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儒家仁爱思想与企业安全伦理的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宋绍柱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道德人格形象,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整个市场秩序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传统文化的仁爱伦理精神,主张“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杀身... 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道德人格形象,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整个市场秩序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传统文化的仁爱伦理精神,主张“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杀身成仁”等道德思想,可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企业伦理 安全伦理
下载PDF
基督教生态伦理论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伟博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广为接受的宗教,但基督教也被认为是最以人类为中心的宗教。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通过对教义和圣经的解释形成了自然不存在神性,上帝在造物之外的思想,并用这种思想指导教徒的行为,将人类引入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类中心主义...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广为接受的宗教,但基督教也被认为是最以人类为中心的宗教。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通过对教义和圣经的解释形成了自然不存在神性,上帝在造物之外的思想,并用这种思想指导教徒的行为,将人类引入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面对生态危机,生态神学家又开始重新阅读经典教义,从中发现生态意蕴,并且努力建构新的生态神学,这将有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生态伦理 生态危机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及其现代化创生 被引量:5
3
作者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5-37,共3页
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源头。汉语言“文化”二宇便充分蕴涵着环境文化意义。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独特的民族环境文化思维特质、民族环境文化价值观、民族环境制度、习俗以及行为习惯模式和民族环境文... 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源头。汉语言“文化”二宇便充分蕴涵着环境文化意义。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独特的民族环境文化思维特质、民族环境文化价值观、民族环境制度、习俗以及行为习惯模式和民族环境文化的符号系统等方面。它是一种“天人亲和”文化模式、一种生命文化模式、一种有机精神生态的文化模式、一种不断创生的发展论文化模式。我们应吸取传统环境文化的智慧,寻求传统环境文化精神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创生的载体、途径和手段,建设独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环境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环境文化 民族性 文化 创生
下载PDF
教师宽容品德与“绿色惩罚”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冬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9-101,共3页
教师品德是一种社会角色品德,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所应具有的品质。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宽容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品德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但教师宽容是有限度、有条件的,对于超... 教师品德是一种社会角色品德,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所应具有的品质。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宽容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品德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但教师宽容是有限度、有条件的,对于超出教师宽容限度的教育对象的不当行为,教师拥有合理性惩罚权,确保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品德 教师宽容 绿色惩罚
下载PDF
“安全为天”的伦理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博 《理论界》 2006年第4期65-66,共2页
“安全为天”决不能仅仅作为一句安全口号和标语,而应当作为企业安全伦理最基本道德理念和道德法则。它是企业伦理主体对人的生命安全利益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情感关怀,体现了人的生命安全利益至上的根本性伦理道德法则,并且要求将“不... “安全为天”决不能仅仅作为一句安全口号和标语,而应当作为企业安全伦理最基本道德理念和道德法则。它是企业伦理主体对人的生命安全利益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情感关怀,体现了人的生命安全利益至上的根本性伦理道德法则,并且要求将“不伤害”原则作为企业安全伦理的普遍性的底线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为天” 安全伦理 “生命利益至上” “不伤害”
原文传递
红色文化旗帜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汝伟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0,共5页
红色文化旗帜精神孕育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等精神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和成果的进步状态,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制度、道路等价值追求的本质特征。精神文明... 红色文化旗帜精神孕育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等精神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和成果的进步状态,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制度、道路等价值追求的本质特征。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核心价值、根本原则等理想导向方面与红色文化旗帜精神一脉相承。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旗帜精神,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方向和道路,强化意识形态标识,坚定道德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培植精神家园等。精神文明建设应立足于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发挥红色文化基地的功能,注重创建活动的规律性、群众性和过程性,促进文明创建活动层次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精神文明 旗帜精神 核心价值观
原文传递
教师情怀:面向生活的职业执着与审美化追求 被引量:3
7
作者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73-75,共3页
教育生活不仅是伦理的,还是审美的。值得追求的教育生活需要教师主体走向生活的细节深处,去日常体验、累积经验,理解生活世界中的人和事实本身。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教育生活不仅是伦理的,还是审美的。值得追求的教育生活需要教师主体走向生活的细节深处,去日常体验、累积经验,理解生活世界中的人和事实本身。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的生命活动特殊性体现在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存”,而是要追求这种生命存在及其生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生活 教师主体 审美化 日常体验 生命 特殊性 马克思
下载PDF
试论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2
8
作者 宋绍柱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2-45,共4页
生态人格的塑造和培育,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人格的系统塑造和教育之中,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伦理价值观、生态美感、生态责任与良知以及合生态理性的行为习惯和生态道德实... 生态人格的塑造和培育,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人格的系统塑造和教育之中,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伦理价值观、生态美感、生态责任与良知以及合生态理性的行为习惯和生态道德实践精神等。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塑造,应当明确生态人格的塑造在生态德育系统中的目标定位、注重生态人格形成过程和环境的系统性教育、“平等对话”、“自我内化”、“主动参与”等教育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生态人格 生态德育
下载PDF
基督教环境伦理及其生态回归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伟博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基督教 环境伦理 人类行为 近代 物质生活 生态危机 生态破坏
原文传递
企业安全伦理的审视与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绍柱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9-50,57,共3页
企业安全伦理是企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道德人格形象。加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可从确立“安全为天”珍惜生命的安全伦理理念、树立企业大安全伦理共同体意识、建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伦理制度内化... 企业安全伦理是企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道德人格形象。加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可从确立“安全为天”珍惜生命的安全伦理理念、树立企业大安全伦理共同体意识、建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伦理制度内化模式、提升主体的道德境界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伦理 安全伦理 稳定和谐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情怀培养的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85,共3页
农村青少年乡村情怀的核心是对乡村的爱与责任。传承红色文化之中国乡村精神,以红色文化培育农村青少年乡村情怀,其德育价值在于有利于增强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及乡土文化自信。要以红色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 农村青少年乡村情怀的核心是对乡村的爱与责任。传承红色文化之中国乡村精神,以红色文化培育农村青少年乡村情怀,其德育价值在于有利于增强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及乡土文化自信。要以红色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青少年德育精神坐标,形成信念导航、课程融合、大课堂体验的德育运行模式,多方位培养农村青少年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的责任意识和恋乡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乡村情怀乡村教育 德育价值
原文传递
中日民族“和”伦理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绍柱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0-74,共5页
“尚和”是中日两民族伦理文化历史长久积淀的产物,也是两民族重要的道德价值观和伦理法则。“和”伦理对中日民族各自的社会人伦关系、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中日民族关于“和”伦理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的途... “尚和”是中日两民族伦理文化历史长久积淀的产物,也是两民族重要的道德价值观和伦理法则。“和”伦理对中日民族各自的社会人伦关系、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中日民族关于“和”伦理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民族 “和”伦理 和为贵 和而不同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政治制度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现代化建构和发展。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的现代化建构历经新民主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阶段。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处理好整体性与阶段性、世界性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现代化建构和发展。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的现代化建构历经新民主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阶段。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处理好整体性与阶段性、世界性与民族性、传统性与世俗性等关系,着力发展现代法治文化、政党制度文化、公民和社会组织文化等。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时期,研究中国政治制度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制度文化 启蒙 现代化
下载PDF
论教育发展的向善性——教育发展价值观的道德哲学审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9期192-197,共6页
当发展和教育发展进入到道德哲学的视野中,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和追问它们的道德价值问题。教育发展,不应游离教育的伦理价值特质的本义———向善性。教育发展的向善性应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教育发展的公共善;二是教育发展的个体善。教育... 当发展和教育发展进入到道德哲学的视野中,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和追问它们的道德价值问题。教育发展,不应游离教育的伦理价值特质的本义———向善性。教育发展的向善性应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教育发展的公共善;二是教育发展的个体善。教育发展的公共善是教育发展的社会共体伦理向度,体现在特定的教育发展制度所内蕴的价值之伦理性和伦理精神中。但任何制度的决策、运行以及其后果的评价都离不开个体的人,而且,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也理应取决并归结于个体的人的发展。由此,教育发展的伦理向度的根本,应存在于提升教育发展主体和对象(人)的向善能力———教育发展的个体善之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践途径根本上也要依赖于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 向善性 公共善 个体善
下载PDF
网络文化与“创新陷阱”
15
作者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网络文化给人的创新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网络文化和人的主体创新还存在着诸如不确定性、反权威性、工具理性等貌似相同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往往成为阻碍人的创新的重要因素。由此,对人的创新构成... 网络文化给人的创新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网络文化和人的主体创新还存在着诸如不确定性、反权威性、工具理性等貌似相同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往往成为阻碍人的创新的重要因素。由此,对人的创新构成新的障碍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后现代性 创新陷阱 创新力
下载PDF
人的生态存在本性与庄子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1
16
作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167-171,共5页
从生态存在论视角来考察庄子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智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现了人的生态存在的本性意义。庄子所关注的人的生态存在之本性意义,体现在他深刻而系统的生态宇宙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自由观等深层生态智慧中。
关键词 生态存在论 庄子 生态伦理 生态智慧
下载PDF
自然信仰与中国儒家道家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绍柱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8-43,共6页
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伦理文化的发展思想是建立在自然信仰的基础上的,形成"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儒家体现为"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樽节爱养"、"民胞物与"、"圣王之制"等民本主义... 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伦理文化的发展思想是建立在自然信仰的基础上的,形成"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儒家体现为"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樽节爱养"、"民胞物与"、"圣王之制"等民本主义倾向的发展伦理观;而道家则主张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知和知常"、"知足知止"、"见素抱朴"等自然主义倾向的发展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可持续发展 发展伦理 民本主义 自然主义
下载PDF
论环境文化教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环境教育》 2008年第4期66-67,共2页
环境文化,是特定时期和地域条件下的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所形成的特定的行为模式、习俗、习惯、价值观念、语言符号等的复合体。其核心是环境价值观念,表现为人们的环境行为方式、风俗习惯,
关键词 环境文化 文化教育 人与自然关系 价值观念 行为模式 语言符号 行为方式 风俗习惯
下载PDF
“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论王阳明“致良知”德性思想普世化之追求
19
作者 《兰州学刊》 2005年第5期93-95,共3页
明中叶,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着种种危机。“朝无能臣、国无治吏、士风衰落、生民苦困荼毒”,程朱理学“空疏无用”。人们的思想道德层面出现了普遍的道德信仰危机。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此说体现了王阳明对人的普世德性的关切和期盼,... 明中叶,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着种种危机。“朝无能臣、国无治吏、士风衰落、生民苦困荼毒”,程朱理学“空疏无用”。人们的思想道德层面出现了普遍的道德信仰危机。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此说体现了王阳明对人的普世德性的关切和期盼,对普世怀仁和乐境界的追求。“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等互相贯一的实践工夫论,为“伪圣”成德、凡人“成圣”提供了可行路径,并在举德政、社会教育和儿童教育等道德实践领域努力追求实现这一德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 普世化 天人和谐
下载PDF
论发展教育伦理
20
作者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现代性发展存在着发展的“自反性”问题,在教育领域产生了诸如教育发展游离教育“使人从善”的本义、教育的“反发展”、教育发展意识异化等现象。发展教育伦理是一种关于社会与教育发展以及教育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进行伦理... 现代性发展存在着发展的“自反性”问题,在教育领域产生了诸如教育发展游离教育“使人从善”的本义、教育的“反发展”、教育发展意识异化等现象。发展教育伦理是一种关于社会与教育发展以及教育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进行伦理反思与建构的伦理,它拓展了教育伦理的研究视域,并使教育伦理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它是一种多学科理论有机整合和具有涵盖机制的伦理,其本质和宗旨仍是关于人的伦理,也是一种立足并面向发展的教育生活实践的行动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发展教育伦理 教育伦理 发展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