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可溶岩化学溶蚀试验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郭静芸
毕鑫涛
方然可
李守定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4,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4800)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422,ZDBS-LY-DQC003,XDA14040401,YJKYYQ20190043)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项目(2019QZKK0904)。
-
文摘
可溶岩中存在大量的溶洞、溶隙、溶孔、管道等溶蚀现象,易造成山体崩滑、地面塌陷、洪涝等灾害,因此研究可溶岩的化学溶蚀速率可以预测岩溶的发展趋势,为岩溶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安全评价提供保障。文章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围绕可溶岩化学溶蚀试验方法取得的成果,得到以下认识:(1)可溶岩化学溶蚀试验方法不断成熟和完善,研究深度和应用范围逐步拓展。(2)可溶岩化学溶蚀的测定方法很多,根据试验开展的条件主要分为室内溶蚀试验和野外溶蚀试验,其中标准溶蚀试片法以其操作简单被广泛采用。(3)现有的可溶岩化学溶蚀测定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性不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试验手段得出相对可靠的试验结果。根据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现状,下一步应着重开展大尺寸可溶岩室内溶蚀试验研究,建立模型试验系统真实模拟野外可溶岩的溶蚀过程,并加强从微观角度刻画可溶岩的溶蚀过程。另外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野外试验方法开展研究,避免或降低单一试验方法可能带来的较大误差,建立野外溶蚀试验和室内溶蚀试验的关联,以期通过室内短期的试验研究推测野外长时间尺度下的溶蚀状态。
-
关键词
可溶岩
溶蚀试片
水化学径流法
灰岩基座
微侵蚀计
-
Keywords
soluble rocks
dissolution test strip
hydrochemical runoff method
limestone pedestals
micro erosion meter
-
分类号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分类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郭静芸
李守定
李滨
李晓
毕鑫涛
方然可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8-491,共1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8YFC1504803)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项目(2019QZKK0905)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422,ZDBS-LY-DQC003,XDA14040401,YJKYYQ20190043),BHJ16J030、BHJ16J032项目。
-
文摘
岩溶山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社会损失。研究岩溶山区崩滑灾害特征,建立相应的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对于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风险防控与治理工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指导价值。文章以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演化过程为例,在系统地分析研究区典型崩滑灾害地质背景、影响因素、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影响崩滑成灾基本因素(崩滑灾害体势能、岩溶结构面、岩组结构、斜坡地貌和斜坡结构)、影响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活动、地震、降雨)和变形运动特征(运动形式和变形机制)三个方面,据此建立了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地质分类指标体系。(2)结合研究区特征对模型体系里面的每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崩滑灾害的发生是各个要素相互组合、相互作用的结果。(3)总结了研究区内5种典型崩滑地质模式:高势能反倾降雨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模型、高势能斜倾视向采矿型高速远程崩滑灾害模型、超高势能横向陡倾地震型高速远程滑坡、高势能采矿型高速崩塌—碎屑流模型、低势能差异风化崩塌模型。为后续开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稳定性计算和变形破坏预测等工作奠定基础。下一步将更加深入全面地建立研究区的崩滑灾害模式,并进行崩滑灾害的危险性分级工作。
-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崩滑灾害
地质模式
变形破坏
-
Keywords
karst mountainous areas
collapse and landslide
geological model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