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互文与创造: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 |
毛凌滢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1
|
|
2
|
消费伦理与欲望叙事:德莱塞《美国悲剧》的当代启示 |
毛凌滢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2
|
|
3
|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 |
毛凌滢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6
|
|
4
|
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与译者汉语文化能力的培养 |
毛凌滢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7
|
|
5
|
风景的政治——库柏小说的风景再现与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 |
毛凌滢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
6
|
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本体的回归与审美嬗变 |
毛凌滢
欧阳宏生
|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7
|
冲突的张力——《红字》的二元对立叙事 |
毛凌滢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8
|
《红字》中的镜子意象及其叙事意蕴 |
毛凌滢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9
|
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女性身体与精神的主体性建构 |
毛凌滢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10
|
解构历史话语 重构历史真相——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
毛凌滢
殷兆慧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1
|
地理空间与种族、性别政治:论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 |
毛凌滢
熊敏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 |
7
|
|
12
|
论《白鲸》的民族形象与帝国意识形态的同构 |
毛凌滢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3
|
美国改编研究的历史沿革与当代发展 |
毛凌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4
|
改编电视剧批评:多元视角与跨学科的立体审视 |
毛凌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5
|
哥特之外的另一副面相——英国如画美学与爱伦·坡小说的风景审美 |
毛凌滢
|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6
|
文字与镜像——两种不同叙事魅力的《紫色》 |
毛凌滢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7 |
4
|
|
17
|
文字与镜像——两种不同叙事魅力的《紫色》 |
毛凌滢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6 |
3
|
|
18
|
多样的缪斯——摄影、如画美学与霍桑《七个尖角顶的宅第》的审美追求 |
毛凌滢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9
|
科技、伦理与美的政治:霍桑《胎记》的伦理批评 |
毛凌滢
|
《华中学术》
|
2013 |
2
|
|
20
|
女性叙事学视角下的《占有》阐释 |
邓美香
毛凌滢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