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2~2019年东莞市大岭山镇艾滋病疫情数据统计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普贤 汤赵荣 +2 位作者 刘伟元 江理 雪如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统计并分析2002~2019年东莞市大岭山镇艾滋病(AIDS)疫情数据,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02~2019年东莞市大岭山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分布、文化程度、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径以及生... 目的统计并分析2002~2019年东莞市大岭山镇艾滋病(AIDS)疫情数据,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02~2019年东莞市大岭山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分布、文化程度、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径以及生存情况。结果大岭山镇2002年~2019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329例HIV/AIDS患者,其中HIV感染患者248例, AIDS患者81例;近6年报告数增加较快,共报告273例,占总报告数的82.98%;全镇23个村(居委会)均有HIV/AIDS报告,户籍以外省为主,占85.11%(280/329)。329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7.89∶1;患病年龄段占比最高的为30~39岁,占比为33.43%(110/329);患病最多的年份为2019年,占比为17.63%(58/329)。职业类型比较多,分布较为广泛,其中占比最高的职业为工人,为40.12%(132/329);其次为家务及待业13.98%(46/329),商业服务11.25%(37/329),农民10.64%(23/329)。初中学历占比最高,为51.98%;其次为高中或中专、小学、大专及以上、文盲。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径中最常见的为性传播,占比为95.74%;其次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29例HIV/AIDS患者中,存活309例,死亡20例,存活率为93.92%,死亡率为6.08%。结论就2002~2019年东莞市大岭山镇AIDS疫情数据分析来看,近6年呈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市 大岭山镇 艾滋病 疫情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