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汕优36辐的选育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毛
新余
王树森
+1 位作者
张宏化
王月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3-35,22,共4页
汕优36辐是以珍汕97A与IR36辐配组而成的早熟中籼型组合。其恢复系IR36辐是以IR36为材料,用钻60-γ射线 3万伦琴辐射处理,经 5年 9代筛选而成。汕优36辐比汕优 6 号早熟、优质、抗病、省肥、增产,亦比汕...
汕优36辐是以珍汕97A与IR36辐配组而成的早熟中籼型组合。其恢复系IR36辐是以IR36为材料,用钻60-γ射线 3万伦琴辐射处理,经 5年 9代筛选而成。汕优36辐比汕优 6 号早熟、优质、抗病、省肥、增产,亦比汕优36更具广泛的适应性和稳产性。本文论述了汕优36辐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米质评价、特征特性、制种和作连晚栽培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早熟
中籼
产量表现
制种
抗病
特征特性
IR
射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早稻新组合K优619
2
作者
李道品
汤佰龙
+3 位作者
王元辉
陈钟洪
鲁玉石
毛
新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57,共2页
K优 6 19是温州市农科院利用K17A与本单位选育的恢复系温恢 6 19配制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表现熟期适中、丰产性好、抗性较强、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 2 0 0 1年
关键词
杂交早稻
K优619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制种要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杂新组合K优619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3
作者
李道品
曾慧贤
+5 位作者
项光川
胡文辉
王元辉
鲁玉石
毛
新余
陈钟洪
《温州农业科技》
1999年第1期7-10,共4页
k优619系温州市农科所利用k17不育系与籼粳型恢复系c619测配而成的早杂新组合,经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各地表现良好。该组合与我市主栽组合汕优48—2等相比,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抗性较强、米质较好和容易制繁种等优点,是一个综合性状...
k优619系温州市农科所利用k17不育系与籼粳型恢复系c619测配而成的早杂新组合,经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各地表现良好。该组合与我市主栽组合汕优48—2等相比,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抗性较强、米质较好和容易制繁种等优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早杂新组合。为了给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特在温州市农科所、苍南吴家库、瓯海永兴镇以及文成珊溪镇等设试验点,对其播种量、密植程度、本数、需肥量以及育秧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K优619杂交组合
高产栽培技术
播种量
栽培密度
施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早稻云南元江秋繁及其栽培要点的探讨
4
作者
陈钟洪
李道品
毛
新余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8-119,共2页
云南元江基地地理条件优越,8~11月光温条件良好,而且农业技术基础较好,农用物资丰富,交通邮电便利,是目前杂交早稻秋繁较为理想的基地之一。它既达到了繁种加代的目的,又解决了杂交早稻海南南繁不能返回温州适期播种的季节性...
云南元江基地地理条件优越,8~11月光温条件良好,而且农业技术基础较好,农用物资丰富,交通邮电便利,是目前杂交早稻秋繁较为理想的基地之一。它既达到了繁种加代的目的,又解决了杂交早稻海南南繁不能返回温州适期播种的季节性矛盾。杂交早稻元江秋繁的栽培要点是适期播种,做好肥水管理,防治病虫鼠雀,及时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元江
杂交早稻
秋繁
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早稻新组合汕优638在本市试种表现
5
作者
徐秀如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1年第1期40-40,39,共2页
关键词
早稻
杂交稻
组合
汕优638
试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汕优36辐制种高产技术
6
作者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1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早稻
汕优36稻
制种
高产
水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早稻汕优10—35应用价值及制种技术的改进
7
作者
王树森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0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杂交早稻
汕优10-35
制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元江县早杂秋繁可行性探讨
8
作者
陈钟洪
李道品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7年第2期10-12,共3页
早杂生产是我市粮食增产的重要一环,由于近年本市种植的早杂组合如汕优48—2,威优402,K优402等存在熟期偏长或米质偏差等缺点,使我市早杂种植面积始终徘徊在早稻总面积的20%左右,严重影响早稻的持续增产。因此,选育熟期早、抗病力强、...
早杂生产是我市粮食增产的重要一环,由于近年本市种植的早杂组合如汕优48—2,威优402,K优402等存在熟期偏长或米质偏差等缺点,使我市早杂种植面积始终徘徊在早稻总面积的20%左右,严重影响早稻的持续增产。因此,选育熟期早、抗病力强、米质较优、产量高的早杂新组合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加速选育进程,我们选择了云南省元江县基地进行异地秋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杂交新组合
秋繁
可行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塑料大棚秋繁杂交早稻的研究初报
9
作者
李道品
徐秀如
毛
新余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3-125,128,共4页
利用温州地处亚热带秋季优越的温光条件,采用塑料大棚秋繁杂交早稻,可明显提高棚内稻田小气候的气温、地温和湿度,能有效发挥温室效应,延长晚稻的安全齐穗期,确保秋繁材料的正常开花、灌浆、结实,基本上达到异地秋(南)繁育种加...
利用温州地处亚热带秋季优越的温光条件,采用塑料大棚秋繁杂交早稻,可明显提高棚内稻田小气候的气温、地温和湿度,能有效发挥温室效应,延长晚稻的安全齐穗期,确保秋繁材料的正常开花、灌浆、结实,基本上达到异地秋(南)繁育种加代的目的,为早杂优育种加代找到一条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塑料大棚
杂交早稻
繁育
秋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塑料大棚早杂优秋繁(制)的试验研究初报
10
作者
李道品
徐秀如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3年第2期10-14,共5页
利用温州地处亚热带秋季优越的温光条件采用塑料大棚进行早杂优秋繁(制),可明显提高棚内小气候的气温、地温和湿度。能有效地发挥温室效应,延长晚稻的安全齐穗期,确保秋繁(制)材料的正常开花、灌浆、结实。基本上达到异地秋(南)繁育种...
利用温州地处亚热带秋季优越的温光条件采用塑料大棚进行早杂优秋繁(制),可明显提高棚内小气候的气温、地温和湿度。能有效地发挥温室效应,延长晚稻的安全齐穗期,确保秋繁(制)材料的正常开花、灌浆、结实。基本上达到异地秋(南)繁育种加代的目的,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为早杂优育种加代找到一条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温室
晚稻
繁殖
秋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优温4栽培技术探讨
11
作者
廖礼芬
李道品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红优温4是温州市农科所选育的早杂新组合。经我市各地试种表现优质、高产、抗病,并已被各县选作'一优两高'农业的目标组合。本试验对红优温4的播种期、秧龄、密度、需肥量及施肥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红优温4
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杂交水稻三系的选育
12
作者
李道品
毛
新余
王启龙
《温州农业科技》
1995年第3期7-9,共3页
我所自从事杂交水稻籼三系选育工作以来,已取得了较快进展。如杂交晚稻育成的早熟优质新组合汕优36辐,自1990年以来先后通过湖北、贵州、湖南、广西、浙江等省审定后,于1993年11月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新组合
育成
不育系
综合性状
选育工作
三系法
杂交组合
两用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汕优36辐制种高产技术
被引量:
1
13
作者
毛
新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8-18,共1页
汕优36辐(原名温优3号)系本所育成 早熟、优质、抗病、省肥、稳产釉型杂交新组 合。1987—1988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中稻和 连晚早熟组区试,表现优良。在湖南杂交水稻 研究中心推荐下,‘现已推广到广东、广西、 湖南、湖北、贵州、浙江、...
汕优36辐(原名温优3号)系本所育成 早熟、优质、抗病、省肥、稳产釉型杂交新组 合。1987—1988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中稻和 连晚早熟组区试,表现优良。在湖南杂交水稻 研究中心推荐下,‘现已推广到广东、广西、 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作早、中、晚稻种植,累计面积已达200万亩。随着制种面积的扩大,制种产量也逐年提高,如湖北省鄂西自治州,1988年制种1772亩,平均亩产为181.65公斤。其中,利川市制种750亩,亩产达219.4公斤;1990年湖南省资兴市制种2186亩,亩产又提高到288公斤,其中,最高单产达350公斤。 一、掌握好父本的特征特性 IR36辐是以IR36为材料经辐射诱变筛选而成。株高86厘米,单株分蘖17~26个,穗平总粒110粒左右,实粒95粒左右,结实率85%,千粒重23克。播始历期和主茎叶片”数为:春制95~110天,16~17叶;夏制79~87天,15.5~16叶;秋制74天,15叶。株型紧凑,感温性强,苗期耐寒力较弱,高抗稻瘟病。幼穗分化后期发育较快,抽穗整齐,花期较短,但盛花期粉量充足。略有卡颈,对“九二0”反应不如测的一7敏感。 二、定准父母本播种差用 汕优36辐制种以母本比父本早始穗 2~3天为佳。因IR36辐抽穗快,始穗后2~3天就能达到盛花期,而珍汕97A始穗后4~5天才能达到盛花期。故安排父母本盛花期相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汕优36辐
制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展大协作 选育杂交稻
14
作者
许德信
毛
新余
《种子科技》
1991年第3期29-29,共1页
浙江省开发杂交稻组合联合体是由浙江省种子公司牵头,由浙江农业大学、中国水稻所和有关市、地农科所及县、市种子公司组成的。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有6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测配出一批新组合供生产上选用根据“七五”制定任务和协作分...
浙江省开发杂交稻组合联合体是由浙江省种子公司牵头,由浙江农业大学、中国水稻所和有关市、地农科所及县、市种子公司组成的。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有6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测配出一批新组合供生产上选用根据“七五”制定任务和协作分工,由中国水稻所品资系和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提供测恢资源和新抗源2294份,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还配合测恢单位进行抗性鉴定109份,为选育新组合提供了丰富资源和科学依据。浙江农业大学和嘉兴、杭州、金华、丽水、温州等市、地农科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稻所
杂交稻组合
浙江省农科院
种子公司
抗性鉴定
抗源
制定任务
浙江农业大学
育种目标
恢复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早稻组合K优619的选育及其应用
15
作者
李道品
王元辉
+3 位作者
汤佰龙
陈钟洪
鲁玉石
毛
新余
《中国稻米》
2001年第5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杂交早稻
组合
K优619
选育
种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汕优36辐的选育及其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毛
新余
王树森
张宏化
王月香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3-35,22,共4页
文摘
汕优36辐是以珍汕97A与IR36辐配组而成的早熟中籼型组合。其恢复系IR36辐是以IR36为材料,用钻60-γ射线 3万伦琴辐射处理,经 5年 9代筛选而成。汕优36辐比汕优 6 号早熟、优质、抗病、省肥、增产,亦比汕优36更具广泛的适应性和稳产性。本文论述了汕优36辐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米质评价、特征特性、制种和作连晚栽培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选育
早熟
中籼
产量表现
制种
抗病
特征特性
IR
射线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早稻新组合K优619
2
作者
李道品
汤佰龙
王元辉
陈钟洪
鲁玉石
毛
新余
机构
温州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57,共2页
基金
浙江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96 110 2 2 30 )
文摘
K优 6 19是温州市农科院利用K17A与本单位选育的恢复系温恢 6 19配制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表现熟期适中、丰产性好、抗性较强、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 2 0 0 1年
关键词
杂交早稻
K优619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制种要点
分类号
S511.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杂新组合K优619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3
作者
李道品
曾慧贤
项光川
胡文辉
王元辉
鲁玉石
毛
新余
陈钟洪
机构
温州市农科所
苍南利子公司
瓯海种子公司
文成种子公司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1999年第1期7-10,共4页
文摘
k优619系温州市农科所利用k17不育系与籼粳型恢复系c619测配而成的早杂新组合,经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各地表现良好。该组合与我市主栽组合汕优48—2等相比,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抗性较强、米质较好和容易制繁种等优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早杂新组合。为了给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特在温州市农科所、苍南吴家库、瓯海永兴镇以及文成珊溪镇等设试验点,对其播种量、密植程度、本数、需肥量以及育秧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早稻
K优619杂交组合
高产栽培技术
播种量
栽培密度
施肥
分类号
S511.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早稻云南元江秋繁及其栽培要点的探讨
4
作者
陈钟洪
李道品
毛
新余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8-119,共2页
文摘
云南元江基地地理条件优越,8~11月光温条件良好,而且农业技术基础较好,农用物资丰富,交通邮电便利,是目前杂交早稻秋繁较为理想的基地之一。它既达到了繁种加代的目的,又解决了杂交早稻海南南繁不能返回温州适期播种的季节性矛盾。杂交早稻元江秋繁的栽培要点是适期播种,做好肥水管理,防治病虫鼠雀,及时收获。
关键词
云南元江
杂交早稻
秋繁
栽培
分类号
S511.3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早稻新组合汕优638在本市试种表现
5
作者
徐秀如
毛
新余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1991年第1期40-40,39,共2页
关键词
早稻
杂交稻
组合
汕优638
试种
分类号
S511.3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汕优36辐制种高产技术
6
作者
毛
新余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1991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早稻
汕优36稻
制种
高产
水稻
分类号
S511.3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早稻汕优10—35应用价值及制种技术的改进
7
作者
王树森
毛
新余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1990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杂交早稻
汕优10-35
制种
分类号
S511.3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元江县早杂秋繁可行性探讨
8
作者
陈钟洪
李道品
毛
新余
机构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1997年第2期10-12,共3页
文摘
早杂生产是我市粮食增产的重要一环,由于近年本市种植的早杂组合如汕优48—2,威优402,K优402等存在熟期偏长或米质偏差等缺点,使我市早杂种植面积始终徘徊在早稻总面积的20%左右,严重影响早稻的持续增产。因此,选育熟期早、抗病力强、米质较优、产量高的早杂新组合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加速选育进程,我们选择了云南省元江县基地进行异地秋繁。
关键词
早稻
杂交新组合
秋繁
可行性
分类号
S511.3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塑料大棚秋繁杂交早稻的研究初报
9
作者
李道品
徐秀如
毛
新余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3-125,128,共4页
文摘
利用温州地处亚热带秋季优越的温光条件,采用塑料大棚秋繁杂交早稻,可明显提高棚内稻田小气候的气温、地温和湿度,能有效发挥温室效应,延长晚稻的安全齐穗期,确保秋繁材料的正常开花、灌浆、结实,基本上达到异地秋(南)繁育种加代的目的,为早杂优育种加代找到一条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关键词
早稻
塑料大棚
杂交早稻
繁育
秋季
分类号
S511.3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塑料大棚早杂优秋繁(制)的试验研究初报
10
作者
李道品
徐秀如
毛
新余
机构
温州市农科所杂优室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1993年第2期10-14,共5页
文摘
利用温州地处亚热带秋季优越的温光条件采用塑料大棚进行早杂优秋繁(制),可明显提高棚内小气候的气温、地温和湿度。能有效地发挥温室效应,延长晚稻的安全齐穗期,确保秋繁(制)材料的正常开花、灌浆、结实。基本上达到异地秋(南)繁育种加代的目的,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为早杂优育种加代找到一条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关键词
塑料温室
晚稻
繁殖
秋季
分类号
S511.33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优温4栽培技术探讨
11
作者
廖礼芬
李道品
毛
新余
机构
苍南县种子公司
温州市农科所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红优温4是温州市农科所选育的早杂新组合。经我市各地试种表现优质、高产、抗病,并已被各县选作'一优两高'农业的目标组合。本试验对红优温4的播种期、秧龄、密度、需肥量及施肥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红优温4
栽培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杂交水稻三系的选育
12
作者
李道品
毛
新余
王启龙
机构
温州市农科所杂优室
出处
《温州农业科技》
1995年第3期7-9,共3页
文摘
我所自从事杂交水稻籼三系选育工作以来,已取得了较快进展。如杂交晚稻育成的早熟优质新组合汕优36辐,自1990年以来先后通过湖北、贵州、湖南、广西、浙江等省审定后,于1993年11月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新组合
育成
不育系
综合性状
选育工作
三系法
杂交组合
两用系
分类号
S5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汕优36辐制种高产技术
被引量:
1
13
作者
毛
新余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8-18,共1页
文摘
汕优36辐(原名温优3号)系本所育成 早熟、优质、抗病、省肥、稳产釉型杂交新组 合。1987—1988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中稻和 连晚早熟组区试,表现优良。在湖南杂交水稻 研究中心推荐下,‘现已推广到广东、广西、 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作早、中、晚稻种植,累计面积已达200万亩。随着制种面积的扩大,制种产量也逐年提高,如湖北省鄂西自治州,1988年制种1772亩,平均亩产为181.65公斤。其中,利川市制种750亩,亩产达219.4公斤;1990年湖南省资兴市制种2186亩,亩产又提高到288公斤,其中,最高单产达350公斤。 一、掌握好父本的特征特性 IR36辐是以IR36为材料经辐射诱变筛选而成。株高86厘米,单株分蘖17~26个,穗平总粒110粒左右,实粒95粒左右,结实率85%,千粒重23克。播始历期和主茎叶片”数为:春制95~110天,16~17叶;夏制79~87天,15.5~16叶;秋制74天,15叶。株型紧凑,感温性强,苗期耐寒力较弱,高抗稻瘟病。幼穗分化后期发育较快,抽穗整齐,花期较短,但盛花期粉量充足。略有卡颈,对“九二0”反应不如测的一7敏感。 二、定准父母本播种差用 汕优36辐制种以母本比父本早始穗 2~3天为佳。因IR36辐抽穗快,始穗后2~3天就能达到盛花期,而珍汕97A始穗后4~5天才能达到盛花期。故安排父母本盛花期相遇?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汕优36辐
制种
分类号
S511.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展大协作 选育杂交稻
14
作者
许德信
毛
新余
机构
浙江省种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
出处
《种子科技》
1991年第3期29-29,共1页
文摘
浙江省开发杂交稻组合联合体是由浙江省种子公司牵头,由浙江农业大学、中国水稻所和有关市、地农科所及县、市种子公司组成的。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有6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测配出一批新组合供生产上选用根据“七五”制定任务和协作分工,由中国水稻所品资系和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提供测恢资源和新抗源2294份,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还配合测恢单位进行抗性鉴定109份,为选育新组合提供了丰富资源和科学依据。浙江农业大学和嘉兴、杭州、金华、丽水、温州等市、地农科所。
关键词
中国水稻所
杂交稻组合
浙江省农科院
种子公司
抗性鉴定
抗源
制定任务
浙江农业大学
育种目标
恢复系
分类号
S3 [农业科学—农艺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早稻组合K优619的选育及其应用
15
作者
李道品
王元辉
汤佰龙
陈钟洪
鲁玉石
毛
新余
机构
浙江省温州市农科院
出处
《中国稻米》
2001年第5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杂交早稻
组合
K优619
选育
种植
分类号
S511.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汕优36辐的选育及其应用
毛
新余
王树森
张宏化
王月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8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杂交早稻新组合K优619
李道品
汤佰龙
王元辉
陈钟洪
鲁玉石
毛
新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早杂新组合K优619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李道品
曾慧贤
项光川
胡文辉
王元辉
鲁玉石
毛
新余
陈钟洪
《温州农业科技》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杂交早稻云南元江秋繁及其栽培要点的探讨
陈钟洪
李道品
毛
新余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杂交早稻新组合汕优638在本市试种表现
徐秀如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汕优36辐制种高产技术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杂交早稻汕优10—35应用价值及制种技术的改进
王树森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云南元江县早杂秋繁可行性探讨
陈钟洪
李道品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用塑料大棚秋繁杂交早稻的研究初报
李道品
徐秀如
毛
新余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塑料大棚早杂优秋繁(制)的试验研究初报
李道品
徐秀如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红优温4栽培技术探讨
廖礼芬
李道品
毛
新余
《温州农业科技》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浅谈杂交水稻三系的选育
李道品
毛
新余
王启龙
《温州农业科技》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汕优36辐制种高产技术
毛
新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开展大协作 选育杂交稻
许德信
毛
新余
《种子科技》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杂交早稻组合K优619的选育及其应用
李道品
王元辉
汤佰龙
陈钟洪
鲁玉石
毛
新余
《中国稻米》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