PDF
女性意识的多维张扬——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求索》 CSSCI 2004年第8期179-181,共3页
20世纪女性文学对爱情有着唯美的永恒追求 ,催动着爱情“女神”的诞生 ,也在追求之中得不到理解而进入“私人化”空间进行性爱原欲的过度张扬 ,“女神”顿时回归为“女人”,而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始终伴随这一过程 ,使女神“再生”又“消... 20世纪女性文学对爱情有着唯美的永恒追求 ,催动着爱情“女神”的诞生 ,也在追求之中得不到理解而进入“私人化”空间进行性爱原欲的过度张扬 ,“女神”顿时回归为“女人”,而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始终伴随这一过程 ,使女神“再生”又“消失”。2 0世纪女性文学开拓了张扬女性意识的多个维度 ,却需新世纪的新的整合 ,实现女性书写性别意识张扬与女权主义的新超越 ,在多角度、多层面上进行文学的深度掘进 ,以朝向人的价值全面实现的方向 ,开辟一个更加深彻的“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女性文学 爱情 性爱 女权主义 叙事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物感”之“感”的心理透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16) 被引量:2
13
作者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物感”作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基本命题,强调心物的交融互生,“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二者相摩相荡”,然而,关键是二者“宛转”“徘徊”“、相摩相荡”的内在机制何在?是简单的相加、结合,还是具有更深层的交融机制,需要... “物感”作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基本命题,强调心物的交融互生,“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二者相摩相荡”,然而,关键是二者“宛转”“徘徊”“、相摩相荡”的内在机制何在?是简单的相加、结合,还是具有更深层的交融机制,需要深进一步分析透视。本文认为包括潜意识在内的心理内存,作为“中间变量”主导着心物交融的运动与结果,这是心物交融的深层机制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交融 中间变量 机制
下载PDF
叶梅《五月飞蛾》浅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祥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叶梅 《五月飞蛾》 叛逆精神 农村题材 短篇小说 语言
下载PDF
新时代与应用写作学科发展——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第十六次学术大会暨首届青年论坛综述
15
作者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2023年7月7-9日,以“聚焦学科发展,研讨新时代应用写作理论与教学创新”为主题,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第16次学术大会暨首届青年论坛在河南信阳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内地27个省市自治区的180位汉... 2023年7月7-9日,以“聚焦学科发展,研讨新时代应用写作理论与教学创新”为主题,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第16次学术大会暨首届青年论坛在河南信阳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内地27个省市自治区的180位汉语应用写作研究者出席会议。近百篇论文,主题报告与发言讨论28场,主题演讲、讲评及自由发言200余人次,主题报告500余人参与聆听,围绕学科自觉与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的建构议题产出了新成果、新取向。作为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学术大会的一个里程碑,彰显出世界学术共同体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青年论坛 国际汉语 教学创新 应用写作 中国香港 河南信阳 学科自觉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中国古代诗学札记(七) 被引量:1
16
作者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中国古代诗学札记(七)毛正天在我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诗歌创美话题,源远流长而富有特色,在诗学理论中引人注目。“情景论”就是对诗美构成的原质──“情”与“景”的关系的... 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中国古代诗学札记(七)毛正天在我国古代诗学中,“情景”论一直是诗论家们不倦的诗歌创美话题,源远流长而富有特色,在诗学理论中引人注目。“情景论”就是对诗美构成的原质──“情”与“景”的关系的理解表述。近人王国维概括得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情景论 王夫之 诗学 王国维 情与景会 艺术本体 中和之美 审美情感 情中景
下载PDF
试论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色——以鄂西南土家族哭嫁歌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芝芸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哭嫁,是我国汉族、土家族、仡佬族、哈尼族、壮族等民族的一种婚姻习俗,哭嫁歌则是在出嫁仪式中由这些民族的新娘及其女性亲友们演唱的民间歌谣。"其中,分布在鄂西、湘西等地的土家族的哭嫁歌,其丰富的内容远远超过其他民族,从而引... 哭嫁,是我国汉族、土家族、仡佬族、哈尼族、壮族等民族的一种婚姻习俗,哭嫁歌则是在出嫁仪式中由这些民族的新娘及其女性亲友们演唱的民间歌谣。"其中,分布在鄂西、湘西等地的土家族的哭嫁歌,其丰富的内容远远超过其他民族,从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涉及的土家族哭嫁歌将以鄂西南地区流传的歌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南地区 哭嫁歌 土家族 艺术特色 民间歌谣 婚姻习俗 仡佬族 哈尼族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性爱文学“性偏至”特质透视──中国现代文学心理批评研究之五 被引量:2
18
作者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2-86,共5页
“性偏至”以宣示人性复苏和反叛旧教的“深刻的片面性”标示着中国现代性爱文学对西方以精神分析为代表人学思潮的接纳,标示着文学性深度探索的勇毅与执著,不仅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性爱文学 人性 中国 性爱结构 文学研究 文化 "性偏至" 精神分析 人学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燕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由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与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7月23日至25日在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召开,来自湖北省十多所高校的30... 由湖北省文艺学学会与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05年7月23日至25日在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召开,来自湖北省十多所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旨在展现对消费时代的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寻找、探讨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教学 改革与创新 文学研究 消费时代 学术年会 湖北省 文艺学 第二届 年会综述 学会
下载PDF
当下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嬗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红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11-114,共4页
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已介入人类生活,人类几乎为大众传媒所控制。而属于象牙塔的文艺也不能例外,当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在整体上已经与传媒紧密相关。传媒直接地或间接地介入文艺的制作、传播、倡导、普及和推广。谁也... 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已介入人类生活,人类几乎为大众传媒所控制。而属于象牙塔的文艺也不能例外,当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在整体上已经与传媒紧密相关。传媒直接地或间接地介入文艺的制作、传播、倡导、普及和推广。谁也无法不考虑文艺的传播接受,而做藏之名山的创作了。大众传媒改变了文艺的价值观,改变了文艺的创作方式、表现形式和接受方式。当代文学走向了与传统文学背离的路,经典文学转型为时尚文学,审美性的精神文学转型为娱乐性的消费文学。当下的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开始呈现出这样三个明显特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从深度模式到平面化;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从教化到娱乐化;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表现为好看与类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下 大众传媒 文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