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代华人移民与南太平洋地区复合生态的形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费晟
毕以迪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1-208,M0008,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澳大利亚环境保护活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16CSS010)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海外藏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早期关系档案整理与研究”(19WKZD06)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环境史学界习惯将近代南太平洋地区生态与文化的变化解释为创造“新欧洲”的结果,其主要叙事线索为西方殖民主义与本土经验的互动。然而,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也建立并维持了紧密联系。在以海上贸易为基础的交通网络建立后,华人移民劳工和其后兴起的华人资本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南太平洋地区农牧矿复合生态的形成。近代华人对南太平洋地区生态及文化的影响经历了由海及陆、由间接到直接、由劳动密集到资本密集的扩大过程。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因素在近代全球生态重塑中的重要影响,更启示学界应该深入发掘中国在全球化尤其是太平洋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历史能动性。
-
关键词
华人移民
生态变化
南太平洋
澳大利亚
新西兰
-
分类号
D634.3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英帝国及其环境:介绍与回顾
- 2
-
-
作者
毕以迪
黄晓波(译)
利家兴(译)
李星皓(译)
-
机构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社会科学中心
不详
-
出处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22年第2期103-107,8,9,15,共8页
-
文摘
本文考察19世纪至20世纪初环境因素在英帝国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从物质和生态维度关注英帝国的扩张。然后,围绕森林保育、生态学和热带医学的出现,探讨欧洲科学与陌生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其中,介绍了英帝国及其利用环境的两百多年历史,分析包含殖民地在内的英帝国对自然造成的影响。总的来看,英国等国的工业化发展依赖于殖民地的资源,推动帝国发展的不仅有殖民扩张,还有对环境的控制和掠夺。
-
关键词
英帝国
热带医学
殖民扩张
环境因素
生态维度
造成的影响
自然环境
生态学
-
分类号
X-09
[环境科学与工程]
K561.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帝国叙事与英国环境史研究主题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仇振武(译)
-
机构
苏塞克斯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境史及其对史学的创新研究”(项目号:16ZDA12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获取殖民地进而控制环境乃是英帝国主义的重要经济支撑。帝国主义使英国控制了数百万公顷的农田,占有了不计其数的各类自然资源。在寻求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英帝国促使植物、动物及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造成了空前的生态破坏与剧烈的环境变化,由此也促成了许多现代的观念和学科,而我们今天正是透过它们来理解自然。鉴于自然资源的使用与作用在英帝国中举足轻重,对帝国环境史学进行概述,检视其中的能动性、规模与交换等议题便是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
关键词
英帝国环境史
自然资源
生态边界
网络
能动性
-
分类号
X-09
[环境科学与工程]
K561.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帝国叙事与英国环境史研究主题
- 4
-
-
作者
仇振武(译)
-
机构
苏塞克斯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新华文摘》
2021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
文摘
环境史与英帝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北美,环境史从不同的源头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分支学科,并在此后传及其他地区。受环境抗议运动的催化鼓动,环境史学家开始有意识地对那些将自然仅视作人类活动舞台的历史研究做出回应,并从文化、经济、政治与物质等层面对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互动进行考察。由于环境是帝国扩张的核心,因此环境史学家尤其适合为重新理解英帝国史做贡献。
-
关键词
英帝国
活动舞台
环境史研究
分支学科
重新理解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