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电压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头颈部CTA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涛 马隆佰 +3 位作者 刘梅 扶昭 陆虹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 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对比剂总量60 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管电压80 kV,管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 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对比剂总量60 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管电压80 kV,管电流使用系统根据定位像推荐的mAs,对比剂总量=体重×0.6 mL/kg,采用idose4 level3迭代算法重建。对比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图像均满足诊断,A组:5分12例,4分14例,3分4例;B组:5分10例,4分17例,3分3例。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主动脉弓[(589.32±72.66)HU vs(408.67±45.67)HU]、左右颈总动脉[左侧(630.14±90.43)HU vs(481.38±63.67)HU,右侧(634.75±94.78)HU vs(468.99±58.55)HU]、左右大脑中动脉[左侧(486.46±72.38)HU vs(356.29±48.59)HU,右侧(477.50±81.35)HU vs(357.71±48.28)HU]CT值高于A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A组[(161.30±69.05)HU vs(222.23±120.0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层面A、B两组信噪比(SNR)17.49±3.64、17.65±3.97,对比噪声比(CNR)14.46±3.24、15.48±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颈总动脉分叉层面B组SNR(53.29±10.68 vs 44.70±10.21)和CNR(47.34±9.84 vs 38.49±9.29)高于A组(P<0.05);左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B组SNR(7.07±1.56 vs 4.63±0.82)和CNR(5.85±1.35 vs 3.61±0.77)高于A组(P<0.05)。A、B两组有效剂量(2.71±0.15)、(0.97±0.31)mSv,B组较A组降低64.21%;对比剂用量(60.00±0.00)、(36.27±5.08)mL,B组较A组降低39.5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80 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行头颈部CTA,不仅可以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而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辐射剂量
下载PDF
80 kV管电压下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涛 马隆佰 +5 位作者 陆玉敏 官晓晖 余水莲 李传 刘愈明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2364-2368,共5页
目的探讨80 kV管电压下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CTA扫描时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250 mAs,采用滤波... 目的探讨80 kV管电压下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低剂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CTA扫描时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25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图像;观察组进行CTA扫描时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采用iDose 43级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对比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的CT值、基底动脉CT值的标准差、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有效剂量较对照组下降约55.7%。结论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行低剂量头颈部CTA检查,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实现辐射剂量个体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迭代重建 自动管电流 低剂量
下载PDF
3.0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武 +1 位作者 马隆佰 李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0期14-1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31例胶质瘤患者行3.0T MR常规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定量测量各向异性系数FA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对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组间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肿...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31例胶质瘤患者行3.0T MR常规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定量测量各向异性系数FA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对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组间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肿瘤ROI中ADC与FA值作为临界点绘制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确定诊断阈值,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14例低级别胶质瘤的FA值为(139.4±81.3);ADC值为(1.36±0.21)×10-3mm2/s;17例高级别胶质瘤FA值为(103.1±41.5),ADC值为(1.09±0.28)×10-3mm2/s.;2两组间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值作为临界点判断肿瘤低高级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以ADC值等于1.11×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区分低高级肿瘤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92.9%。以FA值作为临界点判断肿瘤低高级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62。以FA值等于178.9作为诊断阈值,区分低高级肿瘤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35.7%。结论 DTI中FA值及ADC值对胶质瘤病理分级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R动态增强扫描 扩散张量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鞍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颖 马隆佰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并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10例中实性肿瘤2例,囊实性8例。主要CT表现为不均匀...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并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10例中实性肿瘤2例,囊实性8例。主要CT表现为不均匀稍高密度,1例边缘见钙化灶。主要MRI表现为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示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小囊状或裂隙样不强化区。10例视交叉显示不清,3例肿瘤包绕大脑中动脉,1例伴有软脑膜播散。结论: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为囊实性且多具有向周围组织侵袭及软脑膜播散的表现,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寰前节间动脉CTA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马隆佰 +1 位作者 余水莲 黄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寰前节间动脉(PIA)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头颈CTA诊断为P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PIA患者中Ⅰ型6例,4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Ⅱ型4例,2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1例为双侧... 目的:探讨寰前节间动脉(PIA)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头颈CTA诊断为P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PIA患者中Ⅰ型6例,4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Ⅱ型4例,2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1例为双侧。6例PIA伴单侧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PIA伴同侧椎动脉缺如,1例Ⅰ型PIA伴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例Ⅱ型PIA伴双侧颈内动脉缺如。结论:CTA能快速清楚地显示PIA走行及其合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畸形情况,能准确评价PIA血管变异特点,为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 寰前节间动脉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 基底动脉
下载PDF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MRI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龙莉玲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711-1713,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诊断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
下载PDF
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脊柱侧位片处理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凌寿佳 农俊彬 +1 位作者 黄邻彬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66-667,共2页
目的探讨DR组织均衡(TE)技术在胸腰段脊柱侧位像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TE技术处理后的DR图像和没有TE技术处理的DR图像各100例,比较两者间的差别。结果在胸腰段脊柱侧位像评价点细节观察,发现经过TE技术处理后的图像比没有TE技术处理... 目的探讨DR组织均衡(TE)技术在胸腰段脊柱侧位像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TE技术处理后的DR图像和没有TE技术处理的DR图像各100例,比较两者间的差别。结果在胸腰段脊柱侧位像评价点细节观察,发现经过TE技术处理后的图像比没有TE技术处理的图像质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胸腰段脊柱侧位中,DR组织均衡技术能提高图像质量,在胸腰段脊柱侧位摄影中,应该常规进行TE技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X线照片 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 组织均衡技术
下载PDF
永存镰状窦及合并颅内畸形MRI诊断价值
8
作者 贺艾 谯秀逢 +3 位作者 韦琳 卢平明 黄龙全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永存镰状窦及合并颅内畸形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RI诊断为永存镰状窦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6例伴颅内动静脉畸形(AVM),3例伴直窦发育不良,2例伴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2例伴胼胝体发育不... 目的:探讨永存镰状窦及合并颅内畸形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RI诊断为永存镰状窦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6例伴颅内动静脉畸形(AVM),3例伴直窦发育不良,2例伴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VA),2例伴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伴静脉瘤,1例伴灰白质异位,1例伴颅内血肿。其中7例患者只合并单一畸形,4例合并2种以上畸形,1例为孤立永存镰状窦患者。结论:常规MRI联和MRV、MRA、T 1WI三维增强薄层扫描多模态扫描技术可清晰显示永存镰状窦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对永存镰状窦及合并颅内畸形进行全面综合影像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256排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用于肝门静脉成像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欧建辉 黄龙全 +2 位作者 谯秀逢 黄亮 《大医生》 2023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256排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用于门静脉成像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肝门静脉扫描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256排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用于门静脉成像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肝门静脉扫描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256排能谱CT联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对照组患者行常规CT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其图像质量、噪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有效辐射剂量(ED)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信噪比(SNR)和图像噪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比度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用于门静脉成像检查所得的图像质量可靠,检查时辐射剂量小,安全性良好,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低剂量对比剂 门静脉成像
下载PDF
寰前节间动脉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隆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1-3,共3页
寰前节间动脉(PIA)是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中极为罕见类型,通常伴有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相关。CTA及MRA 能清楚地显示PIA走行及其合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畸形,能准确评价PIA血管变异改变。该文就... 寰前节间动脉(PIA)是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中极为罕见类型,通常伴有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相关。CTA及MRA 能清楚地显示PIA走行及其合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畸形,能准确评价PIA血管变异改变。该文就PIA血管畸形的胚胎发育过程、解剖分型、合并血管畸形、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 寰前节间动脉 CT、MR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汝静 马隆佰 +1 位作者 周和秀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6-740,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诊断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影像学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病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做MR检查。11例病例中病灶C...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诊断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影像学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病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做MR检查。11例病例中病灶CT平扫及MR T1WI图像表现正常,T2WI图像上表现为斑片云雾状略高信号灶。多期增强扫描图像上,11例病例或出现动脉期肝实质雪花样或棉絮状异常灌注,或出现肝脏大血管畸形,或两者同时存在;其中大血管畸形包括肝动脉畸形3例、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肝动脉-门静脉瘘2例,肝门脉-肝静脉瘘1例。4例病例同时肺部CT检查发现肺内动静脉畸形(AVM),其中2例单发,2例多发。结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影像上表现为动脉期肝实质雪花样或棉絮状异常灌注及血管畸形,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毛细血管扩张 遗传性出血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结肠憩室病的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汝静 马隆佰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病的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12例经肠镜证实为结肠憩室病的患者,均行MSCT检查。总结其临床特征及MSCT影像特点。结果12例结肠憩室病患者均为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5例患者的憩室发生于升结... 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病的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12例经肠镜证实为结肠憩室病的患者,均行MSCT检查。总结其临床特征及MSCT影像特点。结果12例结肠憩室病患者均为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5例患者的憩室发生于升结肠,4例同时发生于升结肠和横结肠,2例同时发生于横结肠和降结肠,1例发生于全结肠。结肠憩室病MSCT表现为结肠旁多发小圆形囊性病灶,直径为2.0~10.0mm。9例患者的囊袋内容物为粪石,3例为气体。结论结肠憩室病常见于老年人,其MSCT直接征象为结肠旁多发结节形、环形、“C”形高密度影或薄壁小气囊,直径多不超过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病 结肠 多层螺旋CT 临床特征 诊断
下载PDF
中鼻道容积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艳 梁建平 +1 位作者 袁弘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探讨中鼻道容积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测量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与正常人的双侧骨性中鼻道容积、鼻腔容积及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观察鼻腔解剖变异,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双侧... 目的:探讨中鼻道容积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测量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与正常人的双侧骨性中鼻道容积、鼻腔容积及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观察鼻腔解剖变异,并对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双侧骨性中鼻道容积、鼻腔容积及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组患侧与正常组的骨性中鼻道容积、中鼻道所占的容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组与正常组的鼻中隔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24.24%和33.33%,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率分别为30.30%和26.67%,鼻腔解剖结构变异的发生率分别为54.55%和60.00%,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中鼻道容积增大可能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发生有关,鼻腔解剖结构变异与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炎 鼻腔 解剖 中鼻道容积
原文传递
低场MR扫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附20例分析)
14
作者 张爱华 郭春雨 《微创医学》 2007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的CT、MRI、MRA、DSA等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低场MRI、MRA对脑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脑动静脉畸形20例,以手术病理或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影像成像技术本身的特点,分别比较CT与MRI,MRA与DSA在诊断c... 目的探讨脑内动静脉畸形的CT、MRI、MRA、DSA等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低场MRI、MRA对脑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脑动静脉畸形20例,以手术病理或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影像成像技术本身的特点,分别比较CT与MRI,MRA与DSA在诊断cAVM中的优缺点,从而总结出低场MRI、MRA对cAVM的诊断价值。结果CT表现呈团片状、蜂窝状、结节状或条索状;MRI呈葡萄状、蚯蚓状或乱线团样无信号流空血管影;CT发现钙化及超早期出血较MRI敏感,MRI对血肿的分期及继发改变更为敏感;MRA、DSA可直接显示扭曲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RA分辨率不及DSA,DSA对动静脉畸形内部结构的显示不及CTA、MRA。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各具价值,结合不同的影像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MRI及MRA对于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CT MRI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3.0T磁共振TRICKS与3D-TOF-MRA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龙全 许梅海 +4 位作者 申炜 卢平明 韦洁勤 覃丁丁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2期181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成像应用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与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3D-TOF-MRA)的优劣性。方法32例行颈部MRA检查患者分别采用TRICKS和3D-TOF-MRA成像。通过对2种方法的颈动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测算图像的对... 目的探讨颈动脉成像应用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与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3D-TOF-MRA)的优劣性。方法32例行颈部MRA检查患者分别采用TRICKS和3D-TOF-MRA成像。通过对2种方法的颈动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测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比较2种方法在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及CNR的差异。结果2名医师对TRICKS颈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3±0.180)分、(3.06±0.181)分,Kappa值为0.87;对颈动脉3D-TOF-MRA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97±0.180)分、(3.00±0.359)分,Kappa值0.75。两组TRICKS及3D-TOF-MRA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TRICKS图像评分高于3D-TOF-MRA,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4,P<0.05)。TRICKS及3D-TOF-MRA的CNR值分别为(13.45±7.75)、(10.12±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8,P<0.05)。TRICKS及3D-TOF-MRA的扫描时间分别为62.00 s、325.0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3.5,P<0.05)。结论TRICKS较3D-TOF-MRA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可作为颈动脉病变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流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幕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唐业欢 蒋牧良 +3 位作者 秦宇红 李向荣 龙莉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5-669,675,共6页
目的分析幕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S-SHB)特征性影像及病理表现,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SHB患者的CT、MRI影像与病理资料。影像学指标包括肿瘤部位、信号/密度、瘤周水肿、血管流空征、强化方... 目的分析幕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S-SHB)特征性影像及病理表现,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SHB患者的CT、MRI影像与病理资料。影像学指标包括肿瘤部位、信号/密度、瘤周水肿、血管流空征、强化方式以及肿瘤与硬脑膜的关系等;病理指标包括肿瘤光镜下及免疫组化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对影像及病理因素进行预后因素筛选。结果肿瘤位置较表浅11例,位于大脑镰旁7例、大脑凸面4例,瘤周水肿明显10例。CT呈等和稍高密度5例,MRI呈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9例,瘤内或瘤周常见蚯蚓状血管流空影9例,增强呈显著强化7例,但未见脑膜尾征。光镜下肿瘤组织见致密的毛细血管网及巢状排列的间质细胞11例,免疫组化7例CD34呈强阳性、9例Vim呈强阳性表达,Ki-67表达1%~3%。随访发现2例复发。不同肿瘤部位、瘤周水肿、流空血管、免疫组化指标CD34、Vim、Ki-67对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无预测意义(P>0.05)。结论位置表浅、血管流空影及瘤周水肿明显等影像学特征是S-SHB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免疫组化指标CD34、Vim、Ki-67等可明确诊断,掌握其特点有助于减少误诊,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预后
下载PDF
肝脏异位妊娠影像表现一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隆佰 +1 位作者 黄涛 李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8-638,共1页
患者女,21岁。因停经68d,左上腹胀痛1周就诊。体检:左上腹轻压痛。妇科体检: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团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达200716mIU/ml。超声检查:宫腔内未探及孕囊回声。肝左叶内探及一混合性回... 患者女,21岁。因停经68d,左上腹胀痛1周就诊。体检:左上腹轻压痛。妇科体检: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团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达200716mIU/ml。超声检查:宫腔内未探及孕囊回声。肝左叶内探及一混合性回声团,回声团内见胎儿回声,并见胎心搏动,胎盘位于羊膜囊腔后壁,厚度13mm,回声均匀,胎儿顶臀径82mm,双顶径24mm,胎儿大小如孕1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表现 异位妊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肝脏 妇科体检 上腹胀痛 超声检查 胎心搏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